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我要指出对方辩友的几点错误:一是:对方辩友已经将高分是高能的体现与高能可以用高分来表现搞混淆了.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方一辩已经说过:我们并不否认高能可以用高分来表现.也就是说: 一个人取得高分不代表他有高能,但是一个人有高能他可以取得高分.二是: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而对方辩友将高能等同于能力,这显然是错的,高能仅仅是指特殊能力,二者存在差异.三是:对方辩友所说的大学生杀人,请问是道德问题,还是能力问题?下面我将进一步论证我方观点:高分不是高能的体现.第一:我国正处在发展阶段,可以说很多都还未正规化 ,教育制度也如此,不合理的教育制度,产生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导致错误的学习方法,这
2、样的高分能体现高能吗?第二:中国中学生在国际奥赛上屡获金牌,可建国五十多年了连一个诺贝尔奖也没有,就是因为奥赛注重理论与分数,而诺贝尔奖获得者才是真正有创新精神有高能的人啊!我方二辩说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李政道说:”美国之所以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的中学生在奥赛中拿不到奖.”他的话耐人寻味啊!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为之去思考.第三:从人类历史上看,很多人不是高分 ,但却有高能.雷锋同志并没有接受高等教育,但雷锋精神却永远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毛泽东同志早年毕业于一所普通的师范学校,但后来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刘海洋,清华大学的学生,该
3、是高分了吧,可人性的泯灭,道德的丧失使他向黑熊泼硫酸,心态尚不健全,又何谈为人类做出贡献啊!所以,综上所述我方一致认为:高分不是高能的体现.!高分不是高能的体现 “我认为高分就是高能。现阶段高考还是最公平、最公正、最合理的。高考绝对能考出能力” 孙先生的北大教授头衔让人仰视。但其观点,尤其是高分就是高能的观点,让人不敢恭维。我对此思之再三细加捉摸,还是看不出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说,现阶段一时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替代高考,这点我也同意。但不能就此就把一个次优选择,当成“最公平、最公正、最合理”的最优选择予以推崇。果真这样,所有的高考改革的呼声,所有的素质教育的举措,都成了一片鼓噪鼓噪一片,还有什
4、么意义可言。 再者来说,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由于经济发展的快慢不同,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难以享受平等的教育条件。也就是说,一个生活在老少边穷地区的孩子,和一个生活在首都北京的孩子,绝对享受不到平等的国民教育。既如此,所谓高考最公平、最公正、最合理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总要的,高分与高能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如果存在这种关系,几年前上任北大校长许宏治的一番宏论,也成了无稽之谈。许校长说,北大不欢迎高分低能的学生。 “北大喜欢招收全面协调发展的学生,初试第一名的学生不一定就能进北大。 ”“高分低能的学生在北大常常缺乏发展后劲。 ”他还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
5、初试分数不是北大录取的最终决定因素,它只是为学生争取到一个复试的名额而已。面试时北大更注重考核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合能力。 ” 许校长的看法是:“最好是全面发展的学生;然后是有特长的学生,如奥林匹克冠军、运动健将。华罗庚就是那种优秀的学生。 ”许校长的观点无疑表明,第一,高分不一定能上北大;第二,高分低能的情况在北大同样存在;第三,北大欢迎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突出的学生。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三条和高分就是高能的观点,何等的泾渭分明。如果高分就能高能,许校长的上述高论就是废话。 倘若这些例子还不直观,那就不妨看看,2000 年武小锋以 626 分的高分,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他的高考成绩是辽宁省普
