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階段之資訊課程教案設計與推廣計畫,以資訊融入教學發展原則為基礎的示範教學與評量 系統開發計畫,計畫執行成果報告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蕭顯勝教授,1,計畫目的,發展提升學生資訊融入教學發展原則之資訊科技概論課程範例,並透過高中資訊學科中心平台,建立教師社群共同參與,運用策略鼓勵師生共同發揮創意,參與課程教學之討論與創作。編撰資訊融入教學發展原則相關之模組化教材14單元,提供老師教學之參考與使用。並蒐集教師及學生之使用意見,作為回饋與改進教學之建議。全國分六區辦理資訊融入教學發展原則暨試範教材設計研討會,全面提昇教師對資訊融入教學發展原則的認識。持續配合高中資訊課綱修訂資訊融入教學發展原則
2、。,2,高中階段之資訊融入教學發展原則,3,高中階段之資訊融入教學發展原則,4,高中階段之資訊融入教學發展原則,5,高中階段之資訊融入教學發展原則,6,高中階段之資訊融入教學發展原則,7,高中階段之資訊融入教學發展原則,8,高中階段之資訊融入教學發展原則,9,高中階段之資訊融入教學發展原則,10,專案工作項目,規劃課程內容與進行模式 編製培育資訊能力之資訊科技概論課程範例 教案彙整,進行檢討與修訂 舉辦教學教案建置分享與推廣 分區辦理成果研習及分享活動,規劃實驗學校資訊教育研習活動 規劃實驗課程單元課程設計 進行資訊教育課程實驗 進行實驗結果分享及報告 撰寫結案報告書,11,專案工作項目說明,
3、規劃課程內容與進行模式 協請教師成立教案編撰小組,進行教案設計,12,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資訊科技概論課程綱要,13,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資訊科技概論課程綱要,14,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資訊科技概論課程綱要,15,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資訊科技概論課程綱要,16,專案工作項目說明,編製培育資訊能力之資訊科技概論課程範例 編製教案手冊及推廣手冊。 將編製完成之教案聘請專家學者及高中資訊教師擔任評審委員,以書面審查方式進行審查。 持續配合高中資訊課綱修訂資訊融入教學發展原則。,17,專案工作項目說明,教案彙整,進行檢討與修訂 彙整及修訂已編製完成教案。 將編製完成之教案於教學實驗過程中進行教學評量的
4、調整。,18,專案工作項目說明,舉辦教學教案建置分享與推廣 規劃、建置計畫專屬網站,提供教師進行討論及共享教學資源(http:/140.122.91.139/senior),19,專案工作項目說明,分區辦理成果研習及分享,20,專案工作項目說明,規劃實驗學校資訊教育研習活動 於推廣會分組座談中以小組教案研討與意見交換形式辦理。 規劃實驗課程單元課程設計 以95課綱之課程綱要7主題,共發展17個教案。 進行資訊教育課程實驗 目的:探究本計畫所研擬發展之高中資訊課程教案之教學成效 方法:隨機化實驗控制組前後測設計之實驗研究法,21,專案工作項目說明,進行資訊教育課程實驗 實驗步驟說明,確認從事教學
5、實驗之教師及單元,擬定測驗題目及編撰評量手冊,測試測驗題目之信度及效度,確認教學實驗之班級及學生對象,進行教學活動前之測驗施測,實施資訊教案之課程內容,進行教學活動後之測驗施測,彙整資料及分析實驗數據,22,專案工作項目說明,進行實驗結果分享及報告 協請教案設計教師進行課程實驗 實驗結果已於教案中修正,並於推廣會時進行經驗分享,23,教案教學實驗資料分析,資料分析-平均數,教案教學實驗資料分析,實驗資料分析- t 檢定,*:p-value.05 表示達顯著差異,教案教學實驗結果與討論,針對教學實驗之前測與後測分數進行統計分析,採用單一樣本t檢定。 實驗結果顯示: 不同單元之中,進行教學實驗的組
6、別其前後測分數達顯著差異,後測分數顯著高於前測分數,意即教學實驗可明顯改善教學成效。 未進行教學實驗之對照組前後測分數均未達顯著差異。,專案工作項目說明,撰寫結案報告書 將於97/1月起彙整教案及推廣會相關資料,進行結案報告書之撰寫,95資訊課程暫綱 與 資訊融入教學發展原則,本案依據95資訊課程暫綱,規畫綱要內容配合資訊融入教學發展原則之進行,28,95資訊課程暫綱 與 資訊融入教學發展原則,29,95資訊課程暫綱 與 資訊融入教學發展原則,30,資訊融入教學發展原則次原則之設計,為使教案設計的內容易於評鑑,特別加入次發展原則之設計構想。 目的:教案設計者在原有之發展原則下加入具體之發展原則描述,在教學活動結束後,即可依據次發展原則評鑑學習者是否皆達到具體描述的內容。 特性:具備極大的彈性,設計者可依據教學內容並考慮各項環境因素加入最適宜之原則,教學者則可視教學進行彈性運用原則作為評鑑的依據。,31,資訊融入教學發展原則次原則,32,教案評鑑表,將編製完成之教案聘請專家學者及高中資訊教師擔任評審委員,以書面審查方式進行審查。 內容: 教案所用之發展原則與課程目標之對照 課程大綱、具體能力發展原則與教案所使用發展原則之對照 教案教學活動之評鑑,33,報告完畢 敬請指導,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