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棕榈仁粕代替玉米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饲料成本的影响摘 要 试验采用 36 头大白 长白生长猪测定棕榈仁粕(PKC)替换日粮中玉米对生产性能及生产成本的影响,初始体质量为(36.51.38)kg。处理组中棕榈仁粕分别以 50 % 及 100 % 的比例替换日粮中的玉米(对照组中含 30 kg 玉米) 。试验期 42 d,结果表明 :1)各试验组间性能特征无显著差异,平均日采食量、日增质量、饲料利用率及蛋白质利用率在各试验组间是相近的 ;2)随着日粮中 PKC 水平的升高,以每天所耗饲料成本及每千克增质量所耗饲料成本计算成本显著降低 ;3)PKC 取代比例对日粮中养分的表观消化率及生长猪血清代谢物无
2、显著影响。由此可推断,PKC 可作为一种能量饲料,并且可有效代替日粮中的玉米。关键词 生长猪 棕榈仁粕 生产性能 饲料利用 饲料成本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动物采 用 完 全 随 机 设 计,36 头 初 始 体 质 量 为(36.51.38)kg 的大白 长白生长猪被随机分为3 组,每组 12 头猪,设 4 个重复,每重复 3 头猪。1.2 日粮3种日粮,PKC 的含量分别为 0、15 和 30kg/100kg日粮(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见表 1) ,日粮中 30 kg玉米的替换比例分别为 0 、50 % 和 100 %。试验所用 PKC 来自伊巴丹市内的工业榨油厂。这几种日粮都不是等氮量或等
3、热量的,因为是按质量的比例来替换的。猪全程自由采食和饮水。1.3 管理试验期 42 d,试验开始时每头猪单独称质量,以后每周 1 次。猪饲养于混凝土地板的圈中,料槽和水槽均为混凝土。1.4 血液分析3 个试验组,每组随机抽取 6 头猪(3 公 3母) ,在饲养试验结束时进行放血。放血按照Fanimo(1991) 的方法,在早上尚未饲喂前进行,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从颈静脉抽取 10 mL 于采样瓶表 1 生长猪试验日粮的总成分及近似比例成分 0 PKC 50 %PKC 100 %PKC玉米 /%棕榈仁粕 /%木薯粉 /%花生饼 /%麦麸 /%玉米麸 /%PO4/%鱼粉 /%盐 /%维生素预混料
4、/%30151425102.2530.50.251515151425102.2530.50.2530151425102.2530.50.25计算值粗蛋白质 /%粗纤维 /%粗脂肪 /%代谢能 (/MJkg-1)16.444.653.1614.1617.647.204.2613.8418.849.754.7113.72实测值粗蛋白质 /%粗纤维 /%粗脂肪 /%17.754.324.719.336.935.3119.607.675.61注 :每千克维生素预混料含 :维生素 A 0.1 亿、维生素 D3200 万和维生素 E8 000 IU; 维生素 K 2 000 、维生素 B12 000 、维
5、生素 B25 500 、维生素 B61.2 万、维生素 B1212 、生物素 30 、叶酸 600、烟酸 1 万、泛酸7 000 和氯化胆碱 500 mg。6 饲料研究 FEED RESEARCH NO.7,2010科学试验与研究中。根据 Toro、Ackermann (1975) 和 Kaneko (1989)的描述,样品在离心获取血清前需要凝结,血清被用来分析血清代谢物。1.5 消化率的测定从 3 个试验组分别抽取 3 头公猪,按完全随机设计原则,进行消化试验。每头猪单独饲喂于代谢笼,进行 5 d 的预饲和 4 d 的全收粪。每天收集粪便的 10 % 进行冷冻。在消化试验结束时,把每头猪所
6、有的粪便混在一起,对干物质及组分近似比例进行分析,确定猪对养分的表观消化率。1.6 化学分析用 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 (A. O.A. C.,1990) 推荐的程序对饲料原料、饲料及粪样进行分析。代谢能根据 Morgan 等。(1975) 提出的方程式计算。日粮成分近似比例及代谢能测定结果见表 1。1.7 统计分析通过 Duncan 多重比较检验,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应用 SAS 系统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及分析2.1 化学成分生长猪日粮及研究中 PKC 的化学组成分别列于表 1 和表 2。通过测