6、兰店市当年理科的第一名。2005 年 7 月,武小锋毕业后,从北京找到家乡,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只好呆在家里做起了糖葫芦。一位北大培养了整整五年的医科学生,毕业后学非所用,既有体制方面的原因,也和他本人的能力难脱关系。而那位汶川地震一夜成名的“范跑跑” ,设若他的处世能力更强一些,会如此声名狼藉吗?相反,钱钟书当年考清华时,数学只得了 15 分。可这并不影响先生成为一代大师。我这样说,自然也不能推出低分高能的结论,只是由此反证,高分低分与高能低能之间,并不像孙教授说的那样,不可绝对看待。结果呢?难道这还不足以证明高分不是高能的体现,请注意以题目来看要证明正方观点,那就必须是绝对体现,而不是多数体
7、现分是主观评价的,不能客观的体现事实。 请看陈景润,他是个高分者吧?但是你要他去教书,他不是个好教师,更有甚者你叫他去打铁,那他更不是个好铁匠呢。但是有幸他来到数理研究所,所以有了现在的“筛法” 。所以我反对高分低能之说,没有高分低能,只有用人不当!现在的社会对年轻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才。这也就需要我们的新 1 代青年更加发奋,学习更多的知识才有可能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高分说明他在他的学业上是理论扎实的,如果暂时缺乏动手能力,我想只要让他在实践中多去锻炼,他总有 1 天会暂露头角的。 我想说说医生的例子。1 个医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也就是分高) ,通过实习,他有了
8、粗浅的感性认识,之后如果他来到 1 个小地方的医院工作,每天只能接触到 1 些常见病例,而且很少,那么若干年过去之后,他恐怕就很难和落脚另 1 个大都市医院的同学同日而语了,因为在工作中他们积累起来的经验是不 1 样的。而原先他们所取得的高分和他们后来的能力表现、不同的成就,因为后来工作环境和锻炼机会的不同而显得意义不大了。 这里 1 方面说明在校期间学习分数的高低和其后来发展起码不是同比发展的。更为重要的是,这也可以说明能力的形成和当年学习的高分没有 1 定必然的联系,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分越高,也就是理论水平越高其今后的能力的形成越具潜力。 可以想见,前所提到的落脚小医院的同学的医术肯定在
9、他所在的小医院里是比分低的要强得多的。 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能证明1 个人的智商的高低,但 1 个人能取的高分绝对不是偶然的,能取得高分的人不外乎懂得学习方法的人,能懂得学习方法并良好的运用的人 1 定不会是低能的人能表现出来的吧。另 1 种取得高分的人是勤奋刻苦的人,也许他们所谓的智商并不高,但他们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有这样能力的人如何证明他们不是高能的人,有人会说他们不懂方法所以并不高能,但其实他们是找到了最适合他们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他们是高能的人。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众所周知,高分是高能的体现。没有高分,你又如何能体现高分呢?我国古代以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有了高分,你就是状元,探花,榜眼
10、,但没有高分,你说自己的能力很高,又有谁相信呢?因为你不是状元,而现代大学招收学生的主要标准是高考分数,你分数高,那么重点大学在向你招手,前提是你必须把自己的高能体现在高分上。 例如修建京张铁路的詹天佑正是由于他以高分通过了清政府的招考,进而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这为他的事业奠定了基础,试想他当时如果没有把自己的高能体现在他的高分上,那么他还会被公派留学吗? 同时我方也声明,高分是衡量高能的重要依据、一般标准,正如我方一辩所讲,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全面,高分是高能的体现,是衡量能力的重要依据。高分是体现其相关能力的尺度,但是高分不等于高能,高分只是高能的体现。 并且
11、我方二辩也讲了高分是在公平竞争且考其相关能力前提下,高分才是高能的体现。但是我们并不否认低分中的高能者,但只是少数,而更多的人是把自己的高能以高分的形式表现出来。 我们不应只看到个例,而更应该关注的是普遍性。因此,要想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必须把自己的高能体现在高分上,而高能是取得高分的前提。 我坚信,我们都会将自己的高能以高分体现出来,因为高分是高能的体现。在这个科技腾飞、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时代,需要一大批高知识、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我方认为,高分是高能的体现。是衡量其相关能力的重要依据、一般标准。高分并不等于高能。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到今天的高考制度,从国内到国外,
