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7第四节圆形线虫病.ppt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8168062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7第四节圆形线虫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7第四节圆形线虫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7第四节圆形线虫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7第四节圆形线虫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7第四节圆形线虫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节 圆形线虫病,一、 牛羊食道口线虫病 毛线科食道口属,寄生于结肠和盲肠。由于幼虫寄生时在肠壁上形成结节,所以又称结节虫。,病原特征,食道口属:虫体口囊浅,口囊周围有口环,它由1-2圈叶冠组成,还有颈沟、颈乳突(其位置不一可作为鉴定依据),在颈沟之前的两侧角皮膨大称头泡,颈沟后两侧角皮膨大称侧翼膜。,病原形态,哥伦比亚结节虫:雄虫12-13.5mm,雌虫16.7-18.6mm 甘肃结节虫:雄虫14.5-16.5mm,雌虫18-22mm 粗纹结节虫:雄虫13-15mm,雌虫17.3-20.3mm 微管结节虫:雄虫12-14mm,雌虫16-20mm 辐射结节虫:雄虫13.9-15.2mm,雌虫

2、14.7-18.0mm,病原形态,雄虫有发达的交合伞,两根等长的交合刺; 雌虫生殖孔开口于肛门前不远处。雌虫阴道与子宫之间有肾状排卵器。,生活史,雌虫产卵 一期幼虫 二期幼虫 三期幼虫 牛羊吃到感染性幼虫而感染,流行病学,虫卵的抵抗力较强,在相对湿度为 4850,平均温度为 1112 时,可生存60天以上,但不耐低温,在低于9时,虫卵即停止发育。 第一、第二期幼虫对干燥敏感,第三期幼虫的抵抗力较强,适宜条件下可生存10个月,冰冻可使之死亡。温度在35以上时,所有的幼虫均迅速死亡。 感染性幼虫适宜于潮湿的环境,尤其是在有露水或小雨时,幼虫便爬到青草上,因此,该病的感染主要发生在春秋季,且主要侵害

3、幼龄羔羊和犊牛。,致病作用,幼虫阶段:即幼虫钻入或钻出肠粘膜时对肠粘膜所形成的机械性损伤,导致局部的卡他性或化脓性炎症;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和辐射食道口线虫还在肠壁形成结节病变。当肠壁形成的结节数量多时,肠壁变硬,肠蠕动受到影响,从而使消化吸收功能紊乱。结节在肠的腹腔面破溃时,会引发腹膜炎;在肠腔面破溃时,则形成溃疡性和化脓性结肠炎。 成虫阶段:主要是虫体分泌的毒素可造成肠壁的炎症。,症状,牛羊在临床上所表现的症状与感染虫体的数量和机体的抵抗力有关。如一岁以内的羊寄生8090条,年龄较大的羊寄生200300条时,即为严重感染。 持续性腹泻或顽固性下痢。粪便呈暗绿色,表面带有粘液,有时带血。 便秘

4、和腹泻交替进行,下颌间可能发生水肿,最后多因机体衰竭而死亡。,诊断,生前在粪便中检出大量虫卵,结合剖检在大肠壁上找到结节,肠腔内找到虫体或在新鲜结节内找到幼虫,均可确诊。但也有仅见结节而不见虫体的。,二、捻转血矛线虫,90%以上的羊发病。毛圆科血矛属。寄生于真胃,偶见小肠。虫体口囊内有一矛状小齿,加上雌虫白色生殖器官与红色肠管捻转为麻花状,所以称之。,病原形态,头端细,具不发达口囊(内有角质矛状小齿),虫体前部两侧有一对颈乳突,缺叶冠。,病原特征,雌虫27-30mm, 雌虫新鲜时红白相间,雌虫白色生殖器官与红色肠管捻转为麻花状,阴门开口于虫体中部。,病原特征,雄虫淡红色,虫体毛发状; 雄虫尾部

5、有一对等长交合刺,交合刺末端具不明显小钩,交合刺背部有导刺带,交合伞发达,尤其侧叶发达,背叶小,不对称,偏于左侧,呈“人”字或倒“Y”形。,病原特征,虫卵特征性不大,要鉴定需要培养为三期幼虫,三期幼虫口囊大,肠细胞有16个以上。,生活史,雌虫产卵-一期幼虫-二期幼虫-三期幼虫(感染性幼虫)-当牛羊等反刍动物吃草或饮水时而感染-在瘤胃内脱鞘-幼虫进入真胃-经两次蜕皮发育为成虫。,流行病学,有较强的产卵能力 虫卵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 三期幼虫带鞘和不采食,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羊对捻转血矛线虫再次感染有自愈现象,致病作用,虫体常以前端刺入胃黏膜,引起损伤,造成真胃的炎症和出血 虫体分泌的毒素干扰宿主造血

