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味子的分类及性状和显微鉴别.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8180731 上传时间:2019-06-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味子的分类及性状和显微鉴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味子的分类及性状和显微鉴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味子的分类及性状和显微鉴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味子的分类及性状和显微鉴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味子的分类及性状和显微鉴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五味子的分类及性状和显微鉴别摘要:本文对五味子进行了区域分类和不同种类的性状鉴别,以及市售五味子药材中掺杂南五味子的现状描述。关键字:五味子 鉴别 掺杂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nsis(北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ep.(南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中国药典 (2010年版)把它分为两个不同品种,分别称为“五味子”和“南五味子” ,检验方法、标准不一,市场上中医的用药习惯也不同。目前五味子全世界约有 60 种,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我国是世界上五味子科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1】 ,主要分布

2、于西南、华南至东北地区。由于五味子品种繁多、分布广泛,所以出现了混用、滥用、误称等现象,给五味子的应用和质量控制带来很多困难。长期以来,人们根据产地不同,习惯把产于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的称为北五味子(又称辽五味子) ;产于四川、云南等南方的称为南五味子。北五味子国内外久负盛名,以其果实肉厚、粒大、有油性、光泽好、药用成分高、疗效显著而著称,优于南五味子,价格也远远高于南五味子 【2】 【3】 。1、性状鉴别1.1 北五味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肾形,直径 58 毫米,表面呈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 ,果肉柔软,气微,味酸。种子 12 粒,为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

3、泽,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种皮薄而脆。1.2 南五味子,别名红木香、紫金藤、紫荆皮、盘柱香、内红消、风沙藤、小血藤,藤本植物,各部无毛。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 46mm。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肾形,果肉气微,味微酸。种子破裂后,有香气。味辛、味苦。1.3取净五味子,照醋蒸法蒸至黑色。用时捣碎。表面乌黑色,油润,稍有光泽。果肉柔软,有黏性。种子表面棕红色,有光泽。对于炮制(醋制)品种,也可以根据种子特征鉴别,拔出种子后发现五味子的种子表面棕红色,有光泽,而南五味子种子显棕色,无光泽。2、显微鉴别2.1 种子、果实横切图本品横切面:外果皮为 1列方形或长方形细胞,壁稍厚

4、,外被角质层,散有油细胞;中果皮薄壁细胞 10 余列,含淀粉粒,散有小型外韧型维管束;内果皮为1 列小方形薄壁细胞。种皮最外层为1 列径向延长的石细胞,壁厚,纹孔及孔沟细密;其下为数列类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石细胞,纹孔较大;石细胞层下为数列薄壁细胞,种脊部位有维管束;油细胞层为 1列长方形细胞,含棕黄色油滴;再下为 35 列小形细胞;种皮内表皮为1 列小细胞,壁稍厚,胚乳细胞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2.2 粉末图粉末暗紫色。种皮表皮石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或长多角形,直径18 50 ,壁厚,孔沟极细密,胞腔内含深棕色物。种皮内层石细胞呈多角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约至83,壁稍厚,纹孔较大。果皮表皮

5、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略呈连珠状增厚,表面有角质线纹;表皮中散有油细胞。中果皮细胞皱缩,含暗棕色物,并含淀粉粒。3、市售五味子现状由于五味子品种繁多、分布广泛,所以市场上出现了混用、滥用、误称等现象,给五味子的应用和质量控制带来很多困难。常见手段:(1)掺杂混用品由于北五味子比南五味子品质更优,价格更高;所以市场销售的北五味子大多数掺有南五味子,购买时注意分辨。红花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红花五味子的成熟果实。球形,深红色,直径 3-5mm;果皮薄而半透明状,内含种子 1-2 粒,似肾形,黄棕色,表面略呈果粒状。(2)掺杂伪品 为葡萄科葡萄属或山葡萄的干燥果实,呈不规则的圆球形。直径 58mm

6、 表面棕色或棕褐色,皱缩不平,内含种子 2-3 粒。种子卵圆形或三角状卵圆形,一端钝圆,一端稍尖,表面红棕色,背面有一匙形浅沟,腹面中央有一突起的棱(种脊) ,两侧各有一长圆形凹陷。味酸微甜。山五味子忍冬科荚迷属植物珍珠荚迷的果实。核果红色,卵状椭圆形;核扁,有 1 条浅背沟和 3 条浅腹沟。主产四川、贵州和云南。4、参考文献【1】吴兆蒙,李广华,南北五味子的质量评价及性状鉴别【J】.齐鲁药事,2007 26(10):613【2】刘继永,王英平,刘洪章,五味子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特产研究,2005,3:49【3】陶淑娟,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比较鉴别【J】.人参研究,2001,13(2):42【4】余池,殷丹,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鉴别【J】.仙桃检验所,2206,12(5):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