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flavonoids,二、理化性质及显色反应,一、概述,三、提取与分离,四、结构鉴定,本章内容,一、 概述,黄酮类化合物多具有颜色,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一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理活性多样,O,O,1,2,3,4,5,6,7,8,O,O,1,2,3,4,5,6,7,8,1,2,3,4,5,6,色原酮,2苯基色原酮,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联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基本结构为C6-C3-C6,现在,,核为2-苯基色原酮(2-phenyl-chromone)类化合物,以前,,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主要
2、是指基本母,9,10,一、 概述 (一) 基本结构和分类,分类,分类依据,三碳链氧化程度,高:黄烷-3,4-二醇等 低:二氢黄酮等,B环(苯基)连接位置,2-位:黄酮 3-位:异黄酮,三碳链是否为环状,开环:查耳酮 成环:黄酮, 二氢黄酮等,一、 概述 (一)基本结构和分类,黄酮类 (flavones),黄酮醇 (flavonol),二氢黄酮类 (flavanones),二氢黄酮醇类 (flavanonols),花色素类 (anthocyanidins),分类,双苯吡酮类( 酮类) (xanthones),黄烷-3-醇类 (flavan-3-ols),黄烷-3,4-二醇类 (flavan-3,
3、4-diols),一、 概述 (一)基本结构和分类,三碳链氧化程度,高:黄烷-3,4-二醇等 低:二氢黄酮等,二氢异黄酮类(isoflavanones),异黄酮类 (isoflavones),高异黄酮类 (homoisoflavones),橙酮类(噢哢类) (aurones),一、 概述 (一)基本结构和分类,B环(苯基)连接位置,2-位:黄酮 3-位:异黄酮,二氢查耳酮类 (dihydrochalcones),查耳酮类(chalcones),一、 概述 (一)基本结构和分类,三碳链是否为环状,开环:查耳酮 成环:黄酮, 二氢黄酮等,而榕碱(ficine)及异榕碱(isoficine)则为生物
4、碱型黄酮。,一、 概述 (一)基本结构和分类,单糖类: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鼠李糖、L-阿拉伯糖及D-葡萄糖醛酸等。 双糖类:槐糖(glc 12 glc)、龙胆二糖(glc 16 glc)、芸香糖(rha 16 glc)新橙皮糖(rha 12 glc)、刺槐二糖(rha 16 gal)等。 叁糖类:龙胆三糖(glc 16 glc 12 fru)、槐三糖(glc 12 glc 12 glc)等。 酰化糖类:2-乙酰葡萄糖、咖啡酰基葡萄糖(caffeoylglucose)等。,黄酮苷中糖的联接位置与苷元的结构类型有关。如黄酮醇类常形成3-, 7-, 3-, 4-单糖苷,或3,7-,
5、 3,4-及7,4-双糖链苷等。,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以苷类形式存在,由于糖的种类、数量、联接位置及联接方式不同,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黄酮苷类:,一、 概述 (一)基本结构和分类,黄酮类(flavones),木犀草素(luteolin),存在于忍冬藤、菊花、浮萍中,具有抗菌作用。,一、 概述 (二)主要类型、来源、生物活性举例,黄芩为清热解毒类中药,抗菌成分主要有黄芩苷(baicalin)、次黄芩素(wogonin)等。,一、 概述 (二)主要类型、来源、生物活性举例,2. 黄酮醇类槲皮素和芦丁,芦丁(芸香苷,rutin, 即槲皮素-3-O-芸香糖苷),槲皮素(quercetin, 即3,5,7,