6、功能 影响胃液的分泌和消化吸收,症状,贫血 30ml/2000/天 可视黏膜苍白,血红蛋白降低,下颚间隙水肿 便秘 被毛粗乱无光,身体消瘦,放牧时离群,诊断,根据临床症状 饱和盐水漂浮法 培养粪便检查三期幼虫,治疗,左旋咪唑 丙硫咪唑 噻嘧啶 灵特 伊维菌素,三、牛羊钩虫病,钩口科仰口属,病原特征,羊钩虫虫体 口囊底部的背侧有一大背齿、背沟由此穿出,底部腹侧有一对小的亚腹齿; 牛钩虫口囊内背沟短,并具2对亚腹齿,病原特征,雄虫尾部有一对等长交合刺,呈褐色,两刺排成“V”字形,末端有小钩,无引器;交合伞发达,背叶不对称,右面外侧肋比左面侧长。,病原特征,两头钝圆,一侧平直,一侧凹,卵细胞4-8个

7、,卵细胞内的颗粒粗,颜色较深,大小为0.079-0.097x0.047-0.050毫米(羊),病原特征,卵大小为0.125-0.195x0.060-0.092毫米(牛),生活史,成虫寄生于小肠,交配产卵到外界。发育到三期幼虫经过两种途径进入体内: 一是幼虫随饲料和饮水等经口感染进入肠道,在小肠内直接发育为成虫,此过程约需24天。 二是幼虫经皮肤感染,幼虫主动钻入宿主皮肤而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流入右心,经过小循环到达肺脏,再由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在此进行第三次蜕皮变为第四期幼虫。肺泡内的幼虫沿支气管到气管逆行而上,至咽喉部再返回小肠内,进行第四次蜕皮发育为第五期幼虫。由皮肤侵入到雌虫成熟产卵,此过

8、程需要70天。 实验证明,幼虫经皮肤感染时有85的得到发育,而经口感染时,只有1214的幼虫得到发育,但大多数幼虫是经口感染。,流行病学,仰口线虫病分布于全国各地,在较潮湿的草场中放牧的牛羊流行更严重。多呈地方性流行。 虫卵和幼虫在外界环境中的发育与温、湿度有密切的关系。最适宜的是潮湿的环境和1431的温度,温度低于 8,幼虫不能发育;3538时,仅能发育成第一期幼虫。感染性幼虫在夏季牧场能存活23个月,在春季和秋季生活时间稍长些。严冬的寒冷气候对幼虫有杀灭作用。 牛羊可以对仰口线虫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产生免疫力后,粪便中虫卵数减少,即使牛羊放牧于严重污染的草场,虫卵数亦不增高。有人试验,静脉注

9、射钩虫提取物的牛,在污染的牧场放牧4个月后,剖检时未发现虫体,致病作用,仰口线虫是致病性较强的寄生虫,其致病作用因虫体发育期的不同而异。幼虫侵入皮肤时,引起发痒和皮炎,但一般不易察觉。幼虫移行到肺时,引起肺出血,但通常无临床症状。引起较大危害的是小肠寄生期,成虫以强大的口囊吸附在宿主的肠粘膜上,并用切板和齿刺破肠粘膜而大量吸血。 据报道,100条虫体每天可吸食血液5ml,失去4ug的铁。虫体在吸血时频繁移位,同时还分泌毒素与抗凝血酶,虫体离开后,导致许多伤口会出血一段时间。实验表明,羊体内有100多条虫体时,即足以危害羊的健康和影响其发育。 舍饲犊牛有1000条虫体时,即引起死亡,症状,患畜主

10、要表现以贫血为主的一系列症状,如粘膜苍白,下颌水肿,消瘦,顽固性下痢,粪带黑色。严重感染时还可能出现后肢无力,轻瘫和昏睡等神经症状,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如消瘦,贫血,下痢,大便带血等症状可怀疑本病,但应注意与其他胃肠道寄生虫、副结核和幼畜球虫病等的区别。 确诊可通过粪便检查,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发现大量虫卵,若每克粪便虫卵数达400500个时,或尸体剖检在寄生部位发现大量虫体时即可确诊。一般认为,在牛寄生虫体数量达到400条以上,羊寄生虫体数量达到100条以上,即为严重感.,治疗,左旋咪唑 敌百虫 丙硫咪唑 噻嘧啶 灵特 伊维菌素,四、牛羊肺丝虫病,引起牛羊肺丝虫病的病原属网尾科(Dictyoca

11、ulidae)网尾属(Dictyocaulus)和原圆科(Protostronglidae)的原圆属(Protostrongylus)、歧尾属(Bicaulus)、囊尾属(Cystocaulus)、锐利属(Spicaulocaulus)等属的许多线虫,均寄生与牛羊的肺。网尾科:虫体大,所以称大型肺丝虫。原圆科:虫体小,所以称小型肺丝虫。,丝状网尾线虫,丝状,白色,口囊很小,口缘具四个小唇片。 雄虫-体长30-80mm,交合伞发达,中后侧肋融合,末端分开,前侧肋末端不膨大,背肋2个,末端各有3个乳突,交合刺短粗,等长,黄褐色,具引器。 雌虫-长50-112mm,尾长。 虫卵-椭圆形,卵壳薄,光滑

