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教学心理学.ppt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8145781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PPT 页数:136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心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语文教学心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语文教学心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语文教学心理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语文教学心理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语文教学心理学,主讲 曹颖群, 推荐参考资料,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 林崇德主编、申继亮等著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 王松泉论语文教育中的四大关系,新华文摘,1999年第7期。,导 论,一、语文教学心理学的概念、坐标、必要性 二、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三、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四、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五、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六、语文教学心理学的学科结构及关系 七、问题,一、语文教学心理学的概念,语文教学心理学,顾名思义,指的是教语文、学语文的心理学理论,它旨在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语文教学心理学方面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语文教学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

2、个分支学科,是学科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分析和研究学生在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探讨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理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普通心理学 语文教学心理学心理学 学科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专业心理学 ,语文教学心理学的所处坐标,开设语文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答:语文教育(学)的方方面面都与心理学息息相关,它们的结合形成语文教育心理学这一课程: 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心理学密切相关; 语文教学环节与心理学也密切相关; 语文教学方法与心理学也密切相关。,二、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现实意义,(一)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二)有利于提高教书育人效果(三)有利于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三、语文教

3、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主要“研究语文教学如何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对他们进行字、词、句、篇章、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等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训练”。,四、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主要是从学科学习心理和教育心理的角度,研究语文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特有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探索学生学语文、教师教语文的心理学原理,揭示在师生心理互动条件下的语文教学的特殊心理规律。,五、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心理现象观察法(二)教学心理实验法(三)教学心理调查法 (四)教学经验总结法,六、语文教学心理学的学科结构,语言学习与言语学习汉字学习与汉文学习语感学习与知识学习语

4、文学习心理记诵学习与思考学习 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 自主学习与创造学习 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心理学 心理差异与语文教育 阅读教育心理语文教育心理语文智育心理作文教育心理 听说教育心理 语文德育心理 语文美育心理语文教师心理,三部分之间的关系,语文学习心理是教师教育学生的重要依据,语文教育心理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语文教师心理既是教师教育的基础,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因素。,问题:,语文教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请任选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撰写教学短论。如“中学语文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调查”等,要求:有观察有调查有实例有真实感受有分析,能较真地反映中学生语文教学中存

5、在的心理学问题。,上编:语文学习心理,第一章 语言学习与言语学习 第二章 汉字学习与汉文学习 第三章 语感学习与知识学习 第四章 记诵学习与思考学习 第五章 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 第六章 语文自学与创造学习 第七章 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第一章 语言与言语,“在中学语文教育中,语言和言语哪个更重要?我的回答是两句话,一是两者都重要,二是言语更重要。”王松泉论语文教育中的四大关系,新华文摘,1999年第7期。,一、语言与言语的区分,所谓语言,是指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系统 。所谓言语,是指人们对那套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的掌握和运用的过程,及其所形成的结果,包括

6、听说读写的活动和成果。,二者关系,首先,语言离不开言语,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才能发挥它的交际工具的作用,都必须从言语中汲取新的要素来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其次,言语也离不开语言。任何个体只有借助语言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借此接受别人言语活动的影响。,二、语言知识与言语知识,所谓语言知识,主要是指静态的客观的语言结构和要素等内容。所谓言语知识,主要是指人对语言的运用规律,它研究的是人与语言的现实关系,即人通过语言实现思想感情的交流的过程。,二者比较,语言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是纯粹客观的、相对静止的关于语言这一符号系统的知识。言语知识属于程序性知

7、识,它解决个体与语言世界的关系,或者说,言语知识是关于言语活动的知识。言语知识呈现为动态的、积淀的过程,有较强的个体心理因素。,三、语言能力与言语能力,语言能力即语言获得,包括语音获得、语义(词汇)获得、语法获得,这是一个通过模仿和实践,掌握语言规范的过程。,言语能力是指个体通过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其构成要素包括言语主体、言语客体和言语环境。,二者比较,语言能力主要是处理语言内部关系的能力,言语能力就是处理言语主体、言语客体和言语环境的能力。言语能力的复杂程度高于语言能力,言语能力的形成必须以语言能力的获得为前提条件。,区分两种知识、两种能力的意义,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指向,主要是语音、词

