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道州古炮楼.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8236264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州古炮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道州古炮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道州古炮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道州古炮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道州古炮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品鉴道州从古至今的建筑形态更替与发展古城道州古炮楼面貌今日道州北路面貌2一、浮凸道州道州古城北依都庞岭,东南临潇水,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古代曾经是郡、州、府所在地,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城。由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经济区位优势明显,被誉为“湘南重镇” 、 “三湘”通两广的桥头堡。两千余年的风霜,已令这座古城饱经沧桑。当人类社会迈进新的千年、新的世纪,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三湘大地时,这朵睡莲已渐渐苏醒,古城又迸射出迷人光彩。几千年的历史浮凸而起,以手抚之,铿然有声 青石古城墙、残垣、牌坊、碑刻、楼塔、亭阁史河上的道州,恒古而优雅、沧桑而飘渺。四环的高山,静谧的河流,古

2、朴的城廓,载下了多少历史的风雨与雪霜、先贤的踯躅与徘徊,也录下了宋代名相的沉思与喟叹。二、道州古建筑的美建筑是人类社会生活必要的物质条件,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离不开建筑。生产方式、国家形态和阶级关系的变化与建筑的变化息息相关。建筑时代风格反映着时代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反映着和它们相应的思想文化潮流。世俗文化和宗教文化也会渗透到建筑中去。建筑时代风格不可避免地要适应建筑的材料、结构等技术条件。 在古道州,建筑反映生活。道州古建筑脱离不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农耕生活“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特征渐渐形成了一种求真务实的群体趋向。农人在农耕活动中认识到“利无幸至,力不虚掷”的真理。这种农人的务实

3、之风也感染了文化人,于是“大人不华,君子务实”便成为贤哲们一向倡导的精神。 这种实用理性的务实精神,在建筑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是注重结构逻辑的真实性,很少刻意地附加装饰。 可以说道州的古建筑是建立在一套完备的木框架结构的技术体系之上的,一直十分注重结构逻辑的真实性的表达与传递。从椽、檩、梁、柱到基础的结构力学传承,关系非常清楚。不仅如此,有些看似装饰物的构件,也有其结构方面的原始需求。如至今还保留的很多传统居民木构架房屋,似乎是为了解决立面构图问题而发展的,但是本身也是出于一种构造上的需要演化而来的。又如室内装修的“彻上露明造”。为了避免屋顶构架的木材朽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们处在一个

4、干燥通风的环境之中。因此,很多时候不在室内另作天花,而是让构造完全暴露出来,对各个构件作适当的装饰处理,就形成了“彻上露明造”。 同样可以说在中国古典建筑中,纯粹装饰的构件是很少的。构件一般是在充分反映用途和构造的情况下,加以有节制的装饰完成的。适用则可,绝不无谓添加。 其二是以人体尺度为出发点,不求高大永恒。 道州古典建筑一直坚持着有节制的人本主义建造原则。无论什么类型的建筑,都很少建像西方建筑那样超尺度的东西。 在审美方面,道州古典建筑给人设定的路径决定了人在其中是以一个个院落为中心对建筑进行审视的。故而在建筑设计中,匠师们仅就院中视野所及进行仔细推敲,而对目光不及的侧面则彻底不管,任其质

5、朴平淡,从而形成了立3面构图的“场景式” 特征。 在道州的传统建筑到现代建筑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建筑有明显的特点表明一切建筑形式均是由住宅发展而来,一切均以住宅概念为原型。这也是中国建筑的发展过程。西方的教堂不宜作为住宅,中国的住宅却可以改作佛寺,官衙是官员的住宅,佛寺是佛的住宅,皇宫是皇帝的住宅,至于商店也是“前店后居” 、是商人的住宅。总之,似乎没有一种类型的房屋是完全和居住无关的,而且,任何一类建筑似乎都是由住宅发展而来的。(1)千年古村千年古村小坪村,位于道县清塘镇西北部,都庞岭东麓,距清塘镇 4.5 公里,总面积 6.7 平方公里。现有人口 2200 人,其中廖姓2100 余人,占

6、 95%,其他姓不足 100 人。根据廖氏家谱记载,宋太平兴国年间,廖氏先祖从山东青州移居濂溪河边,立村已有 1400 余年。唐武德四年(公元 621 年)改永阳为营州,小坪村为州治所在地。晚清著名书法家何绍基的母亲廖氏即出生此村。小坪村前是一片田洞,田洞的南面有两座马鞍形的小山,村民称马鞍山,清澈见底的濂溪水从山脚下流过。村子坐西朝东,院落按二横三纵巷道布局建房,巷道用宽大的石板铺成,至今保存完整。 目前,该村遗存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有 5000 多平方米,保存完好的古民居有79 座,祠堂 2 座,私塾 1 座,进士牌坊 2 处。主要景点有五口连井、福字照墙、千年古樟、古炮楼等。 该村古民居,有

