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农业资料-森林资源调查学(PPT 129页).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208165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PPT 页数:129 大小:4.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资料-森林资源调查学(PPT 129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农业资料-森林资源调查学(PPT 129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农业资料-森林资源调查学(PPT 129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农业资料-森林资源调查学(PPT 129页).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农业资料-森林资源调查学(PPT 129页).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森林资源调查学,Forest Resources Measurements,华南农业大学森林经理研究室,陈世清,2007年于广州,1马建维,李长胜,孙玉军,范文义.森林调查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林业专业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3易淮清.中国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发展史.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 4英W.J.Sutherland,张金屯译.生态学调查方法手册.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5Thomas Eugene Avery.Natural Resources Measurements.the U.S.A.:Mc

2、Graw-Hill Book Company.1975,教材与参考书,1绪论 2调查因子与常用的调查工具与方法 3角规测树 4抽样调查 (1)系统抽样 (2)分层抽样 (3)点抽样与3P抽样 (4)模拟样地抽样 5森林资源调查体系 (1)一类调查 (2)二类调查 6景观资源调查技术,目 录,绪 论,第一节 森林调查学的概念和知识体系 一、森林与森林资源,森 林,森林资源,人类学家说,森林是人类的摇篮;历史学家说,森林是历史盛衰的象征;经济学家说,森林是绿色的金库;生态学家说,森林是生物的制氧机;土壤学家说,森林是土壤的保育员;水利学家说,森林是天然的蓄水池;地球物理学家说,森林是防风的勇士,防

3、沙的长城;环境学家说,森林是空气的过滤器,噪声的消声器,天然的灭菌器,环境的化妆师,什么是森林?,森林,森林,森林,森林,森林,森林,资源,Zimmermann,1933资源:能够或被认为能够满足人类某种需求的环境或环境的某些部分。资源是主观的、相对的与功能性的。资财的来源。对人有直接效用。人类中心主义。 反对者:资源地表、地球内部以及外部所有无机、有机和文化属性的泛称。,鲨鱼肉里有一股特殊的尿臭味,鳍鱼翅 肉垃圾,华人,西加勒比海人 垃圾,加勒比海,资源效用文化,东加勒比海人 肉美味佳肴,1、森林资源调查是根据林业和生态建设、生产经营管理、科学研究等的需要,采用相应的技术方法和标准,按照确定

4、的时空尺度,在特定范围内对森林资源分布、数量、质量以及相关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数据进行采集、统计、分析和评价的工作。 2、森林资源调查学是研究探测和取得森林资源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二、森林资源调查与森林资源调查学,三、 森林计测学的性质与知识体系,第二节 森林调查目的和任务,一、 森林调查目的: 1、为国家制订林业区划、规划、计划及制定林业方针政策,开展科学研究,指导和监督林业生产经营提供基础信息资料; 2、为评价森林经理效果、林业和生态建设成就等提供监测信息资料。 二、森林调查任务:决定于森林调查的种类和目的。采用科学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查清森林资源分布、数量、质量、消长变化状况及其

5、变化规律,摸清森林生长的自然、经济、社会客观条件,从而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全面准确地提供林业和生态建设所需的森林资源调查成果资料,为国家或地区,乃至森林经营单位制定林业方针政策,编制林业区划、规划、计划,指导林业生产提供基础资料,为实现森林资源合理经营、科学管理、永续利用和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服务。,(一)森林资源清查(一类调查) 查清全国森林资源现状和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一般采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法。为制订国家林业方针政策,需要取得各项消长率、总生长量、保留木生长量、进界生长量、未测木生长量、总消耗量(包括采伐量、自然枯损量、灾害损失量),生长率,消耗率,总资源数字和各

6、类土地面积等资料。,三、森林资源调查类型,以局、场(经营主体)为总体查清资源落实到山头、地块,为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县级林业区划、规划和基地造林规划提供依据,需按树种、龄级、径级和材质区分立木蓄积,作为判断森林生产力高低的重要依据和调整可采量的重要指标的蓄积生长量,还需要按径级、龄级和树种分类。一定面积上有关疏伐计划指标的资料,则是每公顷的立木株数、混交林木的空间分布、母树的空间分布。为评定更新情况,还需要充分的、合乎更新要求的适生树种的幼树密度等系统资料,并要取得高精度的林相图、各种土地类别面积、各种资源统计表和森林调查簿等资料。,(二)森林经理调查(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查清作

