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喋喋不休型,这类孩子喜欢缠着老师,不停地带着哭腔要求老师找家长。这类孩子往往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他会不厌其烦地在你身边不停的重复一句话,同时也会找其他陌生人说同样的话,这一类的孩子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性格较外向,但由于他们有着固执,倔强的性格,所以焦虑情绪往往也很难得转移明确告知,耐心等候狂暴型,这类孩子哭闹是,往往大喊大叫,打人扔物,有时会赖在地上,甚至直接哭着跑出幼儿园。这类孩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年龄比较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所以用行动拒绝上幼儿园;另一种是属家中的小皇帝,平时就以发脾气为手段使家人妥协。 冷处理,待孩子冷静后讲道理自我安慰型:这类孩子表现为不停的有语言告诉自己“妈妈快来了
2、” , “我不哭了”等,这类孩子,一般比较内向,他不像喋喋不休型的孩子那样主动的去和别人交流,让别人关注他的焦虑,他们是小声的自我安慰着,偶尔也带着哭腔,但焦虑时间较长。 关注孩子,及时表扬认人型:这类孩子在幼儿园只认准某个老师或阿姨,做什么事都只跟着某个老师,阿姨,只要老师那位老师阿姨不在就会大哭。这类孩子,已成功的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了某位老师或阿姨身上,这类孩子大多是祖辈所带,缺乏一定的社交能力,往往不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只喜欢依恋大人。 老师带领多和其他朋友一起玩。 封闭型:这类孩子不哭不闹,但神情紧张,坐在位置上,一动不动,闷声不吭,甚至不吃不喝,这类孩子焦虑情绪比较严重,而且比较敏
3、感内向,这些孩子往往在家睡觉时还会惊醒,梦哭等。这类幼儿属于个别现象。 经常和孩子聊天,还可以吧家里的依恋物带到幼儿园孩子和同伴打架怎么办:23 岁时孩子最常发生争执的年龄,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好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适应集体生活,争执也就会慢慢减少。男孩通常比女孩更容易发生争执,因为男孩表达自己的愿望或需要倾于用动作,而女孩倾于用语言。争执与大架也是孩子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这些行为大多由于争抢物品而引起的。孩子打架时,情绪会表现的很激动,如:尖叫,啼哭,踢打,咬等,但孩子打架后不会记仇,很快吧打架的事忘掉,继续一起玩。一般情况下,孩子能与同伴交往过程中能够逐渐学会解决纠纷,即
4、使发生争执,也不需要大人参与就能自行解决。当出现孩子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父母该了解清楚情况,给孩子讲道理,帮助孩子解决矛盾,恢复友谊。如果家长用强烈的手段将孩子拉回家中离开小伙伴,反倒使孩子,感到“离群”的孤独。如果早说一些类似“谁打你,你就打谁”的话。就容易混淆孩子头脑中的是非观念,那就更不利于孩子对集体生活的适应。语言准备: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交流从他出生就就开始了。孩子有时不用说话,仅仅一个表情,或者一个动作就能让父母明白他的需要。但孩子到幼儿园后,有些表情就很难被老师或则同伴理解,以至于孩子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会使他感到委屈,从而影响孩子上幼儿园的情绪,因此,要让孩子用语言表达愿望的习惯。学习
5、分享:23 岁的孩子比较自我,什么东西都是自己的,不肯给别人,这是正常的。但是若到幼儿园后于同伴在一起,还是把什么东西都认为自己的,就容易与同伴起纠纷,发生争执。入园前可以让孩子学习分享,如果喜欢吃的东西分给大家吃,好玩的玩具借给小伙伴玩,想玩别人的玩具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去抢,等等刚入园能适应,但几天后就出现不想上幼儿园的情形。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有以下几点:1 孩子刚入园时对幼儿园有新鲜感,觉得幼儿园好玩,因此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焦虑,几天后新鲜感消除,就出现不想上幼儿园的情形。2 孩子刚入园时,教师对孩子没有全面的了解,总是对哭闹的孩子照顾的多一些,因此他觉得老师不喜欢他,就不
6、想上幼儿园。3 还有就是受到老师的批评与小朋友发生争执也会出现个别幼儿不想上幼儿园,出现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鼓励孩子坚持孩子上幼儿园,并多于老师沟通,找出问题的原因。此类幼儿大多会恢复对幼儿园的兴趣。入园后就一直适应良好:此类幼儿虽然没有入园焦虑的问题,这并不是说就可以不去关注了,而是要随时观察,了解他们各方面的需要,保持他们对幼儿园的向往之情。分离的适应模式:不适应,刚入园就严重的哭闹:面对这样的幼儿,通常坚守以下几个步骤,大约 12 个星期,即可克服适应不良的情形。1 在家中先预告接送的流程,以及幼儿园里有哪些好玩的事物,可以向老师了解或多看幼儿园家园联系栏的计划表,当你知道幼儿园一日流程