6、3,4-五羟基黄酮),槲皮素 具有抗炎、止咳祛痰等作用。槲皮素片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此外还有降低血压、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减少毛细血管脆性、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等作用。,芦丁 是槲皮素的O芸香糖苷。用于治疗毛细管脆弱引起的出血病,并用作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辅助治疗剂。,一、 概述 (二)主要类型、来源、生物活性举例,豆科植物槐米中含有芦丁和槲皮素。,一、 概述 (二)主要类型、来源、生物活性举例,二氢黄酮类(flavanones),一、 概述 (二)主要类型、来源、生物活性举例,4二氢黄酮醇类(flavanonols),水飞蓟素是二氢黄酮醇与苯丙素衍生物缩合成的黄酮木脂素类成分。具
7、有保肝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代谢中毒性肝损伤。,水飞蓟素(Silybin),一、 概述 (二)主要类型、来源、生物活性举例,5查尔酮类(chalcones),红花在开花初期,花冠呈淡黄色;开花中期,花冠呈深黄色;开花后期或采收干燥过程中由于酶的作用,氧化成红色。,红花所含的色素红花苷是第一个发现的查耳酮类植物成分。,一、 概述 (二)主要类型、来源、生物活性举例,6异黄酮类 (isoflavones),主要存在于豆科、鸢尾科等植物中。如葛根主要含有下列几种异黄酮类成分,葛根总黄酮具有扩冠、增加冠脉流量及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大豆素具有类似罂粟碱的解痉作用。大豆苷、葛根素及大豆素均
8、能缓解高血压患者的头痛等症状,一、 概述 (二)主要类型、来源、生物活性举例,天然黄酮类C-糖甙(C-glycosides),如葛根黄素(Puerarin),葛根黄素木糖甙(Puerarin xyloside)等,为中药葛根中的扩冠有效成分。,一、 概述 (二)主要类型、来源、生物活性举例,8双黄酮类,银杏,由二分子黄酮衍生物聚合生成的二聚物,多分布于裸子植物中。银杏中含有多种双黄酮。,从银杏叶中分离出的银杏素、异银杏素和白果素等,具有解痉、降压、扩张血管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一、 概述 (二)主要类型、来源、生物活性举例,(一)理化性质1、性状黄酮类化合物多为晶状固体,少数(如黄酮苷类
9、)为无定形粉末。2、旋光性苷元中,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及黄烷醇具有手性碳,具旋光性,其余黄酮类无旋光性。苷类结构中含糖的部分结构,故均有旋光性,且多为左旋。,二、 理化性质与显色反应 (一) 理化性质,二氢黄酮类 (flavanones),二氢黄酮醇类 (flavanonols),黄烷-3,4-二醇类 (flavan-3,4-diols),二、 理化性质与显色反应 (一) 理化性质,黄烷-3-醇类(flavan-3-ols),D(+) 葡萄糖,二、 理化性质与显色反应 (一) 理化性质,3、颜色黄酮的色原酮部分无色,在2-位上引入苯环后,即形成交叉共轭体系,使共轭链延长,因而呈现出颜色。
10、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多显灰黄黄色,查耳酮为黄橙黄色,异黄酮类显微黄色,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不显色。在上述黄酮、黄酮醇分子中,尤其在7-位及4-位引入-OH及-OCH3等供电基后,化合物的颜色加深,但在其它位置引入-OH、-OCH3等供电基影响较小。花色苷及其苷元的颜色随pH不同而改变,一般显红色( pH 7 )、紫色( pH=8.5 )、蓝色( pH8.5 )等颜色。,二、 理化性质与显色反应 (一) 理化性质,4、溶解度一般来说,游离苷元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醋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液中。若分子中存在交叉共轭体系,形成平面型分子,故难溶于水;若分子中吡喃环被氧化,成为近似半
