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你想要拥有完美无暇的友谊,可能一辈子找不到朋友。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蒋雷萍一、各单元的修改情况1、 第二单元“比一比“原来“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 5 道题现在增加至 7 道还增设了一道思考题增加的题目内容包括:三条折线比长短三杯水比多少三中水果比轻重2、 第三单元“分一分“原“想想做做“第 3 题移作“试一试“原第 4 题改为用不同方法分茶杯(色彩、有把无把)3、 第四单元“认位置“原“想想做做“第 3 题增加辨认左右的内容原第 5 题移至“1-5 的认识“之中;增设了一道思考题内容是看图判断上下楼梯的小朋友中谁走错了4、 第五单元“认识 10 以内的数“(1)
2、单元名由“认数(一)“改称“认识 10 以内的数“(2) “认识 1-5“由原来 1 课时增加至 2 课时主要体现一些知识的综合为学生增加练习写数的机会(3)“几和第几“中增设一则“你知道吗“内容是介绍冠军、亚军、季军(4)练习一由原来的 5 道题增加至 9 道题还增设一道思考题主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 5 以内数的认识(5)“6-9 的认识“由 1 课时增至 2 课时加强了知识的简单应用为学生增加练习写数的机会这部分内容最后还增设了一则“你知道吗“内容是用手势表示 1-9(6)练习二由 6 道题增至 10 道题还增设一道思考题主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 10 以内数的认识加强探索规律和
3、知识的简单应用5、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单元名由“认识物体“改称“认识图形(一)“6、第七单元“分与合“(1)“8、9 的分与合“由原来的 1 课时增至 2 课时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夯实基础(2)练习四增设一道开放题和一道思考题重点在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推理能力7、第八单元“1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单元名由“加法和减法“改称“1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例题中普遍增加了收集信息以及提出、发现问题的教学环节(3)加强看图写算式和看图收集信息的教学环节本单元不出用文字表述的问题一般也不要求学生独立选择计算方法(4)练习五由 5 道题增至 6 道题还增设一则思考题重点培养学
4、生有序思考和简单推理的能力(5)用括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移至“8 的加减法“之后(6)求未知数紧接着“10 的加、减“安排8、第九单元“认识 11-20 各数“(1)单元名由“认数(二)“改称“11-20 各数“(2)例 1 强化“19 添 1 是 20“这个教学环节9、第十单元“20 以内的进位加法“(1)单元名“加法“改称“20 以内的进位加法“(2)从本单元开始出现用文字表述的问题并要求学生根据问题独立选择计算方法同时列出的算式后面示范给出单位名称(不要求学生填写)(3)在练习十一、十二、十三后各增设一道思考题引导学生探索简单数学规律感受有趣数学现象发展数学思考10、第十一单元“期末复习
5、“ 由原来的 18 道题增加至 20 道题还增设一道思考题增加的内容包括给几个 20 以内的数排序、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与进位加法相关的填未知加数以及用填表形式整理 20 以内的加法二、 内容的主要调整和变化1、 由易到难逐步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要求教学 10 以内加、减法时侧重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述图意并根据图意写出相应的加、减算式一般不要求学生基于问题确定计算方法(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除外)也不要求在算出的结果中标注单位名称教学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时侧重引导学生根据所求问题并联系加、减运算的意义确定计算方法示范在计算结果中标注单位名称同时改造或删除了一些背景相对复杂学生理解存在困难的习
6、题附:P79(9)2、 适当改造“实践与综合应用“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和学习心理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的特点将原一年级实验教材中安排的 5 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整合为 4 次“综合与实践“活动在设计这些活动时一是进一步突出了问题引领;二是突出不同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综合三是突出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例如在“丰收的果园“场景图中教材先通过示范提出了与数量多少、几和第几、加减计算、位置关系有关的几个问题再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一步展开观察和思考并提出不同的问题体现了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内在联系的明确意图3、 配置适量的思考题和少量图文并茂、浅显生动的自主阅读
7、材料其中一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 12 道思考题这些思考题侧重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数学事实体会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附:P91 P99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较弱一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则“你知道吗“侧重帮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学习的多样性增进对数学的亲切感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理解生活现象的意识和习惯附:P16 P254、 适当调整统计教学内容按照教材修订方案的统一规划一年级不再安排“统计“教学单元只是结合“分一分“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数据的分类和整理打好基础附:P9(3)5、 适当后移“认钟表“的相
