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健康中国 讲稿.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326415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中国 讲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健康中国 讲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健康中国 讲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健康中国 讲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健康中国 讲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共建共享“健康中国”教学目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健康促进事业,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 “健康中国”蓝图越发清晰。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脉络和“健康中国”战略内涵,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大健康观。课程内容:1.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历程和成就2.“健康中国”的意义3.“健康中国”什么样4.全民共建“健康中国”人人常把健康比作“1” ,事业、家庭、名誉、财富等是“1”后面的“0” ,人生圆满全系于“1”的稳固,没有健康就难言幸福人生。对于国家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2、条件” ,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要求。 ”2016 年 8 月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民族复兴、增进人民福祉的高度,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刻论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工作方针、重点任务。这是去全党全社会建设健康中国的行动指南,更是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实践号令。随着 10 月“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的印发,我国正以切实可行的方式打造健康中国,探索以人民健康幸福为目的的发展道路,为人类更美好制度提供中国方案。1、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历程与成就“与 50 多年前出生的那一代人相比,今天出生的中国人可以预期多活 30 多年。而且,中国只用了富裕国家一半的时

3、间就取得了这样的成绩” ,2016 年 7 月,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财政部、国家卫计委、人社部发布的医改研究报告如此描述。1949 年时,中国人平均寿命仅 35 岁,婴儿死亡率高达四分之一!中国人再继续这种健康状况,将会出现亡国灭种之灾。危难之际,新中国成立了,中华民族迎来了重大历史转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毛泽东主席多次强调把人民健康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问题,将改善城乡卫生条件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上升为国家意志,将减少疾病、提高人民健康作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象征。1952 年,全国刚刚从战争废墟中恢复,党和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爱国卫生运动” ,把卫生健康

4、和爱国并提,足见对健康的重视。此后,一场以“除四害,讲卫生,消除疾病,振奋精神,移风易俗,改造国家”为目标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消灭了天花等疾病,基本消灭和控制了鼠疫、黑热病等疾病,大大减少了血吸虫病、疟疾和其他传染病。要知道,这些传染病在旧中国造成了数以万计的普通百姓的病死亡。为了巩固成效,以预防为主的基层卫生组织逐步在全国建立起来,医疗卫生条件有了根本改观,国民健康水平实现了大幅度跃升,人均预期寿命增加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的 68 岁,30 年时间接近实现了翻一番,达到当时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创造了世界奇迹。当时,我国医疗卫生发展经

5、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唯一典范” ,并向世界推广。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综合国力快速提升,我国卫生和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公共卫生整体提高,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和疾病防控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经过长期努力,我们不仅显著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而且开辟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建立全民医保体系,覆盖了 95%以七人口8 亿人民群众看病的个人花销比例降至 30%以下;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老百姓在社区、村里就能看病;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一些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得

6、到严格控制,包括新型药品、诊疗器械、医疗技术等在内的各项医疗水平都快速迎头赶上,部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作为衡量医疗卫生水平最显著的指标足以说明成就2015 年,我国国民人均预期寿命已达 76.34 岁,我们只用了发达国家一半的时间,实现了全面健康水平的飞跃。目前,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总体处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第一,深化医改全面推进,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为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党中央、国务院 2009 年启动了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一是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人民幸福生活、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块“压舱石” 。我国已经织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2

7、015 年,城镇职工基本区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3 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 13 亿,参保率保持在 95%以上,较 2010 年提高了 3 个百分点。为了把这张网织得更细密、更结实,进一步增强保基本、防大病、兜底线能力。二是公立医院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向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主导力量(全国现有公立医院1.3 万家、床位数 412 万张,分别占医院总数和总床位数的 50%、83% ) 。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改的“重头戏” ,关系整个医改的成效,涉及面广、难度大,人民关心、社会关注。目前,这项改革总体进展顺利。省级层面,我们确定江

8、苏、福建、安徽、青海 4 省为综合改革试点省,将公立医院改革作为核心任务部署推进。三是大力推进社会办医和健康服务业。加快发展社会办医,有利于增加医疗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同时可以发挥“鲶鱼效应”和“倒逼机制” ,促使卫生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第二,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一是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继续增加。截至 2014 年底,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超过 98 万个,医疗卫生人员总量超过 1000 万,各类医疗卫生人员数量均有所增加,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二是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中央投资重点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临床培养

