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兰亭集序 课件 上课用.ppt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8159350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亭集序  课件 上课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兰亭集序  课件 上课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兰亭集序  课件 上课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兰亭集序  课件 上课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兰亭集序  课件 上课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兰亭集序,王羲之,魏晋人每于三月初三,到水边洗濯祈福,被称为禊事。东晋永和九年三月的这一天,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等41 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列坐在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王羲之将这些诗汇集起来,编成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0余字的序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可谓魏晋文学的尾声,全篇流连山水,探问生命,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有关“序跋”,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

2、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王羲之(321379),东晋书法家。原籍琅琊人(山东临沂),世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王羲之出身于两晋名门望族,祖父王正为尚书郎,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伯父王导是东晋丞相,另一伯父王敦是东晋,军事统帅。朝廷召王羲之为侍中、吏部尚书,辞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职,世称“王右军”。,王羲之早年从卫夫人学书法,后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

3、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王羲之的行、草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后世誉之为“书圣”。,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魏晋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汉隶发展至魏晋基本奠定了汉字形态;另一方面,真、行、草书又得到长足发展。,就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一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世誉为“书圣”,他写的乐毅论黄庭经等楷书被称为“书之圣”,他的行草书被尊为“草之圣”,他写的行草 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 为“行书第一”,他就是王羲之。,天 下 第 一 行 书,“飘如浮云,矫若惊龙”,“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王羲之书法,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

4、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流

5、觞曲水,兰亭集序,王羲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 。 2、领悟作者对生死观的深切感慨,并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梳理重点字词,复习:,重点字词,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毕:全。 咸,都。,2.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信,实在。,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固,本来。,重点字词,4.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旁边。,5.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趋向,取向。,6.及其所之既倦,之,往,到达。,重点虚词,以,1、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2、亦足以畅叙幽情 3、引以为流觞曲水 4、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用来,的原因,介词,用来,介词,把,因,

6、天下第一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读,思考: 试找出本文最能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字眼。,乐-痛-悲,品,1、乐因何而生? 2、痛由何而起? 3、悲缘何而发? (要求:立足文本,结合原句,揣摩语言,不能主观臆测;要有合作精神,发挥集体力量。),兰亭集会,聚会之乐,良辰 美景 赏心 乐事,-内在的生命欲望难以得到满足,-外在事物的变迁,难以掌控。,-个体生命短暂,难以永恒。,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死之痛,(共鸣昔人),“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启示后人),千古同悲,

7、( 批判今人 ),魏晋时代是老庄哲学复兴的时代,儒家思想逐渐退出了主流思想阵地。东晋的风流名士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追求精神的自由,生命的情调。他们寄情山水,笑傲山野,行动无为,他们对任何事物都看得很淡,面对任何变故都要保持从容,即使是生死,在他们看来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生命的长短自然也就无所谓。,写作背景,问题探究:,如何看待王羲之说的“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作者的生命观不同于老庄的思想,他彻底否定了老庄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而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他认为生与死是两码事,不能等同看待,看重生死,也就等同于看重生命。在他看来,人生短暂,要充分利用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悟,讨论:文章最后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你作为“后之览者”,读了此文,对生死有了怎样的看法?,珍爱生命,要感谢上苍赋予我们的生命,它是一种历程,没有幸与不幸。它需要的是让我们共同珍惜和爱护,让我们共同去创造美好。在生命的历程中,活着,是一种价值的体现,而死亡,则是对生命的亵渎。在活着没有和死亡接近之前,我们需要一个信念,一个理由让我们活着。因为活着,就是美好,就是拒绝死亡,就是生命价值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