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鸡养殖技术.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8273276 上传时间:2019-06-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鸡养殖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山鸡养殖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养殖场舍的建造山鸡养殖场应设在地势燥,平缓,向阳背风。比较安静的地方,饲养山鸡鸡舍与家鸡舍要求相仿,鸡舍面积可根据饲养规模决定,鸡舍可用旧房间。猪圈、牛圈房前屋后多余面积进行改建,三面为墙,一面开放,开放一面的外边应留一定的运动场,一般应比室内面积大一倍左右。山鸡运动场地面应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地面要平整,最好做成水泥地面,以便于清扫,运动场的四周可砌 1.8 米左右的砖柱,顶上及四周加上拦网,拦网或用铁丝网,也可用尼龙网代替,安装拦网时,可有四周地南砌起 30-100 厘米高的矮墙基,再将拦网安装上去,这样既可延长拦网的使用年限,又使用权运动场整齐美观。运动场和鸡舍的总面积以 3

2、0 只以内为宜,每拦内以放成鸡,150 只或青年鸡 300 只以100 平方米以内为宜。若场地大,可多隔成几个圈舍。因种鸡在交配鸡前都要雌雄分离饲养,所以至少要建改两个鸡舍。同时,鸡舍内还应准备好食槽,饮水槽等。食槽可用木片订制,一般长 1 米,宽 5 厘米,高 5 厘米。槽上可用大眼铁网或小片木片订好,防止鸡进入食槽,水槽可用塑料盆或其它容器代替。有条件的,可购买专用塔式钦水器。因为鸡很喜欢沙浴可在运动场内设沙地(河沙,石沙均可),也可用大塑料盆装沙置于运动场,应注意让沙保持清洁、干燥。2、雏鸡养殖技术雉鸡饲养阶段的划分:0-6 周龄为育雏阶段 7-12 周龄为育成阶段(1)适时饮水与开食:

3、雏雉出壳后 2436 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最好加 5葡萄糖或 0.1高锰酸钾,对不知道饮水的雏雉及时调教,使之尽快饮水,喂水后 12 小时开食。开食料要柔软,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前 35 天最好喂湿拌料。在每次加料前清除剩料。开食时每 23 小时诱食 1 次,以后逐渐增加间隔时间,02 周每天喂料 6 次,3 4 周每天 5 次。一般随日龄的增大,采食量也递增,生长到接近成年体重时,对饲料的需要量趋于稳定。(2)温湿度调控:适宜的育雏温度为:13 日龄 3534,47 日龄 3332,2 周龄3128,3 周龄 2724,4 周龄为 2322,5 周龄后保持常温。相对湿度

4、 110 日龄6570,11 日龄以后 5565。(3)密度:随日龄变化,其体重、需用水等也会相应变化,应适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食槽数。网箱平养或箱式育雏时密度为:110 日龄 5060 只/平方米,1020 日龄3040 只/平方米,此后可转入立体笼( 蛋雉育雏用 4 层笼),2142 日龄 2030 只/平方米,4360 日龄 1020 只/平方米。(4)通风换气及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氨气浓度过大,会直接影响雉鸡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发生。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粪、清扫地面,维持适宜的温度,定期带鸡消毒,及时疏散密度。搞好室内环境

5、是提高雏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5)光照时间控制:雏雉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初雏 13 天保持 24 小时光照,47 天保持 2022 小时光照,此后,根据雏雉采食情况快转入自然光照。3 周前后转入立体笼时,第 1 个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雏雉尽快适应新环境,多采用 3 瓦/平方米为宜,待雉群大部分采食、饮水后, 即可采用自然光照。(6)免疫接种:结合本场情况制订好免疫程序。3、成鸡养殖技术雏雉笼养 67 周即可转入地面平养或转入育成雉笼。至 18 周龄这一段时间是雉鸡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平均日增重 1015 克,至 20 周龄,已基本接近成年雉体重。因此,620 周龄阶段养管理饲是保证育成雉生

