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篇(章)节能评估报告,王小梅河北省工程咨询研究院031187027472,主要内容,1.能源概况和节能的必要性,2.节能篇(章),3.节能专项报告,4.,5.能量平衡表与能源网络图,6.工业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节能评估报告,第一部分,能源概况和节能必 要 性,能 源,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有用能的资源。能源的使用极大地提高和改善了人类生活的品质。现代农业、工业、国防、衣食住行,都是靠能源的大量消耗为支撑和动力源泉。,能源:按2007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定义: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
2、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1、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2、世界各国把能源安全作为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并把提高能效和节能作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大措施。3、我国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能源需求呈持续快速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能源将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4、节能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因此,现在及可预见的未来,节能,将始终伴随我们一路同行。,1、世界上的能源分为11种基本类型: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水能、核
3、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受控核聚变。2、按有无加工转换分一次能源:自然存在的、未经加工和转换的能源。 如:原煤、原油、天然气、天然铀矿、地热、薪柴等。二次能源:为满足生产工艺或生活上的需要,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成的能源产品。 如:电、蒸气、成品油等。终端能源:通过用能设备供消费者使用的能源。 二次能源或一次能源一般经过输送、储存和分配成为终端使用的能源。,能源分类,3、按能否再生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可连续再生,不会因使用而日益减少的能源。如太阳能、水能、海洋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非再生能源:不能循环再生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4、按人类使用状
4、况分常规能源:开发技术比较成熟、生产成本比较低、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利等。新能源:尚未得到广泛使用,有待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期更经济有效开发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原子能等。替代能源:狭义的替代能源是指可代替石油的能源;广义的替代能源是指可代替化石燃料的能源,包括核能、太阳能、水能、可燃冰、醇醚燃料等。,中国的能源状况,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据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国务院2007年12月),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2010年,煤炭探明储量114500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
5、界的13.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
6、和海域。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我国主要资源占有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单位:%,(一)年能源生产,1、世界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02.81亿吨标准油,
7、比2003年增长4.81%。2、我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87亿吨标准油,比2003年增长12.11%,占世界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12.51%,居美国之后为第二大能源生产国。3、2005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0.59亿吨标准煤,增长9.5%。4、2008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2%。,(二)能源消费,2004年,世界能源消费总量为102.24亿吨标准油,比2003年增长4.32%;2004我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87亿吨标准油,比2003年增长12.11%,占世界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12.51%,居美国之后为第二大能源生产国。2005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22.
8、2亿吨标准煤,增长9.5%。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28.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0%。2009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7.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2,增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2010年,世界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20.864亿吨标准油,同比增长4.95%。中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22.824亿吨标准油,同比增长9.71%,占世界一次能源生产量的18.88%。2011年,我国能源生产为31.8亿吨标准煤,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4.8亿吨标准煤,比2010年增长7%。,2010国际能源署(IEA)宣称中国在2009年一举超越美国,跃居世界
9、能源消费第一大国之后,2011年6月份,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2011再度宣称中国于2010年超越美国,跃居世界能源消费第一。2010年,对国际能源署公布的相关结果,国家有关部门曾坚决予以反驳,称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仍低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2011年,对BP发布的全球能源消费数据,国家有关部门暂时尚未给予正面回应。,张国宝称,“全球2011年平均一个人消耗2.6吨标准煤。前几天有数据说,中国人一个人一年才消耗2.3吨标准煤。最近到国外作报告,我要把这个数据做实。经过统计后,发现(中国人均消耗量)超过2.6吨标准煤,现在是在全世界平均水平。”,世界能源消费变化,中国能
