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中先学后教关键词:教学;先学后教;小组合作;整合教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纵观当前的科学课堂,不难发现:整堂课老师滔滔不绝、喋喋不休,学生一直处在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地位,成为单纯的知识“容器” 。一、重申对教学的认识1.词海等资料对教学的解释。早在商朝,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教”字,也有了“学”字,通过甲骨文中的字形分析看,教是从学派生出来的。词海中“教学”的名词解释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认同“教的目的是促进
2、学” 。2.传统意义上对教学的理解。古人说,教师是化雨的春风,今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其实都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每一节课,而学生不需要准备,只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教师反复讲到学生听懂了就说明教学目标达到了。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听得很苦。一节课下来学生似懂非懂,课后还要完成大量的作业,根本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很多的学生在这种“苦行僧”的学习征途中慢慢地失去了学习兴趣,即使内心想读好书,却难以保持学习动力。3.生本理念下对教学的认识。郭思乐教授认为,教学要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
3、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案例 1几年前,一位朋友问郭思乐教授:“什么是教学?” 郭教授回答说:“如果你告诉学生,3 乘以 5 等于 1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说,3 乘以 5 等于什么?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 ”“如果你有胆量说:3 乘以 5 等于 14,那就更是教学了。这时候,打瞌睡的孩子睁开了眼睛,玩橡皮泥的学生也不玩了:什么什么?等于 14? ”“然后他们就用各种方法,来论证等于 15 而不是14。比如 4 个 3 是 12,再多加一个 3,是 15;数一数,5 个 3 是15,等等。 ”儿童是大自然最美好的杰作。郭教授说:“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孩子,哪怕
4、是成绩才得了十多分,哪怕是还拖着鼻涕,哪怕是字写得歪歪扭扭,他们都将居于今后所有事情的核心。 ”确切的说儿童是不可限量的,我们的教学,最后都是通过儿童自己去完成,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所以我们要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是儿童自己。有老师问:生本教学的模式是怎样的?其实, “生本” 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固有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充分信任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的起点为起点,以学生的状态为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依据。教学是无模式的,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过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学生有无参与实践;教学思维方式要更符合学生的特点;学生资源有无相互利
5、用。二、对初中科学教学方式的几点新尝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1.相信学生能力,有问题找学生。我们都知道,教育不是为了教者的发挥,教育是要使学习者有成就。学生的学习,自从出生就有之,是原发的,不管有没有教学存在,它都存在。据此,教育无“懒人” ,学生的知识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教师依托学习者的本能,促进学生学会的。最高明的教师哪怕用最大的力气都不能把动物教成人的智慧。我们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案例 2探究植物蒸腾实验时,教材中的实验使用了水银。水银不但有毒,并且颜色不明显
6、。一位女学生建议把与树枝相连的玻璃管的清水用红墨水来代替,改进后,实验现象确实明显了许多。课代表说:“老师,本实验只要把水减少的量显示出来就可以,我们把水银换成红墨水,与树枝相连的玻璃管内依然用清水可以吗?”班长说:“不行,不行,红墨水和水混在一起,就不能显示原来的水被蒸发了多少。 ”应碧仙说:“这样也好办,为了看清上面的水柱,可以用一段空气柱把红墨水和清水隔开。 ”最后,用橡皮管一端和植物茎相连,另一端开口,开口一段的液面处做上记号。这样改进后,实验现象非常明显,效果非常好。在本节课中,学生的表现让老师吃惊。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
7、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果给学生提供自主创新的平台,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2.先学后教,少教多学。(1)先学后教。先学后教是引导学生先学,在学的基础上进行教。课前,教师往往要布置前置性作业,所谓前置性作业是指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案例 3在上“常见植物”前建议学生种植大豆,观察它的萌发过程;关注春天各种花,观察它们的结构;尝试植物(月月红、柳)的扦插等活动。在上“光的折射”前布置学生买凸透镜,并让他们玩凸透镜,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改变及成像规律等活动。这样的处理,学生完成前置活动后,学
8、习积极性高涨,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前置性学习不等于课前预习,是在传统预习的基础上拓展了内容,更具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能体现。前置性作业内容要涉及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设计要提倡“低碳” ,就是作业内容不要过多或者是过于具体,应考虑学生的长远积极性,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2)少教多学。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这样表述其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 ”有人把教学比喻成一只杯子,笔者觉得很有道理。教代表杯边(壁) ,学代表杯子内的水,尽管