7、业地段(区)的资源现状、地况和更新等情况,以满足作业(项目)设计的要求。,(三)作业设计调查(三类调查),森林调查种类与森林经理层次,(四)年度森林资源专项调查,1、林地征占用调查 2、营造林实绩综合核查 3、采伐限额执行情况检查 4、消耗量及消耗结构调查 5、生态公益林界定与认定核查,(五)专项调查,1、森林土壤调查 2、森林立地类型(或林型)调查 3、测树制表调查 4、森林病虫害调查 5、森林更新调查 6、红树林资源调查 7、野生经济植物资源调查 8、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一、目测调查阶段18世纪前,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当时是买卖青山,林业生产的情况是小面积集中采伐。这一时期森林调查没有形成完整

8、的学科,只能进行目测调查,以估测森林蓄积量为主。到了18世纪,目测全林总蓄积的方法是将调查地区划分若干分区(Forstaste),以目测方法估计单位面积蓄积,并将样地上的样木伐倒实测其材积,以校正目测调查的结果。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小面积林相简单的森林。目前仍在林业调查工作是沿用。,第三节 森林调查技术的发展,19世纪初,测树技术发展迅速。林业工作者开始利用胸径、树高、形数与材积之间的关系分别编制了立木材积表。由于交通和工业的发展,目测小面积林分以推算全林蓄积的方法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目测法逐渐由全林实测法代替(期间经历了近200年)。当前,全林实测法在世界上某些国家中仍然采用,特别是在贵珍林分和

9、伐区调查/三类调查中,仍采用全林每木调查法。成本高、速度慢。,二、 全林实测阶段,对于小面积森林来讲,采用全林实测法是可行的,但对大面积森林来说全林检尺是不可能的。人们认识到,采用抽样调查法可以降低成本,18世纪末抽样法首次在林业上应用。19世纪在估计各个林分时只偶然采用抽样法。在中欧盛行皆伐作业,人工更新后形成大片人工纯林,所以人们编制了各树种和各地区的收获表,用以推算较大面积的森林蓄积。北欧等国相继采用带状调查法推算大面积林分蓄积。等距带状调查可得出各类型面积和调查地区的林相图。1950年前后,带状调查法曾介绍到缅甸。这种方法以林班为清查单位,采用5%的线性抽样法,经修改后在现代热带林调查

10、中仍有重要地位。欧美曾采用过5%10%的带状实测法,苏联采用过方格法带状实测;我国曾采用过成熟林小班5%的标准地实测法等,都属于这一时期的调查方法。,三、森林抽样调查阶段,1应用遥感技术 2进一步发挥现有资料的作用,研究效率更高的森林调查方法,改进现有的森林调查体系。 3在森林调查实践中,实现森林调查自动化。苏联已研究出一些自动判读方法。例如,采用卫星资料可有效地解决火烧迹地的划分。此外,建立了森林清查材料机械化判读程序系统。该系统可解决:确定主要清查指标;根据彩色卫片划分森林地段,绘制分布图并确定其面积。,四、 森林调查发展趋势,3S技术应用,第四节 我国森林资源调查发展与成就,一、我国森林

11、资源调查发展历程,目测体系,抽样实测 体系,森林资源调查体系 (一、二、三类)完善,航天遥感试验,实测体系,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计算机应用,二、我国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成就,1、调查内容不断增加,调查成果逐渐丰富 2、调查技术不断发展,调查体系日趋完善 3、人员素质不断提高,调查机构和队伍逐渐壮大,第一节 调查因子 一、当前世界及我国林业都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中国) 1、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1)核心是“三生态” (2)主要内容:五大转变、六大工程、跨越式发展、森林分类经营 2、中共中央9号文 二、调查因子 (一)直接测定因子:直径,树高,重量等。 (二)衍生测定

12、因子:断面积,材积,形数,形率等 (三)生态环境因子:生物量、植物储能量、地下水、凋落物生物量、微生物生物量、光能利用率、森林精气、空气负离子等。,第一章 调查因子与常用的调查工具与方法,三、广东省森林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简介 1、森林生态建设综合指数: (1)森林生态系统综合结构指数 公益林面积指数 森林生态功能等级一、二类林面积指数 公益林森林层次三层以上面积指数 (2)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数 森林自然度一、二级面积指数 森林植物群落类型多样性指数 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 森林覆盖率指数 鸟类数量增长指数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增长指数,1、森林生态建设综合指数: (3)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 森林未

13、受病害危害面积指数 森林未受虫害危害面积指数 森林未受火灾危害面积指数 森林未受自然灾害危害面积指数 森林未受大气污染危害面积指数 (4)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指数 森林活立木总蓄积增长指数 林地森林植物总生物量增长指数 林地森林植物光能利用率增长指数 (5)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能力指数 有林地面积增长指数 林分单位面积乔木树种株数增长指数 林分郁闭度增长指数 生境指数增长率,1、森林生态建设综合指数: (6)森林生态系统与物质能量交换能力指数 林地森林植物同化二氧化碳增长指数 林地森林植物储碳量增长指数 林地森林植物放氧量增长指数 林地森林植物储能量增长指数 林地森林植物降污指数 林地森林涵养