11、椅式结构,水溶性较大。花色素类苷元以离子形式存在,水溶度较大。苷元分子中羟基数越多,水中的溶解度越大。黄酮苷类水溶性比相应苷元大;糖链越长,则水溶度越大,一般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强极性溶剂中,但难溶或不溶于苯、氯仿等有机溶剂中。,二、 理化性质与显色反应 (一) 理化性质,5、酸碱性 酸性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含有游离酚羟基,故显酸性,可溶于碱性溶液中。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7,4-二OH 7-或4-OH 一般酚OH 5-OH 3-OH 。此性质可用于提取、分离及鉴定工作。 碱性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吡喃酮环上的1-位氧原子,因有未共用的电子对,故表现微弱的碱性,可与强无机酸,如浓硫酸、盐酸等生
12、成 盐,但生成的 盐不稳定,加水可分解。,二、 理化性质与显色反应 (一) 理化性质,还原反应 1)盐酸-镁粉(或锌粉)反应:多数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显橙红紫红色,少数显紫蓝色。查耳酮、橙酮、儿茶素类不显色。异黄酮类一般不显色。,二、 理化性质与显色反应 (二)显色反应,2) 四氢硼钠(钾)反应:NaBH4是对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专属性较高的还原剂。与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产生红紫色。其它黄酮类化合物均不显色。 2.金属盐络合反应 1)铝盐:生成的络合物多为黄色(max=415nm),并有荧光,可用于定性及定量分析。常用试剂为1%三氯化铝或硝酸铝溶液。,3-OH,4-酮基络合物的稳
13、定性5-OH,4-酮基络合物(仅二氢黄酮醇除外)。当反应液中接着加入枸橼酸后,5-羟基黄酮的黄色溶液显著褪色,而3-羟基黄酮溶液仍呈鲜黄色(锆枸橼酸反应)。,2.金属盐络合反应 2) 铅盐:常用1%醋酸铅及碱式醋酸铅水溶液,碱式醋酸铅反应能力更强,可生成黄红色沉淀。,3) 锆盐:多用2%二氯氧化锆(ZrOCl2)甲醇溶液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有游离的3-或5-OH存在时,均可反应生成黄色的锆络合物。,二、 理化性质与显色反应 (二)显色反应,4)镁盐: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与醋酸镁的甲醇溶液,加热可显天蓝色荧光,若具有C5-OH,色泽更为明显。而黄酮、黄酮醇及异黄酮类等则显黄橙黄褐色。 5)氯化锶
14、(SrCl2):在氨性甲醇溶液中,可与分子中具有邻二酚羟基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生成绿色 棕色乃至黑色沉淀。 6)三氯化铁反应: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含有游离酚羟基,与三氯化铁水溶液或醇溶液可产生正反应,呈现颜色;当含有氢键缔合的酚羟基时,颜色更明显。,二、 理化性质与显色反应 (二)显色反应,3. 硼酸显色反应 :在无机酸或有机酸存在条件下, 5-羟基黄酮及2-羟基查耳酮 可与硼酸反应,呈亮黄色。 4. 碱性试剂显色反应:在日光及紫外光下,通过纸斑反应,观察样品用氨蒸气和其他碱性试剂处理后的色变深的情况。当分子中有邻二酚羟基取代或3,4-二羟基取代时,在碱液中很快氧化,最后生成绿棕色沉淀。,二
15、、 理化性质与显色反应 (二)显色反应,1.溶剂提取黄酮苷类以及极性稍大的苷元(如羟基黄酮等),一般可用丙酮、醋酸乙酯、乙醇、水或极性较大的混合溶剂提取。多用甲醇-水(1:1)或甲醇提取。一些多糖苷类可用沸水提取。在提取花青素类化合物时,可加入少量酸(0.1%盐酸)。其它黄酮苷应当慎用,避免发生水解。大多数黄酮苷元宜用氯仿、乙醚、醋酸乙酯等中极性溶剂提取,而对多甲氧基黄酮类游离苷元,甚至可用苯等低极性溶剂进行提取。,三、 提取与分离 (一)提取,2. 碱提取酸沉淀法黄酮苷类虽有一定极性,可溶于水,但却难溶于酸性水,易溶于碱性水,故可用碱性水提取,再于碱水提取液中加入酸,黄酮苷类即可沉淀析出。此