8、关内容由于一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都具有对钟表上整时的识别能力而对非整时的认识有些力不从心因此教材将原一年级上册“认钟表“的相关内容移至二年级与“时、分、秒的认识“合并教学以增强教学的连贯性提高教学效率6、 适当降低“认位置“的教学要求一方面突出认识左右这个教学重点另一方面降低理解左右位置关系相对性的教学要求只是通过增设的思考题使学生对这种相对性有所感悟附:P11三、 突出和强化的几个方面1、 突出数学基本思想在知识形成和应用过程中的作用一是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学抽象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抽象的意义教学 10 以内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数出现实场景中人或物的数量再引导他们用相应颗数的算珠表示“一类等
9、价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最后由相应颗数的算珠抽象出数并借助直尺和图形使他们初步感受直线上的点与数的一一对应明确数的顺序和大小教学 11-20 各数的认识时侧重引导学生经历“用小棒摆出十几-在计数器上拨出十几-写数“这样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初步感受不同数位上的数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值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二是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确定性例如“组织“比一比“的活动时增加了比“3 支笔的长短“、比“3 种水果轻重“比“3 杯水的多少“等问题引导学生在确定最长最短、最轻最重、最多最少等活动中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附:P7(5、6)教学 10 以内加、减法和 20 以内进位加法时不仅
10、注意基本计算方法的指导而且注意通过题组对比的形式引导学生灵活地进行推算例如由 9+4 的得数推出 4+9 的得数由 6+6 的得数推出 6+7、6+8 的得数等等同时多次要求学生根据加减法的运算特点完成相应的填空;不计算直接比较两道相近式题的得数大小;根据给出的算式圈出合适的得数;在给出的一组算式中圈出得数比某数小或某数大的算式;等等教材还注意结合相关内容适当渗透符号意识和几何直观引导学生感受数学思考方法的多样性例如结合数认识引导学生根据对直尺或直线上与数对应的点的位置关系的观察判断一个数是否接近另一个数初步体会图形对于描述数量关系的作用;让学生从图形大小的角度丰富对数的大小的认识结合加、减计
11、算的教学呈现用简单图形表示的算式让学生根据算式中图形所在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推算出不同图形所表示的数初步感受符号的意义和价值附:P22 P512、 突出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有计划地安排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是苏教版教材的特色之一在教材修订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充实和调整了解决问题策略板块的内容同时还结合低年级学习内容的特点进一步加强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简单应用让学生在应用中逐步增强问题意识初步感受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例如教学 10 以内数的认识时引导学生应用“画一画、数一数、比一比“等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附:P25(9)教材还特别重视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为他们初步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环
12、节、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提供帮助附:P60(例 8)此外教材还注意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一些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数学思考方法例如结合 10 以内数的认识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推想“8 根短绳连成一根长绳一共需要打几个结“;结合 20 以内数的认识设计有趣的猜数活动引导学生采用“逐步逼近“的区间套思想解决问题3、 进一步丰富探索规律的活动内容教学 10 以内数的认识时结合摆小棒、图方格等简单的操作让学生初步感受数的增减变化和奇偶数排列的规律附:P27(8)教学 10 以内的加减计算时引导学生联系给出的直观图探索算式排列的规律初步学会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算附:P67在增设的思
13、考题栏目中也曾多次涉及探索规律的活动内容重点启发学生初步感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简单周期现象附:P95教材还在期末复习中通过让学生填写类似直角坐标排列的两组数的和引导他们体会蕴含其中的各种规律感受相应数值与它在表中位置的关系附:P104(12)4、 重视提供具有现场感的数学活动线索通过呈现清晰和具有现场感的活动线索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学习方式并为教学组织教学活动提供实实在在的启示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色之一为使这一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我们一方面深入分析学生在某个内容时已经具备的学习基础、经验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精心设计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提问、提示或对话促使各种不同的思路、见解乃至疑问