9、杯子的边能装住水,但另一方面杯子的边也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古代最初的杯子用黏土做,边做得很厚,笨重而容积小,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改进,杯子边越来越薄,而杯子装水的功能越来越大。反过来,教得多,就学得少。现在大部分老师上课就是喜欢说,让学生听,一节课大量时间花在教上,也就是说杯边占了很大部分。案例 4在教改成功的学校,如杜郎口学校、广州的生本实验学校,他们的课堂主要时间是学生学,教师教的时间不到 5 分钟。广州胡首双老师在高三的数学教学中,一节课基本都是学生做、交流,他班的学生在高考时取得惊人成绩,平均分比兄弟班高 30多分。我校的尤老师对少教多学的教学方式有怀疑,在自己任教的两个班级做对比实验,在
10、八(9)采用前置性任务,课堂教师讲课的时间只有几分钟,而在八(10)班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一个学期下来, 9 班学生的期末成绩、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学习积极性均比 10 班好得多。一节课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学生在校读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课堂 40 分钟内,如果教的时间多了,则学的时间必定少了。所以,课堂要控制教的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学。又如,数学家高斯庆幸自己童年时遇到好老师。他的老师发现小高斯在数学方面能力非凡,甚至超出了自己,就不再给他上课了,他用自己的钱买学习用品送给高斯,并且让他自己学。这位老师比我们强得多,他知道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不会像有些老师一样,一包到底,把人闷坏了。教学中
11、,教师的角色要从拉牛上树的纤夫变成组织他们学习的牧者。我们的学生没有像高斯那样到了一定的时候可完全“不教” ,但他们却都是可以少教的,而且在有条件的时候,可以把教转化为不教。3.小组合作,共享成果。在注重合作的今天,单个只能落后,合作才能共赢,由个人完成全部的任务,效果比较低下。所以,必须是个人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相结合。小组合作之前必须提供给个人独立思考的时间,或先分工再合作。每个组员拿出自己准备的东西,由记录员或组长再整合、综合成文(报告、调查等)或作品。案例 5在上习题课前,给学生布置一张任务单,要求学生从资料中找出你认为好的基础例题、典型例题和易错题等。在课堂上先在小组内交流,
12、小组内成员通过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使每个成员都有收获。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组里成员选出最有价值的题目在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每个同学都能享受到各组最佳的题目。这样,每个同学可能花 20 分钟的作业时间,可能得到的收获相当于他人独立完成 2 个小时作业的内容。经过半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小组合作中每个小组 46 人比较好,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样有利于组内的交流和组间的竞争。在班级里成立学科指导组,人员控制 79 人,学科指导组成员必须是学科功底好并能乐意帮助他人的学生,把他们分散在各小组里,每天在早读课时收集他们的作业,课间进行简要点评,上课时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叙述:最好的学
13、习方法是把自己会的讲给同学听。让学生互相讲题目给是提高学习的最好方法。4.整合教材,优化资源。我们的教材是面向全省甚至更广泛的学生群体的,并非为个别的学生量身定做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前后知识联系情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具体实验进行增减或修改。整合教材不是以内容减少为目的,主要是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必要可以增加一些内容。如上化合价的时候,根据教材的安排,学生很难理解化合价;如果在教材中增加原子结构示意图等内容,学生不但能理解并且还能应用化合价。这样进行教材整合,表面上增加 3 节课时,实际上开通了学生的思维,可以减缓学生的机械记忆的痛苦和对所学内容的厌烦态度。5.整体性教
14、学,减少机械记忆。从整体入手获得意义,是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知识的获取可以一点一滴地积累,也可以整体地学习和吸收。知识只有成为整体状态的时候,特别是对学生的个体有整体意义的时候,它才呈现出生命。案例 6一位有 13 年教龄的科学老师分析本班期末成绩时,他不敢相信这是他们班的分数。他说,以前期末复习,时间比较紧张,只能从整章或整本书上复习。这个学期时间长,进行一节一节复习,一个一个知识点落实,结果考起来怎么比以往还要差。上述案例复习失败的原因在于知识点孤立复习,结果必然带来内容的无限膨胀,钻在试题中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他们以为考试是按知识点出题的,抓好了细分出来的一个个节点,知识的教
15、学就大功告成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在发展的、进步的,不能从一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和价值,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比如评价小猪,主要看它生长的潜力,农民买小猪的时候不是论斤称的,而是用目测的,这种方法叫“毛估估” 。郭教授认为农民之采用“毛估估”体现了一种智慧,对教育也是有启发的。 毛估估的智慧,首先在于始终坚持整体地、动态地、实在地看待生命体。在学习者的学习阶段(注意不是备考阶段) ,对他的学习的评价不必过细。过细就会使人陷入只重细节不重整体的行为误区。考试应当有助于整体意义的建立,而不是一次一次地破坏他。一个任何时候都会尽量化简的人,他的人生当然会增添精彩。参考文献: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