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古代社会史笔记摘录马克思古代社会史笔记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说明 1 本书收入了 18791882 年间马克思所写的五篇读书笔记。马克思自 19 世纪 70 年代中期起就加紧进行对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研究。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古代民族的社会形态,是由两个自发产生的社会关系即血缘亲属关系和生产资料公社所有制决定的。直到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以前,在所有社会特别是在发展比较缓慢的社会中,都程度不等地存在着这两种社会关系或者它们的变种的影响,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留有它们不同程度的印记。本书五篇笔记的基本主题,就是对这些古老的社会关系的历史考察。马克思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这些研究的
2、。在 19 世纪 70 年代,世界历史进入了新的时代,西欧资本主义度过了革命危机,开始了所谓和平的发展时期,加紧了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掠夺和渗透;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不仅在西欧,而且也在向一些带有宗法制社会遗存和公社土地所有制传统的东方国家传播,开始成为这些古老民族的先进分子观察本国社会发展的指针。2 时代提出了如何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科学地认识各种古老的甚至原始的社会结构的问题,这是一个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从俄国人的争论中看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他在 1877 年 11 月给祖国纪事编辑部的信中提出了严重的告诫,反对人们机械搬用他的社会历史理论去认识世界其他地区的古老社会的历
3、史和现实;他在 1881 年 3 月给俄国革命者查苏利奇的回信中又断然声明,他的关于资本主义的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的理论“明确地限于西欧各国” ;古老国家的社会发展规律问题只能根据各自国家的历史特点作出判断。马克思在晚年倾注大量心血研究西欧以外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各古老社会形态,也就是为解决这个时代课题作准备。这就要求进一步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意味着系统制定一部社会发展史;这也就是本书五篇笔记时间跨度空前广阔,上自原始社会形态下至近代殖民地现状的原因。马克思对俄国学者马柯瓦列夫斯基的著作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所作的摘要,对于我们研究马克思晚年对农村公社问题的观点和发展,有十
4、分重要的意义。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关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3 马克思在这篇摘要中考察了印度、阿尔及利亚等地在欧洲殖民主义者统治之前的土地关系,肯定农村公社是土地的主人,并否定国君是土地的唯一所有者。马克思揭露了殖民当局对当地的土地所有制的性质的歪曲,批判了他们以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为依据、打着“经济进步”的幌子强制瓦解公社土地所有制并人为地扶植大土地私有制的做法。马克思表明,殖民当局的这些做法,不会给殖民地社会带来任何进步,而只能使它陷入深重的苦难。马克思在这篇摘要中所提出的关于农村公社的观点,在 1881 年给查苏利奇的复信中又作了类似的阐述。马克思反对柯瓦列夫斯基把亚、非、美洲各古老民族的社会历史的演变同西欧作机械类比的做法。马克思指出:“别的不说,柯瓦列夫斯基忘记了农奴制,这种制度并不存在于印度,而且它是一个基本因素” ;土地并不像西欧中世纪那样具有贵族性质亦即不得转让给平民,也不存在地主的世袭司法权,等等。 (本书 78 页)4 马克思对美国学者路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所作的笔记,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原始社会建立在两种生产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本身的生产的基础之上;私有制产生了阶级和国家,导致了氏族制度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