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篇 计 篇,论述研究和谋划战争的重要性;探讨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提出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军事名言。,2,第一篇 计 篇,二、译文,3,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 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器、武器、兵士、战争、军队。 在这里应作战争与军队解释。 引申:事件,研究,战争和军队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是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的。,第一篇 计 篇 二、译文,4,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 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 曰将,五曰法。,量度。分析研究,比较,探求,政治,编制、制度、后勤,如何考察研究?要从五个方面分析研究,比较敌对双方的各种条件,以探求战
2、争胜负的情形。这五个条件分别是:政治、天时、地理、将帅、法制。,第一篇 计 篇 二、译文,5,主孰有道? 将孰有能?天地孰得? 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 孰明?,谁、哪一方,哪一方国君的政治开明?哪一方将帅的指挥高明?哪一方的天时地利有利?哪一方法令能贯彻执行?哪一方的军事实力比较强大?哪一方的兵卒训练有素?哪一方的赏罚比较严明?,第一篇 计 篇 二、译文,6,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 胜,不可先传也。,奥妙,具体规定,要在敌人无准备的状态下实施攻击,要在敌人意料不到时采取行动。这是军事家指挥的奥妙,是不能事先呆板规定的。,第一篇 计 篇 二、译文,7,本篇主要精神,1、竞争的第
3、一步就是要有正确的目标和制定科学的计划。凡关系到竞争前途、生存、发展等重大事件,都要进行仔细的、周密的、全面的研究和探讨。 2、研究问题必须做到全面性。孙子兵法揭示了军事与政治的关系,揭示了军事与经济的关系 , 揭示了军事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揭示了事件与信息情报的关系 ,揭示了军事事件中的普遍规律,第一篇 计 篇,8,第 二 篇,作 战 篇,9,第二篇 作战篇,提要:本篇目是继计篇计“五事”,特别是从“道”的战略高度揭示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条件后,进而从用兵对国家经济实力的依赖关系阐明只宜“速”、不宜“久”的重要原则。,10,二、译 文,第二篇 作战篇,11,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
4、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 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 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快速轻便的车,重车或运辎重车,泛指军队,供应,前后方,各诸侯国使节,车辆、,盔甲,保养,孙子说:用兵作战的原则,一般要动用轻车千辆,重车千辆,步卒十万,还要向千里之外运送粮食,那么前方后方的经费,招待国宾使节的经费,胶漆器材的补充,车辆盔甲的补修,每天要开支“千金”,然后十万军队才能出动,第二篇 作战篇 二、译 文,12,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 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 罢马,甲胄矢弩,戟盾蔽橹,丘牛大 车,十去其六。,国内,疲,护身盔甲,头盔,力量耗尽,财富枯竭,国内千里原
5、野,家家空虚。“百姓”的财产要耗去十分之七; “公室”的耗费,车辆损坏,马匹疲蔽,盔甲、箭弩、戟盾、蔽橹以及运输用的牛和大车,也要损失十分之六。,第二篇 作战篇 二、译 文,13,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故 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 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命运的掌握者,主宰,俘虏,对俘获的兵卒要优待和供养他们。这就是所谓既战胜敌人也越加壮大了自己。所以用兵利于速胜,不利于持久。所以懂得用兵的将帅,是民众的“司命”,国家安危的主宰。,第二篇 作战篇 二、译 文,14,第 三 篇,谋 攻 篇,15,第三篇 谋攻篇,提要:用兵的决策之后,人们必须首先思考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原则。本篇着重