7、定发现,试验用的 PKC 和Rhule(1996) 所用的有相似的蛋白质及灰分含量。然而,纤维含量却是 Rhule 测定结果的 2 倍,脂肪含量仅是 Rhule 测定结果的一半。PKC 的高纤维含量大多是因为 PKC 样品中含高达 10 % 的壳成分(Alimon 和 Hair Bejo, 1995)。脂肪含量是由所使用的油萃取方法决定 (Wong and Zahari, 1997)。随着日粮中 PKC 替换玉米量的增多,粗蛋白质、粗纤维及粗脂肪含量也随之升高。日粮可计算代谢能值与 PKC含量呈负相关。随着 PKC 含量增加,能量水平降低,这与 Longe 和 Fagbenro Byron (
8、1990) 的发现是一致的,他们观察到饲料能值与纤维含量呈负相关。表 2 PKC 的化学组成及代谢能值项目 含量水分 /% 7.00粗蛋白质 /% 14.71粗纤维 /% 6.02粗脂肪 /% 19.50灰分 /% 3.06代谢能 /(MJkg-1) 12.642.2 生产性能日粮中 PKC 含量的变化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见表 3。日粮中 PKC 替换量的增加对采食量和蛋白摄入量无显著影响。日增质量、蛋白质效率及饲料利用率同样不受 PKC 含量的影响(见表 4) 。随着日粮中 PKC 水平的提高,一个预期的结果是赖氨酸含量的降低,这将导致氨基酸利用率的降低,根据试验所记录的增质量结果来看,赖
9、氨酸水平可被认为是足够的,氨基酸利用也可被认为是充分的,因为饲喂含 PKC 日粮的处理组的增质量和对照组是相当的。赖氨酸是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经常需要额外补充到饲粮中 (Ziggers,2000)。各试验组记录的采食量是相当的,即使是用 PKC 替换基础日粮中全部玉米的那一组,但结果还是表明所有猪的平均日增质量也是相当的,这个事实充分说明了含 PKC 的日粮完全能够满足生长猪的能量需求。日粮中 PKC 的存在所导致的日粮粗纤维水平的上升本来应该降低消化率,从而降低氨基酸和能量的利用率,正如 Lekule 等 . (1986) 和 Ugye 等(1988) 观察的一样。然而,通过试验观察到饲料
10、和蛋白质利用率是相当的,这与 Rhule (1996) 对热带地区所提出的想法是一致的。另外,Tegbe 等 (1995) 和Codjo(1995) 也指出,生长猪日粮中添加 PKC 对干物质摄入量、体增质量、饲料利用率及料肉比无不良反应。虽然日粮中含 30 %PKC 的处理组,猪粗蛋白质摄入量相对来说是最高的,但 3 个试验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仅在数量上有一些细微差别。这是由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决定的。相比较而言,这种工农业副产品在生长猪日粮中的有效利用可收到同饲粮中添加蛋白差不多的效果。表 3 不同水平 PKC 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kg项目 0 PKC 50%PKC 100%PKC SEM
11、平均初质量 37.08 37.58 34.83 1.38平均终质量 59.25 59.92 58.00 0.77平均日增质量 0.51 0.50 0.5 0.02平均日采食量 1.79 1.88 1.95 0.10平均日粗蛋白质摄入量 0.31 0.33 0.35 0.01饲料转化率 3.56 3.79 4.09 0.21蛋白质效率比 1.67 1.57 1.46 0.08注 :同行肩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饲料研究 FEED RESEARCH NO.7,2010 7科学试验与研究表 4 不同水平 PKC 对生长猪的生产成本的影响项目 0 PKC 50 %PKC 100 %PKC SEM饲
12、料成本 /(奈拉kg-1日粮) 39.22 30.97 22.72日饲料成本 / 奈拉 69.42a54.82b40.21c0.64饲料成本 /(奈拉kg-1活重) 137.18a112.24b85.31c2.17减少量 /% 18.18 37.81注同表 3,130 奈拉 = 1 美元。2.3 血清代谢物用 PKC 替换日粮中玉米对生长猪血清代谢物的影响见表 5。日粮中 PKC 水平的增高对猪血清总蛋白质及白蛋白无显著影响。这些参数象征着动物的蛋白质储量,它们明显受饲粮蛋白质短缺的影响,而饲粮蛋白质是否短缺却又是根据白蛋白含量的变化这个指标来确定的 (Gouache 等 , 1991 ;Ad
13、esehinwa 和 Ogunmodede, 2002)。结果表明 :通过对蛋白质的有效利用,日粮中的蛋白质可提供猪正常的蛋白质储量。据报道,饲粮中纤维成分会影响其他一些组分的消化率,因为纤维会将这些组分包被起来,从而使它们耐消化而对这些组分产生保护作用 (Adesehinwa 和 Ogunmodede, 2002)。动物血清肌酸酐及尿素水平可指示肌肉的损耗情况 (Fashina, 1991; Adesehinwa 和 Ogunmodede,2002)。就这点而论,各试验组的测试值是相当恒定且相近的。各组试验动物并没有出现肌肉损耗的情况,相反由于对日粮的有效利用还产生了很高的组织沉积作用 (A
