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二、多项选择题1 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B 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C 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D 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2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A 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 商品的社会属性C 交换价值的基础 D 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3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A 个别劳动 B 社会劳动C 具体劳动 D 抽象劳动4 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C 支付手段 D 贮藏
2、手段和世界货币5 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B 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C 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D 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6 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 )A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7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 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C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D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8 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
3、和价值的统一。这表明( )A 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B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C 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D 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也不是商品9 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化的规律有( )A 商品价值的变化 B 货币价值的变化C 供求关系的变化 D 平均利润率的变化10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A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 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C 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D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 )A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B 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
4、,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C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D 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12 在下列几种价值形式中,没有本质区别的两种形式是( )A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 扩大的价值形式C 一般价值形式 D 货币形式13 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A 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的原则进行的B 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C 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D 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14 在商品经济运行中
5、,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 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C 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D 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1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 ) A 劳动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增加了B 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C 农业劳动已成为物质生产劳动的基本形式D 在总的劳动消耗量中物化劳动的比重增加而活劳动的比重相对减少了16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A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 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C ,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
6、波动D 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17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 )A 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C 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18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 )A 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B 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C 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D 创造出剩余价值19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A 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B 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C 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D 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20 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A 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B 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C 为计算资本
7、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D 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21 借贷资本的特点是( )A 一种资本商品 B 一种商品资本C 一种所有权资本 D 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G 一 G22 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的剥削收入有( )A 产业利润 B 商业利润C 借贷利息 D 银行利润23 在资本主义现实中,剩余价值是采取各种转化形式出现的,它们有 ( ) A 成本 B 工资C 利润 D 利息24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 )A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 利润率的提高C 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 D 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25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 )A 都体现
8、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B 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C 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D 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26 剩余价值规律( ) A 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B 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C 在资本主义社会起主导作用D 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27 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 )A 不变资本 B 固定资本C 可变资本 D 流动资本28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劳动过程相比较体现出来的特点是( )A 创造新的使用价值B 创造新的价值C 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D 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29 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 ) A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B
9、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C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D 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30 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学说论证了( )A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B 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C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D 利润率的下降趋势31 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 )A 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 预付资本量的大小C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D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3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作日有所缩短,这表明( )A 对工人剥削程度有所减轻B 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C 必要劳动时间大为缩短D 相对剩余价值成为主要剥削形式33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 )A
10、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B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C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D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34 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是由( )A 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决定的B 社会再生产的形式决定的C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D 竞争规律决定的35 下列现象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是( )A 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B 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C 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D 资本主义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36 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的相互关系是( )A 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B 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实现
