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自然界中的水教学目标通过分析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运动特点以及对分子特征的探究,初步认识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分子的特征。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初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让学生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1、 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2、 过滤的操作方法教学难点 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过滤的操作方法课时安排 1 课时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方法 交流讨论、实验法第一课时通案有效/ 有趣环节预设从实验入手,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水蒸发” “品红扩散” , “酒水相溶体积减少”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挖掘其中的化学本质。让学
2、生从实验中发现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再从常见的生活现象中发现化学问题。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案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趣导入】观看这些山水美景图片,如此意境,你们能想到那些诗句呢?二、 新课教学,逐步深入1、水的天然循环【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水都是从哪里来的?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预设】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答:天上细雨来的、冰雪融化而来。以美丽的图片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小组讨论,相互补充2水从下雨而来,雨从天上云而来,雨又是地面水蒸发冷凝而来,这就是一个循环,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下水的
3、天然循环的一个动画。【提问】从宏观描述这些现象并从微观进行解释。【小结 】分别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分析造成水天然循环的原因。【提问】水的天然循环有什么意义呢?【思考】水天然循环不断为地球补充淡水资源。那我们的水资源很多,就不用节约了是不是?请看我们的地球淡水资源分布。【多媒体】水污染的图片【提问】作为一个中学生如何节水?【过渡】放置几天,让沙、泥等沉下去。自然界中的水是不是纯净的水,能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答:【宏观】水的三态变化【微观】水分子的自身能量、运动速度、分子间隔、排列方式学生独立思考作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学生活动,总结信息:我们的淡水资源太少,需要节约水学生通
4、过图片直观感受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并对这一问题畅所欲言。答:不能,需要净化答:放置几天,让沙、泥等沉下去、过滤等。交流,锻炼他们的合作与归纳总结能力。并且时刻渗透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化学独特思维。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水天然循环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节水意识,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他们通过思考讨论,自己3能直接饮用?2、水的净化(出示两杯颜色黑且有许多杂质的水)用什么方法使不纯净的水变成纯净的水呢?思考一下,动动脑筋想一想,你家父母都是用什么方法把一些含有杂质的水变成比较纯净的水呢?【实验】两杯相同的污水,一杯加入适量的明矾,静止一段时间观察现象。【提问】沉淀以后的水里还有一
5、些不溶于水的杂质,要想得到纯净的水就必须对水进行净化处理。用什么方法把这些杂质除去?【提问】这种方法叫过滤。生活中哪些用到类似的原理?【思考】根据自己实验桌上的器材,以小组为单位组装仪器【展示交流】学生展示本答:加明矾的那杯沉淀的快。动动脑筋,小组同学讨论讨论。答:把纱布蒙在一个杯子上,在把水倒在纱布,就可以除去里面的杂质。答:工地上用来筛沙子的筛子,家中用来筛花生米的筛子等小组合作讨论讨论交流,找出最正确的组装方法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解决问题,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明矾能加快水中杂质沉淀的速度。先从生活上寻找与过滤相关的原理,然后再从实验室来进行过滤操作。培良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完全放手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4组的仪器组装,其他小组评价。【教师演示】演示过滤的正确操作,学生总结注意事项【练习】动手练习过滤张村河水三、 总结提升,加强巩固【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技能和方法方面获得哪些提高?【巩固练习】习题,见 PPT二低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 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着玻璃棒 玻璃棒要紧靠在三层滤纸处 漏斗末端要紧靠着烧杯内壁 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过滤操作注意事项,培养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复习巩固本节课内容。教学反思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