7、后就可以和孩子说:“你在幼儿园可以喂鱼,做游戏,下午我回来接你”2 在分离时用温和的态度和坚定的语气告诉孩子:“妈妈要上班了。 ”不论孩子回到好与不好,只要确定他已收到母亲传达的讯息,就可以坚定的离去,理性的对待孩子的分离。3 到幼儿园接孩子的时候,不宜表现出心痛的样子,要和平时一样,和幼儿谈一谈今天好玩的事。不宜问幼儿想念妈妈的话语,若幼儿表现很想念妈妈,可以回应孩子,妈妈也想念幼儿,但是妈妈很高兴看到你上学,学到很多东西,变成聪明的孩子。入园前又父母亲自照顾的幼儿:在入园时虽然也要花费一些时间来克服分离焦虑及适应环境,但时间上会比祖父母照顾的幼儿更短一些,因为父母亲在面对幼儿分离焦虑及环境
8、适应问题是较理性,也能按照正常的处理程序执行,一般不会让幼儿无理取闹,所以适应的时间会缩短 23 个星期。保姆照顾的幼儿:一般在入园后克服分离焦虑的时间往往比较短,适应环境较快。这是因为孩子已经习惯每天和父母的道别与分离,入园后的适应及克服分离焦虑对幼儿来说早已习以为常。而且幼儿园有很多的小朋友和玩具,比和保姆在一起更好玩, ,所以很快的就会适应,通常 12 星期内就可以完全适应。减轻入园焦虑策略:分离焦虑何谓分离焦虑?指幼儿和熟悉的照料者离开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安和不快乐。这是因幼儿入学前有 12,年,甚至 34 年的时间都有固定的照料者,久而久之,他们之间会有亲密的依恋感,若突然要与照顾者分
9、离,适应另一个环境,难免会产生分离焦虑。当孩子出现分离焦虑的问题可通过了解幼儿的成长背景,分离的适应模式,谋求解决之道,虽然,入园时有充分的预备,能降低分离焦虑的程度及提高幼儿环境适应能力,但仍需要家长,幼儿园,教师多方面的则是配合与协调,携手同心,才能帮助幼儿更理想的适应新环境。分离焦虑表现类型及分析:一般型,主要表现为来园会哭闹,经老师安慰会停止。但遇某事或者看到别的孩子哭时,可能又会哭,这种类型的孩子属于轻度焦虑的表现。 及时转移注意力分离策略:在分离的时刻用平常心告诉孩子温和的态度:“妈妈要上班了,你可以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 在下午吃完点心后妈妈回来接你。 ”无论幼儿回答好与不好,只要
10、确定他已收到母亲专递的讯息,就可以坚定的离去,不要有拖拖拉拉的反应,以免引起幼儿撒娇式的哭闹。若母亲尚未预备好离去的心情,则不要对幼儿说出要离去的讯息,待预备好就要果断执行。上述分离程序的坚持是要让幼儿清楚母亲与自己的职责,自己不是被丢弃,而是温和而坚定的要求整个过程用爱与规范来串联,让幼儿学习勇于面对未来不害怕。同时,家长也可以采取其他策略,让孩子更容易适合适应新环境,缓解分离焦虑。和伙伴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开学后邀请一两个幼儿园同班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玩或则一起去户外玩,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让孩子之间建立亲密的伙伴关系,这可以缓解孩子与家长的分离焦虑。早晨送孩子入园时可以和孩子等等好朋友,等好朋
11、友来啦在离开。聊聊幼儿园开心的事,这不是讲道理式的说幼儿园的好,而是和孩子聊聊在幼儿园的生活,强化其快乐的体验。个别对待:由于每个孩子都存在与众不同的特质,入园之后出现焦虑情况也会有所不同,作为家长不要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较,而是多与教师沟通,共同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协助其更快的适应新环境。接送策略:父母除了要信任教师的带领外,应尽量配合幼儿园的要求,避免干扰幼儿的适应行为。例如,不要随便进入教室陪伴幼儿,以免幼儿因撒娇而表现不适应的行为。又如,接送幼儿时,不要表现怜惜之情,避免孩子因你的“怜惜”而表现出可怜的样子。面对幼儿适应新环境的过程,有些父母不忍心幼儿在分离那一刻的哭闹,而与幼儿相
12、拥哭成一团,这对幼儿的适应反而不利。幼儿会应为焦虑不喜欢幼儿园,不喜欢老师,阿姨,不喜欢小伙伴的现象,由于孩子有时候会把现实与想象混淆,家长有对孩子的话要有客观的分析,并多向老师,阿姨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入园后适应篇:幼儿要从熟悉的人,事,物中离开,进入一个陌生又不可知的环境,害怕,恐惧,焦虑在所难免。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若能了解幼儿分离焦虑的产生原因及预防的方法,必能与幼儿一同走过这段过度期。亲子活动:在孩子入园前,幼儿园还会组织一些生动有趣的亲子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幼儿园集体活动的快乐,同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认识所在班级的老师和一两个新伙伴。这样,在孩子正式入园时,班里有熟悉的
