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读协调发展理念.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161000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协调发展理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解读协调发展理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 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这十个字包含的发展理念,将成为“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间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要求。协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针对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问题,提出并阐述了协调的发展理念,对“十三五”时期坚持协调发展的重点任务作出了安排,突出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目标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建议精神,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认清、吃透、把准协调理念的丰富内涵,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

2、的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在增强发展整体性、协调性中拓展发展空间。协调发展一方面是城乡发展的平衡,全面建成小康,重在“全面” ,体现的就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了“成长的烦恼” 。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发展不协调问题有所凸显,流光溢彩的都市与偏僻落后的乡村同在,东部沿海的率先发展与西部一些地区的相对滞后并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瞄准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加快把“短板”补上,树立并落实协调理念,促进发展平衡、增强发展后劲。协调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

3、环境的保护,重视广大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重视人和自然关系的协调。过去的三十多年,在经济发展方面,确实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广大居民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由于环境的恶化,导致广大居民的实际生活质量并没有物质条件提高得快,很多情况下,还出现了不升反降的现象。所以,如何坚持协调发展的理念,也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落实协调发展理念,一是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没有农村的小康,没有欠发达地区的小康,就谈不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就要按照建议要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4、;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另外我们还要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如果只盯着经济数据的起伏涨落,忽视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真实的幸福感、获得感,就会透支社会发展潜力,发展就难以持续。经济发展一定要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共进。 “十三五”时期,我们要着力改变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失衡问题,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

5、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落实协调发展理念,二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主要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水平有限,并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地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代替了人与自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在我们倡导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前提。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是一个从和谐到失衡,再到新的和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马克思曾说过:“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本质的统一,才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 。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最终归宿。协调的范围是整体,协调的方式是发挥整体效能,协调的目的是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全局性。作为全新的发展理念,协调发展的目的是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进而促进我国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