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277364 上传时间:2019-06-18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4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2.4.1 分析背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源,对推动世界自由贸易起积极作用。但是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使其理论与现实情况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两个国家;两种产品 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L) 劳动同质 每种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是固定的 不存在技术进步,规模报酬不变 商品可自由贸易 要素在国内可自由流动,在两国间不可自由流动 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 不存在运费、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 货物按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的,例如:只重视生产成本对贸易的影响,忽视了需求方面的分析;忽视了资本(K)、土地等其他生产要素

2、的作用;假设生产成本固定等等。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古典经济学框架之下和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只取决于投入商品生产的劳动量,即意味着: (1)劳动是唯一生产要素。 (2)劳动是同质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显然,这有些不切实际。,19世纪70年代开始,经济学开始抛弃古典的劳动价值论,引入了新的的分析基础和方法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家们开始用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分析工具来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使之理论框架更加严密,更具现实意义。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完全竞争的均衡分析,2.4.2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分析工具 1、机会成本理论 2、生产可能性曲线 机会成本不变时的生产可能曲

3、线 机会成本递增时的生产可能曲线 3、社会无差异曲线 4、孤立均衡,1.机会成本(1936年Haberler将其引入国际贸易理论),(1)概念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多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因此,一种商品的机会成本就是指多生产1个单位该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没有劳动是唯一要素或劳动同质性的假设。有较低的机会成本就有比较优势。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机会成本的差异,(2)机会成本的三种形式机会成本不变: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多生产一单位某产品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不变。机会成本递增: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递增。机会

4、成本递减: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多生产1单位某种产品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不断减少。机会成本可以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说明,2、生产可能性曲线(PPF),(1)概念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称转移曲线),它表示一国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所有生产要素时所能生产的两种不同产品的最大可能产量组合 。,边界内部各点:表示生产资源未充分利用;边界外部各点:表示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无法达到的产量水平。当资源供给增加或者技术进步时,PPF会外移。,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点的斜率表示每增加一单位A商品产出必须放弃的另一种B商品的产出量即为A商品的机会成本,也叫A商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marginal r

5、ate of transformation,MRT)。边际转换率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因商品的机会成本特征不同而呈不同的形状。,(2)机会成本不变时的生产可能曲线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直线。,机会成本不变建立在生产要素单一且同质的假设前提下,并要求两种产品的生产要素能够完全相互替代(或转移),且转移后的生产效率也相同。由于这些假设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在现实中,机会成本不变的现象几乎是不存在的。我们在这里讨论只是便于理解。,(3)机会成本递增时的生产可能曲线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条件下,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向外凸出(凹向原点)的曲线。,多生产X,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Y;多生产

6、Y,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X。,(4)机会成本递减时的生产可能曲线在机会成本递减的条件下,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向内凹进的曲线。,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相对商品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相对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之比。若以Px和Py分别表示小麦(X)和玉米(Y)两种商品的价格,则小麦相对于玉米的价格为:PxPy。,假定价格等于生产成本,若一国同时生产X、Y两种商品,则商品的机会成本等于其相对价格。因此,对于两个国家来说,同一商品的相对价格差异就反映了这两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所在,也成为两国分工和贸易的基础。某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低该商品的机会成本低该商品有比较优势,3、无

7、差异曲线,(1)概念无差别曲线是在同一条曲线上有着无数的不同点,这些点代表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这种不同的数量组合对于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效用(满意度)是相同的、无差别的。个人无差异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给予整个社会相同满足水平的两种商品消费的不同组合。一国的需求偏好可以用社会无差异曲线来说明。,社会无差异曲线,关于无差异曲线的一些说明,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点的曲线。(为什么?)该曲线上任意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消费者意愿的交换比例,等于两种商品边际效用之比率,称为边际替代率(margin

8、al rate of substitution,MRS)。无差异曲线是不相交的,更高的无差异曲线表示更高的满足程度。,一组特定的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是国内一种特定的收入分配;一种不同收入的分配会导致一组全新的无差异曲线。对于社会无差异曲线而言,边际替代率(MRS)是指一国为保持在原来的无差异曲线上,多消费一个单位的X而必须放弃的Y的数量。 (与MRT的联系?),4.孤立均衡孤立均衡指的是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一国生产和消费的均衡。,若以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生产供给,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需求,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即为一国无贸易情况下的生产和消费的均衡点,即上图中E点。在E点有,生产可

9、能性边界上过E点的切线的斜率生产的边际转换率(MRT)=消费的边际替代率(MRS)=X于Y的相对价格(PxPY)=X的机会成本。在没有与外界进行交易的情况下,一国的消费量应该与其生产量相一致。,2.4.3比较优势理论的福利效果分析 1.机会成本不变与比较优势理论模型,生产可能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两种商品数量的一种组合。英、美两国生产可能曲线向下倾斜,表明如果想多生产一些小麦,它们必须放弃一些棉布的生产。生产可能曲线均为直线表明它们的机会成本是不变的,即美国每多生产单位的小麦,必须放弃2/3单位棉布的生产,英国每多生产1单位的小麦,必须放弃2单位棉布的生产。直线的斜率表示生产两种商品需要的劳动

10、量的比率,也就是在没有贸易时国内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完全专业化分工后,美、英两国最终消费组合点都在其各自生产可能曲线的上方,说明贸易后两国消费了比贸易前更多的商品,即双方的福利条件都提高了。两国能够消费更多的小麦的原因在于两国专门生产了自己拥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如果两国没有开展贸易,美国就不会去专门生产小麦,英国也不会去专门生产棉布,因为两国都需要同时消费小麦和棉布。,2、机会成本递增与比较优势模型 (1)国际贸易模式,由于A国的国内均衡商品相对价格PA小于B国的国内均衡商品相对价格PA,A国在X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两国开始贸易,A国势必增加其具有比较