14、、困惑真正显露出来从而为形成积极有效地师生互动创造条件例如教学加、减法的认识时为引导学生在描述图意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从加、减运算的角度提出问题教材先在例 1 和例 2 中示范“3 人和 2 人合起来是 5 人“一共有 5 人走了 2 人还有 3 人“;再通过例 3 启发学生思考“一共有 3 人走了 3 人还有“教学得数是 6、7 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时为引导学生感受相关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先在例 5 中示范“5 人和 1 人合起来是 6 人“1 人和 5 人合起来是 6 人“再通过例 6 引导学生思考“6 个小朋友女孩有 2 人男孩有“6 个小朋友男孩有 4 人女孩有“附:P54(例 6)
15、5.注重习题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可选择性一是适当增加有助于提高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练习例如为了给学生多提供一些练习写数的机会在认识 1-5 和 6-9 这两个部分分别增加了 1 课时的练习同时还在练习一和练习二中适当增加了习题的容量考虑到学生熟练掌握 8、9 的分与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历一个适当的过程把 8、9 的分与合分开编排并增加了 1 课时的练习二是进一步加强相近、相似或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比较例如教学 10 以内的加、减计算时让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说出指定得数的若干不同算式启发他们在此过程中自主体会相关加、减式题的联系和区别教学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时通过题组形式多次引导学生比
16、较“得数相同的不同算式“和“得数不同的相近算式“启发他们在比较中进一步把握相关式题的内在关联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并形成必要的技能附:P97(4)三是提供一些具有适度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灵活组织信息提出不同问题初步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例如教学 1-5 的认识时呈现排成一列纵队的 6 个小朋友先示范其中一个小朋友对自己所在位置的描述“我前面有 1 个同学后面有 4 个同学“再启发学生从队列中其他小朋友的角度提出类似但不同的问题附:P14(8)教学 10 以内数的分与合适结合童话情境引导学生找出组成某个数的不同方法探索把“9 个桃放 3 个盆里“的不同方法教学 10 以内的加、减计算时
17、多次引导学生依据同一个场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附:P79(10)四、 关于上册教材的一些说明教科书的编写设计了“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你知道吗“思考题“等栏目在“例题“里着力教学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包括重要的数学事实、经常使用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数学思想与策略等是课堂教学传授数学知识的最主要板块“试一试“一般紧接着例题编排或是例题所教学的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扩展或是例题教学的知识、思想、方法的首次具体应用以及变式应用总之是例题教学的继续、延伸“想想做做“里编排与例题密切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解题活动中深入体会并理解例题所教学的知识内容初步应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起到帮助学生
18、巩固和掌握数学知识的作用“你知道吗“体现了教材内容设计的弹性为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阅读材料如数学史料、数学背景材料、简单的数学游戏的呢过供学生选择阅读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数学知识“思考题“体现了教材的因材施教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些难度稍大、要求稍高的数学问题让他们在研究并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数学发展包括思维与智力的发展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良好情感与坚强意志的形成教科书不是直接给出许多静止状态的数学结论而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理解或发现知识不断调整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也就是说指向一个个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是教材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教科书设计了“茄子“玉米“豆荚“白菜“等四个大卡通还有“
19、萝卜“辣椒“番茄“蘑菇“等四个小卡通大卡通代表教师形象和学生互动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他们思考有时安排学生活动引发他们动手、动口有时直接告诉学生知识为他们做必要的解释小卡通代表学生形象与学生交流有时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考和方法有时说出自己的困惑、疑问或困难有时说出自己的发现或学习成果教材里的大卡通能够帮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示教师如何教、如何组织学生学提示教师哪里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所在教材里的小卡通反映了学生学习的一般状况他们可能怎样想、会怎样做他们能做什么、困难在哪里课堂教学应该把教科书里的大卡通和小卡通的互动以及小卡通之间的互动变成现实形成有趣、活跃、高效的课堂教学现实关于全册教学内容编排的