16、法简便易行,如芦丁、橙皮苷、黄芩苷的提取都应用了这个方法。 现以从槐米中提取芦丁为例说明该法的操作过程。槐米(槐树Sophora japonica L. 花蕾)加约6倍量水,煮沸,在搅拌下缓缓加入石灰乳至pH=89,在此pH条件下微沸2030分钟,趁热抽滤,残渣同上再加4倍水煎1次,乘热抽滤。合并滤液在6070下,用浓盐酸调至pH为5,搅匀,静置24小时,抽滤。沉淀物水洗至中性,60干燥得芦丁粗品,于水中重结晶,7080干燥得芦丁纯品。,三、 提取与分离 (一)提取,注意: 在用碱酸法进行提取纯化时,应当注意所用碱液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在强碱性下,尤其加热过高会破坏黄酮母核。在加酸酸化时,酸性也
17、不宜过强,以免生成 盐,致使 盐析出的黄酮类化合物又重新溶解,降低产品收率。当药料中含有大量果胶、粘液等不溶性杂质时,如花、果类药材,宜用石灰乳或石灰水代替其它碱性水溶液进行提取,以使上述含羟基的杂质生成钙盐沉淀,不致溶出。这也有利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纯化处理。,三、 提取与分离 (一)提取,(二)分离 对得到的粗提物可进行下列精制分离,常用方法有: 1、溶剂萃取法利用黄酮类化合物与混入的杂质极性不同,选用不同溶剂进行萃取可达到精制纯化目的。例如植物叶子的醇浸液,可用石油醚处理,以便除去叶绿素、胡萝卜素等脂溶性色素。而某些药料水溶液则可加入多倍量浓醇,以沉淀除去蛋白质、多糖类等水溶性杂质。 去杂的
18、提取物再用乙醚自浓水液中萃取苷元,用醋酸乙酯萃取极性较大的苷元及苷,用正丁醇萃取极性较大的苷。,三、 提取与分离 (二)分离,2、梯度pH萃取法梯度pH萃取法适合于酸性强弱不同的黄酮苷元的分离。根据黄酮类苷元酚羟基数目及位置不同其酸性强弱也不同的性质,可以将混合物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醚)后,依次用5%NaHCO3、5%Na2CO3、0.2%NaOH及4%NaOH水溶液萃取,来达到分离的目的。,酸性: 7,4-二OH 7-或4-OH 一般OH 5-OH,(溶于): 5%NaHCO3液 5%Na2CO3液 0.2%NaOH液 4%NaOH液,三、 提取与分离 (二)分离,3、碳粉吸附法通常,在植物的
19、甲醇粗提取物中,分次加入活性炭,搅拌,静置,直至定性检查上清液无黄酮反应时为止。过滤,收集吸苷炭末,依次用沸甲醇、沸水、7%酚/水、15%酚/醇溶液进行洗脱,各部分洗脱液进行定性检查(或用PPC鉴定)。大部分黄酮苷类可用7%酚/水洗下。洗脱液经减压蒸发浓缩至小体积,再用乙醚振摇除去残留的酚,余下水层减压浓缩即得较纯的黄酮苷类成分。,三、 提取与分离 (二)分离,4、铅盐沉淀法在黄酮类成分的混合物中,具有邻二酚羟基成分与无此结构的成分,可用铅盐法分离。有邻二酚羟基的成分可被醋酸铅沉淀,不具有邻二酚羟基的成分可被碱式醋酸铅沉淀,达到分离的目的。与黄酮类成分混存的其它杂质,如分子中有羧基(如树胶、粘
20、液、果胶、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等)或邻二酚羟基(如鞣质等)时,也可为醋酸铅沉淀达到去杂目的。,三、 提取与分离 (二)分离,黄酮类化合物与铅盐生成的沉淀,滤集后悬浮在乙醇中,通入H2S进行复分解,滤除硫化铅沉淀,滤液中可得到黄酮类化合物。但初生态的PbS沉淀具有较高的吸附性,因此现多不主张用H2S脱铅,而用硫酸盐或磷酸盐,或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脱铅。 5、硼酸络合法 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可与硼酸络合,生成物易溶于水,借此也可与不具上述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相互分离。,三、 提取与分离 (二)分离,6、柱层析法: 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常用的吸附剂或载体有硅胶、聚酰胺及纤维素粉等。此外,也有用氧化铝、氧化镁及
