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价格指数的增长率来计算通货膨胀率,价格指数可以分别采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 PPI)、GNP 折算价格指数。经常采用的是第一种,其公式如下:CPI=a1(P1t/P10 )+a2(P2t/P20)+an(Pnt/Pn0)(注:式中的数字和 t、n均为下标,P 为代表性消费品的价格, a 为权重)计算方法:通过价格指数变化计算: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现期物价水平 -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价格上涨率是从低到高,以基期物价水平为基数)注意上式,通货膨胀率不是价格指数,即不是价格的上升率,而是价格指数的上升率。利用基本概念推导计算:通货膨胀率(价格上涨率)= (
2、已发行的货币量- 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100%分类编辑1、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加以区分爬行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 1%3%之内)温和的通货膨胀(moderate infl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prices that rise slowly and predictably)(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 3%6%之间)严重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 6%9%)飞奔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 10%50%以下)恶性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 50%以上)2、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加以区分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3、按照
3、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加以区分平衡的通货膨胀(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照相同比例上升)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4、按照表现形式的不同加以区分公开性通货膨胀隐蔽性通货膨胀抑制性通货膨胀5、按照成因不同加以区分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即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按现行价格可得到的 总供给,导致太多的货币追求太少的商品,因而引起物价全面上涨。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即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总供给方面的变化,从而使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结构性通货膨胀:即物价上涨是由于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但经济的总需求并不过多。混合型通货膨胀:即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既不能说是单纯的需求拉动,也不能归咎于单纯的成本推进,又不能笼统地概括为社会经济结构的原因,而是由于需求、成本和社会经济结构共同作用同形成的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型通货膨胀:其本质是属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但它的侧重点是强调因财产出现巨额赤字而滥发货币,从而引起的通货膨胀。信用扩张型通货膨胀:指由于信用扩张,即由于贷款没有相应的经济保证,形成信用过度创造而引起物价通货膨胀总水平上涨。国际传播型通货膨胀:这又称输入型通货膨胀,指由于进口商品的物价上升,费用增加而使物价上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