11、条件C 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D 资本迅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积累37 资本积累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减少,表现为( )A 原有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追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增加,相对量减少B 原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出现机器排挤工人C 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有机构成都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增加,相对量减少D 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有机构成都提高,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和相对量都增加38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因为( )A 工资被看做是全部劳动的报酬B 工人一般在提供了劳动之后,资本家才付工资C 工资依劳动时间长短而不同D 工资依劳动效
12、率高低而不同39 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表明( )A 其实质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B 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并且是价值创造的物质C 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D 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工人的劳动)共同创造价值40 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 )A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B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C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D 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41 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总是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直接后果是( )A 个别资本增大 B 对劳动力需求减少C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 D 平均利润率下降42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13、主要表现在( ) A 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 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C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D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43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A 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B 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C 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D 作为上层建筑,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44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A 立法司法职能 B 对内职能C 对外职能 D 行政职能45 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包括( ) A 资产阶级政党 B 军队、警察C
14、 监狱、法庭 D 政府机构46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有( ) A 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和控制的政治职能B 对邮政、铁路、水路、文教、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等事业进行管理的公共管理职能C 进行国际交往的职能D 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47 与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 )A 政治上对多数人实行民主,对少数人实行专政B 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C 政治上要求形式上的自由民主、正义平等D 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48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A 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 B 政治组织形式C 选举制度 D 政党制度49 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 )A 主权在民 B 天
15、赋人权与社会契约论C 分权制衡 D 自由、平等、博爱50 资本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 )A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 主权在民C 人们当家作主 D 分权制衡51 资本主义政权的分权制衡是指( )A 立法权 B 管理权C 行政权 D 司法权52 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包括( )A 代表资产阶级执掌政权,对政府施加影响、控制议会B 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C 操纵选举D 控制群众团体和舆论宣传53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是( )A 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B 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C 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
16、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D 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54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的积极作用有( )A 批判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B 启发民众进行资产阶级革命C 保证资产阶级的胜利D 为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提供理论依据55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是( )A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B 集中地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精华C 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D 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56 我们可以借鉴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有( )A 关于人类政治生活客观规律的探索B 关于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的揭示C 关于思维规律的研究D 关于司法实践历史经验的描述多项
17、选择题答案 1 . ACD 2 . ABCD 3 . CD 4 . AB 5 . ABD 6 . ACD 7 . ABCD 8 . ABCD 9 . ABCD 10 . ABC 11 . ACD 12 . CD 13 . BCD 14 . AC 15 . ABD 16 . AD 17 . BC 18 . ABCD 19 . ACD 20 . ABD 21 . ABCD 22 . ABD 23 . CD 24 . AC 25 . ABCD 26 . ABCD 27 . AD 28 . CD 29 . AC 30 . ABD 31 . ABCD 32 . BCD 33 . AD 34 . CD 3
18、5 . CD 36 . ACD 37 . BC 38 . BCD 39 . AB 40 . ACD 41 . BCD 42 . ABC 43 . ABCD 44 . BC 45 . BCD 46 . AB 47 . CD 48 . ABCD 49 . ABCD 50 . ABD 51 . ACD 52 . ABCD 53 . ABC 54 . ABCD 55 . CD 56 . ABCD 三、辨析题1 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在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同等的重要性,他说:“劳动并不
19、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具体劳动和各种生产要素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价值则不同,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实体,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物质元素仅仅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它不创造任何价值原子。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劳动并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人的劳动。如果根据使用价值的生产离不开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一点,认为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认为生产资料和劳动者都创造了价值,从认识上讲,这是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者不同的属性,进而也混淆
20、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所谓价值、抽象劳动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凡是社会物质财富,都经过人的劳动才能形成。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价值的实体是人类抽象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不承认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企图掩盖资产阶级利用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无偿占有别人劳动这种剥削的实质。2 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 (1 )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
21、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2 )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不是知识。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 3 )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价值的来
22、源。3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减少,所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一般人类劳动量来决定,而计量劳动量多少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所以价值量就取决于劳动时间。生产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由于生产的主客观条件的差异,他们各自