21、硅藻土等。(1)硅胶柱层析:此法应用范围最广,主要适于分离异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及高度甲基化(或乙酰化)的黄酮及黄酮醇类。少数情况下,在加水去活化后也可用于分离极性较大的化合物,如多羟基黄酮醇及其苷类等。,三、 提取与分离 (二)分离,(2)聚酰胺柱层析:对分离黄酮类化合物来说,聚酰胺是较为理想的吸附剂。其吸附强度主要取决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羟基的数目与位置及溶剂与黄酮类化合物或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缔合能力的大小。,三、 提取与分离 (二)分离,黄酮类化合物从聚酰胺柱上洗脱时有下列规律:, 苷元相同,洗脱先后顺序一般是: 叁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 母核上增加羟基,洗脱速度相应减缓 不同类型
22、黄酮化合物,先后流出顺序一般是: 异黄酮二氢黄酮醇黄酮黄酮醇, 分子中芳香核、共轭双键多者则吸附力强,故查耳酮往往比相应的二氢黄酮难于洗脱。上述规律也适用于黄酮类化合物在聚酰胺薄层上的行为。 与溶剂介质有关,因聚酰胺与各类化合物在水中形成氢键能力最强,在有机溶剂中最弱,各溶剂在聚酰胺柱上洗脱能力由弱至强的顺序为:水甲醇或乙醇(浓度由低到高)丙酮稀NaOH水溶液或NH3H2O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尿素水溶液。,三、 提取与分离 (二)分离,聚酰胺层析原理,一般认为是“氢键吸附”,即聚酰胺的吸附作用是通过其酰胺羰基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上的酚羟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的。,但在聚酰胺层析中,有些现象不能用氢键
23、吸附解释,如果以含水移动相(如甲醇-水)作洗脱剂,苷比苷元先洗脱下来;若以有机溶剂作洗脱剂(如氯仿-甲醇)结果则相反,苷元比苷先洗脱下来 。 有人认为这是由于聚酰胺具有“双重层析”性能之故,即分子中既有非极性的脂肪链,又有极性的酰胺基团。 当用极性移动相(如含水溶剂系统)洗脱时,聚酰胺作为非极性固定相,其层析行为类似反相分配层析,因苷比苷元极性大,所以苷比苷元容易洗脱。 当用有机溶剂(氯仿-甲醇)洗脱时,聚酰胺作为极性固定相,其层析行为类似于正相分配层析,因苷元的极性比苷小,所以苷元比苷容易洗脱。,三、 提取与分离 (二)分离,干燥药材的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CHCl3 EtOAc、n-B
24、uOH萃取,EtOAc,5%Na2CO3萃取 除去酸性杂质,EtOAc稠膏,聚酰胺柱层析 H2O-CH3OH梯度洗脱,A,B,苷 ,苷元,苷元,聚酰胺柱层析 H2O -CH3OH洗脱,n-BuOH,聚酰胺柱 H2O-CH3OH梯度洗脱,2035%CH3OH部分,聚酰胺柱,A系统洗脱,Fr.5,聚酰胺柱,A系统洗脱,苷 ,苷,A系统: CHCl3CH3OHCH3COC2H5 (CH3)2CO( 15 : 1 : 5 : 1,12 : 1 : 5 : 1 CHCl3递减,CH3OH递增 ),三、 提取与分离 (二)分离,苷元: 5,7,4-三OH(芹菜素),苷:木犀草素-7-O-6-O-乙酰基-D
25、-葡萄糖基-(12) -D-葡萄糖苷,苷: 木犀草素-7-O-D-葡萄糖基-(12)-D-葡萄糖,苷: 芹菜素-7-O-L-鼠李糖苷,苷元: 5,7,3,4-OH(木犀草素),三、 提取与分离 (二)分离,(2) 葡聚糖疑胶(Sephadex gel)柱层析:对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主要用两种型号的凝胶:Sephadex-G型及Sephadex-LH-20型。 葡聚糖凝胶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机理是:分离游离黄酮时,主要靠吸附作用。凝胶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程度取决于游离酚羟基的数目。但分离黄酮苷时,则分子筛的属性起主导作用。在洗脱时,黄酮苷类大体上是按分子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流出柱体,,三、 提取与分
