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础专项练 23 修辞1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C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D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2下列诗句与“月下孤舟一叶远”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A树上秋蝉一只闹B乡间弃妇盼夫归C诗中意境十分新D山下柳树几枝新3下列各句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不为五斗米折腰B春蚕到死丝方尽C翻手为云,覆手为雨D冰炭不言,冷热自明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贝多芬的交响曲气象万千,细腻处如溪流涓涓,粗犷时似地裂山崩,震撼人心
2、。B灯笼火把,沿着大堤从南到北燃烧着,如一条长长的火龙,把河水照耀得通红。C三面都是高山,紧紧地围着寺院,寺院就暖暖和和、舒舒坦坦地安卧在里面。D菖蒲花朵纤秀,叶子却像短剑般挺立着,花和叶不同的特质得到很好的平衡。5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A下了一天雪,到深夜还没有止,屋外一切静极了,静到要听出静的声音来。B所以,你一生中,虽然每个春天都听见花朵在山岗上嚎叫,但你只有很少的时间能亲抵现场。C大家略有一点兴奋,但又很淡漠,不大相信,因为这一类不甚可靠的传闻,是谁都听得耳朵起茧了的。D强不知以为知,见骆驼就说马肿背,我真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说这些昏话!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
3、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为何古人认为丹顶鹤只栖息在高洁之地?因为在他们心目中鹤是高贵的。B在这一刹那,在这充满神奇的寂静之中,谁能说这片刻就不是永恒?C难道没有人听到过秋天豆荚迸裂的声音吗?那是世上最美好的声音。2D如果不走进呼伦贝尔,怎么能体味出那草原牧歌中的蓬勃豪迈之气?7下列对联中,对仗不工整的一项是( )A对酒山河满,移舟草树回。B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C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D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8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江州司马青衫湿B朝搴阰之木兰兮C雕阑玉砌应犹在D欲寄彩笺兼尺素9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化虚为实手法的一项是( )A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
4、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D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10下列各项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B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闻一多死水)C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D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舒婷致橡树)3答案精析1C “如妇人孺子”是比较,而不是比喻。2C A 项“一”字重复,且平仄相同。B 项意境平淡,结
5、构不符。D 项“下”字重复。3A A 项“五斗米”代指“俸禄” 。B 项为谐音。C 项为夸张(或“比喻”)。D 项为拟人。4C C 项运用拟人手法,其他三项都运用比喻手法。5B B 项“花朵嚎叫”运用了拟人手法。A 项“静到要听出静的声音来”运用了夸张手法。C项“耳朵起茧”运用了夸张手法。D 项“见骆驼就说马肿背”运用了夸张手法。6A A 项为设问,其他三项均为反问。7B “不”和“随”不对仗, “解饮” “我身”动宾结构对偏正结构,不工整。8B B 项运用比喻,其他三项运用借代。B 项“木兰” ,香木名,比喻高洁的操行。A 项“江州司马” ,用官职代指白居易自己。C 项“雕阑玉砌” ,用雕花阑杆和玉石台阶代指故国的宫殿。D 项“尺素” ,用长度和材质代指书信。9D D 项使用的是化实为虚手法,将有形之“飞花” “丝雨”比作无形之“梦” “愁” ,清新空灵。10B B 项运用比喻,其他三项运用拟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