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锻造核心竞争力须内外兼修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金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配置资源的核心机制。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如果拥有核心竞争力,就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实践证明,锻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坚持内外兼修。修外,强化有序的竞争关系。没有竞争就没有竞争力,竞争力只有在竞争过程中才能形成。所以,要提高竞争力,最重要的是打破垄断,鼓励竞争。各类企业都应有生存和发展的平等机会,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过程,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企业群体结构。在供大于求、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一些企业的发展和大规模扩张,就意味着更多企业承受更大的压力,以至陷入困境。只要有竞争,就会有代价、有损失、
2、有痛苦。面对激烈的竞争,有些企业甚至行业组织、政府部门产生了惧怕心理,以种种动听的理由,做出种种限制竞争的行为,试图通过限制竞争的方式来改善整个行业所有企业的处境,或者缓解本地企业的困境。这是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相违背的。限制竞争有时可能会产生一些“积极”的效果,比如,使一些企业“摆脱困境” 、 “扭亏为盈” ,使整个行业的利润率或者地方的财政收入有所提高,但这充其量也只是短期财务效果。从根本上说,这是在削弱该产业中的企业竞争力。无数事实表明:政府部门希望让某些企业赢而且帮助它们赢,结果这些企业往往赢不了,因为政府的直接帮助损害了企业长期的竞争力。公平竞争虽然不能让所有企业都赢,但一定会造就真
3、正的强者,因为公平竞争可以激发千千万万企业的内在动力。所以,市场经济的灵魂是竞争。如果仍然有人试图限制竞争,那就表明市场经济观念还没有扎根,我们还必须以更大的努力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竞争秩序建设。修内,企业家核心理念的客观化。企业竞争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通常是指企业所具有的不可交易和不可模仿的独特的优势因素,是企业竞争力中最具有长远和决定性影响的内在因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精髓是其核心理念。企业家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的核心理念,积累了运作企业的丰富知识。但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仅是企业家个人的理念,而且是企业的核心理念。企业家的理念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理念的过程,就是核心理念的客观化,即主观的意识转变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行为方式。企业核心理念的客观化表现为,企业的核心理念渗透在企业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中,成为企业和全体员工一致认同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企业核心理念的渗透性越强,就越能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从企业家的理念转变为企业的核心理念,须经历长期的实践过程,经受市场竞争和企业内部关系协调的各种磨练甚至磨难。人民日报 (2005 年 04 月 12 日 第十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