12、,内含一幼虫,0.12-0.13*0.07-0.09mm。 第一期幼虫长0.55-0.585mm,头短较圆,有一小的扣状结节,尾端细钝。,胎生网尾线虫,寄生于牛、骆驼和野生反刍兽的支气管和气管内。病原特征:雄虫长40-55mm,雌虫60-80mm 虫卵呈椭圆形,内含幼虫,85-51um 第一期幼虫长0.31-0.36mm,头短钝圆,无扣状结节,尾部较短而尖。,生活史,网尾属线虫的发育,均不需要中间宿主。现以丝状网尾线虫为例,说明网尾线虫的生活史。 雌虫在支气管内产出含幼虫的虫卵。羊咳嗽时虫卵随粘液经气管、喉、咽进入消化道,在中途孵化,随粪排出时为第一期幼虫。在外界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第一期幼

13、虫在一周时间经两次蜕皮变为感染性幼虫,牛羊吃草或饮水时,食入幼虫而被感染。幼虫进人宿主肠内,钻入肠壁,沿淋巴管进入肠系膜淋巴结,在淋巴结内生长发育一段时间,而后经淋巴循环到达右心房,继而由右心室经肺动脉至肺部,滞留在肺毛细血管内,最后穿过血管壁,进入细支气管寄生。从吞食感染性幼虫到发育为成虫的时间为18天,自感染到排出虫卵约需26天。 成虫在肺内寄生的时间与羊的抵抗力有关,羊只的营养状况好时,虫体寄生的时间就短,有时只有23个月。反之,虫体寄生的时间就长,可达一年以上。 原圆科小型肺线虫的发育则需多种螺蛳、蛞蝓等作为中间宿主。,流行病学,网尾线虫幼虫发育时对温度的要求偏低,在45的环境,幼虫就

14、可以发育 感染性幼虫对低温的抵抗力更强,在积雪覆盖下仍能生存,但不能抵抗干燥。 各种年龄的牛羊均易感染,有些地区成年羊的感染率往往高于幼年羊,但对五岁左右的羊和犊牛危害严重。当羊体健壮,抵抗力强时,幼虫可在肠系膜淋巴结或肺泡内停留56个月时间,待抵抗力降低时,才移行到支气管内成熟,引起发病。 原圆科线虫的幼虫,对低温、干燥的抵抗力均强。能在粪便中越冬,而阳光曝晒容易死亡。在中间宿主体内能长期生存,可达两年之久。在潮湿阴雨天活力增大,易为羊所感染,致病作用,幼虫在宿主体内移行时,可引起肠粘膜、淋巴结、肺毛细血管的损伤和小出血点。可引起种种继发感染; 成虫在肺部寄生时,刺激气管和支气管引起发炎;

15、大量虫体及其产生的代谢物和分泌物会引起细支气管和肺泡阻塞,导致肺组织膨胀不全和肺气肿。虫体的代谢产物,能使宿主中毒,而致消瘦,体温间或升高,精神沉郁等。 牛的网尾线虫病,可呈现一种“自愈现象” 。但是,再度大量感染,将呈现变态反应性疾病,表现为肺水肿,呼吸困难,甚至死亡,而剖检时却找不到虫体。 原圆科肺线虫刺激细支气管会导致局部炎症,有时会引起小叶性肺炎;幼虫在肺内有时会引起肺泡萎缩,继发细菌性炎症,症状,感染轻微的羊和成年学通常呈慢性经过,症状不明显。羔羊较严重,初期的症状是咳嗽,在被驱赶后和夜间休息时尤其显著,在羊圈附近可以听到羊群的咳嗽声,呼吸音增强并有罗音。 严重感染时,呼吸浅表,急促

16、而痛苦。病羊流鼻涕,干涸后在鼻孔周围形成痂皮;有时鼻涕很粘稠,形成几寸长的绳索状物,悬垂在鼻孔下面,常打喷嚏。病羊逐渐消瘦,被毛枯干,贫血,头胸部和四肢水肿,呼吸困难。如无继发性感染,则体温一般不升高。 病牛的症状和羊相似。 原圆科线虫往往无明显症状,重症感染时会出现呼吸困难或干咳等症状,叩诊肺部可发现较大的实变区。,病理变化,网尾线虫的主要病变在肺部,可见尸体消瘦、贫血、支气管和中隔淋巴结肿大。 支气管内含有粘性至粘脓性甚至混有血液的分泌物团块,其中含有大量的成虫、幼虫和虫卵。可能有个别支气管因此发生阻塞,致使支气管扩张,管壁增厚,粘膜出血。 肺气肿,肺门淋巴结肿大,有时胸腔积液,肺脏肿大,