8、汇和语法的知识及其运用,在学习中的表征指标主要是识字、解词、造句,这一任务主要由小学语文教育来完成。从这一意义上看,小学的语文课实际上就是最基础的“语言课”。,言语知识和言语能力的指向,主要是言语活动、信息交流、表情达意,在学习中的表征指标主要是准确、流畅、得体、个性化,这一任务主要由中学语文教育来完成,因此中学的语文课可以说主要是“言语课”。,四、言语的主要形式,对话言语口头言语 独白言语外部言语 科学言语 言语活动 书面言语 艺术言语内部言语,五、言语能力的形成,环境论(包括模仿说、强化说和社会交往说)先天决定论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我们的观点:言语能力的形成靠的是综合因素,包括人脑的独

9、特机能、学习模仿、传授知识、言语交流、认知能力的发展等等。,六、个体言语发展的趋势,儿童不断掌握语言的过程,就是儿童言语发展的过程。根据心理学研究资料,这种过程大致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学前期、小学生时期、中学生时期。 语言发展的“低谷”现象。,“低谷”现象主要表现:由于句子长度增加,连词和关联词语大量运用,语病发生率急剧上升。 研究表明:从儿童到成人的言语能力的发展,在12-15岁期间,是“语言变化时期”。思维的迅猛发展与言语能力的相对滞后导致了一个语言发展的“低谷”期。“低谷”期一般出现在初三到高一年级,其中女生的“低谷”期比男生平均早一年。,启示:在相应的年龄段(特别是初三和高一年级)采取

10、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发展和言语滞后的矛盾,让学生尽快走出“低谷”期。,七、言语的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言语表达,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 言语理解就是借助语言材料建构意义的过程。其前提是感知语言的物质外壳,从音、形入手把握言语的意义,是一个主动加工的过程。言语理解能力的高低,与掌握语汇的多少及在言语理解中知识准备和生活体验积累有关。 言语表达是一个由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过程。即表达者先要形成思想(将要表达的意义),把思想转换成具有言语结构的信息,再经过语音或文字输送出去。言语表达可分为构造、转换和实行三个阶段。,问题:,为什么说把“语文”理解为“语言与言语”,要比理解为“

11、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或“语言文化”更全面、深刻? 区别语言知识和言语知识、语言能力和言语能力这两对概念。 影响语言能力形成的因素有?是什么导致了言语能力发展“低谷期”的出现? 何为语言理解?何为语言表达?影响语言理解的因素有哪些?言语表达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第二章 汉字与汉文,参考书:苏培成著现代汉字学纲要,1994年10月第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汉字的特点 汉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 汉字集形、音、义于一体,见“形”知“义”; 汉字结构复杂(其构字零件可分为笔画、部件、整字三级),信息量大; 符号繁多(常用字3500左右)。,识字教学的特点 先难后易。初学阶段难,但字识

12、得越多越容易学。,汉文阅读的六大优势:,具象性 意合性 简约性 整体性 人文性 审美性,问题:,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汉字、汉文的优势,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第三章 语感与知识,参考书:王尚文著语感论,2000年版,上海教育出版社。,一、语感的概念,语感是对言语(包括口头言语、书面言语)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它不仅仅局限于对语音和文字符号的感觉,而且是同时包含着感知、理解、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具体地说,语感表现为:言语理解快速准确,领悟力强;言语表达准确达意,得体自然。,现代心理学认为:,在言语活动反复练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在大脑主管言语的区域里,因受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言语信号刺激作

13、用而形成了与之相应的言语活动联系系统言语动力定型。当这种言语动力定型建立并巩固之后,某种言语活动信号一旦出现,就可以自动地引起这一言语动力定型内各个动作的反应,于是,言语活动就可以自动化的发生。这种自动化的形式,就是我们说的“直觉”,也即“语感”。,二、语感的地位,语感在整个语文能力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它是言语活动的必备前提条件,它决定着语文能力的高低,是语文审美能力形成的标志。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与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所在。,三、语感的特征,直觉性 联想性 情感性,直觉思维是构成语感的核心因素,是语感的最基本特征。,语

14、感具有直觉思维的基本特点,非逻辑性:语感不依靠逻辑规则和严密的推理。直接性:敏锐的语感可以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势,以非线性的跳跃方式,径直指向最后的结论。快捷性:语感是以直接的自动化的方式进行的瞬时性活动。整体性:语感的整体性特征要求把言语对象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其表达的深厚意蕴。,四、语感的培养,言语实践是培养语感的惟一途径。,培养语感,既需要通过阅读、写作和有声语言的环境来积累语言经验,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又需要通过提高语言修养来获得理性认识,还需要联系生活经验去比较揣摩语言文字 。,(一)联系生活,获取语感,“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15、“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 叶圣陶,(二)诵读揣摩,形成语感,“诵读兼口治、目治、耳治,于培养语感最为有益。” 朱自清 “惟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面不偏。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解化而为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叶圣陶,(三)强化训练,锻炼语感,首先,在语感实践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语感分析,加强语感训练的指导。 其次,语文作业的布置应该以语感培养为主题,知识的练习要以应用性为主。再次,还可以要求学生经常性地写语感随笔。,(四)掌握规律,强化语感,坚持传授