10、源消费增长情况,(三)能源结构,2004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为:原油36.8%、天然气23.7%、煤炭27.2%、水电6.2%、核能6.1%;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为:原油22.3%、天然气2.5%、煤炭69.0%、水电5.4%、核能0.8%;2004年煤炭生产与消费:我国煤炭生产19.56亿吨,同比增长13.19%,占世界的生产总量的35.32%;煤炭消费19.17亿吨,增长14.64%,占世界消费总量的34.40%。2008年中国煤炭消费量27.4亿吨,增长3.0%;原油消费量3.6亿吨,增长5.1%;天然气消费量807亿立方米,增长10.1%。,百年来世界能源结构变化,我国一次能源消费
11、结构,2004年石油生产与消费:我国石油生产1.75亿吨,增长2.90%,占世界生产总量的4.51%,居世界第六位;消费量为3.09 亿吨,增长15.83%,占世界消费总量的8.19%,对外依存度达到47.3%; 2004年燃气生产与消费:我国天然气生产量为408亿立方米,增长18.5%, 占世界份额的1.51%; 2004年发电量与水电、核电消费量:我国发电量21870亿千瓦时,增长14.79%,占世界发电量的12.53%,居世界第二;我国水电消费量为3280亿千瓦时,增长16.6%,占世界的水电消费总量11.7%,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核电消费量为501亿千瓦时,增长14.12% ,占世界核电
12、消费总量的1.82%,居世界第十一位。2008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2%。其中,原煤产量27.93亿吨,比上年增长4.1%;原油产量1.9亿吨,比上年增长2.2%;天然气产量760.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9%;发电量34668.8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5.6%。,2008年中国进口原油1.7888亿吨,比上年增长9.6%,价值12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同期,中国进口成品油3885万吨,比上年增长15%,价值3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2.7%。 海关总署2011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进口原油2.39亿吨,同比2009年增长17.5%,进口额达
13、到1351.51亿美元,同比增幅51.4%。 海关总署2012年2月份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原油进口总量为2.5378亿吨。,我国能源消费主要特点,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优质能源比重上升,石油安全不容忽视。工业用能居高不下,结构调整任重道远。生活用能有所改善,用能水平仍然很低。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2006年世界一些国家(地区)人均能源消费量比较,二、我国能源利用状况,纵向比较节能成效显著横向比较差距较大近年能耗增长较快,纵向比较节能成绩显著,我国能源效率由1990年的28%提高到到33%。例如:石化工业2000年消费能源21130
14、万吨标准煤,工业增加值能耗为5.21吨标煤/万元;2005年消费能源36067万吨标准煤,工业增加值能耗为4.13吨标煤/万元,下降20.7%。化学工业2000年工业增加值能耗为8.91吨标煤/万元;2005年消费能源,工业增加值能耗为5.94吨标煤/万元,下降33.3%。,1980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以年均5.6%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9.8%的增长。按2005年不变价格,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由1980年的3.39吨标准煤下降到2006年的1.21吨标准煤,年均节能率3.9%。能源加工、转换、贮运和终端利用综合效率为33%,比1980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单位产品能耗明显下降,其中钢
15、、水泥、大型合成氨等产品的综合能耗及供电煤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 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72.2%下降到2006年的69.4%,其他能源比重由27.8%上升到30.6%。其中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比重由4.0%提高到7.2%,石油和天然气有所增长。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趋势明显,煤炭能源转化为电能的比重由20.7%提高到49.6%,商品能源和清洁能源在居民生活用能中的比重明显提高。 2007年、2008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分别比2006年、2007年下降3.66%、4.59%。,“十一五”节能成就,“十一五”期间,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
16、的增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04下降到0.59,缓解了能源供需矛盾。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9.1%,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14.29%,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12.45%;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6亿吨。 2010年与2005年相比,电力行业300兆瓦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比重由47%上升到71%,钢铁行业1000方以上大型高炉比重由21%上升到52%,建材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重由39%上升到81%。,与2005年相比,2010年钢铁行业干熄焦技术普及率由不足30%提高到80%以上,水泥行业低温余热回收发电技术由开始起步提高到55%,烧碱行业离子膜法烧碱比重由29.5%
17、提高到84.3%。 与2005年相比,火电供电煤耗由370克标准煤/千瓦时降到333克标准煤/千瓦时,下降了10.0%;吨钢综合能耗由694千克标准煤降到605千克标准煤,下降了12.8%;水泥综合能耗下降了24.6%;乙烯综合能耗下降了11.6%;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了14.3%。 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十大节能重点工程形成节能能力3.4亿吨标准煤。,我国能耗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横,横向比较差距较大,横向比较差距较大,从2001年开始的五年里,中国的能源增长突然大幅加速,平均达到了12%,高于增长。我国单位产品的能耗,比发达国家要高出两三倍。一些主要工业设备在节能方面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大约在
18、15%到20%,中国的单位能耗如果是1,世界平均水平则是29%,日本目前是10%。在终端耗能比例上,工业大概占到70%。我国建筑耗能最近这几年也在增加,前几年的数字是20%左右,最新发布的资料则显示中国建筑能耗要占到总的终端能耗27%左右。交通能耗过去一直占10%,可是现在估计已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中外主要耗能产品指标比较(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 告2011年 第9号“十一五”各地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二一一年六月七日,按2007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定义 节约能源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