7、房屋建筑四水归堂,村落选址天人合一,村落布局错落有致,村落规划功能齐全等特点。在各,我们从建筑造型上可以发现,传统的中国古建筑特点有坡屋顶、马头墙、高窗等特点。(2)濂溪故里寇公楼“道州城内寇公楼右下方数十米处,矗立着一幢雄伟壮观的石牌坊,原称荣恩进士坊,当地人又称“石牌楼” 。 4牌坊坐北朝南,坊柱东西宽 6.6 米,高 11.1 米,通体用青色细麻石仿四楼四柱三重檐的木式结构透雕而成。其间梁枋、匾额、斗拱、雀替分别采用浮雕、园雕、镂空雕等艺术手法雕饰,鳌鱼双对、游龙戏珠、丹凤朝阳、八仙、人物故事及各种传统花卉图案,栩栩如生,神采飞扬。边柱对夹云头石鼓,正柱前后两对石狮南北拱卫,神威凛然。坊

8、上横额有三,上刻“恩萦” ,中刻“春官上第” ,下刻“庚戌科进士何朝宗” ,字体端庄遒劲。 荒蛮之地,养育了一个进士,并官至户部侍郎,实乃道州的荣耀。道州人民为了铭记这桩大喜之事,竟自发集资建筑了这座构思奇巧、用料考究、工艺精谌、气势恢宏的牌坊。 近四百年的风雨,洗涮着石牌,拍打着石牌,穿透着石牌。进士已经远去,设计石牌楼和建设石牌楼的人已经远去,日寇的枪林弹雨, “文革”的疯狂蹂躏,都已经渐行渐远。 (3)将军第何绍基故居相府衙门和大量明清住宅建筑群;将军第、东洲草堂还存留部分建筑。“远看山海门,近看山海关。 ”晚清书法,当推何绍基为第一。 何绍基(17991873)出身于书礼簪缨门第,父亲

9、何凌汉是嘉庆十年(1805)的探花(殿试一甲第三名) ,不仅官做得大(至户部尚书) ,而且书名重海内。何绍基和弟弟童年随母生活在道州乡下,父亲发迹后,八岁时随母入京,在父亲和名师的教诲下刻苦读书写字,年轻时交往颇多,曾与林则徐论书,与龚自珍酬唱,与魏源评议国是,与邓显鹤砥励志节,与曾国藩切磋学问,与左宗棠鸿雁往来。虽然他十八岁始进闱场,到三十七岁才中了一个解元,但这并不影响他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他精通经史、小学,旁及金石文字,于诗造诣尤深,人称“晚清诗人中学苏(东坡)最工者” 。其艺术风格平淡自然,清旷简远,境与意谐,浑然成趣。然而受思想深度的限制,不及书法成就那么引人注目。 (4)道州古城墙

10、青石垒砌的古城墙圈住的老城区,横直不过一公里,写满了两千年的风风雨雨,残垣、牌刻、楼塔,随处可见。至八十年代前后,那斑驳的古城墙早已标锢不住爆米花般膨胀的人口,楼房、水泥路傍依着迂曲北去的潇水河,溯流向南扩展,城南城北已达五六公里。 5(5)道州宝塔脚文塔,道州人称宝塔脚,塔身雄伟,身处其西边八里之外的道江镇仍能清楚望见文塔与道州古城文昌阁同寓道州文昌之意。当年塔、阁分屹潇水东西,遥遥相望。宝塔镇山,高阁临江,实乃古时道州文昌之景也!惜文昌阁毁于抗日烽火,仅存阁基;文塔亦久已失修,日渐破败,令人叹惋,文昌盛景不再,今日道州之景况盖如斯也!(6)神奇古村道县田广洞田广洞村,座北朝南,与江华县、江

11、永县搭界。东南铜山岭6与村东尖山连成一线,西边江永河源村、爻里村连绵石灰石山连接都庞岭,东西群山呈环绕之势。田广洞如二龙戏耍中的一颗明珠。 据田广洞陈氏族谱记载,陈氏于元末清初移居于此。族谱序载:“我祖自青州徒于舂陵。”又载:“继仁寿公由龙容迁居(今道县城外东阳坊)建斯门庭。”实际上,田广洞除陈氏家族迁徒于此外,尚有郑、义、范、郭 4 姓同时迁居于此。虽然是由不同血缘关系家族形成的聚居地,但是在生产、生活习俗中,特别是在乡土建筑的特征上,这些不同姓氏的家族,是那么的和谐和富有魅力。 田广洞古民居建筑群占地 56750 平方米,外围有一面高约 2 米的围墙环绕,在各个不同方位建有一族或一姓的 6