14、水源节水量增长指数 林地森林植物带走土壤养分增长指数 林地森林植物返回土壤养分增长指数,2、森林生态安全综合指数 (1)森林植被生态安全指数 林地面积指数 林地栽植面积指数 生物入侵危害面积指数 (2)生态环境安全指数 石漠化面积年减指数 林地土壤未污染面积指数 林地土壤肥力未衰退面积指数 (3)社会生态安全指数 未产生水土流失面积指数 林地地表水水质污染指数 沙化面积年减指数,3、森林生态文明综合指数 (1)生态价值观念指数 社会投资造林面积指数 保护区、公园、景区面积指数 城镇森林绿化面积指数 (2)生态行为指数 森林无公害采集方式指数 无公害造林整地方式指数 无公害药物施放面积指数 (3

15、)社会生态安全指数 生态文明管理指数 职工技能教育指数 职工收入指数,一、胸径测定工具轮尺、直径围尺 二、树高测定工具竹竿、布鲁莱斯测高器、圆筒测高器、克里斯屯测高器等。 三、多用测树仪角规、DQL系列测树仪、激光测树仪等。,第二节 常用的调查工具,一、实测法 1全林实测法 2局部实测法:标准地法、抽样调查法、众数抽样调查法 标准地调查法: (1) 2个术语: 标准地与样地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它们都是调查单元。不同点在于两者原理、特点(要求)、样本单元数、单元大小控制等方面。 标准地:按典型选取的调查地块。典型调查理论、充分代表性、主观性、46块、株数控制标准地大小。我国规定:在近熟和成过熟

16、林中,林木株数150株以上;中龄200株以上;幼龄250株以上。 样地:随机抽取的调查地块。随机抽样理论、随机性、客观性、最少达到小样本(30块)以上、既定面积。多用400m2。,第三节 常用的调查方法,外业工作:提出问题明确目的要求确定标准地条件选择标准地境界测设每木调查树高测定年龄测定郁闭度测定生境因子调查与记录 内业工作:绘制树高曲线或树高方程(DH方程),计算各项林分调查因子(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年龄、树种组成、立地质量(地位级或立地指数)、疏密度、郁闭度、蓄积量、出材等级等), 二、 目测调查法,(2)标准地调查步骤,第一节 角规概述 一、角规(angle gauge) 以一定视

17、角构成的林分测树工具。 1845 “ ; 1947年,奥地利Bitterlich W.首创; 1957年引入我国。 二、构造 视孔、杆身、缺口; 最原始:手杖,长1m,缺口2cm;,第二章 角规测树,自平曲线角规(LTC-1),三、计数方法,四、角规测树基本原理同心圆原理,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体系的基础。 断面积/角规系数(basal area factor) Fg :计数1株时,林木总断面积数(m2/ hm2)。,c,A C B,O,用相切树分析断面积系数,a,b,AC=l/2;OC=L;Oa=R;ac=d/2 因为:OAC Oca 所以:OC:Oa=AC:ca

18、 即:,故,如l=1cm,L=50cm,则Fg=1 m2/ hm2,四、角规测树基本原理同心圆原理,又 样圆面积A=R2,树干胸高断面积为 。,一、角规绕测技术要求 观测时要对准胸高位置; 被遮挡时,应砍掉灌木、杂草或变换测点,但应保持点位到被测树干中心距离不变,测完后返回原测点。 避免漏测与重测,应在绕测起点树作标志或正反绕测2次以相互检查或求平均值; 正确界定相切木/临界木。实测角规点到树干中心距离S与胸径d,计算:,第二节 角规测树技术,SR:相割; S=R:相切; SR:相余。,相切木/临界木判别示意图,1、选择Fg的作用: Fg越小,控制范围越大,即观测距离越远,误测12株影响不大,

19、但判断难,工效低,易出错; Fg越大,控制范围越小,即观测距离越近,误测12株影响大,但判断易,工效高,不易出错; 2、Fg选择依据:林分的林木直径与密度。,二、选择角规常数,林分特征与选用角规常数参照表,注:我国常采用Fg=1或2(m2/ hm2),三、角规点数确定,用典型取样选择角规点,林分调查角规点数的确定( Fg=1),用随机取样确定角规点,林分调查角规点数的确定( Fg=1,可靠性95%),原理:杆长改正、缺口改正 现多用自动改正坡度的角规自平杆式角规 五、林缘误差的消除林缘误差修正系数表,四、坡度改正,角规控制检尺:用角规绕测时,对于计数树木进行检尺,并按径阶统计其株数。 一、一般