6、论述用兵打仗“必以全争于天下”,即力求“全胜”的战略思想和策略原则。内容分为四部分,16,二、译 文,第三篇 谋攻篇,17,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 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12500为一军,完整,孙子说:一般指导战争的法则是,使敌人举国完整地屈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差一些;使敌人全“军”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军”就差一些;,第三篇 谋攻篇 二、译 文,18,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 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500人为一旅,100人为一卒,50人为一伍,使敌人全“旅”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旅”就差一些;使敌人全“卒”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卒”就
7、差一些;使敌人“伍”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伍”就差一些。,第三篇 谋攻篇 二、译 文,19,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 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 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好中最好,讨伐、攻打,因此,百战百胜,还不算好中最好,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呀!所以,指导战争的上策是挫败敌人的战略计谋,其次是挫败敌人的外交,再次是进攻敌人的军队,下策是攻城。攻城的办法是不得已。,第三篇 谋攻篇 二、译 文,20,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所以,有五种情况可以预见胜利:凡是能看清情况知道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能胜利
8、;懂得兵多的用法和懂得兵少的用法的能胜利;,第三篇 谋攻篇 二、译 文,21,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 道也。,备,准备,驾御,按牵制、干预,官兵有共同的愿望,同心同德进行战斗就能胜利;自己有准备以对付疏忽懈怠的敌人的能胜利;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国君不加以牵制的能胜利。这五条,是预见胜利的方法。,第三篇 谋攻篇 二、译 文,22,第 四 篇,形 篇,23,第四篇 形篇,提要:前一篇主要是议论广义用兵打仗应力争“全胜”的思想,这一篇则是议论战争的攻守问题,而着重又是议论如何造成一种守必固、攻必克,以求“全胜”的形势,24,二、译 文,第四篇 形篇,25,孙子曰
9、: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孙子说:从前会打仗的人,总是先造成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然后,待机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不会被敌人战胜,这权利掌握在自己手中。能不能战胜敌人,却在于敌人是否犯错误或暴露其弱点。,第四篇 形篇 二、译文,26,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 动于九天之上,(韬略案例海湾战争 科索沃战争和上甘岭),九是数的极点,,深不可测,高不可测,善于防守的人,深深隐蔽自己的兵力于各种地形之中;善于进攻的人,高度发挥自己的力量,动作于各种天候之中。所以能保存自己而取得完全消灭敌人的胜利。,第四篇 形篇 二、译文,27,第 五 篇,势 篇,28,第五
10、篇 势篇,中心思想:充分发挥军队的作战实力,择人而任势,最有效地打击敌人。,29,二、译 文,第五篇 势篇,30,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治理、管理、指挥,军队的组织编制,指挥大部队作战,旌旗、金鼓等指挥工具,孙子说:凡是管理大部队如同管理小部队一样,是属于编制体制问题。指挥大部队作战,如同指挥小部队作战一样,是属于指挥信号的问题。,第五篇 势篇 二、译文,31,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顺着的意思,作战的战术不过“奇正”,可是“奇正”的变化乃无穷无尽。“奇”、“正”相互转化,就象转动圆环一样,无始无终,谁能穷尽它
11、呢?!,第五篇 势篇 二、译文,32,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弓广(guo)弩,节如发机。,把弓拉满,用机括发箭的弓,触发弩机,即击发,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所发出的节奏,是短促的。险峻的势就象张满的弓弩,短促的节奏就象击发弩机时把箭矢突然发射出去一样。,第五篇 势篇 二、译文,33,第五篇 势篇,五、古今韬略 韬略十 避实击虚 以集灭散 韬略十一 出奇制胜 防不胜防,34,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一般作战的方法,总是用“正”兵挡敌,用“奇”兵取胜。所以善于出“奇”的将帅,其战法变化就象天地那样运行无穷,象江河那样奔流不竭。