12、均可看出,皆采取分数选拔制度。分即在对某种能力的考试中,以分数标准体现其相关能力,衡量其技能的标准。高能即在某些方面高于其他人的技能,这也就是说,高分是高能的体现。是衡量其相关能力的重要依据、一般标准。 清注意,本人善语文,二号辩手善历史,三号辩手善政治,四是辩手善数学,在考试中,我们的单科成绩均属高分,我们将这此知识广泛用于表现自己的才华上,这不说明高分是高能的体现吗? 运动员在某些考试中确实不够优秀,但他们之所以称为运动员,还是通过一定选拔,在考试中体现他 们的竞技能力的。一个高能力的运动员,同样需要评委亮出高分,来体现其能力。这不也正说明了高分是高能的体现吗? 但是,需要申明的一点是,我
13、方并不否认低分中有高能的存在,韩寒是中国文学界的奇才,偏才,怪才,六门功课红灯高挂,但他之所以被称为奇才怪才偏才也说明他不过是一个个例。是特殊性。这个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弊端,同样的少年作家, 真心英雄的作者门门课优秀,被复旦大学录取。这也不正说明高分是高能的统一性吗? 既然对方辩友认为高分不是高能的体现,那么你们又何必苦苦追求分分分呢?今天我们辩论双方的能力高低,不也是通过评分来体现的吗? 所以我方认为,高分是高能的体现。是衡量相关能力的重要依据,一般标准。 高分不是高能的体现 我认为高分不是高能的体现 ,因为高能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得高分的人却大有人在,他们为什么能取得高分,
14、不在于他有高能,而在于他们勤奋.俗话说:“勤奋出天才.“的确,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只有通过勤奋的努力,才能获得高分。 高分只能说明你学习好,不能说明你素质高或思想品德好,也或许只是个书呆子。不同的学习可以培养不同的能力,所谓的高分,就是指我们书本上的应试的学习,并不能体现一个人能力的大小,有学习好,并且各方面都好的人,这样的人算是高能了。但是又有多少只是学习好,而别的方面(比如思想,道德,独立自主,甚至是自理能力等等方面)却一无是处的呢?!(这样的人恐怕不是少数吧!)试问这叫做高能吗? 高分可能高能,可以高能,但它决不是高能的体现。 对方辩友在刚才的陈词中说,高分是高能的
15、体现。然而恰恰相反,我国现在所实行的教育体制是应试教育大背景下的素质教育,说白了还是应试教育啊。我们不否认社会上存在高分高能的现象。可这只是极少数,极个别的。对方辩友以点概面,如何令人信服呢? 下面我进一步论证我方观点,高分不是高能的体现。 一是何谓高分。特指在学习阶段取得的好成绩。而我们现在所学的大多是一种理论性的东西。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机械的技能,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高能是一种特殊能力。是指能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二者在根本上存在差异。对方辩友何以如此肯定地说,高分就是高能体现。 二是中国有沉重的人口包袱,在这个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只能采取这种简单的片面的草率的凭借分
16、数高低的方法来选拔人才。制度的不合理导致中小学生思维的单一性,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联系实际与解决创新。一定程度上,高分甚至抑制了高能的发展。中国中学生在国际奥赛上屡获金牌,可建国五十多年了连一个诺贝尔奖也没有,就是因为奥赛注重理论与分数,而诺贝尔奖获得者才是真正有创新精神有高能的人啊!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开办二十多年来仍未有任何突破,当初他们都是凭借高分进来,那他们的高能又体现在哪了?李正道教授曾说:“美国之所以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的中学生在奥赛中拿不到奖。 ”耐人寻味啊。 三是从人类历史上看,很多人不是高分。但却有高能。雷锋同志并没有接受高等教育,但锋精神却永远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毛泽
