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安市农业概况发布机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2010-01-01 主题分类:农业、畜牧业、渔业2008 年,西安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注重“一村一品”培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全年粮食总产 214.4 万吨,单产340.1 公斤,均创历史新高。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千村百镇”建设整治工作全面开展。坚持把发展区县经济作为统筹城乡的重点,区县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5212
2、元,净增 831 元,增长 18.5%,净增额为历史最高。农业发展实现“四化” 2008 年,西安市农业发展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全市农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农业规模化 全市农业规模化发展不断扩大。阎良瓜菜板块面积达 7666.67 公顷;临潼奶牛板块新增奶牛 1 万头,达 8.8 万头;周至猕猴桃板块新增 2000 公顷,达 1.4 万公顷;沿秦岭北麓旅游观光农业板块面积发展到 1.6 万公顷。农业标准化 制定农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4 项,总数达 56 项。组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44 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 58 个。全市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 80 个、绿色产品
3、 80 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125 个,面积 3.3 万公顷。农业市场化 全市形成 368 个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专业村,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势农产品达 100 余种。组团参加第十五届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等节会,举办西安优质农产品产销衔接会,与省内外近 30 个产品经销商建立农产品供销关系,共签订合同、协议 76 份,实现交易额 3 亿多元。 农业产业化 全市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达到 400 个,比上年增长 5%;完成销售收入 145 亿元,增长 16%;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达到 120 个,增长33%。其中年销售收入在亿元以上 19 个,10 亿元以上 4 个。全市现有市级
4、以上龙头企业 83 个,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7 个,占全省的 29%;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2 个,占 13%;市级重点龙头企业 44 个,占 7%。龙头企业带动农户 51 万户,比上年增长 2%。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年上缴税金 1.6 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农村繁荣,增加了农民收入。农业基础建设 2008 年,西安市各级财政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 2750.4 万元,补贴推广各类农机具 3349 台(件),农机总动力达 251.45 万千瓦,比上年增加 12.05 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达 30101 台、配套农具 62361 部。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 15849 口,累计达
5、4.2 万口。完成土地综合治理项目 6266.7 公顷,启动建设扶贫重点村 31 个,实施移民搬迁 2000 人,使 1.5 万低收入人口摆脱了贫困。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2008 年,西安市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观光农业园区发展到 86 个,旅游观光农业基地 11 个,其中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9 个,旅游观光农业面积达 1.6 万公顷。全年接待游客 100 万人次,经营收入 2 亿元。旅游观光农业经营类型包括:旅游观光农业园区、生态休闲观光园、民俗文化园区。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观光农业园区有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汉风台果林庄园、嘉艺农业观光园、建秦园林、唐苑盆景园、五星生态园、绿叶庄园、银户养殖场、济
6、农农业示范园、祥峪森林公园、户县东韩农民画庄。各具特色的旅游观光农业园区集中展现出西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居民假日休闲的首选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业综合开发 2008 年,西安市农业综合开发共改造中低产田 6266.7 公顷,改良土壤 4666.7 公顷;营造农田林网 566.7 公顷,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林网覆盖率;科技推广技术培训 2.25 万人次,示范推广 1200 公顷;完成了临潼区麦王村和阎良区红荆村两个新农村试点建设;完成周至县日屠宰、分割 900头瘦肉型猪生产线建设和灞桥区年产 20 万只玉米秸秆纤维模压托盘生产线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改扩建建设。扶贫开发
7、 2008 年,西安市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巩固温饱成果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年省市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 2555 万元,其中市财政投入 1615 万元。新启动建设扶贫重点村 31 个,累计启动建设扶贫重点村 206 个,其中 112 个村通过省市验收。组织实施移民搬迁2000 人,实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 3500 人,实施贫困人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8000 人。通过项目建设使 1.5 万低收入人口摆脱了贫困。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2008 年,西安市农业信息网络中心紧紧围绕全市农业结构调整、都市农业建设等各项中心工作加快推进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农
