收藏 分享(赏)

考研(历史学)复习指导篇.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8333221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历史学)复习指导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考研(历史学)复习指导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考研(历史学)复习指导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考研(历史学)复习指导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考研(历史学)复习指导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 年历史学考研真题解析2010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历史学专业全部课程已经结束了。考试结束后,勤思教育也为大家及时提供了全国统考课程各科真题及参考答案。对于今年历史学真题的难易程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勤思教育老师认为,考研的难易程度问题,还是要更多关注普通考生的情况,因为他们才是这场考试的主角。从总体上看,勤思教育最近接触到的考生,大家普遍认为比较难,特别是跨专业的同学感受最深。很多同学认为,即使再把参考书背几遍,也是不顶用,因为历史是靠积累的,不是背背就可以的。当然,也有人说:“说难那是因为很多人以前把历史考研想得过于简单了。那么,今年的历史学考研真题如何呢?(一) 、填

2、空题。填空题延续了以往的出题风格而显得更加灵活。首先,考察的题目都是具体的事实,属于识记方面的内容,没有理解性的问题,这符合历史学的学科性质,也是为了避免考题的歧义着想。但是,在具体事实识记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对知识点前后联系的掌握和总结。比如:十六国时期,建立政权最多的民族是鲜卑。这道题无论在什么参考书或者教材上,都不会有现成的答案。所以,勤思教育老师提醒考生,在准备复习是,看书一定要灵活,不要死看书,看死书。更不可连书本都不看,只背参考书,万万要不得。今年的考试再次证明,历史学就是要考基础。填空题目大多中规中矩,难易适度,其中关注文化方面较多,如考到了佛教,报刊、教育机构、考

3、古遗址、学派、古迹,都属于文化方面的内容。(二) 、名词解释。今年名词解释依然是八个题。分别是北府兵、青苗法、 筹办夷务始末 、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提洛同盟、耶稣会、彼得一世改革、弗莱明。客观的的从考生角度来说,其中几个可能比较生疏,如筹办夷务始末 、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弗莱明。其中前两个属于史学史的内容,要符合大纲要求。史学史、文献学等内容也有机的考察。今年这点体现的更加明显。首次单独命题。这也是我们明年备考同学需要比较关注的命题动向。但是,总体上说,其他 5 个名词,还是比较基础的内容,传统的重点内容,应该没有问题。(三) 、材料分析。今年的两个材料分析题。一个是清朝的赋税制度改革

4、,其中有要求让考生进行句读,这也是统考以来第一次出现的新题型,反映了加强历史学基本功底的考察,对本专业的考生应该比较有优势。也让不少跨专业的同学措手不及。值得注意。另一道分析题有关威尔逊十四点宣言和凡尔赛体系、二战前德国的扩张,属于很基础的重点内容,应该拿分,但是对组织语言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四)简答题。今年解答题依然是四道。第一道是西汉时期诸侯王国问题,这道是给分题,没有什么难度。第二道是关于 20 世纪 20-30 年代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看似比较生疏,有考生认为不属于历史学的考试范畴。但是,在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中,单单有一个小节就是以非常类似的题目命名,讲解的很详细。往年真题“一

5、战对于中国的影响,这个题目同样是北师大教材中完整的一个小节标题。值得引起注意。第三道题,是公元前 8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欧亚大陆三大古典文明中心的思想特征,这道题目跨越中外,时间空间感强,对于知识体系的完整和知识的融汇总结有较高的要求。这也是统考中首次出现中外历史作比较的题目。但从考察内容上来说,还是考察基础,关键是一个自己的重新整合思考分析。第四道题是日本的自由民权运动,这个的确是比较偏的题目,也属于正常,因为考卷本书的设计上,就要体现一定的区分度,有让大家容易拿分的题目,有稍微偏难的题目,是为了拉开分差,进行选拨。通过我们的分析,总体上说,今年的考题与往年相比,难易程度类似,比去年稍难。

6、但是,试卷布局合理,难易分布合理,基础试题占到 80%左右,也就是 240 分左右。今年历史考研呈现的新特点:(1) 、新题型的出现:虽然没有单独命题,但是在考察内容上,史学史、文献学等历史学基本功底考察更明显。句读题目,史学史单独命题。使历史学考研专业性加强。无疑对跨专业考研的同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 、出现对中外历史的比较。这是统考以来出现的新形式。这也符合当前全球化下的全球史关的要求。(3) 、文化史、社会史加强。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侧重逐渐平衡,更有加强文化的趋势。不仅要关注历史考研呈现的新特点,更要重视今年考研所不变的内容,只有两点同时把握,才能决胜考研。(1) 、考察历史学基础

