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445862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四章,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本章目录,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3.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4.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1.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教学要点,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2、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主要特征;3.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1)最初的资本主义关系是在小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2)工业中资产阶级产生的两种途径:手工业作坊主摆脱行会的束缚变成资本家;商人直接支配生产,成为工业资本家。(3)农业中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1.用暴力掠夺农民土地,是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绵羊本来是很驯服的,所欲无多,现在它们却变得很贪婪和凶狠,甚至要把人吃掉,它们要踏平我们的田野、住宅和城市”。 托马斯莫尔 乌

3、托邦2.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重要方式。最初的货币积累,是通过强盗式的行径进行的。,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二)资本的原始积累,1.封建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2.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表现为封建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3.当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以后,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又竭力阻碍和限制它的发展4.资产阶级充当了推翻封建制度的革命的领导者并取得胜利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终建立,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

4、历史条件,(1)定义:自然经济指的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 (2)特点:自给自足的经济 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1、自然经济,(1)定义: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2)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分工的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2、商品经济,(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商品的定义交换满足人

5、的某种需要劳动产品(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1商品的二因素,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存在着缺一不可、不可分割的联系,这表现在:凡是商品都必须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缺一就不成为商品;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存在于使用价值之中。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表现在二者之间是互相排斥的:一切商品对商品生产者来说,是为了获取它的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同一商品都不能既占有它的价值,又占有它的使用价值。商品生产

6、者为了占有商品的价值,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将它让渡给消费者。商品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这一矛盾,生产者实现了价值,消费者获得了使用价值。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但是,作为商品最本质的特征是具有价值。,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判断对错1、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2、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4、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对,对,对,错,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劳动二重性,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价 值,劳动二

7、重性,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1)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3)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1商品的价值量,(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3)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2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

8、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价值,价格,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价值,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3)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引起两极分化。,表 现,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四)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1)货币的起源和本质,第一节 资本主

9、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第一阶段简单价值形式,等式左端的商品“绵羊”处于主动地位,它的价值在斧子这一商品上相对地表现了出来,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等式右端的商品斧子则处于被动地位,用它自己的商品体表现出绵羊的价值,起着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上。,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第二阶段扩大价值形式,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第三阶段一般价值形式,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第四阶段货币价值形式,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

10、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流通手段,价值尺度,价值尺度,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私有制,个别劳动,具体劳动,使用价值,社会分工,社会劳动,抽象劳动,价值,W,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

11、实践意义,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12、的本质,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二、资本主义所有制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四、 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和流通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1.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 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其流通形式是:WGW 作为资本的货币,其流通形式是:GWG 实质是:GWG;G=G+G G=m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资本的流通公式: GWG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产生,但又离不开流通领域而产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

13、力的总和 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丧失一切生产资料和基本生活来源,除了自身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只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劳动者繁殖后代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

14、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指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的源泉。劳动力的使用能够为它的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这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货币可以是资本,但货币本身并不一定就是资本。资本可以表现为货币,但并不一定都是用货币来表现。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3、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只能发生在流通的第一阶段,即所购买的商品上。货币的所有者必须购买到

15、某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不仅能够创造自身的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 pm P 由此可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二、资本主义所有制(一)所有制和所有权,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的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使所有制关系上升到法的关系的高度,所有制的现实经济形态就具有了法律形态,即所有权范畴。是一种排他性权利,强制地规定了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对占有物行使权利的界限,直接影响到现实生活中生产资料的实际利用及其与

16、劳动者的关系。,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本质: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1、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1)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购买10斤棉花, 价值的货币表现为10元购买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 货币表现为2元

17、雇佣纺纱工人一天劳动力的价值,货币表现为3元 _在生产开始之前资本家共垫支了 15元 假定工人在6个小时内将10棉花纺成棉纱结果是:棉纱的价值(就由棉花和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转移来的旧价值) 12元 工人在6个小时内又创造出了一个 3元 _ 棉纱的价值就是 15元,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2)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就能够生产出剩余价值。资本家剥的秘密就在这里。假定劳动时间延长一倍由小时增加到12小时,而资本家雇佣纺纱工人一天劳动力的价值是 购买20斤棉花, 价值的货币表现为20 购买

18、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 货币表现为4 初垫支27 工人12小时创造的新价值,货币表现为6元 =30元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职不是物,而是在物质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劳动的关系。,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2、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依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生产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c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 可变资本v是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大于劳动力的价值,产生了剩余价值。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

