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8245460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石 家 庄 市 科 学 技 术 协 会石 家 庄 市 环 境 保 护 局市科协200725 号关于举办石家庄市“生态市建设与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峰论坛”的预备通知各 县 (市 )区 科 协 、环 保 局 ,各 市 级 学 会 、协 会 、研 究 会 ,各 企(事 )业 科 协 ,各 有 关 单 位 :开展生态市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种有效形式和载体。目前我市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生态环境脆弱,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市建设就是以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为核心,实现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促进和

2、推动全市生态市建设的步伐,经研究决定,拟于今年 10 月份,由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和石家庄市环境保护局主办,石家庄市环保联合会与石家庄市环境科学学会具体承办“生态市建设与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峰论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文 件2一、会议目的:通过举办此次论坛,为社会各界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汇集学术交流成果,为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达到切实促进我市生态市建设的目的。二、内容和形式:论坛将邀请国家权威专家、省内有关知名专家到会作专题报告;获奖优秀论文交流。会后将汇集论坛的观点、意见,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报告,并将会议论文编集成册,全国统一刊号公开出版发行,同时择优推荐给新闻媒体和学术

3、期刊发表。三、出席领导:拟邀请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省科协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四、参加人员:1、各县(市)区科协、环保局,各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各企事业科协各派 1-2 位负责人参加;2、各县(市)区政府、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有关人员及论文作者均可报名参加。论坛总人数控制在 200 人以内,报满为止。五、主办单位: 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石家庄市环境保护局承办单位:石家庄市环保联合会石家庄市环境科学学会六、其他事项:1、请各单位主动配合、积极协调,做好相关工作,根据“论坛”3征文参考内容(附件 1)广泛发动专家、学者、管理工作者撰写论文,发表真知灼见,共同为我市生态市和

4、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贡献聪明才智。2、征文和报名截止日期为 2007 年 9 月 30 日。请论文作者和参会人员务于截止日之前,将参会报名表(附件 3)、论文文字版、电子版寄送至石家庄市环境科学学会或石家庄市科协学会部。3、开会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4、联系方式:(1)石家庄市环境科学学会 梅中海 宋健旺联系电话:0311-85814303(兼传真)电子邮箱:联系地址:石家庄市体育南大街 167 号市环境科学学会邮政编码:050021(2)石家庄市科协学会部 刘西安 韩建辉 赵翠春联系电话:0311-85053603(兼传真)电子邮箱:联系地址:石家庄市中山东路 452 号市科协学会部邮政编码

5、:050031附件:1、征文参考内容42、论文格式3、参会报名表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 石家庄市环境保护局2007 年 7 月 12 日主题词:生态建设 论坛 通知 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 2007 年 7 月 12 日 5附件 1征 文 参 考 内 容一、生态建设征文主题内容(一)生态市实践的理论与方法1、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石家庄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2、创新发展模式与生态石家庄市建设;3、新农村建设与石家庄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4、新型工业化道路与石家庄市生态经济体系培育;5、石家庄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6、石家庄市可再生能源产业化与科技创新问题;7、建设生态石家庄市的政策支撑体系问题

6、;8、建设生态石家庄市的科技支持体系创新;9、生态市建设指标评价体系;10、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在生态市创建中的指导作用;11、可持续发展理论;12、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1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生态市建设的作用和意义;14、生态环境边治理边破坏、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发展等问题为什么难以制止。(二)生态市建设目标的实现途径61、生态市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2、生态市建设急需解决的资源环境问题;3、生态市总目标的可达性分析;4、分阶段目标的具体实现措施;5、强化“十一五”的生态市建设内容;6、“十一五”规划与生态市建设的互动关系;7、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文化、生态旅游建设对生