7、不会变。历史学考研还是考基础,考积累。基础的要求就是要看细、了解。不是急功近利,背完一本参考书就可以应付的。很多同学感慨,我就是再背几遍辅导书,也做不了。这说明,光背书考历史是行不通的。(2)考察知识灵活运用不会变。可以说,历史考研题出得都比较巧妙,既让你觉得是重点,又是平时不容易想到,或者根本就是没有现成答案的,要求你自己组织总结。所以,勤思教育老师认为,我们复习备考一定要注意多思考,多总结。只要我们掌握了今年考研中的变与不变,就能以不变应万变。无论题怎么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都能应付自由。当然,作为考试,有不会的题是正常的,没有人能够拿满分。只要我们拿到 80%的基础分,就足以成就我们的付

8、出和努力。那么,2010 年的历史学考研给下届考研的同学有哪些启示呢?(1) 、思想上一定要认清,历史学考研不想我们想想的那么简单。不是背背书就可以的。(2)一定要重视基础,扎实基础,从课本开始,脚踏实地,辅导书已经不能满足考试的需要了。(3)知识面要有一定的扩宽。知识体系和机构一定要建立,灵活运用,不断自己总结。不看死书,不死看书。2011 历史学专业课考研复习教材的两个版本历史学全国统考,统一命题,没有指定 2011 年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勤思考研老师根据北师大专家教授的建议和广大考生的经验,2011 年参加历史学统考的考生推荐 2011年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第一套是北师大版的教材:晁福林

9、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宁 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周启迪主编:世界上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做为全国师范类教育内的排头兵,其编订的教材一直受到各本科院校的推崇,体系编排合理,严密,适合日常教学,学生易于学习,清晰明白。但是,有些问题涉及不深,点到为止。学术性不够。但是足以应付考研。因为历史学

10、考研考得就是基础。第二套:1.朱绍候中国古代史(上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李侃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第四版3.王绘林中国现代史北师大版(高教版)4.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高教版5.齐世荣世界史六卷本,高教出版社这套教材,也就是网上通常所说的历史学考研 11 本书。其中, 中国古代史是一部比较经典的教材,但缺点是内容庞杂,分量很重,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是个不小的负担。不过还是一部很经典的教材。李侃的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历史很悠久的教材,但是这部教材已经多年未版,许多观点比较陈旧。齐世荣六卷本世界史是一部多次获奖的教材,是名家领衔编写,其特点是学术性很强,各家观点都有,是国内学术界关于世界史研究的较为全面

11、的观点。但是,在体力编排上面,有所欠缺,稍显凌乱。总之,教育部考试中心不规定教材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无论那部教材,都不会毫无缺点。但是,可以这样说,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教材,最基础的基材有一套,精看细看,然后有时间,有余力,看些学术性的书籍,则可对考研大有裨益。对于 2011 年历史学专业考研的学生来说,由于大纲并没有指定考试参考书目,所以复习时一定要选择一套与考试联系紧密的参考书。考研辅导专家建议广大考生使用的参考书最好选择一些大家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经常用的,而且被史学界大多数学者认可的教材。这样的历史教材多出自史学大家或同一个高校教师组成的团队之手,几经修订,错误极少,观点统一,有助于考生对知

12、识的掌握和理解。下面,考研辅导专家就为考生们提供一下推荐参考书以及对书目的评价和参考书的使用方法。2011 历史学专业课考研复习教材及辅导书一、推荐参考书(一)、中国史朱绍候、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新版.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出,2004 年版朱绍候、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新版?下 册),福建人民出版社出,2004 年版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李侃、李时岳著: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中华书局出版,1994 年版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13、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4 年版王桧林、郭大钧主编: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年版王桧林、郭大钧主编: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年版(二)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 代史编( 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 代史编(下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年版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4、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年版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张建华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二、推荐辅导书仝晰纲主编: 200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辅导全书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年 8 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备考指南历史学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 4 月岳庆平、尤国珍、邹绍荣主编: 2009 年考研历史学备考核心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9 月周宗奎主编: 200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15、要点解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 8 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备考指南历史学基础实战练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 9 月仝晰纲、刘长林主编: 200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历史学(“考研直通车”真题解析系列丛书),齐鲁书社,2008 年 5 月三、参考书评价(一)中国史1、朱绍侯等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教材体系完整,材料丰富,史实准确,内容充实,并能及时吸收史学界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是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材,成为很多大学历史专业的标准教材。本书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掌握充实而可靠的历史资料,力图正确反映中国古代史的真实面貌,揭示出中国