20、通式,第三节 角规测树在林业上的应用,式中: Y:调查林分的每公顷调查量;Fg:断面积系数;yj:第j株计数木的调查量;gj:第j株计数木的断面积;z:计数木株数。,二、测定每公顷断面积,三、测定每公顷株数,四、测定每公顷蓄积,六、测定林分平均高 垂直角规,仰角6034。,6034,眼高,垂直角规绕测平均高示意图,五、测定林分平均直径,七、角规测树步骤,林分特征,取样方法,林分面积,精度要求,角规常数,角规点个数,水平角规绕测,改正,垂直角规绕测,内业处理,判断,检尺,坡度,绕测角,记录,选择与确定角规点,八、角规测树计算举例,角规控制检尺计算表( Fg=1,Zh=11.5),第三章 森林抽样

21、调查,1系统抽样:从含有N个单元的总体中,随机地确定起点之后,按照预先设计的一定间隔的模式抽取样本单元(n个),组成样本,用以估计总体的方法。 2.系统抽样的工作步骤: (1)确定样本单元数:若n30,则按小样本方法进行估计。,第二节 系统抽样,(3)布点:根据点间距编制网点膜片,在布点图上随机取一单元为起点,然后把膜片覆盖于布点图上,令其中一交叉点与起点重合再把其它交点刺于图上,并依次编号。 (4)样地定位及调查:只要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准确确定其中一个样地位置,其余的可以依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确定。,(2)计算点间距,A.总体平均数估计值: B.标准差:C.标准误:D.相对误差限: E.估计

22、精度:P=1-EF.总体估计区间:,(5)系统抽样误差的近似估计:,在林相单纯、变动不大的林区中适合用系统抽样调查;在变动大、类型多的复杂林区中,抽样强度相同的条件下,用分层抽样调查比系统抽样精度高。 1.分层抽样:按照森林各部分的特征,把总体划分成若干层(类型),然后在各层中进行随机抽样,借以对总体进行估计的方法,也叫分层随机抽样。,第三节 分层抽样,(1)树种(组):在混交林内可用优势树种或树种组来分层。 (2)龄组:一般结合林业生产的需要划分为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三个层。 (3)郁闭度:郁闭度可划分为疏、中、密三级,凡郁闭度小于或等于0.1者为疏,0.20.6

23、者为中;大于0.7者为密。,2.分层因子,(1)林业生产与科研对调查成果的要求; (2)总体内森林结构特点; (3)缩小层内方差,扩大层间方差; (4)图面材料和航空象片的比例尺; (5)充分利用过去的调查材料。 5.分层抽样的工作步骤: (1)分层 (2)在每一层中按系统抽样法操作 (3)内业处理,注意用加权方法。,4分层原则:,1点抽样:在总体内随机或系统抽取n个样点,在每个样点上用角规绕测相割和相切的林木构成样本单元,由样本单元组成样本用来估计总体的方法,又叫可变概率抽样、无样地抽样、可变样地抽样和角规测树法等。 2点抽样的估计值: (1)单位胸高断面积的估计值:(2)单位面积株数估计值

24、:(3)单位面积蓄积的估计值:其中:i=1,2,mj ;j=1,2,n (4)误差、精度、估计区间等的处理参照系统抽样,第四节 点抽样,一、 模拟样地抽样的概念 在含有N个单元的现实林总体中,随机或系统抽取n个样点,在每个样点上量测7株树、2或6个水平株距,构成模拟样地,组成样本,用以估计总体的方法。假定在总体内随机抽取某样点的落点处最近的一株树定义为0号树,距0号树最近的树木依次定义为1,2,,6号树。 二、模拟样地抽样基本原理模拟样地调查方法和计算原理是以模拟总体和模拟单元为基础的。,第五节 模拟样地抽样,假定在总体内随机抽取n个样点,每个样点上调查树木的观测值为yij(j=0,1,6),

25、量测的株距rij(j=0,1,6;i=1,2,n ),则第i个样点上平均株距为,式中m为每个样点上量测的株距个数,当m=6时,ri为全距模拟样地的半径,当m=2时,即量测ri中ri3和ri4中间两个株距,则ri为中距模拟样地半径。每个样点上的平均观测值(可以是任一测树因子)为,式中:k为每个样点上量测的树木株数;yij为第i样点第j株树木的观测值。 以0号树为中心,以ri为正六边形的模拟样地外接圆半径,将其他树木按其胸高断面积求出第i样点的平均直径,以六边形顶点为圆心,1/2平均直径画圆,连接各顶点即得到正六边形模拟样地周界。,1样地形状的模拟,每个模拟单元涉及到现实林的7株,而在每个模拟单元