9、基地、地市级以上医院儿科等方面建设,基本实现了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县县有达标县医院的目标。三是服务可及性进一步增强。2013 年居民 15 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医疗点的比例为 84%,绝大多数城乡居民能够就近获得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就医方便程度提高。第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全面增强全民族健康素质的重大举措和具体行动。国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从 2010 年的人均 15 元提高到 2015 年的 40 元,服务项目从最初的 9 类 41 项扩大到 12 类 45 项

10、(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卫生监督协管,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 ,基本覆盖了居民生命全过程。我国将预防接种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疫苗扩大至 14 种,可预防 15 种传染病,疫苗及接种服务都由政府免费提供,受益对象从儿童扩展到成人。通过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多数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尽管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成就辉煌,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加速,加之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国仍然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

11、杂局面,在推进全民健康过程中还面对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然会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第一,人民群众依然面临多重健康问题。一是重大传染病和重点寄生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新发传染病威胁不容忽视,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新发传染病防控难度加大。二是慢性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疾病负担日益沉重。我国现有慢性病确诊患者 2.6 亿人,占总人口的 19.1%,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由 1991年的 73.8%上升至 2011 年的 85%,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 70%。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今后 20 年内中国慢性病的发

12、病人数会增长 2-3 倍。三是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变化及食品药品安全、职业伤害、饮用水安全和环境问题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更加突出,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及社会安全事件对医疗卫生保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危险因素增多。经济发展、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仍存在不利于健康的诸多因素。在经济发展方面,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城市病”严重。同时,服务业发展滞后,高端、多元化健康服务供给短缺。在自然环境与生活行为方式方面,城市地区大气污染,农村地区水污染、土壤污染成为危害健康的主要源头。在社会环境方面,人口老龄化、新型城镇化、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要求医疗保障和医

13、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第三,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群众健康需求。从供需矛盾上来看,近十年,全国入院人数增长了近两倍,年诊疗人次也增长了近一倍,然而,同期的卫生技术人员数只增加了 2/3 左右,执业(助理)医师数仅增长了四成,看病难成为长期困扰人民群众的一大难题。从地区差距来看,落后地区的区疗卫生水平严重落后于发达地区,不仅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甚至还出现了看病危险的现象。面对推进全民健康的问题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健康中国”战略显得正当其时,尤为必要和重要。二、 “健康中国”的意义在每个人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国家更加注重全民健康水平的今天, “健康中国”一经提出就迅

14、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成为老百姓日常谈论的热点话题。 “健康中国”战略,既着眼于应对我国目前面临的挑战,又着眼于前瞻性地为我国将来可能遇到的健康问题做好准备。概括起来,其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 有利于走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现代化道路,探索有利于人民健康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力、感召力。目前全球面临的危机,令全世界反思西方国家发展道路的缺陷,重新认识发展的目标是什么,政府的责任是什么,如何完善市场机制。如何在一个资源日益匮乏的世界寻求和平崛起是中国面临的难题。健康是永远值得依靠的资源,健康是人类永无止境的需求,四分之一世界人口的健康是无与伦比的国家竞争力。

15、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健康已迅速成为一种“国际公共品” ,健康领域的努力将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赢得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第二,有利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保障制度。当前, “以病为本”的现代医学模式,给国家、社会和人民带来沉重负担。以“高投入、高成本、高技术、低产出”为特征的、以晚期治疗为主的医疗模式,以及由医生等专业人员主导逐渐转为医药企业和相关营销人员主导的健康知识传播模式大行其道,和“预防为主”的方向背道而驰,严重浪费了资源,不具备可持续性。这些主流模式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作用有限,却大大加重了个人、企业、社会和政府的负担,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再走西方医疗模式道路,必须探索走出一条新型健

16、康保障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走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初级卫生保健道踣,成为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典范。我国几千年来发展的文化和传统医学具有不少先进的理念,如“天人合一”的和谐文化、 “养生”传统文化等,很多是指导健康生活方式的朴素理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也是未来健康医学发展的方向。第三,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成果,解决我国人民健康存在的紧迫问题。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要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但是更加根本的是建立有利于人民健康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营造有利于人民健康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生态环境,建立有利于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的体制机制。健康中国战略是在医

