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1第十一讲、维新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 2.ppt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8166233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第十一讲、维新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 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11第十一讲、维新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 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11第十一讲、维新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 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11第十一讲、维新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 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11第十一讲、维新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 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一讲、清末和民国初期的教育,第一部分、维新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 一、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 二、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第二部分、民国初期的教育 一、民国教育方针与政策 二、壬子癸丑学制 三、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五四”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教育 一、新文化运动下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思潮 二、1922年的“新学制”,一、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 (一)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在教育上的争论 1、要不要反对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封建伦理道德。 2、要不要提倡西学,批判中学。 3、要不要废八股、变科举,改革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第一部分维新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

2、的教育主张以王韬、容闳、陈炽、郑观应、马建忠等为代表的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教育上的主张是:一、全面学习西学,包括西方的自然、工艺、社会科学等诸多方面;二、改革科举制度,因为它阻碍了西学的传播和多种类型人才的培养;三、建立近代学制,仿照西方学制设立小学、中学、大学三级学制系统;四、倡导女子教育,关注女性的社会地位。,(二)、维新派在变法运动中的的教育活动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盛宣怀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所从事的教育改革活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一是兴办学会和发行报刊,宣传维新思想。如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及万国公报、强学报、时务报等。,1894年10月和11月万国公报刊登的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3、1899年2月的万国公报,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会址馆内珍藏的时务报。,二是兴办学堂,传播维新思想,培养维新骨干。著名的有万木草堂、湖南时务学堂、南洋公学、经正女学。,万木草堂:1893年康有为在广州讲学时设立,学生100余人,以陈千秋、梁启超为学长进行日常管理,继承传统书院的办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但注入了新的内容,如教学内容除了传统的义理、考据、经世和文字之外,还包括西方哲学、万国史学、地理、数学、格致、外国文字、政治学等学科,成为当时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的场所,为维新运动培养了一大批人才。1898年戊戌政变后被解散。,万木草堂修葺一新,对外开放。,翻新后万木草堂的康有为讲堂,湖南时务学堂:在谭嗣同

4、等人的推动下,1897年创办于长沙,梁启超为中文总教习,他以万木草堂学规为蓝本,制定湖南时务学堂学约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在教学中注重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倡导民权学说,推动了维新运动在湖南的开展。北洋西学堂和南洋公学:1895和1896年分别设立于天津和上海,最早采用西方近代学制形式,分初、中、高年级,相互衔接,逐年递升,是近代三级学制的雏形。,湖南时务学堂总理及教习合影,谭嗣同,梁启超,南洋公学,1897年建校初期外院(南洋公学)师生合影(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图片),1898年南洋公学师生第一次合影(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图片),1947年交通大学电机专业毕业合影(第3排右起第3人为江泽民同志)(西安

5、交通大学档案馆图片),经正女学:1898年由梁启超、经元善等倡议设立于上海,其教师和管理人员均由中外女士担任,课程分为中文、西文两大类,前者传授中国传统的女性读物如女孝经、女论语、女戒,以及女红、绘画、医学等;后者讲授英文、算术、地理、体操等学科。该校1900年停办,但它是近代中国第一所正规的女子学校,开启了时代的新风尚。,女孝经图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女孝经为唐代侯莫陈邈(三字复姓)妻郑氏撰,共为十八章,内容多宣扬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 。作者以图解的形式分9段表现女孝经:一、开宗明义章;二、后妃章;三、三才章;四、贤明章;五、事舅姑章;六、邦君章;七、夫人章;八、孝治章;九、庶人章。每段图后均有

6、墨题女孝经原文与之对应。,女儿经女论语,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堪称女式百科全书,下面简介传统中国女人的素质教育。 一、男女授受不亲的男女有别之礼 男女不能杂坐一处,不共用衣服架子,不共用梳洗用具,不亲手递交东西,小叔子与嫂嫂不能互相问候,不得让庶母给自己洗下衣。女子订婚,脖子上要带个此人已订的彩带标志。没有大事,比如地震之类的,不要进入女孩子的房门。已出嫁的女子回娘家,不能与兄弟同席坐,不能同盘子吃饭。 二、惟务贞节之贞操礼 女子守贞,寡妇守节。程颐先吓唬女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回头又吓唬男人:若取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 三、女性之美仪 传统女性之美,可用柔、顺、轻、怯四字概括。行莫回