26、模拟株数(模拟单元内包括的理论株数)为3株。因为在模拟样地中除0号树外,1,6号树都仅有1/3落在单元内。 3.模拟单元(正六边形)的面积:4每公顷株数(1) 模拟单元内每株模拟树所占面积:(2) 每公顷株数:N=10000/ a=11547/ R25.每公顷蓄积:M=NV,式中V为模拟单株材积。,2.模拟单元模拟株数,1每公顷株数和蓄积估计值 (1)第i个样点上平均株距和材积:(2)模拟样地抽样R2和每公顷株数估计值:(3)单株材积和每公顷蓄积估计值:2.每公顷蓄积估计值的方差 (1)平均单株材积标准差:(2)平均单株材积标准误:(3)每公顷蓄积估计值方差:,三、全距模拟样地森林抽样调查法的

27、估计值和方差,(1)绝对误差限:(2)相对误差限:(3)估计精度:,3每公顷蓄积估计值的精度,1确定样本单元数:式中:cy为单株材积变动系数;cr为株距变动系数;为株距和单株材积相关系数,T小于1,一般近似等于1。 2布点:根据确定的样本单元数在总体内随机或系统布点。 3样点现地定位:一般用测量法定点。距落点位置最近的一株树为抽取的样点,将该树定为0号树。 4样点树木的量测和调查 (1)量取落点处距0号树水平株距; (2)测0号树胸径; (3)以0号树为中心依次量取距其最近的第1,2,3,4,5,6号树木的胸径和株距。 5生长量、树高、郁闭度、天然更新、植被、土壤立地类型调查:与常规调查法同。

28、 6.内业处理。,四、调查方法,第五章 景观资源调查技术 第一节 景观与景观资源,一、 景观 (一)景观( landscape )的定义 1直观的美学观:与“风景”同意,是风景诗、风景画及风景园林学科的对象。指可以引起视觉感受的某种景象,或一定区域具有特征的景象。 2地理的综合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接近于生态系统或生物地理群落等术语。 3景观生态学的异质地域观: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或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斑块或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强调景观的多样性和异质性。,1939年由德国地理学家C.Troll提出,他认为: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控制

29、某一地区不同空间单元的自然生物关系的。同时指出景观生态学不是一门新学科,甚至也不是一门新的学科分支,它只是一种综合研究的特殊观点。 景观生态学强调生态系统的水平关系,而以往的生态学主要研究垂直关系,即在一个相对一致均质性的空间内研究植物、动物、大气、水和土壤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说生态系统是局部同质的较小尺度,而景观是生态系统的载体,是一种异质性的自然体系。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整体论、系统理论、混沌论。,(二)景观生态学的概念,1景观:一个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 2景观要素(景观成分):组成景观的单元(各生态系统或亚系统)。 3景观与景观要素的关系 景观与景观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景观强调的

30、是异质镶嵌体;景观要素强调的是均质同一的单元。景观和景观要素地位转换反映了景观问题与时空尺度密切相关 。我们可以把包括村庄、农田、牧场、森林、道路的异质性地域称之为景观,而将它们每一类称之为景观要素。可是,在一片几乎完全为森林所覆盖的土地中,我们可将这整片森林视为一景观,而将每一种森林类型视为景观要素。例如,华南农业大学树木园景观(湿地松、台湾相思林、落羽杉、马占相思、桉树林、荷木林、池塘等)。,(三)景观与景观要素,1斑块(嵌块体、拼块)(patch):在外貌上与周围地区(本底)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性地表区域。 (1)干扰斑块(disturbance patch) (2)残余斑块(残存斑块、保

31、留斑块)(remain patch) (3)环境资源斑块(environmental resource patch):前两类均起源于干扰。环境资源斑块起源于环境的异质性。斑块与本底之间都存在生态交错区(ecozone),在干扰斑块(或残余斑块)与本底之间的生态交错区较窄,过渡比较突然。资源环境斑块与本底之间的生态交错区较宽,过渡比较缓慢。 (4)引入斑块(introduced patch):人们向本底引入的有机体。根据引入的有机体不同可分为:种植斑块(planted patch)和聚居地(home habitation)。,(四)景观要素的基本类型(形状、面积),与本底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土地。

32、也可以说是带状斑块。走廊的重要特征是弯曲度或通直度和连通性。按走廊宽度以及边缘区和中心区的情况,可将走廊分为线状走廊和带状走廊。按照起源可分为四类: (1)干扰走廊:带状干扰形成。如带状采伐。 (2)残余走廊:残余部分成带状。如将一片森林采伐后,剩下一条带状树木。 (3)环境资源走廊:异质性环境资源在空间的线状分布产生的。如江河两岸的植被带。 (4)种植走廊:由人工种植物所形成的线状地带。如行道树、农田防护林等。,2.走廊(廊道)(corridor),范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区分本底和斑块的三条标准: (1)相对面积:50%以上;且与距离相关,距离远则本底

