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e10品德形成.ppt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8315444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e10品德形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e10品德形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e10品德形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e10品德形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e10品德形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一章:品德形成,第一节 品德概述,一、品德的概念 道德 道德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品德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人身上的反映,它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第一节 品德概述,道德和品德的关系 联系: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成分,两者发展受社会规律制约;品德形成是后天的;品德对社会道德有反作用。 区别:道德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存在而存在;品德依赖于个体的存在而存在。道德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的要求,品德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道德的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品德的形成还要服从个体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道德是伦理学和社会学研究对象,品德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研

2、究对象。,第一节 品德概述,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心理结构的概念 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是指个体心理现象的形式、结构体。 品德心理结构的观点 三分法: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四分法: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第一节 品德概述,品德心理结构的特征 1品德心理结构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2品德心理结构各成分具有层次性 3品德心理结构各成分发展的顺序性 4品德心理结构发展的阶段性 5品德心理结构发展的多端性,第二节 品德形成的理论,一、认知发展论的品德理论 杜威的道德发展阶段观 观点: 道德发展分三个阶段:行为受有道德结果的生物和社会性冲动的激发;个体几乎

3、不加批评地接受其所在团体的标准;行为受个体对一个目的对己是否为善进行思维和判断的指导。 我们是生而无知和不成熟的,因而处于社会的依赖状态。教学和道德训练,就是成年人逐渐提高幼弱者照料自己的能力的过程。哲学的改造,第二节 品德形成的理论,评价: 他律到自律的观点对皮亚杰、柯尔伯格的发展模型产生影响。,第二节 品德形成的理论,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研究方法:间接故事法(对偶故事) 发展规律:从他律到自律 发展阶段: 自我中心主义(25岁) 权威阶段(68岁) 可逆阶段(810岁) 公正阶段(1112岁) 评价:研究有创造性;但当时影响不大。,第二节 品德形成的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

4、论 研究方法:两难故事 基本观点:道德发展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儿童道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知发展的过程。道德认知是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并集中在道德判断上。道德判断是一个人根据道德原则对什么是正确的或错误的行为进行判断,即道德评价。儿童的道德成熟首先是其道德判断上的成熟,然后是与道德判断相一致的道德行为上的成熟。 道德发展阶段:具有结构的差异性、不变的顺序性、结构的整体性和层次的整合性四个基本特征。,第二节 品德形成的理论,柯尔伯格道德判断的发展的水平与阶段(p.336) 前习俗水平:惩罚和服从的定向;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 习俗水平:好孩子定向;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 后

5、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第二节 品德形成的理论,评价: 贡献:促进了道德现象研究的科学化;建立了道德发展的阶段模型,促进了道德教育的科学化;发展了道德认知发展研究的科学方法 局限:只是揭示了道德认知方面的发展规律;忽视了道德情感在道德推理中的作用;否认儿童可能出现的道德阶段“倒退”现象,与现实不符合。,第二节 品德形成的理论,二、新行为主义的品德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品德理论 主要观点:社会学习主要不是直接强化的操作学习,而是替代强化的观察学习。儿童的学习不必经过直接反应,而只需要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的行为,从他人行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进行体验学习。观察学习中,观察

6、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学习的主体称为观察者。观察学习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四个部分。,第二节 品德形成的理论,经典实验: 模仿学习实验: 目的:测量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 材料:道德判断故事 程序:分三个等组。一道德判断有进步,给予强化;二道德判断有成人做榜样,积极强化;三有榜样,无强化。无榜样、无强化测量其判断。 结果:二、三好于一;三最好。 结论:成人榜样起作用,而强化作用不明显。且道德判断不是年龄差异,而是个体差异,受榜样影响。,第二节 品德形成的理论,攻击行为实验: 程序:分三组。一攻击奖励(成年人攻击受奖励);二攻击惩罚(成年人攻击受惩罚);三控制组(攻击无奖无

7、惩)放儿童到与影片相同情境,观察其行为。 结果:攻击惩罚组没有人模仿攻击行为。 结论:替代惩罚降低了儿童对攻击行为的模仿。,第二节 品德形成的理论,抗拒诱惑实验: 目的:抗拒诱惑可学习而得 程序:让儿童进入有玩具和字典的房间(指导语:“这些玩具不可以玩,但可以翻翻字典”)分三组:一是榜样奖励组(不听话玩玩具受奖);二是榜样指责组;三是控制组(不看电影)儿童进入上述房间单独15分钟,记录其反应 结果:克制时间:二三一 结论:榜样的示范有一种替代强化的作用。,第二节 品德形成的理论,评价: 贡献:充分强调了观察学习在儿童道德行为形成中的主要意义;设计了较为严密的实验;丰富了品德心理学理论。 局限:

8、忽视了儿童自身的认知结构在观察学习中的作用。实验室实验不能完全解释儿童道德行为与道德习惯的形成。,第三节 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态度改变和品德形成的三个阶段:(凯尔曼,61) 顺从阶段:个人为了获得奖励或者避免惩罚,按照社会的要求、群体的规范或别人的意志而采取的表面服从的行为。 同化阶段:自觉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与行为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或某个团体的态度与行为相接近的过程。 内化阶段: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彻底转变自己的态度。,第三节 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一、道德认知的形成 道德认知的形成过程 道德知识的掌握 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道德信念的产生。 道德

9、认知的教育干预 短期训练法:有争议。 课堂讨论法:,第三节 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二、道德情感的形成 道德情感的内涵 概念:道德情感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道德准则去处理相互关系和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言行举止时所体验到的情感。 意义:对个体的品德有重要的作用;对自己和他人道德情感的知觉的理解也有重要意义。 移情:个体对他人的情绪状态的无意识情绪体验。 道德情感的发展 小学阶段:发展不均衡,义务感最强。 中学阶段:内容更丰富、更有自觉性、但仍然不稳定。,第三节 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三、道德意志的形成 道德意志概述 内涵:是指一个人自觉地战胜利己的道德动机、坚持排除内外障碍去完成预定的道德目的、任务

10、,实现一定道德动机的活动。 表现:道德意志的品质和言行一致。 道德意志的发展 小学:在外部力量的作用下,道德意志控制力和自觉性表现明显,但这种表现不能完全离开外部的检查和督促。 中学:以内部的道德意志来调节自己的行动,意志决定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第三节 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四、道德行为的形成 道德行为概述 内涵:是个人在一定的道德认识的指引下和道德情感的激励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行动。 模型:(莱斯特)解释情境;作出判断;道德抉择;实施行动。 道德行为发展 小学:道德行为习惯发展成“马鞍”形,低年级和高年纪较高,中年级较低。 青少年:随着年龄递增,良好道德与不良道德

11、习惯的两级分化在增加;道德行为具有不一致性。,第三节 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五、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 外部因素 社会文化条件 社会风气 民族文化 学校与集体 家庭环境,第三节 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内部因素 智力水平 受教育程度,第三节 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六、品德培养的策略 晓之以理,提高认识 价值澄清 适当运用单面论据、双面论据 小组道德讨论 群体规定,第三节 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动之以情,引起共鸣 情感感染,以情育情 情境引发,因境育情 引导理解,以知育情 舆论强化,以群促情,第三节 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导之以行,落实行动 激发愿望 组织训练 自我强化 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树立榜样,促成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