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析.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800089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说一、教材内容。本册教材共有 9 个单元: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二单元位置、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第五单元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 11-20 各数的认识、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八单元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第 9 单元总复习。分别安排在三个板块中。数与代数中有准备课,1-5 的认识和加减法,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 以内的进位加法。一共六个单元。要求:教学生写数字、初步建立“20 以内数”的数感,培养符号意识,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

2、问题。能认识整时钟。这一册的重点是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下册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也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图形与几何中有位置和认识图形 2 个单元。要求: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能对简单几何体进行分类;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开始,本单元内容主要是立体图形的认识,为一年级下册认识平面图形及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方面的内容奠定了基础。综合与实践中包括数学乐园和总复习 2 个单元。要求: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

3、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二、教材编排特点。(一)素材丰富,更具感性。(1)海量情景图。如:我们的校园,小猪小兔盖房子、农家乐、野生动物园、拔河比赛这些富有儿童情趣的美丽画面,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里面包含的奇妙知识,更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2)紧贴于生活。一年级学生所感知的生活较窄,只有他们身边熟悉的、有趣的实物中选取学习素材,才易于他们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如:第 12 页第4 题。说说下面的物品放在什么位置合适。这些物品在卧室里的摆放,学生是熟悉的。用数学语言上、下、左

4、、右、前、后完整的叙述这些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有利于学生建立初步的位置概念。(3)丰富的活动。新教材不仅延续了原教材中的活动,如:涂色、连线、画图、摆学具等。新教材活动更丰富。如:第 11 页第 3 题。把附页中的小兔和乌龟贴在图中。看图讲故事。说说,谁在谁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再如:第 12 页第 5 题。从附页上剪下小动物图,按要求贴一贴。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做”,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二)合理调整,更具理性。1、内容调整(1)新教材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旧教材中的第一单元“数一数”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的“比多少”合并而成的。而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中

5、的“比高矮”“比长短”属于测量内容被删去了。将“分类”调到一年级下册作为“统计”的教学内容。(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因为一年级一开始有些知识需要用到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来教学,如果不系统的学,不利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所以这一改变更合理。而原来“位置 ”中的左右的相对性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2、难度调整。(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由于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2)只认识整时“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

6、和半时,由于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本册只认识“整时”。(三)突显方法,更显灵性。(1)对比教学。如基数与序数的认识,原教材采用的是分开教学。而新教材是对比编排教学。同时习题的编排也加强了对比练习。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感悟数,如“3”既可以表示 3 个,也可以表示第 3 了。(2)三段式教学。教为学,学为用。解决问题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新教材用三段式教学突出了学法指导。如:P98 例 6,让学生了解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即: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教材一般用“知道了什么?”提示)分析并解决(教材一般用“怎样解答?”提示)对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回顾反思(教材一般用“解答正确吗?”提示)

7、这样,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步骤。又如:36 页的活动,老师根据“知道了什么?”怎样搭呢?“谁搭得更高?“这三个步骤去组织教学。活动不仅是有序的。也是带有探索和思考的。还应该是有效的。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和乐趣。(3)“做”中学如:第 7 页做一做的第 1、2 题。都是一一对应摆实物,感受多和少。第 21 页做一做第 1、2 题也是通过摆学具涂圆圈感受数的分与合。又如:第 3536 页认识图形,完全是通过组织活动、玩耍、拼图、搭建来感知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体的特征。还有第 9 页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文具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第 11 页把附页中的兔子和乌龟

8、贴在图片中,再看图讲故事。第 12 页从附页中剪下小动物图,按要求贴一贴。都是在“做”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相互位置关系,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四)关注情感,更显个性加减法表,原教材都是以完整的形态出示,但新教材先出示的表是完整的。再出示的表是一部分,要学生自己把表填完整,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同时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又如:19 页第 5 题,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 1、2、3、4、5,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使他们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更有个性。三、教学策略(一)在“懂”的基础上“学会”,提高数学

9、“四基”能力。如:3+2,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就这两个问题,很多人都不能做出解释。其实不难发现,我们往往脱口而出 3 加 2 等于 5,我们的策略是“直接提取”,也就是说,3 加 2 等于 5,我们成人已经形成了“计算自动化”,在我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现成的答案,我们可以迅速地从长期记忆中提取有关数学事实。那我们在一年级教学时,又是如何处理 3+2 的呢?一种常见的教法是借用“数的组成”想得数,即想:5 可以分成 3 和 2,3 加 2 等于 5。我们知道,在学习3+2=5 之前,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知晓 3+2=5;我们也知道,有学生最初就是用“数手指”的方法数出来的,之后,又由数手指发展为“

10、数数”,即接着 3 之后数两个数:4、5,所以,3+2=5。这样的算法,我们也许觉得幼稚,但这样的算法,恰恰最接近加法的定义。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在算“3+2”时也都形成了“计算自动化”,3+2 等于 5,都储存于记忆中。这时,算法已经脱胎于算理。学生学习基本口算就是在头脑中构建一个“数学事实库”的过程,继而完成从构建事实到提取事实的转化。(二)在“做”的过程中“思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例如: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时,让学生随意摆弄手中学具,可摸、可滚、可推、可拍、可转这时,学生会发现圆柱和球很容易滚动,球还可以在地上转动,而长方体、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侧面是曲

11、面,球的表面是曲面。通过摆,搭,学生还知道两个平平的面搭在一起不容易倒塌,要想把球放稳,必须放在平平的面上,我们还可以通过蒙眼睛猜物体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三)在学的过程中“养成”,培养数学学习习惯。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将受益终生。我个人认为要从“听、说、写、用”四个方面作持久的努力。听:要培养学生安静地、专注地、认真地听老师或同学讲话。说:举手发言,大胆地说,准确地说。听和说密不可分,养成了良好的倾听和交流习惯,后续的合作学习才有了基础。写:书写姿势要正确,书写要规范。用:会摆放收拾学具,会用数学工具,如:连线要用尺。以上是我对教材的一些见解,如有不当,敬请指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