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物理电学实验复习 主要内容: 1、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2、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4、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 5、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6、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7、练习使用示波器 8、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1、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实验目的 利用电场中电势差及等势面的知识,练习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一个平面上的等势线。 实验原理 用导电纸上形成的稳恒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当两探针与导电纸上电势相等的两点接触时,与探针相连的灵敏电流计中通过的电流为零,指针不偏转,当两探针与导电纸上电势不相等的两点接触时,与探针相连的灵敏电流
2、计中通过的电流就不为零,从而可以利用灵敏电流计找出导电纸上的等势点,并依据等势点描绘出等势线。 实验器材 学生电源或电池组(电压约为 6V),灵敏电流计,开关,导电纸,复写纸,白纸,圆柱形金属电极两个,探针两支,导线若干,木板一块,图钉,刻度尺等。 实验步骤 1在平整的木板上,由下而上依次铺放白纸、复写纸、导电纸各一张,导电纸有导电物质的一面要向上,用图钉把白纸、复写纸和导电纸一起固定在木板上。 2在导电纸上平放两个跟它接触良好的圆柱形电极,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约为 10cm,将两个电极分别与电压约为 6V 的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相接,作为 “正电荷”和“负电荷” ,再把两根探针分别接到灵敏电流计的
3、“+”、“-”接线柱上(如图所示)。 3在导电纸上画出两个电极的连线,在连线上取间距大致相等的五个点作基准点,并用探针把它们的位置复印在白纸上。 4接通电源,将一探针跟某一基准点接触,然后在这一基准点的一侧距此基准点约 1cm处再选一点,在此点将另一探针跟导电纸接触,这时一般会看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左右移动探针位置,可以找到一点使电流计的指针不发生偏转,用探针把这一点位置复印在白纸上。 5按步骤(4)的方法,在这个基准点的两侧逐步由近及远地各探测出五个等势点,相邻两个等势点之间的距离约为 1cm。 6用同样的方法,探测出另外四个基准点的等势点。 7断开电源,取出白纸,根据五个基准点的等
4、势点,画出五条平滑的曲线,这就是五条等势线。 注意事项 1电极与导电纸接触要良好,且与导电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 2寻找等势点时,应从基准点附近由近及远地逐渐推移,不可冒然进行大跨度的移动,以免电势差过大,发生电流计过载现象。 3导电纸上所涂导电物质相当薄,故在寻找等势点时,不能用探针在导电纸上反复划动,而应采用点接触法。 4探测等势点不要太靠近导电纸的边缘,因为实验是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导电纸边缘的电流方向与边界平行,并不与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的电场线相似。 2、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来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并分析曲线的变化规律 实验原理 金属物质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
5、大,从而使得一段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发生相应变化对一只灯泡来说,不正常发光和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值可以相差几倍到十几倍,它的伏安特性曲线(IU 图线)并不是一条直线即灯丝的电阻是非线性的,本实验通过描绘伏安特性曲线的方法来研究钨丝灯泡在某一电压变化范围内阻值的变化,从而了解它的导电特性 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用采用滑线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 实验器材 小灯泡,4V 6V 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伏特表,安培表,开关,导线若干 图 871 实验步骤 (l)按上图连接好电路,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臂 P 调节到靠近 A 端处 (2)闭合电键 S,把滑动臂 P 调节到某个合适的位置,然后读出此时伏特表的示数
6、 U1 和安培表的示数 I1,并把它们记录到下面表格中 (3)把滑动片 P 从近 A 端逐渐往 B 端调节,重复步骤(2),读出并记录下 12 组左右不同的电压值和电流值 (4)断开电键 S,拆除电路 (5)以 I 为纵轴,U 为横轴画出直角坐标系,选取适当的标度,在坐标平面内依次描出12 组数据所表示的点,然后用平滑曲线连接这些点,此曲线就是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因被测小灯泡灯丝电阻较小,因此实验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因本实验要作 IU 图线,要求测出一组包括零在内的电压、电流值,因此变阻器要采用分压接法 3电键闭合前变阻器滑片移到图中所示的 A 端 4电键闭合后
