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 消化系统器官,基础医学概要,杜娟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消化管: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肝外胆道,内容简介,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消化管各段的特征食管胃小肠大肠 消化管的淋巴组织 胃肠内分泌细胞 肝外胆道(自学),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粘膜下腺,肌间神经丛,黏膜下神经丛,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外膜,上皮,固有层,黏膜肌层,(一)黏膜(mucosa),上皮:,固有层:,黏膜肌层:,单层柱状上皮(消化吸收),复层扁平上皮(保护),疏松结缔组织,含丰富的 血管/淋巴管/腺体 /淋巴组织,薄层平滑肌,收缩促进固有层腺 体分泌物的排出、血液运行和物 质吸收及转运,(二)黏膜下层
2、(submucosa),较致密的结缔组织: 含较大血管/淋巴管/腺体 /粘膜下神经丛,粘膜层,粘膜下层,腺体,皱襞: 黏膜与部分黏膜下层共同 突入管腔形成的皱褶,(三)肌层 (musculatis),(四)外膜 (adventitia),大多为内环、外纵行走,含肌间神经丛,骨骼肌:食管上段、肛门 平滑肌:食管中下段、胃、肠,纤维膜:薄层疏松结缔组织(食管、大肠下段) 浆 膜:间皮 + 结缔组织(胃、小肠、大肠大部),二、各段消化管的特征,(一)食管(esophagus),.有710条纵行皱襞。,.非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上、下端的固有层内有少量黏液性腺。,.黏膜肌为散在、纵行平滑肌。,.黏膜
3、下层有许多粘液性的食管腺。,.肌层:上1/3段骨骼肌,下1/3段平滑肌, 中间两者混合。,.外膜为纤维膜。,食管模式图,小血管,食管光镜图 (HE染色),胃是一段扩张的消化道食物经食管进入胃,与胃液充分混合为食糜功能:贮存食物,初步消化蛋白质,吸收部分水、醇及无机盐,(二)胃(stomach),1.黏膜,胃小区:黏膜表面的众多浅沟胃小凹:黏膜表面还布满约350万个小孔,每个胃小凹底有35条腺体通连,一般结构,胃粘膜扫描电镜,胃内窥镜,上皮 单层柱状表面粘液细胞分泌粘液黏膜 固有层 贲门腺(cardiac gland)幽门腺(pyloric gland)胃底腺(fundic gland)黏膜肌层
4、 内环外纵,胃底部粘膜光镜图,(1)上皮,表面黏液细胞,胃小凹,单层柱状上皮,表面黏液细胞结构特点:顶部胞质充满粘原颗粒,HE染色浅或透明;核椭圆形、靠基底。,功能作用:黏液覆盖上皮,起重要保护作用,由少量内分泌细胞与大量表面黏液细胞组成,(1)上皮,表面黏液细胞,胃小凹,食管与胃贲门移行部光镜图,(2)固有层,含大量胃腺的结缔组织,胃冷冻断裂扫描电镜,1)胃底腺(泌酸腺),为单管状或分支管状腺,内分泌细胞,胃底腺纵切,细胞组成:,颈体底,主细胞,壁细胞,颈黏液细胞,干细胞,胃底腺横切,HE,主细胞 (chief cell,胃酶细胞),LM:柱状,核圆,位于基部,胞质基部嗜碱性,顶部染色浅淡,
5、EM:rER 、Gi发达,顶部有酶原颗粒,主细胞透射电镜图,rER,rER,Gi,酶原颗粒,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LM:圆锥形或三角形,核圆深染, 居中,可有双核,胞质嗜酸性。,壁细胞 (parietal cell,泌酸细胞),EM:细胞内分泌小管、微管泡系统、大量线粒体,功能:分泌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杀菌)、内因子,壁细胞透射电镜图,壁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壁细胞合成盐酸示意图,盐酸的功能,激活胃蛋白酶原, 使之变成胃蛋白酶,杀菌 激活胃肠胰内分 泌细胞活动,内因子的功能,与维生素B12结合,使 之在肠管内不被分解, 并能促进回肠吸收B12 如内因子缺乏,维生 素B12吸收障碍,可致 恶性贫