11、优势的X产品的生产,B国则增加其具有比较优势的Y产品的生产。则A、B两国各自从孤立均衡点开始,向着其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方向移动即A国沿着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下移,B国沿着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直至两国商品相对价格相等。,由于两国面临的是边际机会成本递增,则两国在专业生产比较优势产品的同时,生产的机会成本也在不断递增,则两国的生产专业化将会持续到两国商品相对价格相等时为止。此时,两国贸易在这一价格水平上达到均衡。使两国贸易处于均衡状态的这一共同的商品相对价格被称为贸易均衡的商品相对价格 。,PA PB =PB PA两国消费分别建立在共同商品相对价格线(PB =PB)与其社会无差异曲线C2和C2相切的

12、E点和E点上。此时,两国都可以消费本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外的商品组合,这是封闭经济下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贸易改进了各国经济福利水平,即贸易利得。,(2)贸易利得的分解,A,贸易利得可分为两部分:交易所得(gains from exchange)和分工所得(gains from specializaton)。交易所得:两国仅仅参与国际交换而不进行国际分工时所获得的利益。 分工所得:两国在按照国际贸易的基础上从事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所获得的好处。,假设:A国由于一些原因不能进行X的专业化生产,而仍按国内均衡点A的生产组合进行生产,但是按分工后的国际相对价格Pw进行对外贸易,则A国的消费水平提高至T点。

13、即使不进行专业化生产,A国仍可从交换中获得利益。由A点移至T点带来的消费增加就是A国通过交易获得的利益交易所得。,若A国开展专业化生产后,其国内生产发生变化,即由A点移至B点,相对于A点而言,A国进行更大程度的X产品的专业化生产,于是按国际相对价格与他国相交换,消费确立在更高的水平E点上。从T点到E点的消费增加则是A国通过分工带来的分工所得分工所得交易所得与分工所得共同构成了总贸易利得。,注意: 在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两国可以实现完全的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两国未能够达到完全的专业化分工。,2.4.4 互惠贸易的国际交换价格范围约翰穆勒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相互需求论,并对比

14、较优势理论作了重要的说明和补充。在相互需求论的基础上,用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解释互惠贸易的范围。,交易双方在各自国内有各自的交换比例,但在世界市场上,两国商品的交换会形成一个国际交换比例(即贸易条件),这一比例只有介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之间,贸易双方才都可以获利。,分工前在美国国内,1吨小麦可换取23吨玉米在英国国内,1吨小麦可换取2吨玉米,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两国按照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生产。分工后,美国专门生产小麦,英国专门生产玉米,再相互交换产品。,如果两国间的交换比例为1吨小麦交换23吨玉米,也就是说,按照美国国内的交换比例进行交换,那么,美国并不比分工前多获得更多的产品(也就是说

15、未获得贸易利益),那么美国会因此退出交易,从而使国际贸易不可能发生。因此,两国交换比例不可能低于1吨小麦交换23吨玉米。,同理,如果两国间的交换比例为1吨小麦交换2吨玉米,也就是说,按照英国国内的交换比例进行交换,那么英国也不能从两国贸易中获益,从而也会退出交易,导致国际贸易不可能发生。显然,这个比例也不能高于1吨小麦交换2吨玉米。,因此,两国间小麦和玉米的交换比例必须介于美、英两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之间,才会使两国都能够从贸易中获益。即:1吨小麦交换23吨玉米国际市场1吨小麦交换玉米的数量1吨小麦交换2吨玉米。也就是:1:2小麦与玉米的交换比例3:2,国际交换价格介于经济孤立均衡时两国国内交换价

16、格之间。在这个比例范围内,国际交换价格越接近美国的国内交换价格,美国的获利就越少;越接近英国的国内交换价格,美国的获利就越多。,本章小结,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建立起源于绝对优势理论。根据亚当斯密的观点,贸易的基础是绝对优势。各国应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产出的一部分与别国交换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然而,绝对优势只能解释一部分国际贸易现象。,二、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理论,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两个国家之间应该按“两优取其重,两劣择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只要它们两者之间的有利程度不同,

17、则处于优势的国家应专门生产绝对优势最大的商品,而处于劣势的国家应专门生产其绝对劣势最小的商品。通过这样的分工和贸易,双方都能获得比分工以前更多的商品。,三、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及社会无差异曲线等现代分析工具已成为对国际贸易进行一般均衡分析的重要工具。两国具有不同形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导致两国国内的均衡相对价格差异。两国国内的均衡相对价格差异是两国参与分工和贸易的基础。分工和交换都可以改善两国的福利。现代工具的应用,既弥补了大卫李嘉图劳动成本的缺陷,又使得比较优势理论表述形象清晰、简练精确、直观具体。,思考:,1、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什么,并分析原因?2、长期强调“比较优

18、势”的发展策略对发展中国家有何弊端?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对待“比较优势”策略的困境?,Table 2.5 shows bushels of wheat and the yards of cloth that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can produce with one hour of labor time under four different hypothetical situations. In each case, identify the commodity in which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19、 United Kingdom have an absolute advantage or disadvantage. Suppose that in Case B in Table 2.5 the United States exchanges 4W for 4C with the United Kingdom. (a) How much does the United States gain in terms of cloth? (b) How much does the United Kingdom gain in terms of cloth? (c) What is the range for mutually beneficial trad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资产评估/会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