7、,调节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灯泡的电压逐渐增大,可在伏特表读数每增加一个定值(如 0.5V)时,读取一次电流值,并将数据(要求两位有效数字)记录在表中调节滑片时应注意伏特表的示数不要超过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5在坐标纸上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纵轴表示电流,横轴表示电压,两坐标轴选取的标度要合理,使得根据测量数据画出的图线尽量占满坐标纸;要用平滑曲线将各数据点连接起来 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目的 用伏安法间接测定某种金属导体的电阻率;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实验原理 根据电阻定律公式 R= ,只要测量出金属导线的长度 和它的直径 d,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 S,并用伏安法测出金属导线的电阻 R,即可计算
8、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实验器材 被测金属导线,直流电源(4V),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滑动变阻器(50),电键,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米尺等。 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导线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 d,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 S。 2按如图所示的原理电路图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 3 次,求出其平均值 。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电键 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 I 和 U
9、的值,断开电键 S,求出导线电阻 R 的平均值。 5将测得的 R、 、d 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 中,计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6拆去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注意事项 1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接入点间的部分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 2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3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电键、电流表、待测金属导线、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测金属导线的两端。 4闭合电键 S 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
10、大的位置。 5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强度 I 的值不宜过大(电流表用 00.6A 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导线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化。 【目的和要求】 学会用分流法测定电流表的内阻,进一步理解并联分流的原理;练习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加深对串联分压作用的理解;掌握确定改装电压表的百分误差的方法。 【仪器和器材】 电流表(J0409 型或 J04091 型),直流电压表(J0408 型或 J04081 型),滑动变阻器(J23541 型),转柄电位器(22 千欧)。简式电阻箱(J2262 型),干电池 23 个,单刀开关 2 个(J2352 型),
11、导线若干。 【实验方法】 1电流表内电阻的测量 (1)按图 48 1 接好电路。R0 为电位器(22 千欧),R为电阻箱(09999 欧),G 为电流表,选用 G0 挡(Rg 80125 欧,Ig 300 微安),电源为 23 节干电池。 将 R0 的阻值调至最大,断开 S2,试触 S1,如果电路中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满偏电流,则应串联一个定值电阻;如电路中电流未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则可以开始实验。 (2)调节电位器 R0 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逐渐指到满刻度。 (3)将电阻箱 R的阻值调到最小,闭合 S2,这时电流表 G 的示数很小。调节(增大)电阻箱 R的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正好指到满刻度的一半。