17、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础上,从更大范围、更高高度、从根本上维护人民健康的战略规划。第四,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国际竞争力。我国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任务,经济发展要由过度依赖物质资源的消耗向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要由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向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过度依赖第二产业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拉动转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有利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延续中国“经济奇迹” 、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使经济发展从依靠资源消耗和人力投入,逐步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提高的轨道。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有利于稳定居民对未来风险的预

18、期,减少为抵御疾病风险的储蓄,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发展。第五,有利于确保改革成果为人民共享,构建公平正义社会。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发展不够协调。由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消耗问题,由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带来的健康不公平问题,由社会迅速转型和体制机制不健全造成的阶层分化和冲突增加、人们心理压力加大和心理不健康的问题,由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带来的公共卫生、医药食品安全等问题,由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人口迁移、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问题;由计划生育和迅速老龄化带来的抚养比提高问题,由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带来的看病难、看病贵、养老难、养老贵问题,都是

19、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健康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健康教肓比较薄弱,人们的健康知识、健康意识严重缺乏,群众性体育运动的低水平与竞技体育的高水平极不相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解决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不科学、不可持续所带来的健康问题,既是弥补历史欠账,也是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需要。国家采取切实措施维护人民健康,能够使人民直接而深刻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祖国和民族的凝聚力。三、 “健康中国”什么样“健康中国”不仅是给未来中国描绘出的一幅国泰民安的壮美画卷,也是党和国家为每个人的健康和幸福许下的承诺。那么, “健康中国”到底什么样?健康不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20、,而是指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福利的完美状态。健康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更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健康既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又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手段,更是生活质量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健康水平,就是对发展的直接贡献。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后,2016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 。这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清晰地将“健康中国”图景展现在世人面前:到 2020 年,我们将在全国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健康服务体系完善高效,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

21、服务,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到 2030 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 2050 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圉家。以 2030 年来说,到那时, “健康中国”将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第一,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民身体素质明显蹭强。2030 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将从目前的 76.3 岁增加到 79.0 岁,达到中高收入国家人均预期寿命水平。可以想象,到那时,普通人活

22、到 80 岁只是达到了平均水平,50 岁的人也会被称为“年轻人” ,百岁老人数量也将更多、更普及,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共享天伦的幸福画面将更多地在千家万户呈现。同时,作为衡量个人通过获取、理解、运用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用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能力的指标,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将从现在的 10%左右提升至 30%,也就是说,将近 4 亿人将具备从铺天盖地的“养生诀窍”中甄别、选用对自己有益信息的能力。普通人不仅追求活下去,而将更多地追求如何活得更健康、更快乐、更幸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从 2015 年的 3.6 亿人提高到 2030 年的 5.3 亿人。那时,无论是清晨在公园跑步、午后在球

23、场上运动、晚上在健身房锻炼,会发现身边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相伴,绝不会感到孤单。第二, 影响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基本形成,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消除一批重大疾病危害。到 2020 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将超过80%,到 2030 年持续改善。可以想象,在一到冬春两季出门时就必须戴上口罩的诸多北方城市,将逐步摆脱空气严重污染的困扰, “雾霾”也许将逐渐从人们的话题中销声匿迹。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在 2020 年超过 70%,到 2030 年持续改善。也就是说,我们身边的河流、湖泊大多数

24、都将到达干净、清澈的水平。到 2030 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食源性疾病报告网络实现全覆盖, “吃的安全吗”将不会再成为每餐饭后萦绕在心头的“疑云” 。第三,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健康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康科技创新整体实力位居世界前列,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到 2030 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0 人,注册护士数达到 4.7 人。届时,身体不舒服去医院看病,不用再天没亮就到挂号处排队挂号,在小到社区诊所、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大到三甲医院,医生与患者的比例将大幅改善,每值病人不用等待太久就能得到专业

25、医生的悉心诊疗。2030 年,省域内人人都将享有均质化的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疑难重症不再需要千里迢迢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医院寻医问诊,在省内就可以得到妥善诊治。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类似头疼脑热这样的小病不出社区、乡村就能快速医治。 第四,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到那时,就医环境更好的民营医院、健康体检机构将在各个城市更加普及,更加注重就医、体检环境的人将有更多选择。同时,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

