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修合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宋年间,是一个有关中药采制过程的术语。修,指对未加工药材的炮制;合,指对药材的取舍、搭配、组合。修合就是指中药的采集、加工、配制过程,它涉及到药材的产地、成色、质量、加工等因素,直接影响中药的疗效。据中国著名作家, 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肖复兴先生在法制晚报上的文章:“过去老北京有家老药铺,叫万全堂,就在崇文门外现在新世界商厦的位置上。它最早开业在明永乐年间,比有名的同仁堂的年头还老,堂中有一副有名的抱柱联,叫做: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这副对联,一直到解放后还挂在药铺的堂中。那时的药铺和医生,也讲究赚钱,但更讲究医德,什么叫做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2、?就是说要有敬畏之心,即使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坐堂大夫给病人看病,药铺伙计给病人抓药,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更何况你所做的一切,老天爷长着眼睛呢!这就叫做医德。”另外一种说法是:“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出自北京同仁堂。 同仁堂为乐显扬创建於 1669 年(康熙八年 ,又称为乐家老铺。 乐氏祖籍浙江宁波,明朝永乐年间迁至北京。其后世乐显扬当了太医院吏目,创办同仁堂药室。其子乐凤鸣接续祖业,总结前人制药经验,完成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明确提出了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的训条。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意识。 1723 年,清雍正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其
3、后同仁堂独办官药 188 年,历经八代皇帝。 另据考证,同仁堂和万全堂有很大的关联,万全堂的创始人和同仁堂的创始人都是乐家,这一说法可以从和万全堂有极大渊源的同仁堂乐家第十三代孙乐松生的说法中得到验证:“在清初,我家开设同仁堂的同时,或者更早些,还开设了万全堂药铺。 ”后来万全堂因为店铺债务繁多,乐家开始与索姓人共同合股打理店铺。在乐家最终把万全堂转手给了山西人姜承斋之前,还同菅姓等人合资经营过一段时期。至此,乐家和万全堂逐渐失去了直接的人事联系。尽管此时已不再是“兄弟店” ,但万全堂和同仁堂关系依旧密切直至解放前后,万全堂和同仁堂所用的还是同一配本(药方)。“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意思是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做事不要违背良心,不要见利忘义,因为你所做的一切,上天是知道的。在很多佛教寺院中经常可以看到的一副楹联:“积德虽无人见 诚心自有天知” ,也是这个意思。数百年来,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这条古训一直是中医药行业中的一条职业道德准则。大清药王电视剧显示: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