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 年内三科多重耐药菌管理和改进措施2010 年我科共收住多重耐药患者共 2 例,其中铜绿假单胞菌 1 例,大肠埃希菌 1 例。管理:1、对多重耐药患者严格按照标准预防进行管理(标准预防是指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要有主动搜索多重耐药菌的意识,及时采集相关标本进行多重耐药菌的培养。改进措施:对医护人员进行多重耐药知识的培训及学习,加强对多重耐药患者进行标准预防。2011 年内三科多重耐药菌管理和改进措施2011 年我科共收住多重耐药患者共 4 例,其中铜绿假单
2、胞菌 3 例,大肠埃希菌 1 例。管理:1、严格实施消毒、灭菌检测,对多重耐药患者实行单间隔离,条件不足时行床旁隔离,避免多重耐药患者交叉感染。2、接到检验科多重耐药通知后,应立即将该病人转到单独房间或同类病人房间。并挂隔离标识,隔离病房或医疗条件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3、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并洗手或
3、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4、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或器械(如轮椅、担架、摄片机、心电图等) ,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立即消毒处理才可给其他病人使用;该病人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消毒。改进措施:加强医护人员多重耐药知识的培训及学习,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多重耐药防护宣教,对多重耐药患者使用物品进行严格管理及消毒,加强手卫生意识,增强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2012 年内三科多重耐药菌管理和改进措施2012 年我科共收住多重耐药患者共 22 例,其中肠杆菌 1例,鲍氏不动杆菌 2 例,大肠杆菌 1 例,腐生均球菌 1 例,肺炎克雷伯菌肺炎 5
4、例,大肠埃希菌 3 例,铜绿假单胞菌 3 例,表皮葡萄球菌 2 例,奇异变型杆菌 1 例,-内酰胺细菌 1 例,肺炎链球菌 1 例。管理:1、严格执行抗生素分级制度管理,按照抗生素分级管理进行使用抗生素,预防多重耐药。2、做好抗菌药物选择,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减少和延缓耐药菌的产生,时刻关注该病人的治疗效果。改进措施:严格抗生素的管理与应用,根据我院 2011 年及2012 上半年耐药检测情况慎重经验用药,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 30%,参照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
5、抗生素,由“经验性治疗”转变为“目标性治疗” 。2013 年内三科多重耐药菌管理和改进措施2013 年 1 月至 4 月我科共收住多重耐药患者共 8 列,杨氏柠檬酸杆菌 1 例,金黄色葡萄球菌 1 例,产吲哚金黄杆菌 1 例,肺炎链球菌 1 例,屎肠球菌 1 例,奇异变型杆菌 1 例,恶臭假单胞菌 1 例,大肠埃希菌 1 例。管理:1、利用晨会进行院感知识强化,增强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的防控意识和能力,对医务人员进行了职业安全和职业防护的培训。2、严格执行手卫生,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此类病人前后必须洗手或手消毒。3、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他们做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在把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同样应该进行清洁消毒。4、病房应当固定使用保洁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 3 个标本(每次间隔24 小时)培养均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改进措施:定期进行多重耐药及相关感染知识考核,强化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内容,加强抗生素使用原则知识强化,避免滥用抗生素,从而控制多重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