14、desehinwa, 2004)。从血清胆固醇水平可明显看到,虽然日粮中脂肪含量有所升高,但它受到日粮 PKC 水平的影响不显著。这与 Adesehinwa 和 Ogunmodede (2002) 早期发现血清胆固醇的水平受到日粮脂肪含量的影响是相反的。虽然试验饲料原料 PKC 是高纤维性的,但试验得出的结果与早期报道的日粮高纤维水平会造成血糖质量浓度降低却是相反的。猪日粮的纤维水平是随着细胞壁成分在饲料原料中所占比例而变化,有报道称,只有当细胞壁成分比例大于25 % 时才会降低猪的生长率 (Longe 和 Fagbenro-Byron, 1990)。由此可推断,试验所用 PKC 的细胞壁含量
15、小于 25 %,因为各试验组所得结果是相近的。Stahly 和 Cromwell (1986) 曾报道,当猪日粮中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为 15 % 或小于 15 % 时其消化率最高。表 5 PKC 日粮对生长猪血清代谢物的影响项目 0 PKC 50 %PKC 100 %PKC SEM总蛋白质 /(gdl-1) 6.52 6.58 6.60 0.17白蛋白 /(gdl-1) 3.60 3.85 3.86 0.15肌酐酸 /(mgdl-1) 1.52 1.57 1.64 0.12尿素 /(mgdl-1) 58.50 60.70 62.50 2.33胆固醇 /(mgdl-1) 120.50 1
16、24.31 127.94 3.05葡萄糖 /(mgdl-1) 122.94 114.56 111.25 5.14注同表 32.4 养分消化率猪的日采食量(ADFI)受 PKC 替换水平的影响不明显,即使全部替换基础日粮中的玉米。由于日粮中 PKC 的存在,会使能量有所降低,但它还不足以导致日粮体积的过度膨胀和适口性的降低。Adesehinwa (1997) 曾报道,只有当日粮粗纤维含量超过 10 %15 % 时才会导致这种结果。干物质及日粮中所含养分的表观消化率受 PKC含量的影响不明显(见表 6) 。虽然随着 PKC 替换水平的增加,日粮的粗纤维含量会有微小上升,但还不足以造成表观消化率的变
17、化 (Just, 1979)。这主要是由于纤维可帮助消化 (Adesehinwa, 1997),减少食糜在消化道 (GIT) 中的总停留时间 (Stanogias andPearce, 1985)。许多地方性可利用农工业副产品及加工废弃物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富含纤维成分,而这将限制它们的利用(Longe and Fagbenro-Byron)。但是,猪可通过胃肠道后段的微生物发酵来降解纤维,其降解产物主要是挥发性脂肪酸,这对满足猪的净能需求贡献很大(达 30 %)(Ehle 等 , 1982; Rerat 等 ,1987)。纤维的利用受到日粮中物理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Myer 等 , 1975)。
18、试验中各试验组的养分消化率相当,这可通过对日粮中粗纤维的有效利用得到解释。表 6 PKC 替换玉米对猪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项目 0 PKC 50 %PKC 100 %PKC SEM日采食量 /kg 1.79 1.88 1.95 0.1干物质 /%粗蛋白质 /%粗纤维 /%粗脂肪 /%灰分 /%无氮浸出物 /%75.3373.2675.3180.7564.2570.8575.2075.4973.7583.7565.4071.4873.7778.8570.7387.7468.6775.632.083.573.692.953.864.33注同表 32.5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的计算结果见表 4,根据每天所耗
19、的饲料成本和每千克增质量消耗的饲料成本计算出来 8饲料研究 FEED RESEARCH NO.7,2010科学试验与研究的。随着 PKC替换量的增加,每天所耗饲料成本(以奈拉换算)显著下降。PKC 全部替换玉米的组每天所耗成本显著低于替换 50 % 的组。虽然各试验组干物质采食量相当,但未添加 PKC 的对照组每天所耗饲料成本显著偏高。这主要是由于玉米的价格(30 奈拉 /kg)比 PKC 的价格(10 奈拉 /kg)高3 倍,早期也有报道,PKC 是种相对便宜的饲料原料 (Adesehinwa 等 , 1998)。从料肉比的成本来看,含 PKC 的日粮比未用PKC 的玉米日粮有更高的成本效率
20、 (P0.05),因为PKC 相对来说比玉米便宜,所以从对照组每天所耗饲料成本更高 (P0.05) 也可看出来。虽然用 PKC全部替换玉米的组每天所耗饲料成本是最低的,但从每千克增质量所耗饲料成本来看,100 % 替换和替换 50 % 的组相差不大。相对便宜的日粮带来了更高的饲料利用率,从而使得每千克增质量所花成本最少。这和 Phillips (1984) 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他指出饲料成本的减少并不单纯依靠使用更便宜的饲料,同时还要看这种便宜饲料的生产性能如何。因此,结论是用 PKC 全部替换玉米的组,也就是日粮中 PKC 含量 30 %(30 kg/100 kg 日粮)的组,其效率是最高的