17、东同志早年毕业于一所普通的师范学校,但后来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刘海洋,清华大学的学生,该是高分吧,可人性的泯灭,道德的丧失使他向黑熊泼硫酸,心能尚不健全,又何谈为人类做出贡献啊。 我们需要的是把创新还给学生,把高能还给学生,而决不是抱着高分沾沾自喜,因此我方认为高分不是高能的体现。 分数可以代表人的接受能力和运用能力高分就是考试什么的拿高分甚至满分的嘛高能就是有很强的能力可以这么说嘛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片面的把高分说成是高能的表现那么,为什么从八股文出来的所谓才子 们大多只是泛泛之辈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片面的把高分说成是高能的表现那么众多没有
18、通过八股文考取功名的文人却能诗流千古,流芳百世? 高分,只是对一些固定的东西的掌握,但是我认为高能是对这些固定东西在掌握基础上的灵活运用和多向思维所以,我认为,高分是没有生命力的高能却被赋予了新的能量和生命。 所以,高分不是高能的体现。 反方四辩陈词: 高分并不一定是高能的表现,有些人高分是依赖自己的勤奋,而不是努力的,像英语单词测验是靠人努力,而不是靠智商高低,所以高分不是高能的表现,也可以是勤奋的表现一是我国正处在发展阶段,可以说一切都还未正规化,教育制度亦如此。 不合理的教育制度,产生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导致错误的学习方法。这样的高分能体现高能吗?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开办许多年以来成绩却未见
19、。何哉?中国学生屡次在国际奥赛中获奖,中国却总与诺贝尔奖无缘? 二是我国目前正在推广素质教育,这正说明,应试教育下的分数与能力相背离,高分不仅不是高能的体现,有时会导致低能的产生。多少大学生无自立能力,无实际工作能力,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正道先生说“小学生成绩不及格,中国便有希望” 。因此可见,高分不是高能的体现。 首先,我要指出对方辩友的几点错误: 一是:对方辩友已经将高分是高能的体现与高能可以用高分来表现搞混淆了.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方一辩已经说过:我们并不否认高能可以用高分来表现 .也就是说: 一个人取得高分不代表他有高能,但是一个人有高能他可以取得高分. 二是: 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
20、力,而对方辩友将高能等同于能力,这显然是错的,高能仅仅是指特殊能力,二者存在差异. 三是:对方辩友所说的大学生杀人,请问是道德问题,还是能力问题? 下面我将进一步论证我方观点 :高分不是高能的体现. 第一:我国正处在发展阶段 ,可以说很都还未正规化,教育制度也如此,不合理的教育制度,产生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导致错误的学习方法,这样的高分能体现高能吗? 第二:中国中学生在国际奥赛上屡获金牌,可建国五十多年了连一个诺贝尔奖也没有,就是因为奥赛注重理论与分数,而诺贝尔奖获得者才是真正有创新精神有高能的人啊! 我方二辩说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李政道说:“美国之所以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的中学生在
21、奥赛中拿不到奖.”他的话耐人寻味啊!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为之去思考. 第三: 从人类历史上看,很多人不是高分,但却有高能.雷锋同志并没有接受高等教育,但雷锋精神却永远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毛泽东同志早年毕业于一所普通的师范学校,但后来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刘海洋,清华大学的学生,该是高分了吧,可人性的泯灭,道德的丧失使他向黑熊泼硫酸,心态尚不健全,又何谈为人类做出贡献啊! 所以,综上所述我方一致认为 :高分不是高能的体现 .! (仅仅是思路): 1.正方 A:怎么样才算是高能? 答:能是推动社会的,为人类做贡献的。是非常广阔抽象复杂的概念,希
22、望正方能够正确把握理解能的概念。 2.正方 B:分数是对能力的量化。 答:分数的高低存在很多问题,如考前背答案。 3.正方 C:毛泽东和雷锋找某些方面是高分, 。 答:你们今天代表本班来比赛,是你们分数高呢还是你们能力强呢? 4.正方 D:怎样用对能力评价的公平性? 答;分抑制了人的思维。 答案补充 观点:分数高代表你的考试技能高,不代表你的专业扎实。高分不一定低能,也不一定高能。 两者没有任何必然联系。 高智商+努力=高分 高能是另一回事,靠后天自己学习锻炼出来的, 它们之间有客观的关系,但高分不一定等于高能。 观点: 1.分数是具体单一的概念。能是抽象复杂的概念- 不能用分数体现能 2.高
