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研究方法 质性数据分析提要,2013.1.4,研究的两种基本范式:质性研究Vs量性研究,质性研究,量性研究,抽样,一、非概率抽样是指并非根据概率抽样逻辑,而是根据研究者特定研究目的需要而选取研究对象。非概率抽样类型有以下类型:,1.随意抽样(就近抽样),就近抽样是方便(偶遇)性抽样。例如,随意对遇到路人的访谈思考:此法何时有用?,2.配额法,任意从能够反映总体多样性的各个亚团体中随意选取预定数目的样本。思考:此法运用的难度?对抽样框架的准确了解;仍存在随意性,3. 有目的抽样,用特定方法获得符合特定标准的所有可能个案 ,又叫“立意抽样”。思考:为何常用于个案研究?,4.滚雪球法,通过一些被
2、选个案的介绍选择个案,再通过得到的个案来介绍新的个案,如此不断选取下去。又称“网络抽样”、“关系抽样”或“声望抽样”。思考:此法何时有用?,5.理论抽样,选取能够帮助揭示对于一个特定背景或者特定主题具有理论上的重要意义的特征对象。常用于扎根理论的研究(Glaser and Strauss1967) 。,二、概率抽样:力求真正代表总体,(一)基本过程1.总体:研究确定概括化的总体,即抽样范围此步不简单:教师 = ?2.目标总体:计划研究的具体群体3.抽样比:样本数与目标总体的比率注意: 误差的避免与经济条件兼顾。调查中通常至少100人4.抽样框:近似总体所有元素的名单,相当于抽样的操作定义。例如
3、:民大本科新生:录取注册总名单5.确定抽样方法6.计算抽样误差,二、概率抽样类型,简单随机法: 根据真正的随机程序抽取。,质性数据的分析,质性分析的循环性四个阶段:通读资料简化资料编码分类,取舍,聚焦展示资料延伸性文本;组织化图表引出结论与验证总之,资料分析,即对资料提问,发掘其意义,质性数据分析的特点,质化研究并非线性的,而是循环的、整合的数据的分析从第一次访谈就开始了。数据收集、分析和报告撰写是互动、结合,整合的。这是与实证主义研究的主要标志。质性研究最大的常见病所有数据收集上来后才开始分析。其实这样做不仅很不明智,也很不经济-不能及时发现自己做得是否正确。,两类质性资料分析,(1)非正式分析(早期的分析):田野调查中的分析(2)正式分析:从田野回来后,更加结构化的分析,如何保证质性研究的质量,1、质性研究的解释具有主观性和个人性,但须以资料和情景为基础。 2、任何类型的质性研究,都必须依赖严格系统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运用多方检验,三角互证。 3. 阐明自己的立场,与被研究者合作。 4. 进行扩展性的跨个案研究 5. 努力将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恰当地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