12、,第五篇 势篇,35,第五篇 势篇 五、古今韬略,韬略十一 出奇制胜 防不胜防 【论评】奇和正是我国古代的军事术语,所谓“正”,是指指挥作战所运用的“常法”;所谓“奇”,是指指挥作战所运用的“变法”。例如:从正面进攻为“正”,从侧、后袭击为“奇”。又如:常规的指挥原则和方法为“正”,随机应变、慧心独创的指挥原则和方法为“奇”。出奇制胜就是动用特殊的手段,以变幻莫测、出人意料的谋略和方法战胜敌人。孙子说: “战势不过奇正两种,然而奇正的变化,却是不可穷尽的。奇正相互转化,就像顺着圆环旋转那样,无穷无尽,谁能作到穷尽它呢(战势不过奇正,奇正变化,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环循之无端,孰能穷之)? ”
13、,36,第五篇 势篇 五、古今韬略,韬略十一 出奇制胜 防不胜防 【论评】能不能活用奇正之术,出奇制胜,是检验战场上各级指挥官是否高明的试金石。公元前718年,郑国与燕国在北制(今河南荥YING、营阳县境)交战,郑军将三军部署在燕军正面,以“正兵”惑敌,待燕军把主力调到正面来之后,郑军突出“奇兵”,偷袭燕军侧后,将燕军击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杰出的军事家朱可夫元帅指挥了著名的巴格拉季昂战役。当时,德军统帅部一致认为苏军将在便于坦克和装甲部队行动的乌克兰地区发起进攻,因此,加强了乌克兰地区的防御,但朱可夫偏偏没有从乌克兰地区出现,而是选择了不便于坦克、装甲部队行动的白俄罗斯的森林沼泽地带
14、发起了突然的攻击,将德军打得大败。“奇正之术”运用到商业上立刻成了企业家们制胜的法宝。出奇的产品、出奇的广告、出奇的销售方针、出奇的管理措施都是企业家们获取成功的拿手好戏。例如:在美国手表市场上,太麦克斯公司的产品就占有了三分之一。太麦克斯公司在给其产品作广告时,将太麦克斯手表拴在狂奔的马尾上,或从高空中投入水中,或被缚在水陆两栖飞机之后-这就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拷打试验“,通过实况转播,人们可以看到:太麦克斯手表仍在一丝不苟地走动在“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的谋略天地中,只有“存乎一心“、“运用之妙“的智者才能“出奇制胜“!,37,第五篇 势篇 五、古今韬略,韬略十一 出奇制胜 防不胜防
15、田单火牛败燕军 神灵波斯猫之战 李自成朱仙镇出奇兵 拿破仑鏖战马伦哥 希特勒营救墨索里尼 未来海报广告公司出奇制胜 巧用“第三者” 曹沫劫持齐恒公 马燧奇计败田悦 阿基米德的“妖术” 迦太基人的失误 戏院老板巧设悬念 纸制围裙与儿童乐园 乞拉明“下”了一场西铁城表雨 曹操奇兵袭鸟巢 巧用逆反销售术 茅台酒香溢万国展览会 杜梅大桥空袭战 写金瓶梅报杀父之仇 吴璘奇阵破金军 克娄巴特拉征服凯撒,38,第 六 篇,虚 实 篇,39,二、译 文,第六篇 虚实篇,40,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 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 而不致于人。,居止,到达、占据,趋,疾行、奔赴,仓促应战,致,调动。
16、本句意为调动敌人而不为敌人所调动。,孙子说:凡先到达战场等待敌人的就安逸,后到达战场而仓促应战的就疲劳。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第六篇 虚实篇 二、译文,41,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 动静之理,,策度、筹算。分析判断,(敌人)优劣长短,动作,挑动,行动规律,所以,要认真分析判断,了解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长短;挑动(激动)一下敌军,来了解敌人的行动规律。,第六篇 虚实篇 二、译文,42,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 不足之处。,示形诱敌,敌人占领的地形利弊情况,较量,此处作为试探性进攻,经过试探性进攻,就可了解敌人兵力部属的虚实情况,有意的显露一下我军的企图,侦
17、察一下敌军情况,了解地形状况是否有利。进行一下小战,了解敌军的优劣情况。,第六篇 虚实篇 二、译文,43,第 七 篇,军 争 篇,44,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 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陵,山陵。向,仰攻。对占领高地的敌人,不要起仰击它,倚靠,高地,迎击,跟踪追击,锐气方盛,诱兵,所以,用兵的法则:敌军占领山地不要去仰攻,敌军背靠高地不要去正面攻击,敌军假装败退不要去追击,不要对精锐的敌军发动攻击,敌军用小利引诱不要上钩,,第七篇 军争篇 二、译文,45,第七篇 军争篇 五、古今韬略,韬略十四 以迂为直 以退为进 韬略十五 兵不厌诈 因敌致胜 韬略十六 避其锐气 击其惰归 韬略