19、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三、节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就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做出重要指示 。 胡锦涛强调,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节约能源资源,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下更大的气力抓好节约能源资源的工作。,温家宝 : “能源、矿产、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经
20、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要大力节约能源 。抓紧启动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大力发展节能型交通运输工具和农业机械,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控制高耗油汽车的发展。推动新建住宅、公共建筑节能和现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节能环保型空调、冰箱等家电产品,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居民住宅和全社会推广采用节能照明产品。严格执行公共建筑夏季空调室内温度最低标准。在农村大力发展户用沼气工程。积极开发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国家对节能工作的定位
2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确定国家节能指标: “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十一五”时期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作为约束性指标。,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 必须把节能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较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能源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状况。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能源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能源安全,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解
22、决我国能源问题,根本出路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是缓解能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保障经济安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必须把节能工作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近几年,由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滞后、高耗能行业增长过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上升,特别是今年上半年,能源消耗增长仍然快于经济增长,节能工作面临更大压力,形势十分严峻。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工作的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节能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23、,列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下大力气,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实现“十五”能源节约的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 提出了十二个方面、50条政策措施 ,确保“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 。 严格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河北省“十二五”节能减排 综合性实施方案,
24、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河北省“十二五”节能减排 综合性实施方案的通知 (冀政函2011112号 )目标是:2015年,全省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降低18,比2005年降低34.5;修订河北省节约能源条例、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到2015 年,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比2010 年下降18%、18%、18%、20%、20%、22%、20%、20%、18%。制(修)订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工业节电管理办法、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办法、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河
25、北省工业节能规划,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冀工信节201226号)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十一五”末下降22%以上。主要耗能产品节能目标。全省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主要耗能产品能耗大幅下降。其中,吨钢、水泥、平板玻璃、大型合成氨、烧碱综合能耗(离子膜法30%碱)等主要耗能产品的能耗指标分别降至570千克标准煤/吨、92千克标准煤/吨、14千克标准煤/重量箱、1280千克标准煤/吨和295千克标准煤/吨。吨原油加工能耗降低到90千克标准煤以下;铸件综合能耗不超过500千克标准煤/吨合格铸件;脱墨制浆、日用玻璃、日用陶瓷综
26、合能耗均不超过390千克标准煤/吨、380千克标准煤/吨、1110千克标准煤/吨 。万米印染布综合能耗降至2114千克标准煤,吨粘胶纤维综合能耗(长丝)降至4477千克标准煤,吨纱(线)混合数综合能耗降至339千克标准煤,万米布混合数综合能耗降至1672千克标准煤。青霉素工业盐综合能耗不超过6.0千克标准煤/十亿只,大输液综合能耗不超过530千克标准煤/万瓶,维C综合能耗不超过2.68吨标准煤/吨。 建立和完善河北省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体系。严把能耗准入关 。,“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 (建科201272号)河北