23、的劳动时间即个别劳动时间的长短是不同的。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同一社会必要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所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不论劳动生产率发生了什么变化,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4 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生产和流通,使生产和销售、供给和需求保持大体平衡;第二,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展开竞争。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表
24、现为商品的价格受洪求关系影响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生产者在价格的引导和利益的驱动下,必然将资源从投人过多,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获利减少的部门,向资源投人少,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获利多的部门转移,从而起到自动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但是,价值规律的调节即市场机制有其自身弱点和消极面:市场机制的启动,是基于微观经济主体对自身近期局部利益的追求;市场信息反馈的只是资源配置的方向而非精确的数量,而且具有滞后性;它不能自发地实行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稳定增长,对某些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难以达到顶期的目的,甚至会导致垄断,妨碍自由竞争,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等。市场的这些缺陷和不足,需要国家对市场的宏
25、观指导和调控来弥补和克服。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5 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使用价值。价值要以使用价值即财富为物质承担者,但生产使用价值即财富的劳动,并不必然生产价值。在一切自然经济中的劳动都生产财富,但不形成价值。但劳动也不是财富生产的唯一要素。财富是所有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在财富生产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都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的同等重要性,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 配第所说,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财富是由各种生产要素共同生产的,
26、这就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共同参与财富分配提供了经济依据。文化是以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包括行为规范、风俗习惯在内的意识形式,包括劳动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是文化的来源,劳动也只是文化的来源之一。6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一般商品在消费过程中,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它的价值也会消失,或者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劳动力商品则不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和消费就是劳动,而劳动能形成价值,因此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部分,它的源泉
27、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既在流通领域进行(以流通为媒介,在市场上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 ,又不在流通领域进行(剩余价值是在使用劳动力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整个过程的关键在于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能为其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价值增殖的秘密就在这里。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对货币转化为资本具有决定性意义。资本家购买到这种特殊商品,才能获得剩余价值。7 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例如货币
28、、机器设备、商品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这些物被用来从事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活动,也就是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才成为资本。所以马克思强调指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8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形式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
29、流通领域。只有在流通领域中商品生产者之间才能发生关系,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资本家不把货币投人流通,购买劳动力商品,剩余价值无法产生;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实现。9 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资本的技术构成。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对任何资本家的资本,都可以从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两方面加以分析和考察。从实物形态上看,任何资本家的资本都是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部分组成。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是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这种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叫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上看,资本家的资本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部分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叫资本的
30、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而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能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资本有机构成。10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把剩余价值看做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但这并不直接导致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由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只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才转化为生产价格。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不仅耗费的资本在发生作用,全部预付资本都在发挥作用,这样剩余价值就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
31、预付资本的增加值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既然利润是预付资本的增加值,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就成为资本的必然要求,于是在竞争过程中,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资本家按预付资本的比例分配利润。这样,商品就不能按价值进行销售,而必然按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即生产价格出售,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可见,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11 资本创造利润(利息) 、土地产生地租、劳动获得工资。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这是马克思批判过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提出的“三位一体”公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决定了社会各阶级的收人采取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形式,而获得这些收人的条件是劳动力的出卖、资本的占有和土地的
32、资本主义私有制。但各种收人的源泉都是工人创造的新价值,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实质是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共同瓜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但这种分配关系在社会表面和资本家的意识形态中却歪曲地表现为资本家获得利润是由资本提供了服务而应得的报酬;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是由于土地提供了服务而应得的报酬;工人获得的工资是劳动这种服务的报酬。资本、土地、劳动这三种要素是三种收入的源泉,三种要素创造三种收人,谁也没剥削谁;这就是混淆了使用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创造,混淆了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分配,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12 流动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资本按周转方式的不
33、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按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是两种不同的划分方法。投在劳动力上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是可变资本。但就价值周转方式来讲,这部分资本也同投在劳动对象上的资本一样,属于流动资本。不能混淆这两种不同划分方法,把流动资本看做是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13 资本循环和周转所研究的问题是一样的。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都是研究个别资本的运动,但是它们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资本循环侧重研究个别资本经过的阶段、采取的形式及资本循环保持连续性的条件;而资本周转侧重研究资本运动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
34、都是产业资本运动的形式。但是它们考察的角度不同。资本循环主要是从资本运动的连续性方面揭示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而资本周转则主要从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揭示有关价值增殖的问题。与此相适应,它们考察的目的也不同。考察资本循环,主要分析资本在运动中要经过的阶段和要采取的职能形式,揭示资本循环必须具备的条件;而考察资本周转,则要分析制约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可见,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研究的问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4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内容的。 答案要点此观点不正确。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