6、血。,颈粘液细胞(mucous neck cell):楔形,色淡,核扁平,居基底;分泌酸性粘液,内分泌细胞,主细胞,颈黏液细胞,壁细胞,干细胞(stem cell):增殖分化为表面粘液细胞和胃底腺细胞,内分泌细胞 ECL细胞:组胺,促进壁细胞泌酸D细胞:生长抑素,抑制壁细胞,2)贲门腺 (cardiac gland)分支管状的黏液腺,含少量壁细胞 3)幽门腺 (pyloric gland)分支较多而弯曲的管状黏液腺;含少量壁细胞和许多G细胞(胃泌素刺激壁细胞泌酸,促进胃肠黏膜细胞增殖),胃黏膜的自我保护功能,黏液-碳酸氢盐屏障(mucous-HCO3- barrier),胃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
7、快速更新、迁移,使胃能及时修复。,(1)黏液层:不可溶性黏液凝胶- 隔离上皮与胃蛋白酶- 减慢H+向粘膜扩散 (2)表面黏液细胞 HCO3- 中和H+H2CO3 碳酸酐酶 CO2 + H2O,胃溃疡,2. 黏膜下层,为致密结缔组织,含较粗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也可见脂肪细胞。,3. 肌层,4. 外膜 为浆膜,由薄层结缔组织与间皮共同构成。,(三)小肠(small intestine),结构特点,(1)有许多环行、半环形、螺旋状走形的皱襞。,(2)有许多肠绒毛(intestinal villus)。,(3)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4)固有层含有大量的肠腺(small intestinal gla
8、nd)及淋巴细胞,或密集成淋巴小结,并可突入粘膜下层。,(5)十二指肠粘膜下层有十二指肠腺。,(6)外膜大部分为浆膜,少部分为纤维膜。,小肠壁横断面低倍光镜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小肠黏膜模式图,1.黏膜,上皮,空肠黏膜光镜像,1.上皮单层柱状,(1)吸收细胞(absorptive cell)LM:高柱状,游离面有纹状缘,吸收细胞,EM: 胞质:丰富的SER和Gi 游离面: 微绒毛:使细胞游离面扩大20倍 细胞衣:糖蛋白,含双糖酶、肽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等,是消化吸收的部位 侧面:紧密连接阻止肠腔内的物质由细胞间隙进入组织,吸收细胞的功能:(1)参与消化吸收(2)分泌肠致活酶,激活胰蛋白酶
9、原(3)参与sIgA的释放过程,(2)杯状细胞(goblet cell) 分泌黏液;从十二指肠至回肠,逐渐增加,(3)内分泌细胞I细胞: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S细胞:促胰液素,(2)固有层,小肠腺,定义:由绒毛根部的上皮下陷至固有层形成的管状腺。,吸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未分化细胞,Paneth cell,干细胞,吸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内分泌细胞,细胞组成:,潘氏细胞(Paneth cell),是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 常三五成群位于腺基底部,细胞呈锥体形,顶部胞质充满粗大的嗜酸性分泌颗粒。,功能:分泌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 分泌防御素,具有免疫功能。,干细胞 位于肠腺基底部,胞体较小
