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德阳市十二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216751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阳市十二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德阳市十二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德阳市十二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德阳市十二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德阳市十二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德阳市“ 十二五”卫生事业发 展规划“十二五”时期(2011-2015 年),是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完成灾后重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攻坚时期。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我市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市卫生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卫生事业现状(一)“十一五”的主要成就1.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至 2010 年末,全市人均寿命74.86 岁,比 2005 年增加 1.0 岁。孕产妇死亡率由 2005 年的44.6/10 万下降到 28.91/10 万,婴儿死亡率由 2005 年

2、的 10.65下降到 5.81,连续五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均位于全省前列。2.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截止 2010 年,全市注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2732 个,共有卫生人员 16721 人,病床 14144张,医疗设备总值 47169 万元。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 3.58 人、执业(助理 )医师 1.69 人、注册护士 1.14 人、床位 3.64 张,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与 2005 年比较,卫生人员增加 5504 人,病床增加3841 张,每千人拥有病床数增加 0.99 张,设备总值增加 21017万元。3.公共卫生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建成比 较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

3、系、卫生执法监督网络以及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经受住了 2008 年“5.12”特大地震和2009 年甲型 H1N1 流感疫情的 严峻考验 。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 261.110 万以下。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覆盖率 93.48%。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 92%以上。全市建成6 所妇幼保健院,组建了市妇幼保健指导中心,基层妇幼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妇幼卫生主要指标有效改善,妇幼保健“一卡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 99.58%,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 92.27%,儿童系统管理率达 89.33%。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等制度的落实构

4、建了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长效工作机制,全市餐饮业食品安全总体上处于安全、稳定、有序、可控状态。4.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健全。全市 183 个镇乡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被纳入灾后重建项目规划,总投资 24.2948 亿元。投入培训经费 500 余万元,农村卫生人员 10000 余人次参加各类专业培训,为全市 3600 余名乡村医生颁发了全国网上统一注册的乡村医生执业证。创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 46 所、规范化村卫生站584 所。5.社区卫生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市建成社区 卫生服务机构 48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33 个),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 95%,重点人群服务覆盖率达

5、 85%以上,初步形成了“ 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 ”的就医格局。6.卫生科教工作不断加强。共承担省部 级以上科研项目 15 项,市级科研项目 48 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5 项,市级科技进步奖 40 项,开发、推广与应用先进适用的优秀科技成果及新技术 68 项。7.中医药事业持续稳步发展。全市乡镇卫 生院设置中医科室的比列达 99%,村卫生站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比列达 83.8%,全市农村中医药服务量达 40.6%,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中医科室,92.9% 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提供中医药服务。新增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单位 2 个;新培育省级重点中医专科 1 个,市级重点

6、中医专科(专病)6 个;省级中医药特色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 个,市级中医药服务示范单位 106 个;省级名中医 2 人,市级名中医 19 人。8.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评选了“十佳医生”、“ 十佳护士”、“十大名中医” 、“十大名老中医”、“农村卫生拔尖人才”、新农合和社区卫生服务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及个人等并进行表彰和宣传;创办了德阳卫生杂志,完成了德阳卫生志和德阳抗震救灾志.医疗防疫篇的编写;市卫生系统创建并巩固了全省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示范系统荣誉,所辖六县(市、区)卫生系统全部为县级文明行业,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全部为市级以上文明单位。9.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局

7、良好。先后出台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德阳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工作方案(2009-2011 年)、德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文件,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医改五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二)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1.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对卫生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活品质、提高健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的医疗卫生服务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医疗卫生事业必须加快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就医方式和疾病防治模式,满足人们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更好地为人民服务。2.卫生灾后恢复重建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8、时间紧任务重。全面完成卫生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时间紧迫,责任重大。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需要财政大量的投入,不仅给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考验,同时也为医改任务顺利完成提出了挑战。3.公共卫生形势越来越严峻。随着市场 化、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公共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增多,特别是从 2003 年非典疫情发生以来,禽流感、手足口病、问题奶粉、甲型 H1N1 流感等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连年不断,对卫生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患者不断增多。职业病防治任务十分紧迫繁重。城市人口增速加快、

9、病媒生物孳生点增多,增加了城市爱国卫生工作的难度这些都对公共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卫生行业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虽然我市卫生事业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许多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比较落后;城乡卫生工作发展不平衡;医疗服务监管力量不足,医疗安全还存在隐患,医患矛盾还比较突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还不高,服务功能不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能力建设急需进一步加强。此外,卫生文化与行风建设也依然是卫生工作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

10、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抓住卫生灾后恢复重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以及建设成渝经济圈和成都经济区的历史机遇,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科学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创新体制和机制,统筹城乡卫生发展,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二)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以人人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奋斗目标,不断加快医疗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2.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原则。大力增加和 优化配置卫生资源,加大卫生投入,重点向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倾斜,坚持医疗卫生公益性

11、质。3.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积极推进卫生管理机制和 发展模式创新,推动公立医院改革,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扩大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形成多元办医格局。4.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与群防群治相 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提高疾病防治水平,积极防控重大疫情的暴发和流行。5.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实现中西医、中西 药协调发展。(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以统筹城乡为着眼点,推动医疗卫生服 务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倾斜,逐步实现城乡均等的医疗卫生服务。到 2015 年,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市卫生事业发展和群