26、离 (二)分离,葡聚糖凝胶柱层析中常用的洗脱剂有: 碱性水溶液(如0.1mol/L NH4OH),含盐水溶液(0.5mol/L NaCl等)。 醇及含水醇,如甲醇,甲醇-水(不同比例)、t-丁醇-甲醇(3:1)、乙醇等。 其它溶剂:如含水丙酮、甲醇-氯仿等。,三、 提取与分离 (二)分离,Ve为洗脱试样体积,Vo为柱子的空体积,不同类型的黄酮化合物的带I或带II的峰位、峰形和吸收强度不同,因此从紫外光谱可以推测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如图所示。,大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在甲醇中的紫外吸收光谱由两个主要吸收带组成。出现在300 400nm之间的吸收带称为带I,出现在240 280 nm之间的吸收带称为
27、带II。带:240-280nm 带:300-400nm,四、结构鉴定 (一 ) 黄酮类化合物紫外光谱(UV),(一 ) 黄酮类化合物紫外光谱(UV),1、黄酮类化合物在甲醇中的UV谱特征 溶剂:MeOH,四、结构鉴定 (一 ) 黄酮类化合物紫外光谱(UV),2、黄酮类化合物在加诊断试剂后的UV谱特征,1、+NaOMe:带I 红移40-60nm 强度不变(如带I 向红位移50-60nm,强度减弱,示有3-OH,但无4-OH) 2、+ NaOAc(熔融):带I 红移40-65nm强度下降,四、结构鉴定 (一 ) 黄酮类化合物紫外光谱(UV),2、黄酮类化合物在加诊断试剂后的UV谱特征,+ NaOA
28、c(未熔融):带红移5-20nm,+NaOMe: 带红移20-30nm,四、结构鉴定 (一 ) 黄酮类化合物紫外光谱(UV),AlCl3/HCl 谱图AlCl3 :无邻二酚羟基。带向红位移50-60nm 示有3-OH或3-OH 、5-OH, AlCl3/HCl 谱图AlCl3 : B环有邻二酚羟基。带I 紫移30-40nm,四、结构鉴定 (一 ) 黄酮类化合物紫外光谱(UV),AlCl3/HCl 谱图AlCl3 :无邻二酚羟基。 AlCl3/HCl 谱图AlCl3 :A环和B环有邻二酚羟基:带I 紫移50-65nm,四、结构鉴定 (一 ) 黄酮类化合物紫外光谱(UV),AlCl3/HCl 谱图
29、MeOH:无3OH或5OH AlCl3/HCl 谱图MeOH:可能有3OH或5OH 1、带I 红移35-55nm, 可能只有5OH 2、带I 红移60nm, 可能只有3OH,四、结构鉴定 (一 ) 黄酮类化合物紫外光谱(UV),1、黄酮类化合物1H-NMR谱(DMSO-d6) 特征,5OH:12 ppm 7OH: 11 ppm 3OH: 10 ppm,四、结构鉴定(二)黄酮类化合物的NMR谱,(二)黄酮类化合物的NMR谱,加入重水(D2O)而消失,1、黄酮类化合物1H-NMR谱,A环上的芳氢: 6H: 5.7-6.9 (d, J=2.5) 8H: 5.7-6.9 (d, J=2.5),四、结构
30、鉴定(二)黄酮类化合物的NMR谱,1、黄酮类化合物1H-NMR谱黄酮醇,A环上的芳氢: 5-H: 7.98.2(d, J=9.0 ) 6-H: 6.77.1(dd, J=9.0, 2.5 ) 8-H: 6.77.0(d, J=2.5 ),四、结构鉴定(二)黄酮类化合物的NMR谱,1、黄酮类化合物1H-NMR谱 二氢黄酮醇,A环上的芳氢: 5-H: 7.77.9(d, J=9.0 ) 6-H: 6.46.5(dd, J=9.0, 2.5 ) 8-H: 6.36.4(d, J=2.5 ),四、结构鉴定(二)黄酮类化合物的NMR谱,1、黄酮类化合物1H-NMR谱,B环上的芳氢(H-3,5 较为高场)
