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二章 心理学的人性观与教育.ppt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8222553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心理学的人性观与教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二章  心理学的人性观与教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二章  心理学的人性观与教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二章  心理学的人性观与教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二章  心理学的人性观与教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心理学的人性观与教育,第一节 心理学视野中的人性与教育 第二节 心理学人性观与当代教育,教学设疑,在你第一天上课时就遇到了这样的情景: 在楼道里你就听到班级里传来的喊叫声; 当你上课的时候有些同学会随便走动,打扰你的教学,甚至吃起东西来,而那些听课的同学会问一些与所讲主题毫不相干的问题 很简单的点名和介绍课程安排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最后你在疲惫和失望中结束了这堂课。,课后,你如何看待这些学生?你将如何做呢?,案例分析,教材P34:姜村某教师能掐会算,能预测学生的前程故事; 思考:故事里说的那个秘密究竟是什么?,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态度深刻影响学生的未来。,故事引申:“罗森塔尔效应“,第一节

2、 心理学视野中的人性与教育,一、橡皮泥似的孩子与教育,早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对人性的看法? 通过控制教学条件,对所希望行为予以积极强化,就可以控制学生的学习。 你的观点?,行为主义的教育思想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 及其人格方面的教育和发展。,例:在教学中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中性刺激,无条件反应,条件刺激,条件反应,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无条件刺激,US和NS的结合不断重复,在教学中的条件反射,促进积极的课堂氛围,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教师表现出热情、关心和鼓励的行为,学习者舒适的感觉,条件刺激,条件反应,课堂和主题,(与教师行为联接在一起),学习者舒适的感觉,一、橡皮泥似的孩子与教育,斯金纳程

3、序教学: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由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二、魔鬼驱使下的奴隶与教育,精神分析心理学对人性的看法? 精神分析心理学对教育的看法:教育要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强调情感教育 ; 教育应注意人格因素对学生获得知识的作用,反对对学生过多束缚、压制 ; 提倡对儿童进行性启蒙及性教育。,二、魔鬼驱使下的奴隶与教育,例 1美国女教育家: 玛格丽特南姆伯格(Margarete Namberg)例2英国教育

4、家:尼尔(A.S.Neil)你的观点?,美国女教育家玛格丽特南姆伯格,她于1914 年在纽约创办“沃尔登学校”。学校致力研究与发展学生人格。儿童潜意识的情绪、其家庭背景及社会调节均属学校考察的重点。 南氏办学目的:运用精神分析原理教育一般儿童。 学校的基本任务是:(1)引导个体生命力得到积极的表现。(2)将儿童从成人的过分束缚下解放出来,促进其情感、智力和体力的扩展。 教学特点表现在:学校气氛宽松;课表高度个体化,力求适应儿童的需求等。,英国教育家尼尔(A.S.Neil),尼尔于1921年创办著名的“萨默希尔学校” 。他认为(1)教育失败的原因:不理解儿童的愿望和需要;(2)情感与理智的关系:

5、情感力量远比理智强大;(3)现代教育问题的症结:现代教育是一种“以禁止为能事”的教育,人们因此失去自由,儿童变得不会生活,害怕甚至憎恨生活。 (4)正确的教育方法:在短时期内,允许乃至鼓励儿童放任所为,不加制止。教育者的责任是将对儿童公开的和暗中的控制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将为儿童提供可资利用的机会增加到最大限度。,三、模拟计算机的人与教育,认知心理学对人性的看法? 认知心理学对教育和学生学习的看法:认知主义强调教学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学生在此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受练习和强化决定的接受者,而是一个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三、模拟计算机的人与教育,戴维奥苏贝尔(David P. Au

6、subel) 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有意义学习: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过程。,三、模拟计算机的人与教育,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 发现学习是儿童教学的主要方法。 儿童是发现学习的主体,因此,应鼓励儿童相信并依靠“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三、模拟计算机的人与教育,建构主义对教育的看法:基本思路: 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 注重协作学习,提倡师徒式传授。 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让学生自我探索。 主要模式: 支架式教学设计 抛锚式教学设计,三、模拟计算机的人与教育,例

7、1: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 为学生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如学生在比较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安全性时,不知从哪个方面入手。教师问:各个城市的犯罪比例是多少?在过去的十年间是如何变化的?,三、模拟计算机的人与教育,例2: 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 教学要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 案例:记念刘和珍君抛锚式教学,四、塑造灵魂的工程师与教育,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性的看法?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教育的看法:在教学目标上,强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潜能的发挥。 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 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以学

8、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 教师的作用在于去除实现学生潜能的障碍。教师应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四、塑造灵魂的工程师与教育,罗杰斯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1、教育目标:培养学会学习的人 ;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学的重点是学习过程;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 “非指导性” 教学。,四、塑造灵魂的工程师与教育,3、意义学习: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以学生的经验生长为中心; 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 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四、塑造灵魂的工程师与教育,有意义学习特征:(1)投入性全神贯注: (2)突出情感性自动自发: (3)全面发展: (4

9、)自我主动性自我评估; (5)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四、塑造灵魂的工程师与教育,请说说你对以下教育观点的看法:(1)师生共同承担教学责任; (2)教师要创造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气氛; (3)学生学习的重点是学会如何学习; (4)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条件; (5)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目标,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教师对此给予积极的反馈; (6)应使学生的身心和人格得到持续的发展。,第二节 心理学的人性观与当代教育,一、心理学人性观对当代教育的启示,以下心理学流派教育观的合理与局限?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人性观; 认知心理学的人性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我们

10、人应如何正确看待人?,一、心理学人性观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教育应符合学生的特点,一、心理学人性观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 相信所有学生只要教育得当,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一、心理学人性观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每个人都是情感动物 教育应关注学生人格的养成,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一、心理学人性观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每个人都是自主选择的 教育应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创造条件;,一、心理学人性观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教育的核心内容 ;,一、心理学人性观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每个人都是发展着的 教育不应该遗弃任何一位正在发展中的学生,教育应面对全体学生;

11、,二、心理学人性观与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关键就在于对教育观念的改变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二、心理学人性观与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三个“关注” : 1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关心和牵挂 ; 尤其尊重以下六种学生: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二、心理学人性观与新课程改革,有过错的学生; 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 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二、心理学人性观与新课程改革,新课程之学生观: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

12、程中的人 ; 每个学生都是完整的人 ;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二、心理学人性观与新课程改革,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学生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 学生是责权主体 ;,二、心理学人性观与新课程改革,新课程之教师观:教师并非是知识的权威 ; 教师也是发展中的人 ;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也是学习者; 教师是学生的朋友; 教师不是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是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二、心理学人性观与新课程改革,教师是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 教师的知识要不断更新;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教师是“常青树” ; 教师不是课堂的统治者 ; 教师是“人生的引路人” 。,作业,案例分析:一个戴耳环、手臂纹身的新生第一次上课迟到 其实,他很焦虑,很想在这所新学校中表现得好一点。但是 教师对学生的迟到和怪异打扮表现出反感;学生感到自尊心受伤,也以同样的态度回应教师。 由此,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比较叛逆、沾染了不良的习气;而学生也认定这个学校与以前的学校一样,从而放弃了努力表现与改进的想法。,本章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