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关于合理性教育惩罚的几点思考.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175275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合理性教育惩罚的几点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合理性教育惩罚的几点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合理性教育惩罚的几点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合理性教育惩罚的几点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合理性教育惩罚的几点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合理性教育惩罚的几点思考摘要:教育惩罚是通过否定或批评处分以防止不良行为再次发生的教育手段。按合理性标准可分为合理性教育惩罚和非合理性教育惩罚。合理性教育惩罚合乎法律规定和道德规范并具有教育性,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应予以保留。它的实施应该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并符合教育目的和教育艺术要求。关键词:合理;教育惩罚;思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027-02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虽人们对它褒贬不一,但它至今仍被教师广泛使用。在大力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再提教育惩罚会不会过时?如要保留,那什么样的惩罚才算合理?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认

2、识,以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一、概念的界定教育惩罚是指对个体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旨在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它与体罚(含变相体罚)是有区别的:一是程度不同。惩罚是引起一种不愉快感,而体罚所引起的是身体上的痛苦。二是手段不同。惩罚采取对事物或活动的否定、限制、剥夺等可接受性的方式和方法,而体罚则采取击打或限制身体自由等强制性的手段。三是影响不同。惩罚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原则,是教师的职业权利之一,造成的是受罚者行为的变化,甚至心灵的可能转变。而体罚虽然可能引起受罚者行为的改变或限制,但对学生的身心却造成了伤害,是一种违法行为。以是否具有合理性为标准,我们将教育惩罚分为合理性教育惩罚和

3、非合理性教育惩罚。合理性教育惩罚具有以下几层含义:合乎法律规定。合乎道德规范。具有教育性,要符合教育要求,有教育意义。即在选择惩罚的方式、手段和内容时要注意时间、地点、情境、学生的个性及承受力。非合理性教育惩罚是指违反法律、道德规范或违背教育规律的惩罚。比如体罚,虽然可能会达到使受罚者行为改变或限制的目的,但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了伤害,并且与师德、教育法规相违背,是必须避免的。因此,非合理性教育惩罚不在本文的论述之列。二、合理性教育惩罚的目的意义在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学校是否还需要惩罚呢?我们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应当保留合理性惩罚,因为合理的教育惩罚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1、使学生养成遵守制度

4、的习惯人要生存下去,离不开社会;社会要存在下去,离不开制度,离不开制度对人的言行的要求和规范。学生能够遵守学校制度,将来走上社会才能适应各种各样的工作制度。纪律既是对人的言行的限制,又是对人的权利和自由的保证。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惩罚,旨在使他明白某些界限是不能逾越的。2、有利于个体的社会化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化。学校要使学生明白如何处理与他人、集体及社会的关系,懂得个人的自由不能妨碍别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学校中的合理性惩罚就是从一个侧面告诫学生,只有对自己的言行节制,将来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校纪校规、道德和法律是个人自由及集体与国家利益的保证,逾越了这些界限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5、这样就使学生树立了纪律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所以说,合理的教育惩罚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手段。3、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活存在主义者博尔诺夫在其教育人类学中提出非连续性的教育主张。他认为,人生在世总会有遭遇,人有时会处于危机之中。要让学生去感受真实的生活,生活中既有甜蜜和成功,也有苦恼和挫折。谁的言行不检点,就要让惩罚去告诫他,让他去品尝自己所酿造的苦酒,从中吸取教训。合理的教育惩罚能使学生醒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使其生命深处沉睡的自我意识得以唤醒,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4、使学生学会负责合理的惩罚是使学生学会负责的重要手段。与惩罚教育相比,赏识教育也能在某种程度上使学生学会负责。但在一个学生身上,总

6、是既有优点也有缺点,通过惩罚使学生从缺点和错误中吸取教训,往往其体验更深刻,也更能促使他去深刻反思,从而真正学会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三、合理性教育惩罚的实施要求既然合理性教育惩罚有其保留的必要性,那么在学校教育中该如何实施呢?我们认为,教育惩罚只有遵循一定的要求,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具体而言,教师在实施教育惩罚时,应当考虑如下要求:1、 “可不可以惩罚”法律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 28 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和处分的权利” 。这一条款肯定了教师的惩罚权。但是教师不能滥用这种权力,教师的惩罚应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应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不能超越其法定的权限

7、。因此,首先要问的一个问题是“可不可以惩罚” ,即对学生的惩罚是不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2、 “该不该惩罚”道德要求第二个问题是“该不该惩罚” ,即教育惩罚应当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如果教师借机会打击或报复学生,因人论事,故意给学生难堪,可能没有违法,却有悖于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惩罚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惩罚的动机应该是美好的。教师应本着爱护学生,出于使学生的言行变好的良好愿望去惩罚。第二,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教师在惩罚学生时要考虑到学生的隐私权和名誉权等。第三,惩罚的方式和方法应该符合道德规范。教师虽是从良好的愿望出发,但使用的却是讽刺、挖苦、歧视等不道德的方式和方法,这

8、也是不符合教育惩罚的道德要求的。3、 “值不值得惩罚”教育目的要求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作两个方面的理解:其一,要尽量少使用。如果用赏识教育或其他较平和的教育手段能达到使学生改正缺点和错误的目的,则尽量不使用惩罚。赏识教育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能使学生身心愉快,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其二,大胆地使用惩罚。马卡连柯曾经指出;“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 ”学生身上的某些缺点和错误,有时通过说服教育不能使其改正,但通过合理的惩罚却奏效,这时教师就应该大胆地使用惩罚。4、 “会不会用惩罚”教育艺术要求一个符合法律

9、和道德规范,也符合教育目的的惩罚,并不见得是真正合理的惩罚,真正合理的惩罚还应当讲究教育艺术。惩罚的教育艺术要求体现如下:一是惩罚方式具有可接受性。教师在选择惩罚的方式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等。惩罚要符合其身心特点,具有可接受性。二是惩罚内容公正合理。教育惩罚应当轻重适当,惩罚过轻达不到告诫和唤醒的目的,惩罚过重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抗情绪。惩罚不公正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师生之间走向对立,起不到教育的作用。三是惩罚时机恰当。充分把握惩罚的时机是极其重要的。惩罚时机的把握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机智。这是教师的良心、熟练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和对学生身心特点的了解的综合体现。如果惩罚具有可接受性,内容又是公正合理的,再加上时机把握的好,那么惩罚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