18、十七 纵横捭阖 攻心为上,46,第 八 篇,九 变 篇,47,二、译 文,第八篇 九变篇,48,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孙子说:凡是用兵的法则,主将接受国君的命令,动员组织民众编制成军队出征打仗。,第八篇 九变篇 二、译文,49,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 围地则谋,死地则战。,圮,毁坏。难于通行之地,四通八达,难于生存之地,四面险阻 通路狭窄,前不得进后不得退,在难于通行的地区,不可安营扎寨;在四通八达的地区,要广交诸侯朋友;在交通困难无物资保障难于生存的地区,不可停留;在地形四面险阻出入通路狭窄地区,就要巧出计谋;陷入前不得进,后不得退,非死战就难于生存的地区就要坚
19、决奋战。,第八篇 九变篇 二、译文,50,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五种不作为战术 ),道路有的虽然可以走,但不走;敌军有的虽然可以打,但不打;城堡有的虽然可以攻,但不攻;地方有的虽然可以争,但不争;国君的命令虽然都要执行,但有的可以不执行。,第八篇 九变篇 二、译文,51,第 九 篇,行 军 篇,52,二、译 文,第九篇 行军篇,53,绝水必远水; 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横渡江河,应远离水流;敌人渡水而来,不要迎击它于水内,让它渡过一半时去攻击它,这样才有利。,第九篇 行军篇 二、译文,54,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
20、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紧靠,逆,想决战的,不要紧靠水边抗击敌人;沿河驻扎军队也应驻在高处,使前面视界开阔,切勿在敌军下游驻扎或布防,这是在江河水流上军队的处置。,第九篇 行军篇 二、译文,55,第 十 篇,地 形 篇,56,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所以,懂得用兵的人,行动不会迷惑,措施却变化无穷。所以说,了解敌人,了解自己,胜利就没有危险;懂得天时,懂得地利,胜利就有绝对的把握。,第十篇 地形篇 二、译文,57,第 十一 篇,九 地 篇,58,二、译 文,第十一篇 九地篇,59,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
21、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因此,在散地上不宜作战;在轻地上不宜停留;遇争地不要进攻;逢交地应部署相连勿失联络;到衢地则应加强外交活动,结交诸侯;深入重地就要掠取粮秣;遇到圮地就要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就要以谋取胜;到了死地就要奋勇作战,死里求生。,第十一篇 九地篇 二、译文,60,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敌人一有空隙,就要迅速乘机而入。先夺取敌人的要地,不要同敌方约期会战。实施作战计划,要灵活地随着敌情变化而变化,以此决定军事行动。,61,第 十二 篇,火 攻 篇,62,二、译 文,第十二篇 火攻篇,63,
22、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孙子说:火攻有五种一是火烧营寨,二是火烧积聚,三是火烧辎重,四是火烧仓库,五是火烧粮道。,第十二篇 火攻篇 二、译文,64,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实施火攻必须有条件,火攻器材必须经常准备着。放火要看天时,起火要看日子。天时是指气候的干燥;日子是指月亮行经箕、壁、翼、珍四星宿的位置;月亮经过四星宿的日子,就是有风的日子。,第十二篇 火攻篇 二、译文,65,第十三篇,用 间 篇,66,二、译 文,第十三篇 用间篇,67,故明君贤将,所以
23、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所以,开明的国君,贤良的将帅,其所以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成功地超出众人者,就在于事先了解情况。,第十三篇 用间篇 二、译文,68,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要事先了解情况,不可用祈求鬼神去获取,不可用相似的事情做类比推出吉凶,不可用夜视星辰运行的度数去验证,一定要从知道敌人情况的人口中去取得。,第十三篇 用间篇 二、译文,69,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神妙莫测,使用间谍有五种:即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种间谍同时都使用起来,使敌人莫测高深,这是神妙的道理,是国君的法宝。,第十三篇 用间篇 二、译文,70,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迷惑,因间是指诱使敌方乡人而利用他;内间是诱使敌方官吏而利用他;反间是诱使敌方间谍为我所用;死间是先散布假情况,使我方间谍知道,然后传给敌方;生间是能活着回报敌情。,第十三篇 用间篇 二、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