26、、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大健康领域将出现更多新型产业类型,为普通群众提供更多个人健康管理方面的选择。作为健康产业的支柱,到 2030 年,医药、医疗器械等产业的发展也将跃上新的台阶,自主研发生产的药品药效更好、价格更合理,患者花更少的钱就能更快治好疾病。第五,促进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有利于健康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到 2030 年,我国的全民医保体系将成熟定型,能够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可靠的医疗保障,不用担心看不起病、住不起院、因病致贫返贫。同时,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将进一步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进一步提高。

27、在全民医保之外,中高收入人群还能通过选择投资商业健康保险,在进一步降低个人医疗费用支出的同时,促进形成健康优先发展的投资意识。“健康中国”战略为我们描绘的未来图景不一而足,仅从我们重点列举的五大方面就能看到, “健康中国”既着眼于应对我国目前面临的挑战,又着眼于我国将来可能遇到的健康问题进而前瞻性地做好充分准备。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按照“健康中国”战略的部署,按照“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推进实施,2030 年我国将在实现全民健康的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灿烂的成就。四、全民共建“健康中国”美好的蓝图要画好每一笔,建设“健康中同”更要走好每一步。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 “健康中国”

28、的建设也需要每一位中国人的参与。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共建共享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就是号召全体中国人都为建设“健康中国”做出积极贡献,最终推动实现共享全民健康的成果。如何建设“健康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第一,推动全民普及健康生活。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是促进健康的源头,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切人点。在建设“健康

29、中国”的过程中,全民共建共享,要求每个人提升健康生活的意识,不断增强个人健康责任,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引导群众形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对于大学生来说,一是要把个人健康与自身成长、家庭幸福和祖国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自觉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健康生活方式,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二是要积极培育体育爱好、加强体育锻炼,努力做到熟练掌握 1 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 1 小时。三是要注重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四是要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毒

30、品危害,提升性道德、性健康和性安全意识,了解掌握毒品危害、应对措施和治疗途径等知识,最大限度减少毒品社会危害:第二,实现全民共享优质健康服务。健康服务要以妇女儿童、老年人、贫网人口、残疾人等人群为重点,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两个层面采取措施。一方面是加大疾病预防的力度,提高疾病防控能力,切实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疾病预防健康服务。通过疫苗接种等多种途径,减少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同时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做好防患于未然,将疾病消除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是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实现对于病症的及时、有效治疗。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把“全面建立成熟

31、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作为突破口,希望通过分级诊疗理顺国内极为繁杂医疗体系,解决目前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引导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确保一般性疾病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妥善医治;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落实基层首诊,群众也应建立合理预期,有序就医,形成“大医院舍得放、基层接得住、患者愿意去基层”的医疗格局。第三,完善全民健康保障。在现行医保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保障范围、提升保障水平,通过健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解除群众看病的后顾之忧,让群众敢于看病问诊,避免小病久拖成大病。深化公立医院、药品、医疗器械流通体制改革,彻底消除“以药养医” ,避免层层加价,

32、把虚高的药品价格降下来,切实减轻看病负担,让群众看得起病,切实改善就医感受,避免因病致贫返贫。加强各类医保制度整合衔接,改进医保管理服务体系,实现保障能力长期可持续,把医保这张保障网织得更密、更牢、更可靠,无论群众走到哪里都能享受到均等的医疗保障。第四,全社会共建健康环境。针对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风险评估制度,重点抓好空气、土壤、水污染的防治,加快推进国土绿化,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要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要

33、贯彻食品安全法,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努力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在建设健康环境过程中,要围绕群众普遍关注、关心的问题,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提供防护方案,如对于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问题,建设“健康中国”必须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改善大气环境的质量。在完善重度以及污染天气的区域联防预警体制的同时,加强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和风险的评估,对空气的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作出全面的分析和判断,为有针对性地提供防治措施打下基础。第五,全民共促健康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和支持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尤其是要结合当前及未来

34、我国人口形势、发展趋势等的变化,促进健康产业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的融合,大力推进面向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要加大对医疗健康前沿研究领域的支持,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催生更多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扩大健康产业相关领域的对外开放,把国际上健康产业的优势资源、先进模式引入我国。研究制定有利于健康产业发展的土地、税收优惠政策,中央和地方财政要健全稳定可持续的卫生与健康投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债券等融资支持,努力把健康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也要注意,促进健康产业发展要区分基本和非基本需求,基本需求有基本保障,健康产业要努力拓展非基本需求,如高端需求、个性需求,推进健康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多元办医格局,推动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源源不断提供高水平的健康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