20、一些说明一年级上册教科书一共编排十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大致能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单元到第三单元依次是“数一数“比一比“分一份“分别让学生在具体情境里数物体的个数比物体的长短(高矮)或轻重把若干物体按比较明显的特征进行分类这三个单元式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起步之所以编排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头主要原因有三个:(1) 、“数“比“分“都是学生在幼儿时期进行过的活动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前教育时往往要进行这些活动已经有了最初步的活动经验把“数“比“分“等活动作为教材的起始内容有利于数学学习和幼儿活动的衔接实现从幼儿到学生的过渡(2) 、观察、计数、比较、分类是数学教学经常开展的活动是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
21、常用方法学生具有这些活动的经验与能力将对他们的数学学习产生长远的影响把这些活动编排在小学数学教学之初是开发并积累学习资源有利于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的形成(3) 、在这三个单元里没有需要记忆的数学知识没有读、写、算的练习任务寓数学思想方法于有趣的学习活动之中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书序有利于形成学习数学的热情第二部分是第四单元到第十单元本学期要新授的数学知识都在其中在“数与代数“领域主要教学 20 以内的数、1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初步教学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几何体在“统计和概率“领域教学简单的分类包括分类的左右和
22、方法在“综合和实践“领域安排了“有趣的拼搭“和“丰收的果园“两次活动第三部分是第十一单元在期末有重点地整理一学期所教学的数学内容帮助学生在复习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下面就本册教科书的教学内容编排再做几点说明1、把 20 以内的数分成两段编排和教学先是“认识 10 以内的数“然后是“认识 11-20 各数“这样编排有两个原因:首先认识 10 以内的数和认识 11-20 各数的教学内容有较大的不同在认识 10 以内数时数字“0“1“2“.“9“的认、读、写是很重要的基础知识而认识 11 到 20 各数时十进制计数法是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把 10 以内的数与 11-20 各数分开教学有利于突出各自的特
23、点与重点保障这两个单元的教学任务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其次与认数相关的计算教学内容不同教学 10 以内的数要教学加法和减法而教学 11-20 各数本册教科书里只教学 20 以内进位加法暂时不进行相应的退位减法的教学把 10 以内的数和 11-20 各数分开教学方便了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2、第七单元“分与合“集中教学 10 以内数的组成是本册教科书在内容编排上的又一个特点10 以内数的组成是十分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直接关系到 10 以内数的概念的形成以及 10 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小学数学历来很重视这个内容的教学以往的教科书习惯地把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与这些数的意义、读写编排在一起教学每一个数的教学几乎都
24、是“数数-认数-读熟和写数-数的组成“的过程这样编排固然是可以的但往往是反复较多、推进缓慢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本册教科书把 2-10 各数的组成集中起来单独编排一个“分与合“的单元有以下好处:、“分“与“合“是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合“能导致加法或乘法“分“则导致减法和除法集中编排“分与合“的教学能让学生较好地感悟“分“和“合“的思想为以后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打下基础、“分“与“合“是基本的数学学习活动10 以内各数的组成可以在相应的摆学具活动中抽象出来集中编排“分与合“能教学精力投放在操作学具及其数学化的上面给学生较大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逐渐提升操作能力和思维水平、教学 10 以内
25、的数的组成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这就需要相当充分的练习集中编排“分与合“有利于加强练习在练习的形式与方法上有更加新颖、合理的安排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提高练习的效率、集中编排“分与合“的教学减少了 10 以内数的认数内容有助于认数阶段加强数的意义的教学和写数练习3、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里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此之前教材没有教学平面图形的安排现在的编排是一年级(上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四种平面图形这样的编排充分考虑了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征在日常生活的空间里有着各式各样的物体(三维立体)平面图形(两维图形)是对立
26、体的面的表达儿童认识事物一般是“从整体到部分“从粗放到细微“他们首先看到的是物体然后才会注意立体上的面也就是说先感知到的是“立体“的存在后感知到“面“的存在所以教科书先编排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再编排平面图形的教学是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的选择便于教学另外本册教科书只限于直观认识四种立体图形不研究它们的面和棱即使学生没有认识平面图形也不会影响对立体图形的学习4、第八单元“1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加法、减法的初步含义加法、减法的计算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等三部分内容教科书把 1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有机结合、交叉编排、同步推进这样编排的主要原因是加法和减法既是两种不同的运算又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可以说不