33、范围大,距离近则可视本底小或本底会产生变化。如远看一片森林,往往以天空与群山为本底,走近审视,其本底就成了林下的植被,其美感也因本底变化而大异其趣。 (2)连接度或连通性:如一个空间不被两端与该空间周界相接的边界隔开,则可认为该空间是连通的。可以通过走廊完全连通或不完全连通。 (3)动态控制作用:本底所具有的使斑块变成本底的功能,如树篱和农田,树篱中的乔木树种的果实、种子可被动物和风等媒介传到农田中去,农田若失去人的管理之后不久就会变成森林群落。,3本底(基质、模地)(matrix),廊道 corridor,斑块 patch,基质 matrix,(一)景观资源的定义也称景源、风景资源、风景名胜

34、资源、风景旅游资源,是指能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用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是构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风景区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 (二)景观资源的特征与分类 1景观资源的特征(1)景观多样性 (2)景观异质性(3) 可辨别性(4) 可重复性,二、景观资源,2.景观资源分类,表1 景观资源分类表,第二节 森林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一、森林景观资源概念森林旅游资源(森林风景资源、森林风景旅游资源、森林景观资源、森林美学资源)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其他自然景观为依托,人文景观为陪衬的一定森林旅游环境中,具有游览价值与旅游功能,并能吸引旅游者的自然与社会、

35、有形与无形的一切因素。包含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主要有森林公园、风景林场、植物园、生态公园、森林游乐区、以森林为依托的野营地、森林浴场、自然保护区或类似的旅游地等。 二、森林景观资源分类 1、 森林景观资源普查分类和分级标准(2000年,征询意见稿):分为森林自然景观资源、森林生态环境资源、森林人文景观资源三大类; 2、中国森林风景资源质量及开发建设条件评价标准:将森林风景资源分为:林景、山景、水景、生物景、气象景、人文景和环境质量等七类。,森林旅游资源分类表 (森林景观资源普查分类和分级标准 2000年,征询意见稿),森林旅游资源分类表人文旅游资源

36、(森林景观资源普查分类和分级标准 2000年,征询意见稿),第三节 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景观资源调查内容,二、景观资源调查方法,三、森林旅游资源调查(1),(一)森林旅游资源调查程序 森林旅游资源调查可分为内业准备、现地调查、汇总整理三个阶段。 1、内业准备 (1)组织准备:领导小组;组织专业调查队或组。调查人员要求:身体健康、一专多能;要求具有林学、生态学、地学、景观点、气象学、文学、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方面知识的人员参加。每组/队35人。 (2)资料准备:文字资料(自然、历史、社会经济、政策法规、有关区划、规划文件等,如地方志之类)、图面资料(1:25000,最好1:10000或更大

37、比例尺的地形图)、影像资料(包括照片、影视、航片、卫片等);其他实物资料,如工艺美术品、民族服饰、旅游纪念品、历史文物、革命文物等; (3)工器具准备 一般用具:包括办公用品、生活用品、安全用品等; 仪器:包括一般测量仪器(如皮尺、卷尺、测高器、地质罗盘、海拔仪等)、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 交通通讯设备:中、小型越野车、对讲机、移动电话等。 (4)技术准备:制订计划和技术方案、工作用图、人员培训(统一技术标准)等。,三、森林旅游资源调查(2),(一)森林旅游资源调查程序 2、现场调查 (1)踏查或概况调查:俗称“踩线”,走马观花式调查,全面大概的摸底调查,为进一步调查确定合理方法与路线。应

38、尽可能利用有关部门的现有资料,以养活工作量。 (2)系统调查:对初查远景区或预测远景区进行系统调查,加密调查线、点,对旅游资源进行规模、质量、美感等进行系统调查,将结果标在1:25000至1:50000图上,并进行同类初步类比; (3)详细勘查(重点调查):在以上2步完成后,对筛选和初步拟定出有开发价值的小区和项目进行详查。内容:资源成因、历史演变、现状、与相关因素的配伍,比较在同类旅游资源中特色所在。同时对调查区的自然、经济、技术、物资、能源、水源、交通、生活供应能力,环境质量等进行调查分析,确定该区旅游发展方向和重点项目,提出规划性建议。在此阶段调查资料多标绘在1:5000或1:10000