35、根本内容的,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国家的统治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在有这种形式的地方,资本就用这种方式表现它的力量,在有另一种形式的地方,资本又用另一种方式表现它的力量,但实质上政权总是操纵在资本手里,不管权力有没有资格限制或其他限制,不管是不是民主共和国,反正都是一样,而且共和国愈民主,资本主义的这种统治就愈厉害,愈无耻。15 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职能主要是进行社会管理。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职能主要是进行政治统治,在此基础上兼有社会职能。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职能即是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运用自己掌握的政府机构和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对被统治
36、阶级进行统治和控制,使社会生活保持在统治阶级所制定的秩序要求之内。为做到这一点,统治阶级必须把国家政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对人民群众进行阶级统治。16 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 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的体现,在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在政治上要求自由平等,民主平等,这些特征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资产阶级的共和制、议会和普选制,所有这一切,从全世界社会发展来看,是一大进步。人类走到了资本主义,而只有资本
37、主义,凭借城市的文化,才使被压迫的无产者阶级有可能认清自己的地位,创立起自觉地领导群众斗争的社会主义政党。没有议会制度,没有选举制度,工人阶级就不会有这样的发展。 ( 列宁选集 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8 页)但是,这种进步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剥削阶级对人民群众进行阶级剥削和政治统治工具的性质,正如列宁所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和封建制度相比,改变了经济奴役形式,为这种奴役做了特别漂亮的装饰,但并没有改变也不能改变这种奴役的实质。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就是雇佣奴隶制。17 私有制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第一个基本原则。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资本主义宪法是在几个基本原则
38、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第一个原则是私有制原则,私有制原则是整个资本主义法律体系的支柱, “私有产权不可侵犯”是资本主义最神圣和资产阶级最强烈要求的权利。正如列宁所说,以前一切宪法,以至最民主的共和宪法的精神和基本内容都归结在所有制这一点上了。 18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因此,它不可避免的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资本主义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
39、的制度。19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资产阶级在取得革命胜利后,为了建立政治统治的需要,资产阶级开始建构资产阶级国家的意识形态,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列宁说:“所有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都需要两种社会职能:一种是刽子手的职能,另一种是牧师的职能。 , 牧师的使命是安慰被压迫者,给他们描绘一幅在保存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减少痛苦和牺牲的前景。 ”( 列宁选集 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478 页)20 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就和体现。 答案要点此
40、观点正确。对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资本主义社会在创造出大量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丰富的精神成果,这些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前,那些反映文艺复兴时期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理念,由于它们在反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方面,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在促进资产阶级国家建立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四、材料分析题 1 下列材料是毛泽东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到 60 年代初,阅读斯大林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时的部分谈话,反映了毛泽东对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材料 1 “许多人避而不谈商品和商业问题,好像不如此就不是共产主义似的。人民
41、公社必须生产适宜于交换的社会主义商品,以便逐步提高每个人的工资。 ” 材料 2 “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材料 3 “进人共产主义要有步骤。我们向两方面扩大:一方面发展自给性的生产,一方面发展商品生产。现在要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法则,作为有用的工具,为社会主义服务。 ”请回答: ( l )毛泽东论商品生产的论述有什么意义?( 2 )你认为社会主义阶段发展商品生产会有什么作用?( 3 )毛泽东的认识还有什么不足? 答案要点 ( l )毛泽东对商品生产的认识的意义有:其一,他认为商品
42、生产不是划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标准,不是两种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商品生产既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其二,社会主义可以发展商品生产,弥补自给性的生产的不足。其三,希望通过商品生产,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提高每个人的工资。其四,初步认识到价值规律的作用。 ( 2 )商品生产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可以提高社会的物质产品的供应量。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3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认识是可贵的探索,还只是初步的,但后来没有坚持这一正确思想,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忽略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价值规律的作用,使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经历了挫折。2 以下是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的
43、有关论述:材料 1 “出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家合资,但本身不是价值。他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材料 2 “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为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 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材料 3 “铁会生锈,木会腐朽。纱不用来织或编,会成为废棉。或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它们由死复生,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职务相适合的职能。 ”请回答: ( l )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 ( 2 )生产要素与劳动
44、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 3 )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说明了什么?答案要点 ( l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尽管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价值的源泉。 ( 2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劳动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批评“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说法,赞同威廉 配第所讲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它们认为,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商品市场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们和劳动结合生产出财富即使用价值。 ( 3 )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揭示了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区别:价值创造与抽象劳动相关联,财富生产与具体劳动相关联;前者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的社会关系,后
45、者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不能把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混为一谈。 3 . 材料 1 资本既然存在,也就统治着全社会,所以任何民主共和制、任何选举制度都不会改变事情的实质。 (参见(列宁选集 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7 一 38 页)材料 2 “资产阶级平时十分喜欢分权制,特别是喜欢代议制,但资本在工厂法典中却通过私人立法独断地确立了对工人的专制。 ” (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23 卷,人民出版社 1975 年版,第 465 页)材料 3 “任何一种所谓人权都没有超出利己主义的人,没有超出作为市民社会的成员的人,即作为封闭于自身、私人利益、私人任性、同
46、时脱离社会整体的个人的人。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439 页)请回答: ( l )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制、选举制是真正的民主制吗? ( 2 )资本主义能够真正实行分权制吗? ( 3 )资本主义人权的实质是什么?答案要点 ( l )凡是存在着土地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资本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不管怎样民主,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是资本家用来控制工人阶级和贫苦农民的机器。至于普选权、立宪会议和议会,那不过是形式,不过是空头支票,丝毫也不能改变事情的实质。 ( 列宁选集 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7 页) ( 2 ) “财富” 的无限权力在民主
47、共和制度之下更可靠,是因为它不依赖政治机构的某些缺陷,不依赖资本主义的不好的政治外壳。民主共和制度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所以资本一掌握(通过帕尔钦斯基、切尔诺夫、策烈铁里之流)这个最好的外壳,就能十分巩固十分可靠地确立自己的权力,以致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无论人员、无论机构、无论政党的任何更换,都不会使这个权力动摇。( 列宁选集) )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21 页) ( 3 )在资产阶级的各种权利中, “人绝不是类存在物,相反地,类生活本身即社会却是个人的外部局限,却是他们原有的独立性的限制。把人和社会连接起来的唯一纽带是天然必然性,是需要和私人利益,是对他们财产和利己主义个人的保护。 ”(参见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43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