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 年贵阳市白云区职业技术学校微课教学比赛方案一、主办单位贵阳市白云区职业技术学校二、比赛网站参赛报名及参赛作品以光盘的形式提交到学校教务处, 比赛通知、比赛方案、课程推荐目录等也在学校网站予以公布。作品具体技术规范和操作步骤:根据学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视频制作标准的需要,特制定比赛视频制作参考说明。主要包括视频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视、音频文件压缩格式要求等基本技术规范。若采用桌面录制软件等方式进行录制,相关视频比例、采样和压缩要求参照本指导相关部分执行。本指导仅作为学校组织拍摄的技术参考,个人参赛选手可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拍摄和制作。本次比赛学校不另行安排摄影剪辑,由制作老师自行筹备。一
2、、录制要求(一)课程时长每节课总时长 5-15 分钟以内,比赛课程包含内容为一个科目或者一个章节,包含至少 12 节微课。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二)录制场地录制场地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现场是否安排学生互动可根据录制需要自行决定。(三)课程形式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四)录制方式及设备.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可采用多机位拍摄(2 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录音
3、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内容无误,排版格式规范,版面简洁清晰,符合拍摄要求。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与后期制作统筹策划,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二、后期制作要求(一)片头片头不超过 10 秒,应包括:学校名称、单位、课程名称、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等信息。(二)技术指标1.视频信号源(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 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
4、,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 55dB,无明显杂波。(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 1p-p,最大不超过1.1p-p。其中,消隐电平为 0V 时,白电平幅度 0.7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 0.3Vp-p(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2.音频信号源(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 1 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 2 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 3 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 3 声道,则录于第 2 声道)。(2)电平指标:-2db-8db 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
5、冲、过弱。(3)音频信噪比不低于 48db。(4)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5)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三、视、音频文件压缩格式要求(一)视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1.视频压缩采用 H.264 格式编码。2.视频码流率:动态码流的最高码率不高于 2000Kbps,最低码率不得低于 1024Kbps。3.视频分辨率:(1)前期采用标清 4:3 拍摄,请设定为 640480;前期采用标清 16:9 拍摄,请设定为 1280720;(2)在同一课程中,各讲的视频分辨率应统一,不得标清
6、和高清混用。4.视频画幅宽高比:(1)分辨率设定为 640480,请选定 4:3;分辨率设定为1280720,请选定 16:9;(2)在同一课程中,各讲应统一画幅的宽高比,不得混用。(3)比赛支持两种比例视频上传,请在“视频介绍”中进行展示比例设置。5.视频帧率为 25 帧/秒。6.扫描方式采用逐行扫描。(二)音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1音频压缩采用 H.264 格式编码。2采样率 48KHz。3音频码流率 128Kbps(恒定)。4必须是双声道,必须做混音处理。三、参赛对象本校各个教研组课程专任教师,每个教研组提交作品不少于 1件。四、参赛方式和时间安排请参赛教师通过刻录光盘或者上传文件压缩包提
7、交到教务处参赛作品。请参赛教师于 2016 年 11 月 30 日前完成作品提交。2016 年 11月 1 日至 31 日,主办方组织专家评审,评选出获奖作品。2017 年1 月公布评比结果,对获奖选手予以表彰,同时安排专题交流研讨活动。五、比赛内容和要求1. 教学视频要求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作者和单位,主要教学内容有字幕提示。2. 多媒体教学课件要求多媒体教学课件限定为 PPT 格式。要求围绕教学目标,反映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视频合理搭配,单独提交。其他与微课教学内容相关的辅助材料,如动画、视频、习题等也应单独提交。3. 教学设计要求教学设计应反映教师教学思
8、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过程及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并在开头注明讲课内容所属课程名称及编码、作品标题及适用对象等信息(见附件三)。文件格式:word。六、奖项设置比赛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分别予以奖励。一等奖设置 1 名,奖金 4000 元;二等奖设置 2 名,奖金 3500 元;三等奖设置 4 名,奖金 3000 元;提交作品超出 65 分(总分 100 分),即评为优秀奖,奖励 1500元。七、评委设置及评选标准评委组成员:评委组组长:彭恒评委组副组长:漆国忠 齐敏评委组成员:张秀丽、徐岑、陈丽、何婧镒、陈丽评选过程中,各评委担任除本教研组以外的教研
9、组的微课评分工作。评分标准评分标准执行。分数以各评委分数统计而得出的平均分最终进入成绩排序。各奖项依照分数从高到低依次授予。评分标准选题准确(10 分)针对该门课程涉及的重点和难点确定系列微课,每个微课针对知识点、例题/习题、实验活动等环节进行讲授、演算、分析、推理、答疑等教学选题。尽量“小(微)而精”,建议围绕某个具体的点,而不是抽象、宽泛的面 。选题设计设计合理(10 分)应围绕教学或学习中的常见、典型、有代表的问题或内容进行针对性设计,要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问题。科学正确(5 分) 教学内容严谨,不出现任何科学性错误。教学内容 逻辑清晰(10 分) 教学内容
10、的组织与编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 规律,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 懂。作品规范 结构完整(10 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能体现导学功能。作品必须包含微课视频,还应该包括在微课录制过程 中使用到的辅助扩展资料(可选):微教案、微习题、 知识结构图、微课件、微反思等,以便于其他用户借鉴与使用。技术规范(15 分)微课视频时长一般不超过 10 分钟,视频画质清晰、图像稳定、声音清楚(无杂音)、声音与画面同步;微教案要围绕所选主题进行设计,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微习题设计要有针对性与层次性,设计合理难度等级的主观、客观习题; 知识结构图的目的是让学习者清楚该知识点在整个系统中的
11、地位与作用、与相邻知识点以及与实践的关系;微课件设计要形象直观、层次分明;简单明了,教学辅助效果好;微反思应在微课拍摄制作完毕后进行观摩和分析、力求客观真实、有理有据、富有启发性。语言规范(5 分) 语言标注,声音洪亮、有节奏感,语言富有感染力 。风格规范(5 分) 作品具有艺术性,能使学生乐学。形式新颖(10 分)构思新颖,教学方法富有创意,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教授类、解题类、答疑类、实验类、活动类、其他类;录制方法与工具可以自由组合,如用手写板、电子白板、黑板、白纸、ppt、Pad、录屏软件、手机、DV 摄像机、数码相机等 制作。趣味性强(5 分) 教学过程深入浅
12、出,形象生动,精彩有趣,启发引导性强,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教学效果目标达成(10 分) 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和能力的提高。网络评价 大众评审(5 分)参赛作品发布发布到校园网后受到欢迎,点击率高、人气旺,用户评价好,作者能积极与用户互动。根据线上的点击量、投票数量、收藏数量、分享数量、讨论热度等综合评价。八、其他事宜 1.参赛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参赛者须同意授权赛事主办方享有网络传播权。所有参赛作品向社会免费开放,主办方授权相关单位享有专属出版权,出版后,原创者有署名权及获得报酬权。2.参赛作品及材料需为本人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侵害他人版权,若发现参赛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或有任何不良信息内容,则一律取消参赛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