12、 个门楼。两条纵巷道环绕全村,十多条横巷道连通南北,外人如果没有村民带路,走进村舍,分不清东西南北,找不到来的路线。该村建筑始建于明末,续建几乎终清一代,少量延续到民国年间。建筑整体布局保存完好,各院布局紧凑,错落有致。建筑均以青砖砌墙,小青瓦盖屋面,高处均修有外窄内宽的枪眼。大量加工规整的石材在建筑的勒脚、柱础、天井装修上使用,有的部位还刻有精美的纹饰。屋内一般以青砖铺墁地面。门额上方均有四字表明家族来历的题额,进门设 4 隔扇雕花门罩,天井厢房外装修多有精美的 4-6 隔扇木雕,挑檐螯鱼型雕凿精细舒展。所有这些建筑的木雕、石刻,技法上乘,题材内容丰富,做工十分考究 。 田广洞村大量高层古民

13、居说明了明清时期的富裕,富裕起来的人们坚持以“耕读为本”的生活信念,仅陈姓就出了 4 位进士,原村内功德亭挂有四块进士匾,可惜弄丢了。但村内“春华秋实” 、 “历山世泽” 、 “万古世泽”这些门额题刻还在述说着他们先辈曾经的辉煌。由此可见,道州也是一座艺术之城。何绍基把艺术的悬念和魅力留在了山海关那个空白待填的“门”内。 二、道州现当代建筑的美 道州近代建筑,从文化上来说 是新老交替的时期。但这一时期的传统建筑在数量上毕竟不多,重大的建筑也不多,大量兴起的是西式建筑。随着西方文化的东渐,西方的许多建筑(类型),也就在中国出现,如火车站、医院、学校、旅馆、商业建筑、工业建筑以及住宅。同时道州属于

14、中国的一个小县城,他离不开国的保护,也离不开国的影响。道州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不但形式不同,它们的类型也不同。它以形式自由、造型简洁、注重功能、经济合理,没有装饰或少量装饰的特点而成为时代的新风格。 7从复古风格到现代主义,建筑形式风格的变化并不是突变和跳跃式的,现代建筑的大多数作品风格处于这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从时序上来说,就在现代主义作品出现之前以及出现的同时,这种“中间状态“ 的现代建筑一直是构成现代风格的主体成分。 (1) 道州火车站火车站属于公共建筑的范畴,很明显的在道州火车站的布置与流线中都可以找到作为火车站公共建筑的特点。去过道州候车厅的都可以了解到它的布局形式,即平面与立体的结合

15、,流线非常明确。在组织流线时,将旅客大量使用的空间,诸如出入口、问讯处、售票厅、行包厅、候车厅等主要组成部分,依照一定的流程顺序,按立体的方式进行安排,使其整个流线短捷、方便,空间组合紧凑合理。(2)道县人民医院为了防止相互感染,争取较好的通风与朝向,创造益于医疗的绿化环境。采用了分散式的空间组合形式,将门诊部住院部、辅助部分及供应管理等,划分若干单独8的建筑,并把他们有机的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既能隔离又能联系的整体医疗环境。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功能与形式的有机结合。(3)道州国际大夏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活动需要,在环境空间的中心地带,安排了广场、绿地、建筑小品等休息活动空间。在进行室外环境设计时,考

16、虑到了街景的轮廓线及欣赏点的造型处理,巧妙的安排了绿化、停廊、路灯、招牌等设施,以体现室外空间组合的设计意图。(4) 道县第一中学学校建筑的特点体现在,对各类组成空间的使用性质必须很明确,有的功能以对外联系为主,而有的则与内部关系密切,在考虑空间组合时,应妥善处理功能分区中的内外关系问题。闹静分区明确,学校里的宿舍布置在了比较安静隐蔽的部位,而教学楼则安排在了阳关充足明显易找且与室外活动场来联系紧密的部位。四、道州建筑与文化穿过漫漫风雨,今日的道州,已变得格外的睿智和冷静,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正焕发出新的青春。 作为永州南六县的中心城市,道州古城最近几年的建设突飞猛进:公路四通八达,等级逐渐提

17、高,全长 5 公里宽 42 米的道州北路已成为全省县市最直最宽最平最长的一条街,被誉为湘南第一街。邮电通讯网络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过去封闭、偏僻、贫穷的道州正在迈开大步走向现代化信息时代。工业、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各行各业都是朝气勃蓬,各种专业市场、专业街、批发中心相继建成并投入营运,城乡处处繁荣昌盛。随着洛湛铁路(洛阳湛江) 、贵福铁路(贵阳福州)的规划和开工建设并在此交汇,道州即将成为我国南方一个新的铁路枢纽,两条铁路的建成通车,势必促使道州经济腾飞漫步道州,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她的蓬勃生机。相信不久的将来,道州的9建筑将会是它的一大特色,建筑与文化有机的结合,建筑融入了文化,体现了当地的文化,而文化也很好的通过建筑这个平台得以更好的表现。哦,道州,都庞岭下的古城,潇水之滨的睡莲,正在奔小康的春风中渐渐苏醒。轻轻一碰,她就会出声;盈盈一握,她就会溢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