23、分是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而高能是指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从我国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进行答辩:高分与高能是相对的,不能用高分体现高能) 3.从人类历史发展角度看:历史上有好多人不是高分确实高能,人类的发展需要大是能而不是分。 观点:高分并不是能力的体现反方一辩词: 各位同学老师大家好,对方辩友刚才通过多方面总结出,高分是能力的体现,可是我方恰恰不同意这种观点。我方认为:高分并非是能力的体现。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名人事迹.古往今来,并非所有名人都以高分造就他们辉煌的人生。古有西楚霸王项羽兵法舞剑样样不通,今有靠小学文化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中有数学曾拿 0 分的一代领袖毛泽东,外有手工与
24、成绩都很平平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很显然,在他们铺向成功的路途中并没有看到高分的巨大推动作用。 二.现代的教育形式。脱离过去,现在我们学生所经历的素质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就是摆脱分数的干扰,真正的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生活实践。尽管还处于进行时,但请对方辩友注意,我们的目标并不是提高分数来提高能力,这是无法划等号的。 三.社会实践。为什么现在的公司宁可使用无一点文化的花农,而却不愿意使用高校毕业的生物园林花卉专业的高等学生呢?因为能够打动他们的,正是花农几十年来的栽植经验的累积,面对突发状况的冷静成着,接受新的能力往往也不亚于高等生。为什么名校或招聘会采取面试的形式而不是简简单单考一次试来选拔人
25、才呢?为什么在校成绩优异的正常大学生会生活脱离父母会无法自理?为什么美国总统布什在拿到毕业证书后,对成绩好的学生说:好样的;对于差生却说:你可以去做总统。仅仅是一句玩笑吗?如果对方的观点成立,那么应聘时为什么没有人把自己曾经有多少最高分一一罗列?为什么不请求考官以一条学科题目来测量自己的能力?这样的岂不是胜券在握? 所以,高分并不是能力的体现,只是在某一方面刻苦钻研的结果,付出心血得到的知识性的回报而已。用老师们常用的话来说,分只是检查甚至是面里的手段。而真正体现能力的,可以是经验,是实践效果等。 纸上谈兵,终究无法淋漓尽致地勾镂出赤壁之战的烽火硝烟;再多的战术兵法,也抵不上实战多年的沙场老将
26、的不老宝刀。赵括的兵法考试绝对是不敌孙膑的满分,但将兵的能力上却成了亡国之奴,对方辩友又如何解释呢? 首先,分析辩题,总的来说,这个辩题虽然常被使用,但个人认为是失败的。正反方并不是严格矛盾,反方的观点是“高分不是高能”并非“高分低能” ,反方观点有足够的弹性,进可攻退可守,可充分利用“非高分低能”来制作包袱,引正方掉入概念陷阱。 而正方观点没有多少空间发挥,容易陷入困境,多数会引用在校期间成绩优异,毕业后为社会贡献巨大的论据;反面论据如果举了“高分低能” ,那是砸自己脚,多半会举在校出色,后来黯淡结局的例子,没有什么攻击性。 第二,立论。这个辩题有一个没点出的隐条件,就是地域!国内国外状况不
27、同,具体你没有指出,我也就无从分析了。个人认为,反方在地域上不必要限制,因为古今中外,高能者从来就未必是高分者。反方要充分诠释辩题,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如此重视高分是怎样产生的?如人才短缺等等 2、高分是怎样得来的?是否是读死书来的等等 3、什么是高能?如何衡量高能?建议反方从真正立足社会以后做出的贡献才体现一个人的能力方面着手。 4、 “不是体现”体现的是高能,这时反方可以偷换概念,把“体现高能”换成“体现价值” ,当然要通过论据来偷换。 5、最后把论题“稍微”延展开去,做到饱满,高分不是高能的体现,那什么才是呢?应该真正从立足社会,立足群众的角度去评价一个人的能力,一个人的价值,而非在
28、校时的一纸分数。具体可以堆积大量的民营企业家(没几个学习好的) ,国外还有个退学的比尔盖茨。 6、结尾稍点一味要求高分带来的弊端,呼吁逃离这个误区,力争打动评委。 自由辩论方面: 正方要守的就是在如今社会状况下,分数是验证人才的最直接手段。 反方一定要主动攻击!点出他们的分数是如何得来的,游刃有余者甚少,多数在学习以外做出了很大牺牲,这样的分数显然有了折扣,已经不能作为能力的标尺,然后跳出正方的圈子,指出看一个人,不能从其人生的一个片段来判断,在学校就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也为之尚早,回到立论。 另外正方很可能会举中国素质教育的问题,这个很好破,提出政策并不代表解决问题,现状依旧是现状,莫非正放视而不见,脱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