39、图件上,并注意数据收集和对重点问题和地段进行专题研究和鉴定。 (4)专业调查:特定(特殊)对象的调查,如动植物调查;空气负离子调查;水质调查;环境质量调查;土壤调查;社会历史人文调查(当地民俗风情、历史事件、故事传说以及山水风景等)等。 (5)补充调查:拾遗补缺式调查。,三、森林旅游资源调查(3),(一)森林旅游资源调查程序 3、整理总结 (1)资料、照片、录像片等的整理:将调查所得全部资料进行复核、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对所摄照片功录像带进行放大或剪接编辑,并加以简要的文字说明; (2)图件的编制和清绘:将现场填绘的各种图种与室内复核分析整理过和资料互相对比、校核、做到内容真实准确、主题鲜明、

40、重点突出、图面结构合理,线条色彩清晰柔和最后缩绘为正式图件。 (3)编写调查报告 绪言:包括调查工作任务来源、目的、要求、调查区位置、行政区划与归属、范围、面积、调查人员组成、工作期限、工作量和主要资料及成果等; 区域地理概况:地质地貌、水系水文、气象气候、植被土壤等的主要特征及交通、经济情况等,最好还有邻近地区旅游点、区的情况资料; 森林旅游资源状况:森林旅游资源状况、分布、成因、历史、现场调查评价、初步分析比较等,要附有旅游资源分布图、旅游资源分区图、重点景观照片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名人活动、文化作品等类的资料; 森林旅游资源评价:评价内容、方法、结论等; 调查区森林旅游资源开发

41、利用的现有条件、现状、存在问题及今后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战略策略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等。如调查区较大,还应作出森林旅游资源利用区划,明确各分区的资源优势、开发利用主导方向、因地制宜地开发旅游产品,形成特色互补的大旅游区。 附录(件):森林旅游资源类型分布图;调查区位置及交通、供电、通讯、给排水现状图;调查区森林旅游资源一览表;调查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含名录);调查区环境质量调查报告;旅游市场调查与预测报告;影、相材料及其他资料。,三、森林旅游资源调查(4),(二)森林旅游资源调查方法 1、资料统计分析法:统计主要景观要素的面积、长度、高度、宽度、深度、角度、倾度、温度、湿度、透明度、速度、盐度、

42、直径、周长、种数、个数、层数、含量等; 2、综合考察法(现场深入调查评价):分布位置、数量、特色、特点、类型、结构和功能、价值等的了解; 3、资源图表法:将调查到的资源描绘到图件上,形成森林旅游资源分布图、利用现状图等,区分哪些区域是有开发可能,哪些为一般哪些为重点,哪些是无条件的。也可将森林旅游资源图与工、农、矿区、城市等相关图件重叠,进行综合平衡、评价、比较;还可按一定分类方法将各种旅游资源的分布,特质等要素列成表格形式,既一目了然,又便于比较分析; 4、区域比较法:可将两地或多地不同类型或同类型资源加以比较、评价和分析,得出其景观美的一般特征和独特特征,以利开发利用; 5、分类分区法:把

43、森林旅游资源按其形态特征,内在属性、美感、吸引性等加以分类进行研究,得出该区森林旅游资源种类、特征、质量和区内的差异,便于评价、制定开发规划、建立资源住处数据库等; 6、遥感调查法:选择信息源、遥感图像与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地理图、地质图等配合;解释图像中旅游资源信息;实地检验;提交资源调查报告。 7、访谈法(结构性访谈法和半结构性访谈法),三、森林旅游资源调查(5),(三)调查内容 1、基本情况调查 (1)自然地理调查:包括地理位置、面积、地质、地貌、母岩、土壤等; (2)社会经济调查: 当地社会经济简况:所属市、县、镇及相邻行政区人口、民族、经营主业、人均收入及构成等; 经营状况:森林公园

44、(原林场、自然保护区或调查区)经营沿革,包括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人力资源结构、资产结构、经营范围、年总产值、利润、税收、职工年均收入等; 旅游概况:调查森林旅游已开放的景区(景点)、旅游项目、游客结构、人次、时间、季节与消费(结构、水平)等; (3)旅游气候资源调查:温度(年、月、平均、极端及出现时间、冰、霜、雪期及厚度)、光照(各季节昼夜时数、光照最长、最短时间出现的日期、有无特异的自然光学现象及出现时期)、湿度(时空结构)、降水(时空分布)、风(主要风向、平均风力、五级、八级以上大风日数及出现时期与频率)、特殊天气气候天象; (4)环境质量调查:大气质量(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地表水质量(

45、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空气负离子、天然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水平等,三、森林旅游资源调查(6),2、景观资源调查 (1)自然景观资源调查 森林景观:起源、林相(林层)、树种或树种组成、年龄或龄组、胸径、树高、密度(株数密度、郁闭度)、林下植被(种类、高度、盖度等)、森林覆盖率、古树名木(树种、起源、年龄、胸径、树高、冠幅、来历等)、野生动植物(包括昆虫等)(种类、区系、分布、栖息环境、活动规律(生活史)、保护等级、数量、观赏价值及观赏季节与观赏地点等)等等,观赏植物调查与注意其外观特点(叶形、叶色、花期、花形、果期、果形、果色、果实等观赏利用价值。 地貌景观:悬崖、陡壁、奇峰、怪石、雪山、溶洞等(