27、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建筑节能“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冀建科2011633号 ),“十二五”期间全国各省市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表,河北省11设区市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2010年基数表,注:本表根据河北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二五节能目标分解方案的征求意见稿”推算得出,供参考。准确指标按我省正式公布为准。,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增长走势,地球CO2浓度变化,地球平均温度变化,四、我国能源政策,立足国内;节能优先;优化结构;保护环境; 对外合作;储备调节;深化改革。,立足国内,立足于主要依靠国内来保障能源需求,是解决我国能源的基本方针。要多方面
28、采取措施,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努力增加国内能源供给,继续保持较高的能源自给水平。,节能优先,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大力抓好能源节约,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控制高耗能产业盲目扩张、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建立节约型社会。依靠科技进步,全方位提高能源效率,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重点领域、重点工程、重要产品和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标准。到2020年年均节能率3%,累计节能14亿吨标准煤。,优化结构,煤为基础、多元发展,形成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结构。加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积极开发水电、核电;按照“挖潜东部,发展西部,加快海域,开
29、拓南方”的思路,加强国内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继续稳定和提高国内油气产量;鼓励发展风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不断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保护环境,能源的发展将兼顾经济性和清洁性的双重要求,尽量减少能源开发利用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努力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国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世界主要国家人均CO2 排放,世界主要国家CO2 排放,对外合作,扩大与世界能源国的合作,适度利用国外资源,作为国内能源供应的必要补充。多元化的方针,实现资源供应地区、合作方式以及能源资源品种的多元化。,储备调节,做好石油储备基地建设,高度重视煤电油运的衔接,强化引导搞好协调。,深化改革,“市场取向、政府调控、统筹
30、兼顾、配套推进、总体设计、分布实施”的原则,加大能源价格改革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油气行业改革,健全能源监管体制。,五、我国节能政策及措施,1. 我国的节能政策,政府节能政策,建立节能激励政策,实施严格节能管理制度,高耗能产品淘汰制度,能效标识管理制度,税收政策,政府采购政策,开展节能工程及活动,资源节约活动;节能产品认证;绿色照明工程;节能周活动;合同能源管理;,强制性能效标准检查制度,高耗能行业准入制度,2、我国节能措施,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 大力推进结构调整 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 抓好重点能耗企业的节能管理 完善节能保障机制 加强节能法制建设,健全节能法规和标准体系 强化
31、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和基础工作 政府带头节能 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 切实加强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六、节能途径,结构节能管理节能 技术节能 回收节能,(一)结构节能,产业结构:不同产业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不同,能耗高低也不同,应在保证工业行业之间合理比例关系的同时,提出省能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向省能方向发展的同时,产品结构应向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企业结构:发展规模生产企业,关、停、并、转能耗高、竞争力弱的中小企业,降低能源消耗。地区结构:高能耗产品的生产应当建设在能源富裕地区或矿产资源较近的地区,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全局节能。,(二)管理节能,立能源管理制度:制定定额,有奖有惩。合理组
32、织生产:设备负荷合理;合理利用不同品位、质量能源;协调使用能源。加强计量:完善计量手段,强化节能监督,为节能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对能源缺乏科学的管理,或管理不善,会使能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如能源消费的七无:使用无依据,分配无定额,考核无计量,损失无监督,节约无措施,浪费无人管,等等。能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发挥有益的作用,它有利于合理组织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使能源的品种和数量的供应、分配、消费、储存各环节相互衔接、密切配合,保证生产的需要;消灭七无现象,节约能源的消耗,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降低生产成本;推广节能技术,采用节能生产设备,促进新技术的
33、应用和新产品的发展。,(1)对能源的品种、质量、价格的调查和核算。在满足项目生产用能要求的前提下,比较使用何种能源具有最好的经济性。,一般地说,节能管理要抓好以下几个基本环节:,(2)对项目进行热平衡和电平衡,以基本搞清在能量使用上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3)确定节能对象,制订节能计划,落实节能措施,贯彻能源政策。按照系统工程的要求,将项目的能源管理划分为燃料管理、用电管理、用水管理、用汽管理系统,统筹考虑,合理安排,以求得整体的最优规划、最优控制、最优管理。,(4)制订各种工艺或产品的能耗指标和节能指标,及计算方法,(三)技术节能,工艺节能设备节能系统节能:从系统和利用能的角度,对生产过程中
34、与能量的转换、回收、利用等有关的整个系统进行的节能工作。控制节能:1)节能需要操作控制;2)通过操作控制节能 。,(四) 回收节能,对已经利用的余热和未经利用的废热中,回收热量,是对能量直接重新利用;对生产过程中的废料、余渣和伴生物,收集起来进行再加工,而成为有用的新原料、新产品,增加产值,是对能量的间接回收利用。,七、节能新机制,节能自愿协议 :政府(或授权机构)与企业达成协议。企业主动承诺达到一定的节能或环保目标,政府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激励措施。 电力需求侧管理 :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优化供电方式,在满足同样用电功能的同时,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目的,实现社会效益好、各方受益、最低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合同能源管理 :合同能源管理的实质是以未来节能收益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 节能产品认证和能效标识 :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用户和消费者购买节能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