12、众健康水平达到西部领先水平。2.具体指标(1)居民健康目标:2015 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 75 岁;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 33/10 万以内,婴儿死亡率控制在 11以内。(2)财政保障目标: 2015 年,各级财政要确保医 疗卫生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卫生支出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增长幅度。(3)资源配置目标:“十二五” 期间,在每个县(市、区)建好 1所县级综合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基础上, 建成三级综合医疗机构 1-2 所;建成二级综合医疗机构 1214 所;按照需求合理设置二级专科医疗机构;建成三级妇幼保健院 1 所、二级妇幼保健院 4 所、一级妇幼保健院 1 所;建成二级甲等中医机构

13、 2-3 所、二级乙等中医机构 4-5 所。2015 年,全市每千人卫技人员达到4.2 人、执业(助理)医师达到 1.9-2.3 人、注册护士达到 1.5-2.0 人、床位达到 4.12-4.6 张。(4)工作目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市城乡居民,城 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均达到 90%以上。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达 92%,重点二 类疫苗接种率达 50%;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 25010 万以下,乡镇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覆盖率达到 100%;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达 75%,治愈率达 85%。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 95%,孕产妇、

14、儿童系 统管理率均达到90%。城市和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分 别达到 75%、70%,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 65%、6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5%。100%的社区 卫生服 务站设有中医诊断室, 100%的乡镇卫生院设有中医科,100%的村卫生站有“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三、“十二五”的主要任务(一)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加 强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健全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骨干、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每年增加 10 元,2015 年不低于 60元。1.着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

15、卫生执法 监督工作。完善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各级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所需设备的装备率达到 100%,检测能力达到国家、省的有关标准;建立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决策指挥和信息发布系统,构建覆盖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及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全市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公共卫生科室,配备专职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实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 9 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加大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做好慢性病、职业病防治和精神卫生工作;建立有效的职业病防治体系,提高职

16、业病防治能力。2.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完善卫生 应急指挥体系,加强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健全监测报告网络系统,强化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提高公众宣传和社会参与度,科学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3.加强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和血站建设 。加强市、县两级精神卫生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落实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监管治疗措施,提高医疗和康复水平,降低精神疾病致残率。加强血站建设,规范功能设置,满足全市临床用血需求,保障血液安全。4.提高妇幼卫生整体水平。进一步完善三 级妇幼卫生保健网络,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妇幼保健评价体系。积极开展规范化儿保、妇保门诊和产科标准化建设活动,80%的儿保、妇

17、保 门诊规范化建设达标,100%的产科标准化建设达标。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力度,积极推进三级预防,努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5.大力推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网络,完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做好防治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推进“全国 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深入开展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工作。结合促进公共卫生逐步均等化,大力开展“健康教育进社区 ”活动。做好学校、医院、工矿企业等重要场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控制烟草危害与成瘾行为,

18、2015 年,全市所有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禁烟,80以上的单位建成无烟单位。6.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坚持“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分类指导” 的爱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方法,大力开展环境卫生与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推动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卫生县城、卫生镇、卫生村创建工作。到 2014 年底,德阳市及其广汉市建成国家卫生城市,罗江县、中江县建成省级卫生县城;到十二五末,建成省级卫生镇 20 个、省级卫生村 200 个、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75%。7.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强化食品安全 综合协调机制,促进监管部门落实监管职责。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19、、评估、预警体系,建立食源性疾病和食品污染物监测与报告网络。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能力建设,加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与调查处理能力建设,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二)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三级综合医院和区域综合医 疗中心骨干作用,不断完善以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 2015 年,全市形成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巩固和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 网络。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重点建设好县级综合医院、中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积极实施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和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每个建制乡镇建好 1 所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

20、在 3-5 个乡镇的中心地带建设 1 所中心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建好 1 所村卫生站。2.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 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标准化、信息化和示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承担起城市居民健康“守门人” 的职责 。2015 年,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对城镇居民的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独立设置,业务用房面积不低于 2000 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不低于 200平方米。3.实施“522”提升跨越战略。2015 年,实现 5 类医疗卫生机构达标升级(新增 1 至 2 家医疗机构建成三级医院,5 个县级人民医院全部建成“二甲”医院,7 个中医院(含中西医 结合医院)、6个妇

21、幼保健院全部建成二级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达到二级标准);在全市建成比较完善的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站、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站两个“一体化 ”管理体系;全面完成 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和村卫生站规范化“两化” 建设。4.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每所三 级医院与 3 所县级医院,每所二级医院与 3 所以上乡镇卫生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关系,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5.改善医院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 量。在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面启动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畅通急诊绿色通道。扩大临床路径试点范围并在全市推广。继续推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检验和医学影像

22、检查结果互认,并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6.深化医患沟通工程,促进医患和谐。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和条件,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政府牵头、部门合作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置机制,逐步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三)加快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 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1.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全面 贯彻落实德阳市新型农村