7、头,语莫掀唇,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 四、无才是德的妇德礼 女孩子不需要聪明,更不需要才华,笨笨的反而好。聪明至少要装傻,不笨也得装笨。女子嫁人之前要守的妇德比较简单。一是孝亲,二是持家。女论语交待:女子在堂,敬重爹娘。每每早起,先问安康。寒则烘火,热则扇凉。饥则进食,渴则进汤。,(三)、百日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1、废除八股文考试,改革科举制度(设立经济特科,选拔维新人才);2、设立京师大学堂(1898年创办,1900年毁于战火,1902年复办); 3、改革书院,筹办各级各类学校(令各省府厅州县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新式学堂);4、派人出国游学;5、建立译书局和编译学

8、堂,编辑外国教科书及其他书籍。以上措施对封建传统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由于封建官僚的抵制,这些措施大多并未实施即被废止,但它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新潮流。,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在1898到1912年间所使用的名称。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1898年戊戌变法时经光绪皇帝下诏,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最初校址在北京市景山东街(原马神庙)和沙滩(故宫东北)红楼(现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许景澄任中学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 A. P. Martin)任西学总教习。 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後,京师大学堂遭受破坏。1902年12月

9、17日,京师大学堂恢复。吏部尚书张百熙任管学大臣。吴汝纶和辜鸿铭任正副总教习,严复和林纾分任大学堂译书局总办和副总办。创办於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也并入大学堂。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成为北京大学的首任校长。,京师大学堂匾,北大在蔡元培任校长以前,官气较重,因为自国子监、科举制度被取消后,很多人都以北大(京师大学堂)为科举的替代品,以此为仕途捷径。1917年,蔡元培接任北大校长,对北大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使北大呈现了完全崭新的气息。,1902年12月17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它是戊戌维新时光绪帝在1898年筹办的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是北京大学的前身。图为19

10、03年京师大学堂重要教职员合影。,京师大学堂的洋教习,红楼旧校址,校钟,二、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1、清末学制的建立壬寅学制:1902年在管学大臣张百熙的主持下拟定了一系列有关学制系统的文件,统称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由政府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它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学习年限、课程设置等。但由于该学制制定仓促,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而公布后并未实行。,癸卯学制: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重新拟定的一系列有关学制系统的文件,统称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由政府颁布并首次付诸实施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比

11、“壬寅学制”更为系统和完备。,清末学制在制订过程中参考了日本和欧美国家的学制模式,因而具有近代资本主义教育的特征;同时它又受到封建思想的支配,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因此,清末学制包含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因素,是传统和近代的综合产物。“癸卯学制”在实行过程中还进行了一些修正,如振兴女学,压缩课程,文、实分科等。,2、废科举,兴学堂19世纪80年代后,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发展,科举制度发生改变。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1901年9月清廷实行“新政”后,各地封疆大吏纷纷上奏,重提改革科举,恢复经济特科。1904年清廷颁

12、布奏定学堂章程,此时,科举考试已改八股为策论,但尚未废除。,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近1300年(公元6061905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科举取士与学校教育实现了彻底分离。科举废除后出现了中国近代史上兴办新学的热潮,至1909年各级各类新式学堂达5万多所。,3、改革教育行政体制,厘定教育宗旨1905年清政府成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事业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其最高长官是尚书,其次为左、右侍郎。学部下设5个司,即总务司、专门司、普通司、实业司、会计司。在地方设立提学使司管理教育,长官为提学使。1906年学部拟订了“忠君、尊孔、尚公

13、、尚武、尚实”五项教育宗旨,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正式颁布的教育宗旨。后来著名学者王国维又首次提出了德、智、体、美并重的教育宗旨,对后世教育目标形成产生了影响。,4、留学教育的勃兴1906年前后留日教育高潮的兴起;1908年的“庚款兴学”和1911年清华学堂建立后,留美学生的剧增。,“庚款兴学”: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中国支付各国战争赔款4.5亿白银,本息达9亿多白银,分39年还清,史称“庚子赔款”。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决定从1909年起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一部分以“先赔后退”方式退还中国,并以退款发展留美教育。美国这一举动为其他国家所仿效,这就是“庚款兴学”。为实施庚款留美计划,中国政府

14、在华盛顿设立“游美学生监督处”作为管理中国留美学生机构;在北京设立“游美学务处”,负责留美学生的考选派事宜,并从1909年起实施。,“游美学务处”在选派留学生同时,着手筹建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1911年正式开学,民国成立后改为清华学校)。 到1929年,中国共派遣留美学生1279人。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总之,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导致了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解体,以及近代教育形态的确立:1、结束了延续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2、仿照西方教育模式首次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全国学制系统;3、提出了普及全民教育的设想;4、设置了与近代教育相匹配的各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5、新式学堂的数量迅速增加;6、西学在学校教育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7、形成了规模空前的留学教育高潮;,8、西方近代教育观念的引入,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自学内容: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教育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