13、伙伴会减轻孩子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家长尽可能地安排好时间,带孩子积极参加亲子活动。家访:在很多幼儿园里,老师会上门家访。通过家访增进老师,孩子及家长间情感交流,为孩子入园后于老师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做好准备,尽可能避免入园焦虑现象产生。家访时,家长要向来时全面地反映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如:性格,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兴趣爱好,主要照料者等,老师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准备相应的环境,材料和制定预防入园焦虑的方法。家长会:家长会主要是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基本情况,教育理念,孩子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课程建构,一日作息安排,以及家园配合事项等,幼儿园不同,家长会也有所不同。办理儿童入园程序:一,报名
14、:一般幼儿园会在每年的五六月报名,这段时间要留意相关信息,选择你和孩子喜欢的,离家近的,1填写新生入托登记表。 2儿童面试:这里说的不是说对幼儿进行智力的测验,而是通过这样的机会,增进老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了解孩子身体,心理发展状况。家长不用要孩子刻意让孩子做很多准备,这只会让孩子产生心理负担,从而排斥幼儿园。3准备证件。4领取入园通知书,到财务室注册,缴费。儿童的床上用品由幼儿园统一购买。二,报名后,幼儿在指定医院去体检。在开学第一天,持体检结果到幼儿园义务室,经医院确认方能入班,幼儿因故离园两个月以上,回到幼儿园时要去医院进行一些常规体检。入园带的必须品,换洗的衣物,在衣服上做记号培养
15、午睡的习惯:幼儿园作息制度中的午睡时为了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措施之一。对于在家没有午睡习惯的孩子,最好在上幼儿园之前养成午睡的习惯。午睡入睡时间可以定在 12:0012:30 之间。当然,可能有个别孩子不需要午睡,他们不但难养成午睡的习惯,也可能不会因为缺少午睡而精力匮乏,但这样的孩子并不多见,因此家长尽量按照幼儿园作息时间来安排孩子的睡眠,如有情况可以和老师一起商讨,共同解决。有些孩子午睡时需要有人陪同,这在幼儿园时不可能的。家长在入园前最好通过逐渐减少陪护的方式,培养孩子独立入睡的习惯。有些孩子睡觉有些习惯,如咬被角等,还有些孩子需要安慰物。如果能想办法改掉这些习惯
16、最好,如果不行,要吧孩子的习惯告诉老师。刚入园阶段,可以带安慰物到幼儿园,适应之后再和老师一起慢慢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教孩子洗手:上幼儿园后幼儿要独立洗手,要求幼儿吧手心,手背,指头,指缝,手腕都洗干净。在家教孩子洗手可参考以下步骤:1 成人帮助挽好袖口。2 打开水龙头,把两手冲湿,擦上肥皂,开始可以由成人帮助擦,逐渐教孩子擦肥皂的方法。3 洗手,两只手对搓, ,搓出肥皂泡后,左右手互相搓手背。左手握住右手手腕转圈,从手腕转到手掌在到指尖,右手一样。两手五指分开,手指交叉洗手指缝。4 擦手,把毛巾放在一只手心上,另一只在毛巾上擦手心,手背,手腕,在换另一只手。让孩子独立吃饭;在孩子入园之前最好
17、让孩子学会自己独立进餐,因为幼儿园时集体生活,老师不可能一对一的照顾你的孩子,再则连碎的孩子已有自己吃饭的能力,进餐对孩子的手眼协和能力的发展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都有帮助。其实,孩子不能自己独立吃饭并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往往是家长没有放手让孩子去尝试造成的,家长不必太过担心孩子把饭菜撒的到处都是,也不必孩子吃到到处而嫌麻烦。如果孩子不能自己学会吃饭,可以教导,不要太古板,1 教孩子使用勺子,2 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用勺盛饭,放在嘴里。3 教孩子一口饭,一口菜。4 教孩子嚼的方法,细嚼慢咽,一口一口来,不要发出声音,5 教孩子吃完饭,把碗和勺子放在指定的地方。儿童每天需要摄入的营养素及营
18、养量:幼儿期生长发育较快,且活动量逐渐曾多,必须给幼儿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以保证摄入充足的热量和蛋白质。12 岁每日需供的热量 1100kval,1200kval,47 岁为 1400kval.23 岁为每日摄入的蛋白质为 40g 左右,47 岁为 4555g 左右。蛋白质占总热量的 12%15%,脂肪 20%30%,糖50%60%,优质蛋白质占 1/31/2。食物种类要多样化,烹饪方法逐渐向成人饮食过度。食物应注意碎,软,细,烂,蒸,煮为主。每日还需要供应一定量的牛奶,如 12 岁 500ml。23 岁 250ml,最好饭后能吃些水果,不宜吃一些刺激性强的食物,如,酸,辣,麻,的食物或兴奋性强的酒类,咖啡,浓茶,12 幼儿每日安排进食 5 次左右,逐渐过度到 4 次,每次相隔 4 小时左右。早餐应吃饱,不能空腹。重点注意营养素的平衡,花样品种多样化,荤素菜搭配,粗细粮交替,保证蛋白质,脂肪和糖之间的比例,以及有足够的营养素,矿物质的摄入。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避免幼儿挑食,偏食和多吃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