8、业信息入村工程。建设农业信息服务站 1061 个,完成省下达任务的 101%,在全省首家落实了村级信息员待遇。硬件设备落实到位,全部信息员经培训考核上岗,所有信息站站址通过复查认定。建设速度、质量和标准综合评比居全省第一。建立了全市农产品价格测报系统,每日收集、整理全市主要集市、批发市场、超市主要农产品价格,报送省农业厅,并在西安市农业信息网上发布,定期形成分析报告,做好价格行情的趋势分析,为农产品市场提供有利依据和服务。全年西安农业信息网主网站共发布农业信息 3100 多条,网站的浏览量达 195.667 人次,日访问量已达 650 人(次)以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2008 年,西安
9、市围绕各区县的农业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51 个,全市合作经济组织达 303 个,协会会员达到 20 万户,带动农户 60 万多户。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 296 个。加强涉农工作监管 2008 年,西安市加大对涉农工作的监督管理。加强涉农收费的监督管理。全面落实涉农收费公示制、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的责任追究制,对农业生产性费用中的不合理收费、农民建房乱收费、农村义务教育乱收费和农民进城务工乱收费进行专项治理。对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农村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对 1200 多名财务人员进行新会计制度培训,对全市 154
10、个乡镇(街办)农村财务核算中心和 3015 个村的财务加强管理,对405 个村的集体财务进行审计,对违纪资金按法规政策进行了处理。继续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全年共清收借款 513 万元。累计清收 3.335亿元,占应清收款的 46%;兑付 3.55 亿元,占应兑付款的 95.5%。农资市场整顿成效显著。全年检查种子经营企业 4980 个(次),查获不合格种子7318 公斤,挽回经济损失 27.5 万元;检查肥料经营企业 34 个(次),查获伪劣肥料 3600 公斤;查获不合格农药 6800 公斤,涉及金额 11.98 万元;查获不合格饲料 105.6 吨,涉及金额 2.61 万元。农业执法证
11、件审验。对 2006 年换发的农业部新版农业行政执法证进行了审验。全市共审验农业行政执法证件 220 个,其中确认合格证件 189 个、注销证件 31 个。并对 300 多名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组织召开全市农业执法暨培训会议、全市法制业务培训班、全市农资打假“夏季百日行动”会议暨案卷评查培训会,累计培训 1840 余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2008 年,西安市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实施力度,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项目 50 个,28 个通过市级以上科技成果验收鉴定,16 项成果得到转化和推广,10 个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和科技推广成果奖。面向社会征集发布 30 项农业主推技术(品种)。引进推广
12、农作物和畜禽新品种 60 个、新技术 75 项。有 7 名外国农业专家来西安进行技术交流。农业科技示范工程。西安市农业局重点扶持 20 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引进农、牧新品种 39 个,推广农业综合配套技术 30 项,辐射带动了一大批周边农户。至年底,全市农业科技示范园总数达 195 个,其中省部级 10 个、市级 87 个、区县级 98 个。有农科教、产学研基地 6 处、青少年科普基地 5 处。农业科技教育与培训。继续实施“西安市百万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全年进行各类培训 21.6 万人次。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 610 次、农业科技大集 72 场次、农业技术推广现场演示活动 132 场、
13、发放各种农业科技资料 20 余万份。长安区、周至县列为农业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示范县”。组织开展了农民技术职称评审,16 人被评为高级农技师。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2008 年,西安市继续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百村示范工程”,重点抓了 26 个市级示范村,确定 30 个主推技术和品种、10 个技术指导单位和30 名主推技术首席专家。建立由市级首席专家、区县级农业科技指导员、村级科技协理员组成的科技指导体系。成立农业科技入户专家团,并根据专业分为设施农业、植保土肥、蔬菜、果业、畜牧兽医、农机、农产品质量安全、种子等八个专业分团。选聘 50 名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科技指导员,负责农业科技下乡的技术指
14、导、科普宣传工作。重点培育 3000 户科技示范户,带动 15 万农户。全年全市科技指导员入户技术指导 2 万多人次,开出农业处方 2600 个,发布农业信息 5000 余条,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的地区农业增效达 10%以上,带动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一村一品”专业村。户县和高陵县被列为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县”。农村能源开发 2008 年,西安市农村沼气建设为年内省政府重点考核内容之一。周至县、户县、长安区、蓝田县、临潼区、高陵县、阎良区七个区县列入国债沼气项目县,项目总投资 6400 万元,其中中央投资 1920 万元。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高建设标准,提出 2008 年为
15、“沼气建设质量年”, 组建了市级沼气建设专家团,在全国率先开展沼气技术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全年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 15849 口,完成 11000 口目标任务的 144%,处全省前列。“一池三改”率达 60%以上,“三沼”综合利用率达 70%左右。建成沼气服务网点 57 个,建设 20个沼气示范村。西安市农村能源办公室组织设计的沼气池新型配套装置获得国家专利。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展览 ,组织展位 85 个,其中集中布展 40 个。有 200 个名优农产品、85 项农业新技术和 60 个招商引资项目参加展示、交流和洽谈。共签订各类合同、协议 76 个,金额 22.5 亿元,其中签订合同项目 9 个,
16、合同金额 7.8亿元。有 5 个农业科技产品(技术)获得“后稷奖”,西安市展团获“优秀组织奖”、“优秀展示奖”和“优秀成交奖”。2008 年 11 月,西安市组团参加第十五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2008 年,西安市有 52 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学校承担了陕西省下达的 1.85 万人培训任务。举办培训班650 期,培训 21800 人,转移就业 19983 人,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0 万人,促进农民直接增收 3.5 亿元。有两位阳光工程学校校长作为优秀农民工代表出席了全国千名优秀农民工表彰会。西安市农业局被西安市政府授予“西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