17、有大小不一的块状肝变,诊断,症状 流行病学特点 取新鲜粪便分离幼虫 尸体剖检,治疗,左旋咪唑 丙硫咪唑 噻苯咪唑 伊维菌素,五、猪食道口线虫病,毛线科食道口属的线虫。寄生于结肠,有时寄生于盲肠。幼虫在盲肠壁上形成结节,所以又称结节虫。 病原种类 有齿食道口线虫长尾食道口线虫短尾食道口线虫 共同点:虫体口领隆起,有内外叶冠、环口乳突、颈沟、颈乳突,神经环、雄虫有发达的交合伞,无导刺带。,有齿食道口线虫,内外叶冠、环口乳突、颈沟、颈乳突,神经环,无侧翼膜,生活史,虫卵-经两次蜕皮,发育为带鞘的感染性幼虫经口感染-在大肠下形成结节-在结节内蜕皮成为四期幼虫-返回肠腔蜕皮成为五期幼虫,感染后38天(幼

18、猪)或50天(成猪)形成成虫,致病作用,幼虫在大肠下形成结节所致的危害性最大。大肠壁普遍增厚,有卡他性肠炎,症状,粪中带有脱落的黏膜,猪表现腹泻、腹痛、高度消瘦发育障碍,诊断,查虫卵,并将其培养成幼虫 幼虫:长500-530um,宽26um,尾部呈圆锥形。 剖检时有虫体和结节病灶,治疗,同蛔虫 抗蠕敏0.5%福尔马林灌肠:500-1000ml灵特,六、猪后圆线虫病,寄生于猪的肺支气管和小支气管内引起的疾病。长刺后圆线虫短阴后圆线虫萨氏后圆线虫共同点:虫体细长,乳白色,口囊小,口缘一对唇,每唇又分三叶,中央叶大,每唇基部有一乳突,神经环位于食道中部,颈乳突小,位于神经环后缘,排泄孔在颈乳突后方,

19、雄虫交合伞不发达,侧肋大,背肋小,雌虫阴门和肛门靠近,阴门前有一角皮膨大。,病原特征,短阴后圆线虫 交合刺末端有双钩,病原特征,萨氏后圆线虫 交合刺末端有单钩,病原特征,阴门前有一角皮膨大 1.半球形 2.稍膨大 3.球形,三种虫体形态比较,生活史,中间宿主为蚯蚓雌虫产卵到外界被蚯蚓吞食在蚯蚓体内经两次蜕皮成为感染性幼虫猪吞食了含有感染性幼虫的蚯蚓而引起感染在肠内蚯蚓被消化释出感染性幼虫钻入盲肠壁、大肠前段肠壁和肠淋巴结中经1-5天发育进行第三、第四次蜕皮为五期幼虫肠壁淋巴系统到静脉以后肺钻出毛细血管 肺泡在细支气管和支气管内寄生发育为成虫。,流行病学,虫卵的存活时间长 一期幼虫的存活力强 在

20、蚯蚓体内的感染性幼虫保持感染性的时间与蚯蚓的寿命一样长 蚯蚓的感染率高,在夏天高达71.9%,致病作用,幼虫移行时对肺部造成损伤、成虫在细支气管和支气管寄生时的机械性与化学性刺激、大量虫卵进入肺泡、以及虫体代谢产物的吸收等,导致支气管肺炎。如继发细菌感染,则发生化脓性肺炎,多见于严重感染的幼猪,且死亡率甚高。肺线虫还可以给肺部其他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创造有利条件,易于并发猪肺疫和猪流感。猪流感病毒可感染肺线虫卵,这种虫卵在蚯蚓体内发育为幼虫时,即同时感染猪流感病毒。肺线虫幼虫还可以传播猪瘟病毒和蒂申(Teschen)病毒,传播机制和传播猪流感病毒相似。猪肺线虫感染还可加剧猪气喘病(猪支原体性肺炎

21、)的病情。,症状,轻度感染时症状不明显,但影响生长和发育。 严重感染时,有强力的阵咳,呼吸困难(特别在运动或食后剧烈),肺部有罗音,体温间或升高,贫血,食欲丧失。即使病愈,生长仍缓慢。人工感染可以观察到:10天后开始咳嗽,自第 32天起症状变明显,50天后常在就食后呕吐。,病理变化,在膈叶上有正方形乳白色肺气肿区,突出于肺表面或膨胀不全,支气管壁增厚、扩张,小支气管周围淋巴样组织增生,肌纤维肥大。,诊断,检查虫卵:用饱和硫酸镁(1000ml水中加920g硫酸镁)漂浮法 区别诊断:仔猪肺炎、流感、气喘病(土霉素气管注射区别),治疗,左旋咪唑抗蠕敏,预防,防止蚯蚓进入猪场 对放牧猪进行定期检查 进

22、行预防性驱虫和治疗性驱虫,七、猪有齿冠尾线虫病,寄生于肾盂、肾周围脂肪组织及输尿管壁等处。,病原特征,虫体粗大,似火柴杆,灰褐色,表皮薄,从表皮可见内部器官,口囊发达,杯状,口囊内有 9-11个牙齿,口缘具一圈细小叶冠,口囊 边缘具4个环口乳突,一对侧感器,六个肩章,有一对颈乳突。 雄虫交合伞不发达,腹肋短小,交合刺两根等长,有导刺带及副导刺带。 雌虫阴门肛门靠近,尾粗短,有肾形排卵器,有尾泡。,病原特征,虫卵:比任何线虫卵大,两头钝,内含52-64个卵细胞,色深,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较大空隙。,生活史,雌虫产卵随尿到外界环境,一期幼虫,经两次蜕皮成为三期幼虫: 经皮肤感染皮肤肌肉四期幼虫肝 经

