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建立和展开的?1923 年 6 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 年 1 月 20 日至 30 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约占委员总数的 1/4。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
2、线组织。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建立过程:(1)中共二大通过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 ,提出同国民党建立党外合作的联合阵线。(2)1922 年 8 月共产党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进一步发展了二大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思想。(3)中共三大确定了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促进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4)在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孙中山对国民党实行改组,并逐步确立了联俄联共政策。(5)1924 年 1 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三旧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并把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联盟,使之成为国共合
3、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这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2 试述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 :反革命力量比革命力量强大得多,并且拥有更多的政治经验。帝国主义和国内的封建势力、买办资产阶级阶级等反动势力总是相互勾结。中共直接领导下的革命武装力量太过于弱小,还不足以战胜强大敌人的联合进攻。主观上 :当时中共全党理论上还不成熟,对中国社会的历史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与规律等还不熟悉。在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自动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特别是对农民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共产国际及其在中国的代表在指导中国革命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在反动集团发动反革命政变时,不能组
4、织有效的抵抗,终于使大革命走向失败。(2)经验教训:国共的合作,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也有利于两党自身的发展;必须坚持反2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方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的统一;必须充分发动和武装工农,使革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建立革命的武装;共产党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3 结合中央苏区创立谈谈对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
5、的战略基地。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1、成功地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的问题。随着根据地的扩大,人民武装随之扩大,并由游击队向正规军发展,从而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正规战发展的问题。2、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也是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它正确地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3、它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将中国的革命实际情况同马列主义衔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就之一。4、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运动开辟了新的道路,并为其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的民主革命提供了榜样。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6、4 简述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遵义会议是指 1935 年 1 月 15 日至 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1)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2)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4) 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
7、的标志。从此,中国革命就在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5 如何理解 20 世纪 30 年代中共提出的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背景:1935 年,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引起国内阶级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和各种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3过程:1935 年,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上正式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发布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实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三项基本要求,重申中共为实现国共合作的四项保证。1937 年月,中共中央洛川会议,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9
8、月中下旬,国共两党在南京举行第六次谈判。23 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主要特点: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不平衡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其内部阶级关系复杂、斗争尖锐;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统一战线的核心力量,抑制了国民党的反共反人民政策,成为抗战最后胜利的有力保证;此次合作是有军队、有政权的合作。实际上是两党分别领导的两种政权、两种军队在全民族抗战总目标下的合作,但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防政府和联合统帅部。没有共同的组织形式和共同商定的政治纲领。这种情
9、况表现了抗战时期国共关系的复杂性。6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有何意义?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是 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1)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亲日派妄图乘机扩大内战的阴谋。2) 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成为国内革命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3) 成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日创造了条件。也是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逼蒋抗日方针的重大胜利。7. 如何认识正面战场与敌
10、后战场的战略配合作用以及敌后游击战的战略地位?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在抗战初期,可以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是积极抗战的。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在这些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爱国战士,表现了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共歼灭日军 45 万余。这阶段国民党战场的作战,分散了日军兵力,延长了战线,从而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了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狂乱企图,极大地消耗了日本军事、4经济实力,为解放区战场的开辟提供了提供了条件。但当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
11、方针。国民党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采取消极对敌,积极反共的态度,使得正面战场形势恶化,正面战场的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地位。评价中共敌后战场:抗战开始以后,中国共产党采取游击战,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军。除此之外共产党还在敌后开辟了抗日根据地,很好的配合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寇集中扫荡根据地,中共为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发动百团大战,客服了根据地艰难困苦的局面,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由于正面战场的连连失利,敌后战场开始独立承担抗击日军的重任,并成为中国抗日的主战场。总的来说,从建立统一战线到抗战结束,中国共产党在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一直积极配合国民党,坚定地
