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谚语、惯用语、歇后语 我们都是熟语,汉师2班 赵一诺,目的要求,了解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的特点,更要了解各个成员的个性和表达作用,以利用于恰当无误地运用这类词汇。,谚语(智慧和经验的总结),定义:谚语是群众口语中通俗精练、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具体分类 哲理类 修身类 讽诫类 农业类 气象类 风土类 知识类 作用:谚语总结了人类生活中某方面的经验教训,对提高知识、指导人们事件有一定的作用,在写作、言谈中准确运用言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表现力,提高作品、话语的品味。,智慧的总结 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人不可貌相,海水
2、不可斗量。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在你进去之前,先想想能不能出来。(阿拉伯谚语)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惯用语(口口相传,约定俗成),定义: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 大多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口语色彩浓。 惯用语与成语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惯用语的口语色彩浓,成语的书面色彩浓:惯用语含义单纯,成语含义丰富。注意: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其间可以依据表达的需要插入定语和补语。有的惯用语既不能改变它的构成成分,也不能加进别的成分,这种惯用语更像一个词。例如“巴不得”、“不管三七二十一”,惯用语的特点: 人们一般比较熟知,比较大众化。惯用语一般多在口语中运用,用起来自然、简明、生动、有
3、趣。惯用语比较短小。惯用语是一种固定的词组,比如“吃大锅饭”、“半瓶子醋”、“背黑锅”、“穿小鞋”、“磨洋工”等等。惯用语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造出来的,表义精炼准确。惯用语活泼生动,常用来比喻一种事物或行为,相当于一个词或词组,它的意义往往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去推断。惯用语虽然是一种较固定的词组,但定型性比成语要差些。,口口相传 惯用语,八竿子打不着: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 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 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闯红灯:比喻超越规则办事。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一条路走不通,还可以走另一条路;不把
4、自己局限于某一个目标。 打官腔: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口吻,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大气候:比喻出现在较大范围的某种整治、经济形式或思潮。 大水冲了龙王庙:比喻自家人损害自家人。 当面鼓对面锣:比喻面对面的谈判或交换意见。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比喻按实际情况办事。 吊胃口: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望或兴趣。 定心丸:能使人情绪安定的东西。 东方不亮西方亮: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歇后语(猜谜的乐趣),定义: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喻性质的口头固定短语。 歇后语常用比喻和谐音两种修辞手法,据此可将其分为两类:一是喻意歇后语
5、,一是谐音歇后语。 喻意歇后语,谜面部分是一个比喻,谜底部分是揭示谜面的含义。 谐音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是借用同音表达意思。也可以说是一语双关。 作用:说话或写文章恰当地运用歇后语,可是语言生动活泼、幽默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注意:运用歇后语要选取内容健康、构造规范的,抛弃内容庸俗落后胡编乱造、违反歇后语构造规律的。对于健康的歇后语,也要根据语体风格,即结合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和语言环境恰当地运用,不能滥用,有的歇后语不宜在庄严的场合里使用。,诙谐幽默 歇后语,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耗子掉到水缸裏-时髦。(湿毛)。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火烧旗杆-长叹。(长炭)。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吃人参-候补。(后补)。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水仙花不开花装蒜一只狗三张嘴不成器瞎子进烟馆摩登(摸灯) 阿拉伯数字8字分家零比零(0:0) 冰糖煮黄莲同甘共苦厨房里的垃圾鸡毛蒜皮老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