23、口感染钻入胃壁第三次蜕皮四期幼虫肝肝内停留三个月经第四次蜕皮成为五期幼虫五期幼虫穿过肝包膜进入腹腔肾盂、肾周围脂肪、输尿管壁等组织中形成包囊。,致病性,幼虫钻入皮肤时,使皮肤发生红肿和小结节,且常引起化脓性皮炎,尤其腹部皮肤最常发生;同时,附近体表的淋巴结肿大。 幼虫在猪体内移行时,可损伤各种组织,其中以肝受害最重,由于虫体的刺激和毒素的作用,引起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致使肝硬化,肝机能障碍;并引起贫血、黄疸和水肿;若带入细菌,可引起肝脓肿。 幼虫移行到肺部时引起卡他性肺炎。 幼虫误入腰椎部形成包囊时,压迫神经,引起后躯麻痹。 成虫在输尿管壁上形成包囊,有小孔与输尿管相通,寄生数量多时,致使管

24、壁上形成许多贯穿性小孔,一旦管壁或包囊损伤时,尿液即流入腹腔,引起尿性腹膜炎而死亡。 成虫寄生于肾盂时,使肾盂肿大,结缔组织增生;如带进细菌,可引起肾盂炎,以至肾盂脓肿。成虫寄生于肾周围脂肪时,形成白色胶状的脓性糜烂物。出现后肢僵硬和走路摇摆等症状,症状,猪无论大小,患病初期,均出现皮炎,有丘疹和红色小结节,体表淋巴结肿大。 食欲减退,精神委顿,逐渐消瘦,贫血,被毛粗乱,行动迟钝。 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猪出现后肢无力,跛行,走路时后躯左右摇摆,喜欢躺卧; 尿液混浊带有粘稠的絮状物或脓液; 有时可继发后躯麻痹或后肢僵硬,不能站立,拖地爬行,食欲废绝。 仔猪发育停滞,母猪不孕,诊断,尿液检查:清早将

25、猪赶起,接下第一杯尿液,让其自然沉淀,取沉渣检查虫卵。也可用平皿接尿液,让其沉淀,清洗,观察平皿底部有否白色小点。,治疗,左旋咪唑 丙硫咪唑 氟苯咪唑 伊维菌素,预防,搞好场舍卫生 加强饲养管理 隔离病猪 要经常尿检,八、气管比翼线虫病,该虫寄生于鸭、鹅、野禽的气管与支气管内 发育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但可进入蚯蚓体内形成包囊,不发育,鸭鹅吞食蚯蚓也可感染。,病原特征,虫体头部口囊宽阔、呈杯状、口囊底部有三角形小齿,雌雄虫成永久交配状态,构成“Y”状态,病原特征,虫卵两端具塞状物,内含八个卵细胞。,生活史,比翼线虫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随粪排出或随痰喷出,在外界适宜温度(27,经810天发育为

26、感染性虫卵(内含第三期幼虫),卵内幼虫在外界可以孵出(披鞘) 家禽如吃到感染性虫卵或幼虫即被感染,幼虫在肠道孵出,穿过消化道,随血液进人肺脏,再上行到气管,于感染后14一17天发育为成虫。 蚯蚓、蜗牛、蝇类可作贮藏宿主,当禽吞食了带感染性幼虫的贮藏宿主同样可以感染,流行病学,感染性虫卵或幼虫常污染牧地、饲料和饮水,对外界抵抗力较弱。但在蚯蚓体内可保持感染力4年,在蛞蝓和蜗牛体内可存活一年以上。 一些野鸟和野火鸡任何年龄都有易感性而不出现症状,是本虫的天然宿主。这些野鸟体内排出的虫卵,通过蚯蚓体内发育后,对鸡的感染力增强,成为鸡的重要感染源。 在家禽中常感染的禽是鸡,其他易感禽类还有火鸡、雉鸡、

27、松鸡、鹤鸽,致病作用和症状,幼虫移行时,可引起肺脏出血、水肿、大叶性肺炎。 成虫吸附在气管粘膜上吸血,刺激了气管粘膜,使宿主发生卡他性、粘液气管炎,贫血。 雏鸡对比翼线虫耐受性低,少量感染便出现症状。病鸡伸颈,张嘴呼吸,咳嗽,头部下垂,闭眼蹲坐,呼吸有罗音,左右甩头,有时可甩出虫体。口腔内充满泡沫状液体。 雏鸡初期精神食欲不振,贫血消瘦,后出现呼吸困难,窒息而死亡。成年鸡症状轻微或无症状,诊断,根据临床症状,检查粪便中的虫卵,或直接打开鸡口腔观察喉头有无红色虫体附着,或尸体剖检查气管内有无虫体即可确诊,九、裂刺四棱线虫病,雌雄虫异形,雌虫新鲜时红色,亚球形,内充满虫卵,雌虫寄生于鸡鸭腺胃腺体内