46、地名、位置、成因、体态、数量、分布、海拔、母岩性质、坡度、相对高、山势走向等);对可远眺海、湖、河流、原野、林海、沙漠、日出、日落、云海、雾海等的位置及时间也应调查记载; 水文景观:海湾、湖泊,河、滩,瀑布,溪流、泉水(位置、形状、组成成份、母岩、成因、海拔、坡度、坡向、季节变化、水质(成分、温度)、流量及观赏、沐浴、疗养价值等) 气象景观:云、雾、雾淞、日出、日落及佛光等气象景观的出现季节,持续时间、形状、观赏位置等; 特异性:调查景观(景点)、景物的知名度。,三、森林旅游资源调查(7),2、景观资源调查 (2)人文景观资源调查 名胜古迹:古建筑种类、年代、历史及建筑状况、建筑物数量、分布及

47、占地面积、建筑风格及艺术价值、有关建筑物的传说、故事及目前吸引游客情况,存在问题及有关建议等; 宗教文化:宗教种类、宗教建筑、影响范围及历史; 革命纪念地:革命活动的文献、文物位置、保护现状及历史; 民俗风情:收集整理现成或口头的神话、传说、故事材料;历史名人情况;当地居民情况(民族、服饰、村寨建筑风格、传统食品、喜庆及各种禁忌礼仪等,原有的群众性歌舞、祭祀、朝山、庙会等集会和游览的时间、规模等; 名人故居:历史名人故居位置、保护现状及有关情况; 可借景物调查:调查不在森林旅游区境内,但具备观赏条件,对森林旅游区具有影响力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可记载可借景物的种类、名称、距离、景观价值及在本区域内

48、可能吸引游客的数量等。,三、森林旅游资源调查(8),3、开发条件调查 (1)旅游市场(客源)调查:森林旅游区主要客源所在地的有关情况;不同时空(景点)游客人数、构成(客源、身份、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出游动机等)、逗留时间、消费(结构与水平); (2)旅游协作条件:了解周边现已开放的森林旅游区、风景名胜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道寺观,及其他旅游场所的名称、级别、面积规模、旅游规模、服务设施、价格标准、经营效益、经验教训,旅游纪念品产销情况,以及联网协作的可能性等。 (3)旅游基础设施调查: 交通:现有种类道路等级、里程、路况、行车密度,至附近大中城市、机场、火车站、港口的距离以及与现有铁路

49、、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交通干线连接距离等; 通信(通讯)、供水、供电、给排水、旅游接待设施(宾馆、酒店、招待所、旅社分布、数量、规模、档次、服务人员质素等; (4)障碍因素:主要调查森林旅游地多发性气候灾害,如暴雨、山洪、冰雹、强风暴、沙尘暴、暴雨、台风等灾害天气出现的季节、月份、频率、强度,以及对旅游、交通、居住的危害程度等;突发性灾害,如山崩、滑坡、泥石流、地震、火山、海啸等出现的时间、频率、强度及危害程度等;其他有碍旅游的因素,如有害游客身心健康、危及安全的地质、地理、气候、生物等自然因素,工矿企业造成的大气、水体污染,以及恶性传染病和不利于开发森林旅游的旧俗恶习等社会因素。,四、森林

50、旅游资源评价(1),(一)森林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意义森林旅游资源评价是在森林旅游资源调查基础上,对森林旅游资源规模、质量等级及开发条件进行科学分析,为森林旅游资源开发规模、开发主题、开发后的吸引方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也为投资规模、目标市场确定、设施配套等提供依据。 (二)森林旅游资源评价内容 1、自然景观资源质量评价:森林、林木、林地景观;生物景观;地质地貌景观、水域景观、气候气象景观等质量的评价; 2、人文景观资源质量评价:古代各种遗址;古建筑;古陵墓;特色民居、民族风情; 3、开发条件:可进入性;区位条件;区域经济社会状况;客源市场;环境因素; (三)森林旅游资源评价方法现多采用层次分析法,将森林旅游资源评价项目分为风景质量、开发条件两大类;又分为20个项目,每项按1、3、5分三个级别分项计分,若个别项目较突出或不足,可酌情加减1分;如某项特别突出,靠加减分仍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则考虑调整各类目的权重;综合评价总评分为百分制,以取得总分反映森林旅游资源的质量、品位,也可按所得总分确定森林旅游区的级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