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程名称:建筑材料课程编号:7055401课程学分:3课程学时:48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材料Building Materials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属专业技术基础课,其知识是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今后工作的基础,因而在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本专业的学生掌握在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中应用的主要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品种规格、适用范围、检验方法及贮运知识,并了解有关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基本生产工艺,从而使学生能在今后的施工管理中正
2、确、科学、合理地选材用材,并为后续课(如建筑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提供基础知识。二、教学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1、教学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建筑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发展概况,建材与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建筑工程质量的关系;建筑材料的分类和标准化。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材料组成结构对基本性质的影响,有关性能的测试方法。第三章:气硬性胶凝材料胶凝材料的分类及几种主要气硬性胶凝材料的技术性质、水化、硬化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及应用中注意的事项。第四章:水泥硅酸盐系列通用水泥的生产过程、矿物组成,水化、硬化,水泥的国家标准、技术性质、验收规则及有关性
3、质的检测方法,同时对高铝水泥、白水泥、膨胀水泥的一般知识。第五章:混凝土混凝土的分类及基本特性,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的质量要求及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普通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及影响因素、硬化混凝土的主要性能、强度等级的判定,改善和控制混凝土质量的方法和措施。混凝土外加剂的作用机理和应用方2法,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配制。第六章:建筑砂浆建筑砂浆的组成、主要技术性质,掌握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方法。第七章:烧结砖烧结砖的技术性质、应用及改革途径,烧结多孔砖与烧结空心砖的技术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第八章:建筑钢材钢的组织结构、分类、冶炼过程对质量的影响。钢材的机械性能及影响因素、各类钢材的牌号含义及选择,
4、钢材热处理、冷加工强化、时效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意义及基本原理,钢材腐蚀的原因及防治。第九章:沥青材料石油沥青的主要技术性质、技术指标,其性质的测定方法和实际意义,影响石油沥青物理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第十章:木材木材湿胀干缩的原因和后果、木材力学性质的各向异性及影响因素,影响木材耐久性的因素和防护措施。2、教学的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了解建筑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发展概况,建材与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建筑工程质量的关系;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和标准化。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深入理解材料组成结构对基本性质的影响,掌握有关性能的测试方法。第三章:气硬
5、性胶凝材料掌握胶凝材料的分类及几种主要气硬性胶凝材料的技术性质、水化、硬化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及应用中注意的事项。第四章:水泥以硅酸盐系列通用水泥为主,了解其生产过程、矿物组成,水化、硬化,掌握水泥的国家标准、技术性质、验收规则及有关性质的检测方法,同时对高铝水泥、白水泥、膨胀水泥等其它水泥的技术性质和应用作一般了解。第五章:混凝土了解混凝土的分类及基本特性,掌握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的质量要求及在混凝土中的作用。熟练掌握普通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及影响因素、硬化混凝土的主要性能、强度等级的判定,改善和控制混凝土质量的方法和措施。深入了解混凝土外加剂的作用机理和应用方法,掌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配
6、制。第六章:建筑砂浆理解建筑砂浆的组成、主要技术性质,掌握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方法。第七章:烧结砖掌握烧结砖的技术性质、应用及改革途径,理解烧结多孔砖与烧结空心砖的技术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第八章:建筑钢材了解钢的组织结构、分类、冶炼过程对质量的影响。深入理解钢材的机械性能及影响因素、各类钢材的牌号含义及选择,了解钢材热处理、冷加工强化、时效处3理的基本方法和意义及基本原理,了解钢材腐蚀的原因及防治。第九章:沥青材料理解石油沥青的主要技术性质、技术指标,了解其性质的测定方法和实际意义,了解影响石油沥青物理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第十章:木材理解木材湿胀干缩的原因和后果、木材力学性质的各向异性及影响
7、因素,了解影响木材耐久性的因素和防护措施。三、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后续课:新型建筑材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砂浆配合比设计,建筑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四、课程各教学环节和各篇章(节)学时分配(总 48 学时)章节 内容 总课时 讲授课时 实验课时第一章 绪论 2 2第二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6 4 2第三章 无机气硬性胶凝材料 2 2第四章 水泥 9 6 3第五章 混凝土 15 10 5第六章 建筑砂浆 2 2第七章 烧结砖 2 2第八章 建筑钢材 6 6第九章 沥青材料 2 2第十章 木材 2 2合计 48 38 10实验内容与学时1、建筑材料基本性质实验 2 学时掌握建筑材料
8、的密度、表观密度、吸水率的测定方法,深入理解有关性质的概念。2、水泥实验 (综合型实验) 3 学时掌握水泥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及水泥胶砂强度的测定及计算方法,深入理解有关性质的概念。3、混凝土用砂、石实验 2 学时掌握混凝土用砂的筛分析实验、混凝土用砂石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与空隙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深入理解有关性质的概念。4、普通混凝土实验 (综合型实验) 3 学时掌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试配、调整及立方体抗压强度测定及计算方法,深入理解有关概念。五、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投影教学,课件采用 Powerpoint 制作,讲授时以Powerpoint 课件与板书相结合六、教材及参考书教材:陈志源、李启令主编, 土木工程材料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 年参考书:黄晓明等编, 土木工程材料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 年4七、本课程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标准本课程总评成绩以百分制计算,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 40%,包括考勤、作业和实验三部分;期末考试成绩占 60%,考试内容以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概念及各种材料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和处理为主要内容。大纲撰写人:程海丽大纲审阅人:姜德民系负责人: 高建岭学院负责人:屈铁军制(修)订日期:2007 年 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