12、 (4)记下电阻箱 R的阻值,它就是电流表内电阻 Rg 的阻值。 2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 (1)根据上面实验结果计算出电流表的满偏电压 UgIgRg ,为了将它的量程扩大到U(一般 U 可取 2 伏),则它的量程扩大的倍数为 nUUg ,故应串联的分压电阻为R(n1)Rg。 (2)将电流表与电阻箱串联,使电阻箱阻值为 R(n1)Rg,即组成量程为 U 的电压表。 (3)弄清改装后表盘的读数。首先明确表盘上每格表示多少伏。电流表的原量程为 300微安,最大量程处标的是“30”,表盘上“030” 之间是 15 格,改装成 2 伏的电压表后,每一格应表示 215 伏,如果指针指在 110 微安刻度上
13、,实际电压是 2(110300 )073 伏,如果指针偏转 3 格,实际电压是(2 15)3040 伏。 一般来说可以按公式 U(I Ig)U 来计算,式中 Ig 为电流表满偏电流值, I 为表盘电流的刻度值,U 为改装表的最大量程, U为改装表对应的刻度。 3改装电压表的校准 (1)按图 48 3 接好校准电路。滑动变阻器 R1 采用分压接法,开始时它的滑片置于分压最小的位置。电源用 2 节干电池。虚线框内为改装后的电压表,V 为标准电压表。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依次使标准电压表的读数为 05 伏、10 伏、15 伏、20 伏,在下表中记下改装电压表的相应的读数。 实验次数
14、 标准表读数(伏) 改装表读数(伏) 1 05 2 10 3 15 4 20 (3)按下式计算改装电压表的百分误差: 式中 U0 为改装表的最大量程,U 为标准表的相应的读数值。 3、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实验目的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实验原理 如图 1 所示,改变 R 的阻值,从电压表和电流表中读出几组 I、U 值,利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求出几组 、r 值,最后分别算出它们的平均值。 此外,还可以用作图法来处理数据。即在坐标纸上以 I 为横坐标,U 为纵坐标,用测出的几组 I、U 值画出 UI 图象(如图 2)所得直线跟纵轴的交点即为电动势值,图线斜率的绝对值即为
15、内电阻 r 的值。 实验器材 待测电池,电压表(03V),电流表(00.6A),滑动变阻器(10 ),电键,导线。 实验步骤 1电流表用 0.6A 量程,电压表用 3V 量程,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2把变阻器的滑动片移到一端使阻值最大。 3闭合电键,调节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记录一组数据(I1、U1 ),用同样方法测量几组 I、U 的值。 4打开电键,整理好器材。 5处理数据,用公式法和作图法两种方法求出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值。 注意事项 1为了使电池的路端电压变化明显,电池的内阻宜大些,可选用已使用过一段时间的 1号干电池。 2干电池在大电流放电时,电动势 会明显下降,内阻 r 会明显增大
16、,故长时间放电不宜超过 0.3A,短时间放电不宜超过 0.5A。因此,实验中不要将 I 调得过大,读电表要快,每次读完立即断电。 3要测出不少于 6 组 I、U 数据,且变化范围要大些,用方程组求解时,要将测出的I、U 数据中,第 1 和第 4 为一组,第 2 和第 5 为一组,第 3 和第 6 为一组,分别解出 、r 值再平均。 4在画 UI 图线时,要使较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或使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偏离直线太远的点可舍去不予考虑。这样,就可使偶然误差得到部分的抵消,从而提高精确度。 5干电池内阻较小时路端电压 U 的变化也较小,即不会比电动势小很多,这时,在画UI 图线时,纵轴的
17、刻度可以不从零开始,而是根据测得的数据从某一恰当值开始(横坐标 I 必须从零开始)。但这时图线和横轴的交点不再是短路电流。不过直线斜率的绝对值照样还是电源的内阻。 4、练习使用多用电表(万用表)测电阻 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测电阻。 实验原理 多用电表由表头、选择开关和测量线路三部分组成(如图),表头是一块高灵敏度磁电式电流表,其满偏电流约几十到几百 A,转换开关和测量线路相配合,可测量交流电流和直流电流、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及电阻等。测量电阻部分即欧姆表是依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制成的,原理如图所示,当红、黑表笔短接并调节 R 使指针满偏时有 Ig= = (1) 当电笔间接入待测电阻 Rx 时
18、,有 Ix= (2) 联立(1)、(2 )式解得 = (3) 由(3)式知当 Rx=R 中时,Ix= Ig,指针指在表盘刻度中心,故称 R 中为欧姆表的中值电阻,由(2)式或(3 )式可知每一个 Rx 都有一个对应的电流值 I,如果在刻度盘上直接标出与 I 对应的 Rx 的值,那么当红、黑表笔分别接触待测电阻的两端,就可以从表盘上直接读出它的阻值。 由上面的(2)可知,电流和电阻的非线性关系,表盘上电流刻度是均匀的,其对应的电阻刻度是不均匀的,电阻的零刻度在电流满刻度处。 实验器材 多用电表,标明阻值为几欧、几十欧、几百欧、几千欧的定值电阻各一个,小螺丝刀。 实验步骤 1机械调零,用小螺丝刀旋