31、: H-3, 5 : 6.57.1(d, J8.5 ) H-2, 6: 7.07.9( d, J8.5),四、结构鉴定(二)黄酮类化合物的NMR谱,1、黄酮类化合物1H-NMR谱,B环上的芳氢: H-5 : 6.77.1(d, J8.5 ) H-2: 7.27.9( d, J2.5 ) H-6: 7.27.9( dd, J8.5, 2.5 ),四、结构鉴定(二)黄酮类化合物的NMR谱,H-2(异黄酮): 7.67.8( 1H, s );8.58.7( 1H, s, DMSO-d6 ),1、黄酮类化合物1H-NMR谱,C环上的氢:,H-3(黄酮): 6.3( 1H, s ),四、结构鉴定(二)黄
32、酮类化合物的NMR谱,1、黄酮类化合物1H-NMR谱,C环上的氢(二氢黄酮):,H-2: 5.22( 1H,dd, J=11.5, 5.0 ) H-3: 2.80( 1H, dd, J=17.0,11.5 )( 1H, dd, J=17.0,5.0 ),四、结构鉴定(二)黄酮类化合物的NMR谱,1、黄酮类化合物1H-NMR谱,化合物 H-2 H-3 二氢黄酮醇 4.80-5.00 d( 11.0) 4.10-4.30 d(11.0) 二氢黄酮醇3-O-糖苷 5.00-5.60 d ( 11.0) 4.30-4.60 d(11.0),C环上的氢(二氢黄酮醇):,四、结构鉴定(二)黄酮类化合物的N
33、MR谱,1、黄酮类化合物1H-NMR谱,C环上的氢(查耳酮):,H- : 6.50-6.70 ( 1H,d, J=Ca.17.0 ) H- : 7.30-7.70 ( 1H,d, J=Ca.17.0 ),四、结构鉴定(二)黄酮类化合物的NMR谱,1、黄酮类化合物1H-NMR谱,C环上的氢(橙酮):,苄氢:6.50-6.70( 1H,s )6.37-6.94( 1H,s, DMSO-d6 ),四、结构鉴定(二)黄酮类化合物的NMR谱,木犀草素的氢谱,四、结构鉴定(二)黄酮类化合物的NMR谱,芹菜素三甲基硅醚在四氯化碳中的氢谱,四、结构鉴定(二)黄酮类化合物的NMR谱,6,5,四、结构鉴定(二)黄
34、酮类化合物的NMR谱,芹菜素-7-O-葡萄糖苷的三甲基硅醚在四氯化碳中的氢谱,1、黄酮类化合物1H-NMR谱,化合物 糖上的H-1 黄酮醇3-O-葡萄糖苷 5.70-6.00 黄酮醇7-O-葡萄糖苷 4.80-5.20 黄酮醇4-O-葡萄糖苷 黄酮醇5-O-葡萄糖苷 黄酮醇6及8-C-糖苷 黄酮醇3-O-鼠李糖苷 5.00-5.10 二氢黄酮醇3-O-葡萄糖苷 4.10-4.30 二氢黄酮醇3-O-鼠李糖苷 4.00-4.20,糖上的氢,四、结构鉴定(二)黄酮类化合物的NMR谱,1、黄酮类化合物1H-NMR谱,苯环上其他取代基的氢:,取代基 甲基 2.04-2.45 ( 3H,s )乙酰氧基
35、2.30-2.45 ( 3H, s )甲氧基 3.45-4.10 ( 3H, s ),四、结构鉴定(二)黄酮类化合物的NMR谱,2、黄酮类化合物13C-NMR谱,取代基 Zi(同碳) Zo(邻位) Zm(间位)Zp(对位) OH 26.6 -12.8 1.6 -7.1 OCH3 31.4 -14.4 1.0 -7.8,四、结构鉴定(二)黄酮类化合物的NMR谱,2、黄酮类化合物13C-NMR谱,苷化位置 C-1(糖) 7或2,3,4 100.0-102.5 5-O-葡萄糖苷 104.3 7-O-鼠李糖苷 99.0,1)糖上苷化位移和C-1信号苷化位移(酚性苷中) 4.0+6.0(C-1),四、结
36、构鉴定(二)黄酮类化合物的NMR谱,2、黄酮类化合物13C-NMR谱,苷元糖苷化后,直接与糖相连的 C向高场位移,而邻、对位的C则向低场位移,2)苷元的苷化位移,四、结构鉴定(二)黄酮类化合物的NMR谱,2、黄酮类化合物13C-NMR谱C-5-OH糖苷化后,除上述苷化位移效应外,还因C5-OH与C4O的氢键缔合受到破坏,故对C环碳原子也将发生巨大的影响。C2,C-4信号明显地向高场位移,而C-3信号则移向低场。,四、结构鉴定(二)黄酮类化合物的NMR谱,质谱在黄酮类结构测定中的应用,多数黄酮类化合物苷元在电子轰击质谱(El-MS)中因分子离子峰较强,往往成为基峰,故一般无须作成衍生物即可进行测定。 但是当测定极性强、难气化以及对热不稳定的黄酮苷类化合物时,则采用FD-MS和FAB-MS、ESI-MS等软电离质谱技术获得强的分子离子峰M+及具有偶数电子的准分子离子峰(quasi-molecularion peak) M+H +。,质谱在黄酮类结构测定中的应用,四、结构鉴定 (三) 黄酮类化合物的质谱(MS),途径I:,途径II:,四、结构鉴定 (三) 黄酮类化合物的质谱(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