7、态市建设的推动作用。(三)生态市建设中的水资源保护1、生态环境用水与生产生活用水的统筹;2、地下水合理开发与保护;3、水环境容量与水资源承载能力;4、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及其环境保护和改善;5、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措施;6、农村饮水安全与技术保障;7、水源地保护区划分;8、地下水功能区划分技术与方法;9、生态城市、社区、住宅建设与水资源的关系;10、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四)生态市建设与水环境治理1、城镇水环境治理与改善措施;2、农村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对策;73、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4、水污染防治技术与应用;5、清洁生产与水资源高效利用;6、水域水环境容量与纳污能力的合理利用;7、水环境

8、监测与评价技术;8、水质与水量结合评价方法;9、污染监控与信息化建设;10、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技术与方法;11、水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12、城市地面硬化与地下水漏斗;13、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对河北城市生态的影响。(五)生态市建设机制创新1、论生态市建设的公众参与;2、论生态市建设的政策导向;3、生态市建设的资金投入;4、水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5、水环境价值量与水生态补偿机制;6、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与饮水安全对策;7、水生态修复指标体系、技术与规划研究与实践;8、河湖健康生命指标体系建立与保护技术;9、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10、城市中水利用政策与措施;811、城市分质供水的理论与实践;12

9、、生态城市与水资源节约的实现方法。(六)生态补偿1、我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战略与政策框架;2、全国推进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3、我国实施生态补偿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1) 跨区域河流污染经济补偿机制研究(水资源利用、流域生态补偿的目标及建立补偿机制的途径等);(2)国内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现行手段及评价;(3)森林、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4、探讨中西部生态建设补偿机制、融资机制与配套政策;5、我国目前关于生态补偿的财政政策状况与对策新思路;6、我国生态补偿法律政策现状和问题;7、城市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环境改善及经济补偿的研究;8、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投资与补偿机制的构建;9

10、、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总体框架综述;10、水土、矿产、森林、环境等各种资源费的征收与规范使用。二、友好型和谐社会征文主题内容(一)资源环境与和谐社会1、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2、环境友好工程创建成果与经验;93、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4、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第一要素;5、建立绿色 GDP 考核评价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紧迫性及其构想。(二)保护饮用水源地保障人们饮水健康1、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要求;3、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监测方案的制订与技术;4、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水质评价;5、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污染防

11、治与企业环境行为;6、我国水环境标准、法规与污染防治政策探讨;7、区域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研究与建设;8、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最新研究与进展;9、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周围污染源治理与监控;10、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周围突发性环境应急预案编制与预案中预防、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理、恢复、重建等机制解析;11、国外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措施和技术应用;12、国外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政策、法规、技术发展及应用情况。三、“十一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10(一)各地、各行业“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战略1、“十一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环境保护需

12、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小康社会环境目标、环境指标体系、环境资源等;2、“十一五”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环境保护目标及其综合指标体系与可持续发展战略;3、“十一五”期间,探讨基于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容量,与我市总量控制配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与机制;4、“十一五”酸雨控制与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5、“十一五”配套的环境管理政策和经济政策探讨。包括环境税、排污收费、排污交易、生态补偿、环境投融资等;6、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与投资机制;7、环境保护政策创新和如何编制环保预算;8、我市环境污染损失评估调查与分析;9、环境规划方法与体系创新原则下现状评估、石家庄市重点区域和地方规划新思路。(二)“十一五”期

13、间,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 探讨如何推动循环经济,创新环境管理机制,建立资源节约型和循环型社会,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环境安全,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112、 探讨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3、探讨如何用法律、经济等手段,促进资源的有序、高效开发和利用;4、探讨以生态链为纽带统筹规划工业与产业,建设循环型社会;5、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资源再生和综合利用技术。(三)“十一五”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1、石家庄市环保模范城市经验介绍;2、“十一五”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与环境保护;3、“十一五”城市水土保持与绿化、美化;4、“十一五”城市交通、噪音