19、动定位螺丝使指针指在左端电流零刻度处,并将红、黑表笔分别接入“+”、“”插孔。 2选挡:选择开关置于欧姆表“1”挡。 3短接调零:在表笔短接时调整欧姆挡的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右端电阻零刻度处,若“欧姆零点”旋钮右旋到底也不能调零,应更换表内电池。 4测量读数:将表笔搭接在待测电阻两端,读出指示的电阻值并与标定值比较,随即断开表笔。 5换一个待测电阻,重复以上 2、3 、4 过程,选择开关所置位置由被测电阻值与中值电阻值共同决定,可置于“1”或“10”或“100”或“1k” 挡。 6多用电表用完后,将选择开关置于“OFF”挡或交变电压的最高挡,拔出表笔。 注意事项 1多用电表在使用前,应先观察指针
20、是否指在电流表的零刻度,若有偏差,应进行机械调零。 2测量时手不要接触表笔的金属部分。 3合理选择量程,使指针尽可能指在中间刻度附近(可参考指针偏转在 5R 中的范围)。若指针偏角太大,应改换低挡位;若指针偏角太小,应改换高挡位。每次换挡后均要重新短接调零,读数时应将指针示数乘以挡位倍率。 4测量完毕后应拔出表笔,选择开关置 OFF 挡或交流电压最高挡,电表长期不用时应取出电池,以防电池漏电。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当信号电压输入示波器时,示波管的荧光屏上就反映出这个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波形来。示波管主要由电子枪、竖直偏转电极和水平偏转电极组成。两电极都不加偏转电压时,由电子枪产生的高速电子做直线运
21、动,打在荧光屏中心,形成一个亮点。这时如果在水平偏转电极上加上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电压,则电子因受偏转电场的作用,打在荧光屏上的亮点便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如果再在竖直偏转电极上,加上一随时间变化的信号电压,则亮点在竖直方向上也要发生偏移,偏移的大小与所加信号电压的大小成正比。这样,亮点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一方面又正比于信号电压在竖直方向上产生偏移。于是在荧光屏上便形成一波形曲线,此曲线反映出信号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实验器材 J2459 型示波器 1 台;低压电源 1 台;变阻器 1 只;电键 1 只;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 1熟悉 J2459 型示波器板上各旋钮的作用。如图
22、7-1 为 J2459 型示波器的面板,荧光屏右边最上端的是辉度调节旋钮,标以“ ”符号,用来调节光点和图像的亮度。顺时针旋转旋钮时,亮度增加。 第二个是聚焦调节“”和辅助聚焦“” ,这两个旋钮配合着使用,能使电子射线会聚,在荧光屏上产生一个小的亮斑,得到清晰的图像。 再下面是电源开关和指示灯,用后盖板上的电源插座接通电源后,把开关扳向“开” 的位置,指示灯亮,经过一两分钟的预热,示波器就可以使用了。 荧光屏下边第一行左、右两端的旋钮是垂直位移“ ”和水平位移“ ”,分别用来调整图像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位置。它们中间的两个旋钮是“Y 增益”和“X 增益” ,分别用来调整图像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
23、向的幅度,顺时针旋转时,幅度连续增大。 中间一行左边的大旋钮是“衰减 ”,它有 1、10、100、1000 四挡,最左边的“1” 挡不衰减,其余各挡分别使输入的电压衰减为原来 最右边的正弦符号 挡不是衰减,而是由示波器内部自行提供竖直方向的交流试验信号电压,可用来观察正弦波形或检查示波器是否正常工作。 中间一行右边的大旋钮是“扫描范围 ”,也有四挡,可以改变加在水平方向的扫描电压的频率范围,左边第一挡是 10100Hz,向右旋转每升高一挡,扫描频率都增大 10 倍,最右边的是“外 X”挡,使用这一挡时,机内没有加扫描电压,水平方向的电压可以从外部输入。中间的小旋钮是“扫描微调”,用来调整水平方
24、向的扫描频率,顺时针转动时频率连续增加。底下一行中间的旋钮“Y 输入”、“X 输入” 和“地” 分别是竖直方向、水平方向和公共接地的输入接线柱。左边的“DC、AC”是竖直方向输入信号的直流、交流选择开关。置于“DC”位置时,所加的信号电压是直接输入的;置于“AC”位置时,所加信号电压是通过一个电容器输入的,它可以让交流信号通过而隔断直流成分。右边的“同步” 也是一个选择开关。置于“+”位置时,扫描由被测信号正半周起同步,置于“-”位置时,扫描由负半周起同步。这个开关主要在测量较窄的脉冲信号时起作用,对于正弦波、方波等,无论扳到“+”或“-”,都能很好地同步,对测量没有影响。 2练习使用示波器
25、把辉度旋钮反时针旋到底,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旋钮转到中间位置,衰减旋钮置于最高挡,扫描旋钮置于“外 X”挡。 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经预热后,荧光屏上出现亮点。调节辉度旋钮,使亮度适中。调节聚焦和辅助聚焦旋钮,观察亮点的大小变化,直至亮点最圆、最小时为止。 旋转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旋钮,观察亮点的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 把扫描范围旋钮旋至最低档,扫描微调旋钮反时针旋到底,把 X 增益旋钮顺时针旋到1/3 处,观察亮点的水平方向的移动情况。 顺时针旋转扫描微调旋钮,观察亮点的来回移动(随着扫描频率增大而加快,直至成为一条水平亮线)。旋转 X 增益旋钮,观察亮线长度的变化。 把扫描范围旋钮置于“外 X
