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案例语文课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永远的学校。这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当拿到教材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将课文第二单元的内容提前到开学初来学习,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尊师爱师的德育教育。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记忆最深刻的是课文第三小节有这么一段“老师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你你唱歌,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我当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你们还记不记得老师什么时候是 疲倦的呢?同学们顿时变得很安静,我有点失落。过了一会儿,一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记得上个学期的一天,你本来就有两节语文课,但是那天刚好老师外出,由您来代课,那天你上了四、五节课 ,而且 还要管理班级 ,我
2、觉得那天你特别的疲倦。”听到他的回答,我特别的惊讶,没了任何言语,有的只有红红的眼眶,天哪,孩子还能这么清楚得记得是哪天,当时是怎样的情况,着实让我感动不已。接着,又有同学发言了,“老师,您每天第一个到教室,也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您每天都特别的疲倦,我多想为您捶捶背呀!老师,您辛苦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同学们似乎懂事了不少,下课了,“ 老师,我为您捶捶背”吧;作文里,“ 老师,我不再惹您生气了,我知道您也是 为我好。”【案例思考】通过抓住课文里的重点词语对学生进行“感受老师的爱,回报老师的爱” 的教育还是显现出了一定的效果。“语文课程还应重 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
3、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 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德育教育。作为一个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也在思索怎样在语文学科中合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坚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挖于“深”处。可以 说,语文课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播下适应健康发展的种子,但是要能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如,本课中就可以挖掘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抓住“疲倦”,让学生感受老师的辛勤,从而
4、培养学生要感受、感谢老师的爱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深”挖掘,从一切可以探 寻的点,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立足“实”处。很多 时候,我们的课堂总是以书本为中心,学校的道德教育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育目 标极为“理想化”,可教育效果却微乎其微,有人称之为两张皮现象:学生在尊师爱师的报告会上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可会后依然“ 涛声依旧”,很多学生是“语言的巨人,行 动 的矮子”,当然谈不上发自内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老师的爱。如果我们在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中不能联系学生实际,那么这德育就是无效的的德育,有时甚至会带来负面的作用。攻在“恒”处。其 实,我们的很多“ 问题学生”的“问题”形成往往是长时间的,因此也就有了“抗 药性” 。对 待这些学生,急功近利,妄图立竿见影往往只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我们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机会,运用教育智慧,与学生展开真诚的交流,使一些“问题学生”在心灵深 处 真正得到一定的感染。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都可以让学生得到“紫丁馨香,沁心无痕” 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