12、与日军作战,最终领导着广大人民取得胜利。(1)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上先后进行了卢沟桥抗战、淞沪会战、等重大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通过这些战役,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和“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实现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赢得了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2)正面战场拖住了日军的主力,为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和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3)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正面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持续最久;中国包括正面战场在内的抗战活动,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和太平洋战场。(4)国民党军
13、队中的爱国将士为保卫国土和抵抗日本法西斯英勇作战,出现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激励了时人和后人,宏扬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共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1)敌后战场的开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抗日游击战争逐渐取得主要地位,有利地支持了正面战场。形成了两个战场相互依存,共同配合对日作战的战略态势,加速了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2)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军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敌后战场的坚持抗战,消耗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拖住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步伐,也使其不得不推迟太平洋战争的发动。5(3)从 1944 年春至 1945 年夏,向日军展开局部反攻,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
14、的作战,并使敌后战场得到扩大。使日军占领的大多数中心城市和交通线都在我军的包围中,为转入全国规模的大反攻创造了条件,取得了辉煌战果。8.试述人民战争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方针的意义。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制定的中国抗日战争政治总路线和战略总方针,是指导中国进行抗战并最后夺取胜利的灯塔。(1)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配合和支援国民党正面战场,打击日寇,给中国抗战带来了生机。(2)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抗击着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的伪
15、军,并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加强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使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坚持抗战的中流砥柱。(3)抗战后期,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成为中国战场反攻的战略基地,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9.试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伟大意义。原因:前几题有重叠抗日战争是一次全民族的抗战,是一次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伟大的正义战争。它集中了全国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这是战争能够取胜的根本原因。意义:( 1 )中国抗战开始最早、结束最晚、持续最久。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经常牵制和吸引着日本陆军兵力的 70左右,使日本不敢随意抽出兵 力用于其他
16、地区的侵略。(2)中国抗战打乱了日本对外侵略的部署。使苏联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集中力量打击希特勒法西斯;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并有力地支援了英美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作战;中国抗战还挫败了德意日的进一步勾结,使日本与德意之间始终未能实现真正的配合,打乱了世界法西斯称霸全球的战略,有力地支援了英美盟国。(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织部分,牺牲最大。中国军民伤亡达 3500 多万人;财产损失约 600 多亿美元;战争消耗不几计其数。(4)中国抗战消耗了日本大量的人力、物力、 财力,并推动了日本人民的反战斗争,是日本法西斯败降的根本因素。6(5)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亚、非、拉
17、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开展反帝反殖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他们树立了光辉典范,在世界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10. 如何评价百团大战肯定:1.战略指导思想是正确的。2.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3.轰动了全国、全世界,有很大的政治影响。4.以事实驳斥了国民党的指责,提高了我军的声望、巩固并发展党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5.增加了作战的宝贵经验。消极:1 .“百团大战”过早地暴露了共产党的军事力量 。2 .百团大战总的来讲是一场打了胜仗的大战役,但存在着不少战略战术上的错误,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表现。3 .“百团大战”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国共摩擦的升级,给后来的“皖南事变”埋下了隐患。
18、意义: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以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诬蔑。对支持正面战场作战,遏制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的作用。11. 如何认识土地改革对于中国革命和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抗战胜利之初,随着内战的危险不断增加,为争取广大农民支持,颁布了“五四指示” 。1947年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提出:“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1) 农民因得到自己的土地而大力投入生产,提高了农地产出,在物质资源上支持了
19、战争,也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水平。2) 土地改革沉重的打击乃至逐步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满足了千万农民对土地的渴望,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社会的和经济的基础。3) 土地改革是一次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动员与组织,使千百年来处于自由散漫状态的广大农民,被动员和组织起来。74) 土地改革瓦解了乡村原有的士绅统治架构,对中共的政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生理,彻底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解开了中国历史发展新的一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前提。1) 彻底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
20、势力奴役中共各族人民的历史,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2) 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真正实现了人民解放。3)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真正实现了国家统一。4)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5) 深刻的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对人类的正义和进步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6)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变质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已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了历史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