26、”挡,交直流选择开关扳到“DC”,并使亮点位于荧光屏中心。按图 7-2 接好电路,输入一直流电压。 移动变阻器的滑动片,改变输入电压的大小,观察亮点的移动。 将电池的正负极接线调换位置,重复步骤。 使 Y 增益旋钮顺时针旋到底,衰减旋钮置于 “1”挡。使变阻器的滑动片从最右端起向左滑动至某一位置,读取亮点偏移的格数。此时亮点每偏移 1 格,表示输入电压改变 50mV。计算此时输入电压的大小。如果衰减旋钮置于其他挡时,应将所得数值乘以相应的倍数。 (11)实验完毕后,把辉度旋钮反时针旋到底,然后关机,切断电源。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4)测电学量 名称 备考要点 电流表 电压
27、表 1. 正确读数 合理选择量程,尽可能使指针偏在 1/32/3 的范围 2. 表头原理:=BSI/K ,即 I 3 量程的扩大:电流表并联分流电阻 Rx=Rg/(n-1) 电压表串联分压(大)电阻 Rx=(n-1)Rg 多用电表 1、 电路和原理图 当选择开关分别接到 1,2 ,3 ,4 时,即可测直流电流,直流电压,交流电压,电阻 2、 使用与读数: (1) 测电流和电压时,必须使电流以红笔进,从黑笔流出 (2) 测电阻时,待测电阻要与电源及其它电阻断开,且不要用手接触表笔,合理选择量程,尽可能使指针在中央位置附近,否则应更换量程,每次更换量程时,都要重新调零后才能测量 (3) 三条主要刻
28、线: 最上面是欧姆档的刻度,零刻度在右侧,且刻线不均匀 第二条是电压和电流刻线,零刻线在左侧,且刻线均匀 第三条是交流低压刻线,零刻线在左侧,且刻线均匀 测量直流电阻部分即欧姆档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设计的,原理如图所示。当红黑表笔短接并调节 R 使指针满偏时有: IgE/(r+rg+ R)E/R 中 ( 1)(R 中 r+rg+ R) 当表笔接入待测电阻 Rx 时, Ix=E/(R 中+Rx) (2 ) 由(1)(2)两式解得: Ix/Ig=R 中/(Rx+R 中) (3 ) 由(3)式可知当 Rx = R 中时,Ix=Ig/ 2 ,指针指在表盘刻度中心,故称 R 中为欧姆档的中值电阻,并可
29、知每一个 Rx 都有一个对应的电流值 Ix 如果在刻度盘上直接标出与 Ix 对应Rx 的值,就可在表盘上读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池的正极跟“一”插孔相连 例题 (2003 年广东,11)图为一正在测量中的多用电表盘。 (1) 如果是用直流 10V 档测量电压,则读数为 _V。 (2) 如果是用 1 档测量电阻 , 则读数为_欧。 (3) 如果是用直流 5mA 档测量电流,则读数为_mA.。 答案: 6.5 8.0 3.25 (5) 调节仪器 名称 备考要点 滑动变阻器 (1) 原理:R=L/S,实际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 L (2) 两种接法:限流器电路与分压器电路,两种接法的比较 电阻箱 接入电路
30、的初态 R 取最大值 H变阻箱的读数 【例 16】如图所示,a、b 、 c、d 是滑动变阻器的 4 个接线柱。现把此变阻器串联接人电路中,并要求沿片 P 向接线柱 C 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则接入电路中的接线柱可能是( ) Aa 和 b Ba 和 c Cb 和 c Db 和 d 解 C、D 变阻器串联接在电路中,改变其阻值电流随之变化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减小时,变阻器阻值应变大,所以保证 P 向 C 移动时,变阻器阻值变大即可 (6) 其他 名称 备考要点 测力的弹簧秤 (1) 原理:胡克定律及二力平衡原理 (2) 校正零点,认清量程与最小刻度,正确使用与读数 示波器 (1) 示波器
31、可以直接观察电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2) 示波器面板名称,功能一览 (3) 示波器的原理和作用 例题:若示波器所显示的输入波形如图(C )所示,要将波形上移,应调节面板上的_旋钮;要使此波形横向展宽,应调节_旋钮;要使屏上能够显示 3 个完整的波形,应调节_旋钮。 分析与解:竖直位移;X 增益;扫描范围和扫描微调 例题 (2003 年江苏,11)图为示波器面板,屏上显示的是一亮度很低、线条较粗且模糊不清的波形。 (1) 若要增大显示波形的亮度,应调节_ 旋钮。 (2) 若要屏上波形线条变细且边缘清晰,应调节_旋钮。 (3) 若要将波形曲线调至屏中央,应调节_与_旋钮。 答案: (1)辉度 (
32、2 )聚焦 (3 )竖直位移或“” 水平位移或“ ” (二)测量性实验 这类实验以某一原理或物理规律(公式)为依据,通过测量相关的物理量,从而实现测定某个(或某些)物理量或物理常数为实验目的。 序号 名称 备考重点 1 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数据处理方法:公式法和图象法 2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摆长的确定与测量;累积法测周期的方法;计时起,终点位置的选择;数据处理方法;公式法与图象法 3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实验原理的理解;区分油酸体积和油酸酒精体积 4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器材的选择:选电源、选滑动变阻器、选电表;选电路 5 测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 电路连接方式;测量数据的图象处理方法;作图时坐标分度的选取 6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步骤要合理,注意误差分析,计算折射率的方法 7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会调整实验装置;会正确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