28、;雄虫线状,寄生于腺胃粘膜里,虫体细,肉眼不易尖,体表具四列小刺,雄虫有两根不等长交合刺,生活史中以直翅类昆虫为中间宿主。,病原形态,雄虫体表具四列小刺,病原形态,亚球形,内充满虫卵,体表有四条纵沟,将虫体分成四个膨大部.,病原形态,雄虫线状,有两根不等长交合刺,病原形态,虫体末端有角质刺,生活史,虫卵(内含幼虫)-中间宿主-发育为三期幼虫-终末宿主吃到含感染性幼虫的中间宿主而感染,致病作用及症状,幼虫在感染终未宿主后,钻入胃粘膜内,破坏胃腺,引起腺胃卡他性炎症; 虫体吸血,分泌毒素,影响消化机能。 患禽轻度感染不显症状,严重时患禽消瘦、贫血、甚至死亡。 剖检见腺胃窝内有红色虫体,腺胃壁卡他性

29、炎症。,诊断,漂浮法检查虫卵或尸体剖检在腺胃壁上发现红色雌虫即可作出诊断,治疗,目前尚无理想药物。可试用丙硫咪唑,在感染初期按510mgkg拌饲喂23天,或100mgkg一次口服。预防主要是消灭中间宿主。另外注意禽舍清洁卫生,粪便要经发酵处理以杀灭虫卵。,十、华首线虫,斧钩华首线虫:寄生于鸡和火鸡肌胃角质膜下方 旋形华首线虫:寄生于鸡腺胃,有时寄生于食道 钩刺棘结线虫:寄生于鸭、鹅腺胃与肌胃交接处的胃壁内,形成许多豆大的硬结 厚尾束首线虫:寄生于鸭等水禽肌胃角质膜下。,第五节 毛首线虫病,毛首线虫病是由毛首科毛首线虫属的猪毛首线虫(Trichimella suis)寄生于猪大肠(主要是盲肠)所

30、引起的线虫病。虫体前部细长,后部粗短,形似鞭状,故有毛首线虫或鞭虫之称。 主要危害仔猪,严重感染时,可引起仔猪死亡。也寄生于人、野猪和猴等动物。,病原特征,虫体乳白色,呈鞭状。 雄虫长2052mm,雌虫长3953mm。前为食道部,细长,内为由一串单细胞围绕的食道;后为体部,短粗,内有肠和生殖器官。体前部与后部之比为2:1。雄虫后部弯曲,泄殖腔在尾端,有一根交合刺,包藏在有刺的交合刺鞘内;鞘上覆有小刺 雌虫后端钝圆,阴门位于粗细部交界处。,病原特征,卵呈棕黄色,腰鼓形,卵壳厚,两端有卵塞。大小为(5261)um x(230)um。,生活史,成虫在盲肠产卵,每天约可产5000个,卵随粪便排出。在

31、3334时,经 1922天即发育为感染性虫卵。 猪吞食感染性虫卵后,第一期幼虫在小肠后部孵出,到第8天后,幼虫即移行到盲肠内发育,感染后 3040天发育为成虫。成虫寿命为 45个月,流行病学,仔猪寄生较多。一个半月的猪即可检出虫卵;4个月的猪,虫卵数和感染率均急剧增高,以后渐减;14月龄的猪极少感染。 由于卵壳厚,抵抗力强,故感染性虫卵可在土壤中存活5年。在清洁、卫生的猪场,多为夏天放牧感染,秋、冬出现临床症状,在不卫生的猪舍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感染,但夏季感染率最高。 近年来研究者多认为人鞭虫和猪鞭虫为同物异名,故在公共卫生方面有一定的重要意义,致病作用和病变,病变局限于盲肠和结肠。虫体以头

32、部刺入粘膜内,引起盲肠和结肠的慢性卡他性炎症。有时出血,通常是瘀斑性出血。 严重感染时,盲肠和结肠粘膜有出血性坏死、水肿和溃疡,还有和结节虫病相似的结节。结节有两种:一种质软有脓,虫体前部埋入其中;另一种在粘膜下,呈圆形包囊状物。组织学检查时,见结节中有虫体和虫卵,并伴有显著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伊红白细胞浸润。 其他部分的粘膜,有虫体引起的特征性反应,即血管扩张,淋巴细胞浸润,水肿和过量的粘液,症状,轻度感染时,有人报道有时有间歇性腹泻,轻度贫血,因而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严重感染时,食欲减退,消瘦,贫血,腹泻;死前数日,排水样血色便,并有粘液,诊断,用漂浮法集卵,以 2-3克猪粪效果较好。粪