19、划分为揭露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m )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 剩余价值(m)剩余价值率(m)= 它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可变资本(V) 雇佣工人的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剩余价值率因而也可以用另一种形式来表示,即: 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无酬劳动剩余价值率= = = 必要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有酬劳动,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必要劳动时间已定(或不变)的情况下,依靠绝对延长工作日和提高劳动强度进行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叫做绝对剩

20、余价值生产。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劳动日8小时 4小时 4小时 劳动日9小时 4小时 4小时 + 1小时,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劳动日长度已定(或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劳动日8小时 4小时 4小时 3小时 1小时 + 4小时 = 5小时,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3、超额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是:由于某些或个别资本主义企业首先采用了较好的技术和生产方法进行生产,使自己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就是超额剩余价值

21、。超额剩余价值的获得,对个别企业说,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当它所采用的新技术被普遍采用后,这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这种商品的社会价值也会随之下降,大多数资本家只能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4、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作为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而实现的。 正是在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刺激下,各个资本家竞相改进本企业的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使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之后,生活资料的价值就会下降,劳动力的价值就会降低,从而必要劳动时间就会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就会相应地延长,资本家就能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

22、度的本质,联系:超额剩余价值属于相对剩余价值的范畴,因为它也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区别:(1)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获得的,而相对剩余价值是整个资产阶级都能获得。(2)个别资本家所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是暂时的,而一旦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整个资产阶级将长期稳定地获得相对剩余价值。(3)超额剩余价值的获得不需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以降低劳动力价值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讨论题: 有人说,当今社会,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数控机床等

23、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比较普遍的运用,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因此,技术和科学“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的源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已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了。对这种观点,应当如何认识?,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参考答案: 1.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不会创造一个价值原子 2.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人相对减少,而从事科研、设计、技术和管理劳动的人员日益增加,这意味着创造剩余价值的场地从台前换到了幕后,但主体没有变,是在社会分工链条中各个环节劳动的“总体工人”。 3.“总体工人”中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大,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强度日益提高,从而成为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在其他

24、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劳动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总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自动化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它的普遍采用会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资本家全体获得比过去更多的剩余价值。 结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5、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第一,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二,追逐剩余价值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第三,生产剩余价值规律使资本增值,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发展和灭亡,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25、1.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c+v+m)=c+ c(c+v+m)=(v+m)+ (v+m),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四、 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和流通,(一)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再生产的分类与实质,2.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c+v+m)=(c+c)+(c+c)(c+v+m)=(v+v+m/x)+ (v+v+m/x),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积累的定义: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积累,扩大再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二)资本积累,影响资本积累的因

26、素 (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必然下降,这就会产生几种有利于资本积累的情况:,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第一,可以降低劳动力价值和增加相对剩余价值量,从而有利于增大资本积累数量。 第二,可以使资本家用同样数量的资本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以增大资本积累的数量。 第三,可以使资本家在不减少甚至增加自己个人消费的情况下,改变剩余价值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以增大积累基金。,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所用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全部发挥作用的资本, 所费资本是指生产中

27、实际耗费掉的资本。 例如:一台机器的资本价值10000元,可使用5年,每年按磨损消耗转移到产品中的价值是2000元,全年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是8000元。(4)预付资本总量的大小。,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有机构成(1)资本的技术构成: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2)资本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3)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有机构成是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而又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一般说来,资本的技术构成发生变化,会引起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变化;而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会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

28、本质,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工人阶级的影响,(1)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劳动力对资本的供应绝对增加,形成相对的过剩人口,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劳动力的供应不但没有减少,而且在增多。这是因为: 第一,机器的广泛应用和技术的进步,使劳动的操作变得简单了,妇女儿童大量的进入工厂工作,于是增加了劳动力的供给量; 第二,资本主义的竞争,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使城乡大批小生产者和中小资本家破产,他们也变成了雇佣劳动者,劳动力的供给也会随之增加; 第三,大批新成长起来的劳动

29、力(青年工人)源源不断地涌入劳动力市场。,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这是因为: 第一,相对人口过剩形成的一支失业大军,他们是一支产业后备军,可以为资本家随时提供追家的劳动力; 第二,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会对在业工人形成一个巨大的压力,迫使在业工人不得不过度劳动。,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2)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剥夺者被剥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剥夺小私有制的基础之上的。这种剥夺是历史的进步。然而剥夺的过程并没有结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随着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竞争的发展,对私有者的进一步剥夺,就会采取新的形式。现在要剥夺的已经不是

30、独立经营的劳动者,而是资本家剥夺资本家了。 用马克思的话来说:“这种剥夺是通过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内在规律的作用,即通过资本集中进行的。一个资本家打倒许多资本家”。 剥夺的结果必然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加剧,最终导致资产阶级自己被彻底剥夺。,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三)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是指投入物质生产领域的职能资本。 产业资本的循环,就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1)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购买阶段,资本采取了货币资本的职能形式。