10、,呈柱状,分裂能力强。,小肠绒毛,定义:小肠上皮和固有层共同突入肠腔形成的指状突起,结构,上皮:单层柱状,含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中轴:固有层CT,含丰富毛细血管;12条中央乳糜管;散在纵行平滑肌;,毛细血管,中央乳糜管,集合淋巴小结,丰富淋巴组织,小肠三段的比较,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环行皱襞 较高、多 高、多 矮、少小肠绒毛 较高、多 高、多 短、少叶状 长指状 短锥形 杯状细胞 较少 较多 多十二指肠腺 有 无 无 淋巴小结 孤立 孤立 集合,(四)大肠(Large intestine),1.盲肠、结肠、直肠,无环行皱襞,有半环行皱襞 无绒毛 上皮为单层柱状,杯状细胞多 肠腺长
11、且直,杯状细胞多 外纵肌常局部增厚形成3条结肠带盲肠、结肠内环肌节段性局部增厚,形成结肠袋 外膜中常有脂肪细胞聚集构成肠脂垂,结肠袋,结肠带,脂肪垂,大肠腺,结肠黏膜光镜图,2.阑尾,特点: 腔小不规则 大肠腺短而少 黏膜肌层不完整 淋巴组织丰富,阑尾模式图,-系膜,淋巴小结,上皮,肠腺,黏膜肌层,黏膜下层,环行肌,纵行肌,浆膜,阑尾光镜图,3.肛管的结构特点,齿状线以上为单层柱状上皮,齿状线以下为复层扁平上皮,黏膜下层中有丰富静脉丛,肌层为内环外纵平滑肌,内环肌在肛管处形成肛门内括约肌,近肛门处,外纵肌周围有骨骼肌形成肛门外 括约肌,三、消化管内的淋巴组织,组成:,黏膜淋巴小结(咽、回肠和阑
12、尾最发达)和弥散淋巴组织 弥散分布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间质树突状细胞,微皱褶细胞(microfold cell,M细胞)散在分布于集合淋巴小结顶部的上皮内,游离面有微皱褶,基底面胞膜内陷,凹腔内嵌有淋巴细胞,四、胃肠的内分泌细胞,特点:,散在分布,底部有大量分泌颗粒 分泌肽类和胺类激素 分为:开放型:细胞有面向管腔的游离面和微绒毛;占绝大多数,感受食物PH等化学信息,调控激素分泌。封闭型:被相邻细胞覆盖,未露出腔面;占少数。,十二指肠内分泌细胞电镜图,免疫组织化学示胃G细胞(棕黄)和D细胞(黑),ECL细胞:组胺 D细胞:生长抑素 G细胞:胃泌素(gastrin) I细胞:胆囊收缩素
13、- 促胰酶素(cholecystokinin-pancreozymin, CCK - PZ) S细胞:促胰液素(secretin),主要的胃肠内分泌细胞,五、肝外胆道,胆囊,输胆管道,黏膜,肌层,外膜,第五节 气管和支气管,基础医学概要,管壁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外膜,气管壁光镜图,黏膜,黏膜下层,外膜,1.黏膜 (1)上皮(呼吸性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基膜厚; 5种细胞: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刷细胞、小颗粒细胞、基细胞。,纤毛细胞,刷细胞,杯状细胞,基细胞,小颗粒细胞,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刷细胞,(2)固有层:CT 弹性纤维多, 淋巴组织SIgA,2.粘膜下层:疏松CT 混合性腺
14、黏液 淋巴组织,3.外膜 疏松CT + “C”形透明软骨环 缺口处有弹性纤维韧带和平滑肌束相连,第六节 输尿管和膀胱,1.黏膜 2.肌层 3.外膜,1.黏膜2.肌层:平滑肌 输尿管:上2/3内纵、外环两层,下1/3内纵、中环、外纵三层; 膀胱:内纵、中环、外纵三层 3.外膜:多为纤维膜,膀胱顶部为浆膜。,上皮:变移上皮,固有层:结缔组织,输尿管的横切面,1.输尿管,输尿管的黏膜光镜结构,膀胱切片,2.膀胱,膀胱近内腔面,空虚时,充盈时,盖细胞,思考题,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胃粘膜上皮的结构及其功能意义。 比较食管、胃、小肠和结肠黏膜的结构。 气管的组织结构。,下次课程内容,实质性器官1,See you l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