16、历史的发展规律。2、晁福林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上)吸取了学术界关于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新成果,各章节撰写者自己的研究成果也酌情在教材里有所反映。其次是利用新的考古资料进行阐述,关于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的考古发现及考古学界的研究成果都尽量吸收。再次是在编撰体例上有新的特色,例如,每章都有“叙说”一节,阐述这个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概况及其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在纵观世界历史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古代的历史演进规律。此书各章节的安排和内容的详略尽量适应教学的需要,对于许多重要问题都做了比较深入而具体的探讨,但也有的问题只进行了纲领性的叙述,而没有展开讨论,以求简省篇幅。3、施建中主编的中国

17、古代史(下册)与上册衔接,内容是以历代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为基本线索,比较全面系统、简明扼要地概述了一千二百年间的社会历史过程和重要史事、人物情况。4、李侃、李时岳著的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作为高等院校的历史教材,从 1977年初版至今,先后经过三次修订,累计印行 100 余万册,在高等院校的历史教学和广大读者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修订版大体上是在保持原来框架的基础上,对某些章节作了必要的调整;适当简化了对若干历史事件历史过程的叙述;充实了一些社会经济生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对清朝统治集团的活动和变化情况,也略有增加。同时改正了某些史实错误,吸收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在写法上,观点力

18、求实事求是,中肯平实;文字力求朴实通畅,简明扼要。按照高等院校现行历史学科的设置,本书的内容包括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八十年的历史。5、郑师渠主编的中国近代史,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原则,结合学术发展与教学改革的需求,加入新的学术成果与教学理念,以顺应当今高等教育和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为 2l 世纪的大学历史教育提供一套较为新颖、完善且适用面广的基础课教材。6、王桧林、郭大钧主编的中国现代史系统阐述了 1919 年五四运动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编者“中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解放的历程为主线,从经挤、政治、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构建更趋合理的课程体

19、系,有别于中共党史和革命史;注意吸收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对重大问题作了更撵人、全面的分析和介绍。本书供高校本、专科历史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一般历史爱好者、自学者学习参考。(二)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古代史(六卷本)是原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八五期间国家重点书,初版荣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1、世界史:古代史编(上、下卷)为国家教委规划组织编写,属“八五”国家级重点书,系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6 卷本世界史的前两卷。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从远古时代至 1500 年前后的世界历史;力求体现了吴于廑关于世界从分散走向一体的全局史观,对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往的内容有所加强,并将中国史纳入世界

20、史体系;通过纵横两个方面揭示世界从地区隔绝到形成统一整体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反映了近年来我国世界史学界的研究和教学成果;经我国高等院校使用多年,获得历史学教指委的推荐。主要供高校本科教学使用,也是考研的重要参考书。2、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世界史中的近代史编第二版的上卷,是全套教材中的第三卷。本卷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从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地理大发现到18481849 年欧洲革命期间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展现了封建制度崩溃、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壮大的历史轨迹,通过纵横两个方面展示了世界从相互隔绝、分散逐步形成统一整体的过程,并勾勒出近代前期思想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风貌。修订本既

21、保持了初版的基本体系,又吸取了近年来我国世界史学界的研究和教学成果,并弥补了初版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使之更趋完善。本书可供普通高等院校师生、专业工作者和社会读者学习、参考。3、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全面、系统阐述了从 18 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到1900 年期间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展现了资本主义发展并向垄断过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和亚非拉国家人民反抗殖民主义、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斗争的历史轨迹,通过纵横两个方面展示了具有真正意义的整体世界形成的过程。可供普通高等院校师生、专业工作者和社会读者学习、参考。4、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为吴于廑、齐世荣主编六卷本世界史的第五卷,它以广阔的视野和新的内涵

22、展示了本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世界历史进程,集中体现了 80 年代以来我国世界现代史研究和教学的成果。本书主要适用于高等院校历史专业,同时也是专业人员和广大读者值得珍藏的读本。5、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为吴于廑、齐世荣主编六卷本世界史的第六卷,本卷通过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来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 90 年代初的世界历史。本书是国内最新版本的世界现代史(战后部分)专门著作,可供历史专业师生和专业工作者学习参考。四、参考书使用方法第一遍,通读教材。将教材不分侧重点的详细阅读,第一遍要求是没有任何疑点(不要求记忆)。就是说第一遍看书不要强迫自己去背,而是要理解。把全书理解通透,或者至少把书中说的