33、检发现大量虫卵或剖检时检出多量虫体和相应的病变即可确诊。,治疗,丙硫苯咪唑,剂量为20mgkg体重,口服或混词有较好的效果,连用3次,驱虫率可达100%。氟苯哒唑,以50mgkg体重剂量一次混饲喂服,或以30ppm作为添加剂混入饲料,连续使用5天,对猪鞭虫的虫卵减少率为100。 梅岭霉素,剂量为0.4mg/kg体重,一次口服有很好的效果。吩嘧啶(Oxantel),剂量为4mgkg体重,拌料喂服,第六节 牛吸吮线虫病,牛吸吮线虫俗称牛眼虫,寄生于黄牛、水牛的结膜囊、泪管等。浙江各地均有发生。 病原,罗氏吸吮线虫,它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除牛外,绵羊、山羊、马均有发现。头端细小,有一个长方形的口囊。

34、食道短,呈圆柱状。,病原形态,虫体呈乳白色,表皮有明显的锯齿状横纹。 雌虫体长 145177mm,病原形态,雄虫长9313omm,尾部卷曲,泄殖腔开口处不向外突出。交合刺2条不等长。有17对较小的尾乳突,14对在肛前,3对在肛后。,生活史,以蝇类作为中间宿主雌虫产出幼虫当蝇类舔食牛眼泪时将幼虫吸入 发育为感染性幼虫穿出滤泡进入口器当这蝇再次去叮牛眼睛时把感染性幼虫传给健康牛然后在牛眼睛中发育为成虫。,流行病学,本病需蝇类做中间宿主而传播,因此本病的发生与蝇类的活动季节密切相关,在温暖地区蝇类常年活动,本病亦可常年流行 在较冷的地区,蝇类只活动于夏天,本病只在夏季发生。 牛的感染和发病与年龄无关

35、,致病作用与症状,虫体机械性损伤结膜和角膜,引起结膜角膜炎; 如继发细菌感染,可导致化脓性炎症,最终可使眼睛失明。 病牛初期主要是结膜潮红,流泪,角膜逐渐混浊。当炎症发展和加剧时,往往有脓性分泌物流出,粘合上下眼睑。 后期可出现角膜糜烂和溃疡,严重时导致角膜穿孔,患牛将眼部在其他物体上磨擦。,诊断,结合临床症状,在眼内发现有吸吮线虫时即可确诊。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1直接在眼球表面的结膜囊观察有无虫体。2将第三眼睑用镊子夹起,观察有无虫体。3用橡皮吸耳球吸取3的硼酸溶液,向第三眼睑内猛力冲洗,吸取冲洗液检查虫体,治疗,2-3%硼酸水冲洗 1/1500碘溶液冲洗 0.2%海群生溶液冲洗 磷酸左旋咪

36、唑口服,第七节 丝虫病,1.猪浆膜丝虫病 由双瓣科浆膜丝虫属的猪浆膜丝虫(Serofilaria suis)寄生于猪的心脏、肝、胆囊、膈肌、子宫及肺动脉基部等的浆膜、淋巴管内所引起的线虫病。我国江西(20多个县市)、山东、安徽、北京、河南、湖北、四川、福建等省市均有发现,病原形态,虫体呈乳白色,头端稍微膨大。角质层有细的横纹。 口结构简单,无唇,口孔周围有4个小乳突,另有4个中乳突排列在外圈,两侧尚有1化感器。 食道分为肌质与腺体两部分。 神经环位于食道肌质部的后方,病原形态,雄虫长12000.25mm,最大宽度0.160mm。食道肌质部长0.1880.209mm,腺体部长0.7251.231

37、mm。 尾部指状,向腹面卷曲,有乳突612对,规则地排列在整个尾部亚腹侧,肛前36对,肛后36对 交合刺 1对、短、不等长,形态相似,末端稍向腹面弯曲,其近端(即柄部)不扩大,与体部交界处有一明显的变窄部分,病原形态,雌虫长50-60mm,最大宽度0.22lmm。食道肌质部长0.2020.223mm,腺体部长 0.893 1.383 mm。 阴门不隆起,开口于食道腺体部中部的稍前方,距头端 0.4480. 543 mm。尾部指状,稍向前面弯曲,端部两侧各有 1个乳突,腹面有一簇10- 20个小乳突。肛门萎缩,距尾端 0. 099 0 139 mm。 微丝蚴两端钝,长0118601254mm,宽

38、外侧66mm,有鞘,生活史,病理变化,病变多分布在心纵沟附近或其他部位的心外膜表面 形状不一,大如赤豆,小如粟粒或长条弯曲的透明包囊 有些包囊形成寄生虫性结节,结节中虫体部分钙化或完全钙化 在透明的包囊中可清楚地看到卷曲的白色透明的虫体,诊断,生前可自耳静脉采血,以悬滴法、厚涂片法、薄涂片法、薄膜过滤法等来检查血液中的微丝蚴。 宰后在心脏等处发现病灶并找到活虫,或将病灶压成薄片镜检发现虫体残骸即可以确诊,2.犬恶丝虫,恶丝虫病是由双瓣科恶丝属中的犬恶丝虫(Difofilaria immitis)寄生于犬的右心室和肺动脉(少见于胸腔、支气管、皮下结缔组织)引起循环障碍、呼吸困难及贫血等症状的一种