27、懂得加法很难认识减法懂得了减法能够深一层理解加法这个单元的教材分成几次循环螺旋上升地教学 1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通过“一图一式“到“一图两式“再到“一图四式“的有序提升逐渐凸显加法和减法的含义逐渐沟通加法和减法的联系能够教好地促进概念的形成再说计算 10 以内加法一般想数的“合“计算 10 以内减法经常想数的“分“学生已经掌握了 10 以内数的分与合有条件同时学习 10 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经常把加法和减法结合着练习也有利于学生运算能力的形成教科书把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和运算意义、运算方法的教学结合起来因为运算意义是理解数量关系的前提运算方法是解决实际问题不可缺少的基础学生初步领悟了加法、减法含
28、义就有条件体会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学生掌握了 10 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就可以及时应用于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反过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又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所以把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的计算、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这三个内容结合起来的教学是一种科学的安排5、2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进行整数、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学生计算 2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与正确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进行大数笔算的水平教科书里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通常有两种编排一种是把这两种计算内容分开先教学进位加法后教学退位减法另一种是把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结合着交叉编排先教学“9 加几“和“十
29、几减 9“;再教学“8(7)加几“和“十几减 8(7)“;最后教学“6(5、4、3、2、 )加几“和“十几减 6(5、4、3、2、 )“这两种编排各有道理也各有缺点本册教科书采用前一种编排第十单元里只安排“20 以内进位加法“把退位减法安排在一年级(下册)教科书里教学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分开编排能使教学轻松一些、顺利一些首先可以利用“思维定势“加强进位加法的计算思路如计算 9 加几时一般把“9 凑成 10“转化成相应的“10 加几“这样的计算经验可以迁移到 8(7)加几以及 6(5、4、3、2、 )加几的进位加法上面其次将“两个数相加调换它们在算式里的位置和不变“的经验应用到一个较小数加一个较大
30、数的算式上可以想那个较大数加较小数的得数是几因为较大数加较小数的计算以及在 9、8、7 加几时教学了学生应该掌握得比较好了再说经过充分的练习学生熟练掌握 20 以内进位加法以后再教学退位减法就可以利用加法算减法有利于化解退位减法的难点使减法计算既对又快6、本册教科书教学“求总数“的加法问题、“求剩余“的减法问题根据标准(2011 年版) 的精神与要求从三个方面改进传统的应用题教学第一注重问题的现实性、趣味性、思考性在学生生活和活动的范围里收集富有数学内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用图画、对话、图文、表格等多种形式呈现问题以此吸引学生激发解题兴趣;鼓励学生在具体情境里收集
31、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初步感知完整的可以解决的问题第二把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和计算知识的教学有机结合、相互融合如第八单元的例 1 既教学加法的知识(含义与算法)也教学加法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例 2 既教学减法的知识也教学减法的应用配合这两道例题的“想想做做“里有一些“看图写算式“的练习题既在练习加、减法计算也在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这个单元的其它例题和许多习题也都具有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这双重教学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和计算教学相结合是“双赢“的安排:一方面赋予加、减计算具体的含义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建立运算的概念;另一方面增加了应用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生从中能感受一些最基本的数量关系第三在第八和第十两个单元里细致地安排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如理解题意先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看懂图意把教科书上的算式写完整;然后让学生用三句话说出图画表示的实际问题并自己写出算式解答问题又如分辨条件和问题先在实物图里“数“出已知信息体会需要解答的问题;然后用括线和问号表示图画里的信息区分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最后在图文结合或对话的情境里找出条件与问题(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