23、理解通透。这样下来一般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很多以前不清楚的知识在这一次得到了全面复习。第二遍,学习总结。即以第一本教材为基础,把其他几本书不同的地方标示出来,这阶段要重点做笔记。做笔记的方法:可以按第一本教材的知识结构做笔记,只把提纲写在笔记本上,切忌抄书。在遇到其他几本教材有不同说法时,可以在笔记本上的这个知识点旁标注。第一本教材上没有的章节,其他几本教材有的,应该把这些章节做好笔记。第三遍,背诵。此时感觉书本已经很薄,成竹在胸了。问及任何知识点,你至少知道有这么回事,在哪本书,哪个章节里。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背诵了。第四遍,自己决定,如果可以,就留最后的时间用来背诵所有专业课书和笔记。这时候

24、是一目十行的,很紧张也很有成就感。专业课知识重在理解,但是也要记忆,只有记忆,才会理解,才会思考如何去运用?2011 历史学专业课考研复习规划及重要知识点历史学是一门有着非常清晰脉络的学科,沿着历史时间的沿革就可以梳理出各个时代的大事和知识点。因此,对于历史学专业的复习也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按照一定的时间延展下去,这样做就会使复习变得很有条理。下面,万学海文辅导专家就为大家规划一下历史学专业全年的复习时间表。全年复习规划一、基础复习阶段(开始复习2010 年 7 月) 由于各院校在本科教育阶段的教材差异,本阶段的复习在于快速的通透参考书,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

25、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模型。注意:对于这一阶段的复习,一定要能够静下心来,深入课本中去。因为每年考题中,都会出现很熟悉,但确使人茫然无措的考题,这些内容在书中肯定是有的,只不过在我们的复习过程中,没有注意划为重点而已。因此,在这一阶段中,一定要养成做笔记或者标注的习惯,把认为重点的地方着重标出,以方便第二阶段的复习。二、强化提高阶段(2010 年 9 月2010 年 11 月)第二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本阶段主要依靠考生对课本的掌握程度,分清考试侧重点,并试着结合考研(论坛) 真题,总结易考点,最重要的是背诵记忆。三、冲刺阶段(2010 年 12 月

26、2011 年 1 月)此阶段的主要重点是查缺补漏。由于第二周期耗时较长,当我们最终完成对最后一部分的记忆时,前边的内容可能会忘记的差不多了。因此,这个阶段,就是要训练快速回想,进行离开书本的回顾背诵,温习第二阶段总结的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随着考试时间的临近,调整心态,保持状态,积极应考。重要知识点汇编为了使广大考生对我们所考的几门专业课有一个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我们有必要对各门科目的特点及知识点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一、中国历史1、中国原始人类:这部分出大题的可能性不大,较可能出小题,所以应该注意细节,看书的时候一定要细。2、夏商西周:本部分是封建国家创立的时期,主要关注井田制、宗法制“工商食官”

27、制度等的出现,以及在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进展。阴阳学说。3、秦汉:该时期较为重要,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事。哲学、史学、医学、天文、历算、音乐,这些方面出现的成就。各民族融合的重要阶段,边疆开发。4、魏晋南北朝:动乱时期,主要关注各个政治势力的角逐、兴替。“五胡乱华”,经济重心南移。门阀制度和玄学的兴衰。屯田制。佛儒道的变革5、隋唐五代: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盛事,较为重要。该时期在法律制度,官吏选拔,户籍,赋税制度都有很多的创举。经济繁荣,民族融合。6、辽宋夏金:宋朝在科技方面几乎达到中国古代史的最高峰。四大发明多在这时达到成熟。7、元:元的统一,行省制度。科技成就可以和宋朝的放在一起看,可以

28、保持连贯性。8、明清:明初专制集权,中期社会危机,张居正改革,东林和复社,农民起义,清军入关等。9、晚清民国:该时期是中华民族遭受苦难和先进中国人一次次试图改变贫弱局面的时期。10、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社会主义改造,十年建设时期,庐山会议,十年内乱,两个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两弹一星,特区建设等。二、世界历史1、史前人类:从猿到人。早期人属,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旧石器时代,(细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2、早期文明:古西亚诸文明,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3、从古典文明向中古文明过渡:基督教产生和发展。“蛮族入侵”(民族大迁移)。西罗马帝国灭亡和拜占庭帝国。4、封建时代:欧洲基督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印度和日本、印加文明。5、资本主义曙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近代自然科学。6、革命和改革的年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1848 年革命,美国内战,俄国改革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德国统一等。7、资本主义发展和世界大战: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一战和巴黎和会,两战间的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等。8、战后的世界:美国的内政和外交,欧洲一体化,日本复兴,战后苏联和东欧,殖民体系解题和第三世界解体,当代科技革命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