21、,因为它的饲料成本是最低的,然而增质量和未替换组及替换 50 % 的组是相当的。用 PKC 这种相对便宜的能量饲料代替生长猪日粮中的玉米,可使生长猪的饲喂成本降低,利润率升高。Zahari 和 Alimon (2006) 曾报道,可利用当地有潜力的饲料原料来提高饲料效率,从而减少饲喂家畜的高成本。他们指出,PKC 可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高能量原料添加到配合日粮中。3 结论最近,由于对植物油进口的禁止,使得 PKC被大量应用,这导致尼日利亚的油棕加工企业的数量有所增长。试验结果表明 :PKC 可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潜在能量饲料添加到生长猪的配合日粮中,说明通过增加当地饲料原料 PKC 使用量和利用率
22、来降低生长猪饲喂成本具有可行性。通信地址 :广东广州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科学大道 182 号 C2 区 11 层 1103 单元510660要细胞,受抗原物质刺激后能分化增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及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淋巴细胞增殖是评价细胞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丝裂原ConA 或 LPS 的刺激下,淋巴细胞的代谢和形态发生一系列变化,进一步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进行分裂增殖,其中 ConA 是 T 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原,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机体细胞免疫的过程。LPS 为 B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原,B 淋巴细胞主要通过效应B 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来清除抗原,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过程,另
23、外还可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苏记良等(2007)报道,苜草素能够促进其有丝分裂原诱导的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赵武述等(1993)研究发现,从苜蓿根中提取的 WSAP 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效果,体外试验可显著增加对外源凝集素诱导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江振莹等(2005)研究发现,添加 8 %WSAP组 28 日龄肉仔鸡的 T 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赵坤等(2005)报道,WSAP 均能显著提高猪血中 B 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 :一定添加量的 WSAP 对外周血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最佳添加量为 200和 500mg/kg,与对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结果一致。4 结论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一定剂量的 WSAP可显著促进肉仔鸡生长及免疫性能,与课题组前期对苜草素的生长及免疫作用研究结果一致,说明 WSAP是苜草素调节肉仔鸡生长和免疫功能的主要物质之一,日粮中 WSAP 添加量为 200 或 500 mg/kg时可达到较好的生长及免疫效果。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路 2 号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科研楼 316 室100193(上接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