23、合作医疗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健全农村居民健康保障体系。逐步提高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在完善住院补偿管理的同时,全面实施新农合门诊统筹。实现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开展门诊慢病和特殊疾病年度定额补偿。逐步试点并推广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特殊疾病的新农合免费治疗工作。2.做好新农合与其他医疗保障制度之 间的衔接。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建立医疗保障与医疗救助的统一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及补偿(补助)结算一站式服务。重点改进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妥善解决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3.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提倡以

24、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对医疗机构的诊疗活动提供保险服务。4.鼓励和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发展社会慈善医 疗救助。鼓励工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互助活动,积极帮扶特困人员。建立“三无”人员 等特殊群体医疗救助 资金,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四)建立药品供应保障体系1.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府举办的基 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其他医疗机构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按规定比例配备。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高于非基本药物。推广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

25、,确保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2.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由省上统一 组织网上集中采购基本药物和补充药物、统一确定采购限价、统一确定配送企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一在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平台上采购。加强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动态监控,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建立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3.建立健全政府补偿机制。对实施基本 药物制度、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的医疗机构,各级政府给予合理补偿并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补偿资金使用规范安全。(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改革管理机制、补偿机制、运行和监管机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医疗卫生服务职能,充分体现公益性。1.

26、创新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院 长负责制,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实施院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完善医院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推进医院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严格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积极推进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建立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以专业技术能力、工作业绩和医德医风为主要评价标准,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合理确定医务人员待遇水平,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体现医务人员的工作特点,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2.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采取医 药分开

27、、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措施,逐步解决“以药养医”问题 ;严格执 行国家公立医院建设标 准,控制医院贷款行为;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按照“核定任 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核定 补助收支差额。逐步将公立医院 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转变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2015 年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得以完善。3.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多元化发展。大力 发展城乡医疗机构,提高人均拥有病床数、执业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

28、展医疗卫生事业,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多元化发展,从人才引进、职称晋升、等级创建、科研创新、专科建设等方面,加大对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医疗服务市场的良性竞争。(六)加强中医药工作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2015 年,全市建成国家 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1-2 个,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2-3 个;建成市级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示范单位、综合医院中医特色服务示范单位各 1-2 所。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人员比例达 20%。加强中药药事管理,到 2015 年,县级以上中医机构至少配备有 1 名主管中药师,专职从事中药药事管理。提高中医科研水平,

29、争取在儿科、康复科、皮肤科、骨科等优势学科领域取得新的成果。(七)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心理疾病主动干预工作,建立覆盖市 县乡村四级的心理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心理疾病监测预警评估机制。建设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医院,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医疗服务。创新精神病人社区干预治疗模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套建设精神卫生和心理咨询服务室。制订德阳市医疗纠纷处置办法,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健全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困难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管理,配合有关部门通过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特困人群医疗救助资金等措施着力解决其看病就医问题。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

30、,层层落实责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规划的落实。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直接担负着指导卫生改革发展的重任,要切实加强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强化卫生全行业管理。相关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主动承担任务,落实相应措施,协调一致地推进卫生事业发展。(二)加大卫生投入。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 卫生投入机制。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费用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政府新增卫生投入重

31、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按照财权和事权相统一和分级负担的原则明确各级政府卫生投入责任, 市、县级政府主要负责本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装备、人员、业务及工作经费;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加强对政府卫生投入的管理监督。(三)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重点人才、引 进急需人才、储备后备人才,在硬件重建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卫生软实力。实施“221”工程:建好两个培训基地(在市人民医院和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别建成标准化、规范化的专科医师和全科医师基地)、培养两支带头人队伍(在全市培养城市卫生管理和学科带头人、农村卫生管理和学科带头人各 60 名,逐步构建结构合理、梯队齐备

32、的管理和学科带头人才队伍,纳入全市“医卫领军 人才工程” )、建成一批重点专科(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 1-2 个,建成省级重点专科 8-10个)。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实施“1654”发展战略,以信息化 为卫生加快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一个市级资源管理及区域协同平台,六个县级数据中心,形成“一总六分”的卫生信息化发展格局,开展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五项业务应用,服务网络覆盖市、县、乡、村四级,促进卫生全行业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数字化。(五)加强卫生法制工作。严格依法行政,建立机构合理、运 转协调、行为规范、程序明晰、执法有力、办事高效的卫生执法监督新体制,加强对健康相

33、关产品、公共场所和饮用水的卫生监管,认真做好职业卫生健康监护工作。完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等医疗服务要素准入管理。落实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度,完善患者投诉和医患争议处理机制。建立医疗质量动态监测、评价反馈机制,促进医疗卫生单位之间有序竞争。(六)加强行风建设。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 务职能,以“三好一满意”活动为载 体,大力弘 扬“ 救死扶伤、忠于 职守,爱岗敬业、满腔热情,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奉献、文明行医” 的行业风尚,继续加大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的整治力度,巩固全省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示范系统成果,树立卫生行业良好社会形象。(七)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群众对卫 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预期,既要让群众对改革充满信心,也要对卫生事业面临的诸多困难有充分的认识。加强卫生信息宣传,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卫生工作者的良好风气,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积极推动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