31、 所谓的货币资本,就是货币形式表现的资本。而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要素,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A G W P m,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2)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生产阶段,资本采取了生产资本的职能形式。 所谓生产资本,就是以各种生产要素的形式存在的资本。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 A W PW P m,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3)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即售卖阶段,资本采取了商品资本的职能形式。 商品资本,就是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W G (增殖了的货币),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2、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

32、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继起,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的学说,进一步揭示了资本的本质和特点,丰富了资本的概念,资本不仅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着一种特定的生产关系,而且资本还必须在不断地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增殖。因此,马克思说:“资本只能理解为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只有在不停顿地运动中才能把握资本的本质。,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3、资本周转(周而复始不断进行的资本循环过程),(1)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联系:它们都是资本运动的形式。区别:资本循环是从资本运动的连续性方面揭示价值增殖是怎样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中发生和实现的。资本周转则是从资本运动的速

33、度方面揭示资本周转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2)资本周转时间,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两个关键因素:资本周转时间、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构成 资本周转时间,指产业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生产领域中的时间和流通领域中的时间的总和。加快资本周转,就要缩短资本周转时间。,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4、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社会再生产的的核心问题,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剩余价值( m ),可变资本( v ),不变资本( c ),指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社会总产品,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价值

34、形态,物质形态,社会总产品构成及其实现,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价值补偿,实物补偿,价值补偿,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价值补偿,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出售以货币形式回流,用于补偿在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要取得剩余价值,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实物补偿,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转化为货币以后,如何再进一步转化为再生产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价值补偿,该卖的卖掉了,实物补偿,该买的买到了,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社会总产

35、品,不变资本( c ),价值形态,可变资本( v ),剩余价值( m ),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物质形态,社会生产,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生产生活资料的第二部类,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生产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危机,复苏,高涨,萧条,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三)工

36、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1.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劳动力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它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决定的。 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经济关系。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马克思对工资本质的揭示,使剩余价值学说得以最终确立起来。,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2.剩余价值的分配,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m p关系: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

37、产物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2.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概念:剩余价值或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关系,联系 :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m与不同分母量的比率。 区别 : 质:前者反映剥削程度,揭示剩余价值真正来源, 后者表示 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掩盖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量:利润率总小于剩余价值率,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利润率不同,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引起不同生产部门竞争 不同部门竞争的手段是资本转移,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 部门之间竞争导致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

38、向平均化,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 / 社会总资本 100%,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第二、各个部门所得的利润量与生产剩余价值不一致, 但整个社会利润总量和剩余价值总量是相等的。,第一、平均利润形成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瓜分的结果,第三、 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4.剩余价值转化为商业利润,(1)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中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是投在流通领域中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独立资本形式。(2)商业资本的作用: 产业资本家来讲,可以节约投入流通中的资本,扩大生产资本;可以节约流通费用;可以缩短流通时间,加快资本周转。(3)商业利润的

39、来源: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举例:,社会全部产业资本:900一年全部产品:720 C+180V+180m=1080社会全部商业资本:100平均利润率:180m / (900+100)=18%产业资本获得利润:90018%=162出厂价格:900+162=1062销售价格:1062+(100 18%)=1080商业资本的利润:1080-1062=18= 100 18%,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三)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40、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和职能,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本质: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专政。它是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奴役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暴力机关,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所需要的社会秩序、巩固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剥削制度服务的,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只是以一种新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取

41、代了以往旧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而已。,对内职能,主要是政治统治的职能,即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运用手中掌握的政府机构和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控制,使社会生活保持在统治阶级所制定的秩序要求之内。 同时还具有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即国家要运用各种权力和资源对包括邮政、铁路、水利、文教、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等事业进行管理,以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服务于政治统治职能。 对外职能,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进行国际交往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是对内职能的延伸,是服务于其政治统治的。,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政

42、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 进步作用:它是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否定;是保护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最好的形式;它给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有限的民主权利;在客观上和一定范围内,也为无产阶级的壮大提供了条件;资本主义民主在操作层面上,其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来说,也还是有一些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地方;另外,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法律化方面比较完善。 局限性:如果从内容和形式、原则和实践的关系来看,资本主义民主是非常虚伪和狭隘的。,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第一,资

43、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第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思想:以抽象人性论为基础的个人主义,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1.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有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2.商品的价值量为何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3.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是什么?4.收集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集中表现?5应当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课后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