39、丝虫病。 本病分布较广,全国各地几乎均有发现。,犬恶丝虫病原形态,成虫虫体细长,显微白色,线状,口由6个不明显的乳突围绕。,病原形态,雌虫长253lmm,宽1.01.3mm,尾端钝圆。阴门开口于食道后端,约距头端2.7mm,病原形态,雄虫长12 20mm,宽0.70.9mm,虫体后部呈螺旋状卷曲,有小的尾翼膜,末端有尾乳突11对(肛前5对、肛后6对),交合刺2根,长短不等;,病原形态,血流中的微丝蚴无鞘,在乙醇固定的涂片中长218329um,宽57um;而在甲醛固定的涂片中长 286340um,宽6-7um,生活史,右心室内的成虫,雄雌交配后,受精卵在雌虫的子宫内发育和孵化。 早熟的活动胚胎称

40、为微丝蚴,长约 03mm。微丝蚴释放入血液后可生存一年或一年以上,但被中间宿主各种蚊子(中华按蚊、白蚊、伊蚊、淡色库蚊)及猫蚤、犬蚤等吞食之前不能进一步发育。 夏季是蚊子最活跃的季节,微丝蚴随蚊子吸病犬血液而进入蚊体中,约2周发育为对犬有感染能力、体长约lmm的成熟仔虫。,当蚊叮咬犬体时,微丝蚴即从其口器中逸出,于最短时间内钻进皮孔中,在皮下结缔组织、肌间组织、脂肪组织和肌膜下发育,感染后34个月,体长约达 3llcm。然后进人静脉内,最后移行到右心室。 移行到右心室的幼虫,如细丝一般,被称为仔虫,仔虫在右心室或肺动脉内继续发育约34个月,便为成虫。 以上所述由微丝蚴经蚊感染到成虫约需67个月

41、,成虫寄生于右心室和后腔静脉、肝静脉、前腔静脉到肺动脉的毗连血管内,寿命很长,约56年,并不断产生微丝蚴,流行病学,犬恶丝虫的感染时期一般为蚊最活跃的610月份,感染高峰期是 79月份。大约经一夏的感染率为38%,经二夏的感染率为89%,经三夏的感染率为92%,感染率与经过的夏季呈正比。 犬的性别、被毛长短、毛色等与感染率无关;饲养环境与感染率有关。 饲养在屋外的犬感染率高,饲养在屋内的犬感染率很低,症状,初期症状是慢性咳嗽,运动时加重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犬出现心悸亢进,脉细弱并有间歇,心内有杂音 肝区触诊疼痛,肝肿大,胸、腹腔积水,全身浮肿,呼吸困难。 长期受到感染的病例,肺原性心脏病十分明

42、显。末期,由于全身衰弱或运动时虚脱而死亡。 病犬有时还伴发结节性皮肤病,以搔痒和倾向破溃的多发性灶状结节为特征。皮肤结节显示血管中心的化脓性肉芽肿,在化脓性肉芽肿周围的血管内常见有微丝蚴,经过治疗,皮肤病变可以治愈。,在病的中期,当网状红细胞增加时,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压积容量均降低。随着病程发展,白细胞数呈进行性增加,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血沉加快,红细胞脆性增高。血清蛋白在病的初、中期增加,但在末期却降低。约有1/3病犬呈低蛋白血症。 轻症者心电图无变化或变化不明显,重症者,可见传导异常,表示右心房和右心室肥大、扩张。 当病情出现肺动脉高压症,肺动脉瓣障碍时,x光摄影可见右心室扩张

43、,主动脉、肺动脉扩张。,病理变化,解剖时可见心脏肥大、右心室扩张、瓣膜病变、心内膜肥厚等。 肺脏贫血,扩张不全及肝变,肺动脉内膜炎(由于虫体的刺激,右膈叶最明显)和栓塞、脓肿及坏死等。 肝脏有肝硬变及肉豆蔻肝。 肾脏实质和间质均有炎症变化。 后期为全身贫血,各器官发生萎缩。,诊断,根据病史调查和临床症状观察可作出初步诊断,最后确诊应在血液中找到微丝蚴。 在新鲜血液中,可见到蛇行和环形运动,经常与血细胞相碰撞的微丝蚴。 用血液lml加 7醋酸溶液或 1盐酸溶液 5ml,离心 23min后,倾去上清液,取沉淀物镜检,在较多病例中都易找到微丝蚴,治疗,驱除成虫、未成熟仔虫、微丝蚴所用的药物各有不同。 对成虫砷制剂有效。硫砷酰胺钠,按 2.2mg/Kg,缓慢静脉注射,每天两次,连用 2天;盐酸二氯苯砷,按 2.5mg/Kg,以蒸馏水稀释成 1溶液,缓慢静注,每隔 45天一次,该药驱虫作用较强,毒性小; 乙胺嗪,按 6070mg/kg,内服或配成 30溶液一次皮下或肌肉注射,连用35周,或以 6mg/kg,混入食物内,在感染期和以后2个月饲喂。本药能使血液中微丝蚴迅速集中到肝脏的毛细血管中,易于被网状内皮系统包围吞噬,但不能直接杀死微丝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