14、、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烟尘等的控制与治理;5、坚持经济与环境“双赢”,协调城市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6、可持续生产、可持续消费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四)“十一五”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1、“十一五”开展环保型企业示范工程及推动环保技术发展;2、“十一五”致力于环保事业与环境友好的企业,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123、企业信息化与实现可持续发展;4、企业发展战略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环保型社会;5、企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五)“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实用技术的发展和创新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与绿色产品开发;2、探讨通过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和推动结

15、构升级,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保护环境的、合理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3、洁净能源、代用能源、再生能源与绿色包装的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应用;4、用于改造能耗高、污染重传统产业的环保高新技术与生态技术,以及节能、降耗、减污技术;5、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实用技术;6、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无害、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及环境友好产品;7、电子垃圾的回收、堆存、处理与处置技术;8、我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控制技术的研发和成果;9、我国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及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等污染治理技术。四、其他(一)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131、农村生活垃圾

16、、污水处置、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2、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与污染防治技术;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4、生态、有机农业发展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相关技术;5、农村能源综合建设。(二)农村生态保护1、农村城镇化与环境保护;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持;3、城市和工业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三)农村生态旅游1、农业生态旅游的几种主要模式;(观光型农业生态旅游、参与型农业生态旅游、度假型农业生态旅游)2、农业生态旅游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3、农业生态旅游与农业循环经济;4、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附件 214论 文 格 式一、论文需报送全文,文稿请用 Word 录入,一律采用 A4 纸排版。二

17、、论文内容应完整、扼要,字数不超过 5000 字。涉及主要观点的图片、曲线和表格不能缺少,正文要有结论部分。如稿件内容不清或文章篇幅超长等原因,编辑有权删改。三、论文结构请按下列顺序编排,各项内容要求完整。1、大标题(第一行):三黑字体,居中排。2、姓名(第二行):小三楷字体,居中排。3、作者单位或通讯地址(第三行):按省名、城市名、邮编顺排,用小三楷字体。4、关键词:需列出 4 个关键词,小三楷字体,第一个关键词应为二级学科名称,学科分类标准执行国家标准 GB/T137450。5、正文:五号宋体,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家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 Kg 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

18、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正文中的各级标题、图、表,体例见下表:标 题 体 例15标题级别 字体字号 格 式 说 明一级标题 三号标宋 居中 题目二级标题 四号黑体 居中,单占行 汉字加 顿号“ 一、 ”。三级标题 四号仿宋体左空二字,单占行汉字加 顿号(一)。四级标题 五号黑体左空二字,单占行阿拉伯数字加下圆点,如“1.”。五级标题 五号宋体 左空二字,右空1 字,接排正文 阿拉伯数字加括号,如“(1)”允许用于无标题段落。图、表注释及参考文献体例内容 字体字号 格 式 说 明图题 小五号宋体 排图下,居中,单占行。 图号按流水排序,如“ 图 1”。图注 六号宋体 排图题下,居中,接排,末行

19、左右居中。 序号按流水排序,如“ 图 1”、“图 2”。表题 小五号黑体排表上,居中,可在斜杠后接排计量单位,组合单位需加括号如“表 2 几种 发动机的最大功率/KW”, “表 5 几种车轮的速度 Km/h”,表序号按流水排序,如“表 1”、“表 2”。表拦头 六号宋体 各栏居中,计量单位格式同上。图文/表文 六号宋体表文首行前空 1 字,段中可用标点,段后不用标点。6、参考文献:文稿必须有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4 字用五黑,居中。文献注入格式如下:(1)著作: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出版年月,页码(如16有两个以上的作者,作者间用逗号分开)。(2)期刊:作者姓名,文章名,期刊名,年份,卷(期),页码。7、作者简介:请在参考文献之后附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用五黑字体左起顶格排,后空一格,接排。作者简介在 100 字以内,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固话、手机、传真、电子信箱等。17附件 3参 会 报 名 表姓 名 性别 职务 职称工作单位通信地址 邮编联系电话 传真 手机E-mail 是()否()提交论文提交论文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