6、长发育关键,在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转群时间及注意问题:一般 3 月底至 4 月中旬孵化的雏鸡饲养至 68 周龄时转群,夏季孵出的雏雉饲养至 56 周龄即可转群。转群前 3 天应派专人值夜班并给予 24 小时光照。转群时还应注意将弱雏分离饲养,病残雏及时淘汰。转入地面后 12 周,选择温暖无风天气,打开门窗,让其到室内外运动场做短时间活动,以后逐渐延长,夜晚赶入室内。(2)后备种雉限饲:确定留作种用的育成雉,除 68 周龄进行初步选择外,还必须控制体重,防止过肥,以保证繁殖期能获得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具体措施是:减少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含量;增加粗纤维及青绿饲料喂

7、量;减少饲喂次数;增加运动量;限制喂料量等。(3)第 2 次断喙,防啄癖发生:雉鸡野性较强,喜欢啄异物。 育成雉生长迅速,如果此期某些营养素缺乏,或环境不理想,或密度过大,啄癖就更易发生。为有效防止啄癖,可在510 周龄间进行第 2 次断喙,方法与家鸡断喙相同。(4)禁用发霉变质饲料,防止曲霉菌病发生:育成前期的雉鸡对曲霉菌易感,本病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禁用发霉变质饲料及发霉垫料,控制好舍内环境,维持要求的湿度,经常用过氧乙酸等带鸡消毒,转群前用火焰喷射器灼烧地面及可灼烧用具,防止本病发生。4、山鸡繁育技术(1)种雉群的建立。每一种雉群的建立一般均经 2 次以上的选择:第

8、 1 次选择于每年1011 月份进行,严格按品种标准、生长发育情况、健康情况选择,组成后备群;第 2 次选择于次年的 12 月份进行,选择标准:公雉羽毛丰满鲜艳, 羽束直立,胸宽深,体大,体格粗壮,雄性强;母雉身体端正呈椭圆形,羽毛紧贴,有光泽,尾不着地,腿部及眼睛无缺陷。有条件的可在 2 月底、3 月初进行第 3 次选择,剔除不符合品种特征或雄性不强、精神状态不好、 母雉至 3 月初脸不红或尾拖地的个体。至此,经过 23 次选择淘汰就可以确定种雉了。(2)雉鸡的繁育技术放配月份和利用年限:在良好的人工驯养条件下,一般公雉 9 10 月龄达到性成熟,母雉稍晚,于 1011 月龄性成熟。如已经到

9、繁殖季节即可考虑适时放配,我国北方地区一般 3 月中旬前后,南方地区一般 2 月初放配。生产场家种雉一般一年一换,但同群种雉第 2年死淘率明显低于第 1 个利用年限。产蛋量受精率变化不大。雉群大小及公母比例:雉鸡繁殖季节群体不宜过大,一般 100150 只为一群,而且群与群之间设置遮挡视线的屏障,以免影响交配。在一般营养和管理的水平下,公母比例可确定在 1:4,此时受精率可达到 85以上,饲料营养及管理水平高,则可适当增加每只公雉的与配母雉数,比例变为 1:51:6。适时放对配种:放配时间的确定必须考虑气温、繁殖季节及营养水平等因素,雉群生长发育好可以稍提高,而发育情况差的种雉可推后。也可通过

10、试配方法确定适时放对配种时间,方法是先试放 12 只公雉入母雉群,观察母雉是否乐意“领配” 。实践证明,放配时间应在母雉的鸣唱、红脸或做窝等行为来掌握放配时间。过早放配不仅影响种稚群成活率, 而且还会促使公雉早衰,影响后期种蛋受精率,过晚则会造成种蛋的浪费。 保护“王子雉”与设置屏障:公雉入母雉群中后,经过数日争斗,产生“王子雉” ,“王子雉”在母雉群中享有优先交配权。公雉群们序排定后不得随意入新公雉,以维护“王子雉”地位,可减少体力消耗,稳定雉群。但“王子雉”有不让其他公雉交尾的特点,故应在网内或运动场上设置屏障,可按每 100 平方米放 34 塑质瓦,或树枝堆,或假山石,以提高产蛋率和受精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