16、理法知识与训练语感能力相结合 ,使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和表达,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样,语感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升华。 如训练言语的分寸感,就要教给词汇、语法、修辞的有关知识;训练言语的畅达感,又与掌握句式、语序、句型变换、句间的逻辑关系有密切的联系;而在训练阅读中的情味感、形象感时,应传授必要的文学表现手法的知识以及想象、联想等鉴赏方法的知识等。,语文知识学习,语文知识学习的特点 语文知识学习的迁移 语文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问题:,如何理解“培养和追求语感是一切母语学习的基本途径”一语? 联系语感的特征谈谈语感培养的途径。 论述语感学习和语文知识学习的关系。 结合国内外迁移理论分析语文知识的

17、迁移是如何进行的?,第四章 记诵与思考,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一、语文记诵学习,(一)语文记诵学习的意义 1、语文学习离不开记忆 2、克服遗忘的消极作用,一、语文记诵学习,(二)语文记诵的条件 1、明确识记目标和任务(有意识记) 2、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意义识记法,比较记忆法) 3、在最佳状态下识记(如“大脑风暴”法),一、语文记诵学习,(三)运用学习策略 (布鲁纳、加涅的“认知策略”说) 1、尝试重现识记法 2、整体识记法 3、综合识记法 4、过度学习识记法 5、重点突破识记法

18、 6、欣赏识记法 7、情境识记法 8、并用识记法 9、最佳时间识记法 10、熟读识记法,一、语文记诵学习,(四)语文复习的形式 1、及时复习和经常复习 2、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 3、系统复习与阶段复习 4、多种感官参与复习与读忆结合复习,二、语文思考学习,(一)中学生思维的特点 1、抽象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二、语文思考学习,(二)语文学习的思维过程 1、分析和综合 2、比较和分类 3、抽象和概括 4、系统化和具体化,二、语文思考学习,(三)语文学习的思维类型 1、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3、直觉思维和批判思维 4、创造性思维,问题:,在记

19、诵学习中,如何运用学习策略提高识记效率? 语文复习的形式有哪些,它们各自的优点? 与小学生相比,中学生的思维有何特点?他们的语文学习将相应地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语文学习的思维类型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第五章 发现与接受,参考书: 1、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 2、美奥苏贝尔意义学习理论,一、几个概念:,内化:就是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并在此基础上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相同化,让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知识系统的适当部位。 同化: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由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简言之,同化是把外界元素整合

20、于一个机体的正在形成或已完全形成的结构内。(图式,俗称背景知识,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它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二、语文发现学习,发现学习:学生以类似于研究的方式经过独立的探索把握学习内容,然后进行内化的一种学习方式。 (一)发现学习的理论依据: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表征理论、归类理论、编码理论、概念获得理论;认知与需要的关系。,二、语文发现学习,(二)发现学习的优势 最根本的优势是重视过程,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2、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3、便于知识的迁移; 4、便于形成能力、发展智力; 5、发展直觉思维; 6、有利于内部激励; 7、有利于培养独立人

21、格。,二、语文发现学习,(三)发现学习的实施原则 1、动机原则 2、结构原则 3、序列原则 4、反馈原则 (四)发现学习的途径 1、在自学中发现 2、在教师引导下发现 3、在讨论中发现,三、语文接受学习,接受学习:由教师把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以现成的,或多或少是定论的方式呈现出来 ,学生加以接受,经过内化进入自己的知识系统的学习方式。 机械学习:学习者对学习材料根本不理解,完全靠多次机械重复,死记硬背,盲目接受。 意义学习:其实质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它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学习者具有有意义的学习心向,即有迫切的学习愿望;二是学习材料本身对

22、学习者具有潜在意义。,三、语文接受学习,(一)接受学习的理论依据: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和同化理论奥苏贝尔认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区别并不具有本质意义,最根本性的区别是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即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有可能是意义学习或机械学习。他认为接受学习比发现学习更为可行,因为一方面学校教育需要提高效率,而发现学习费时太多;另一方面,教师完全有可能创造条件使接受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奥苏贝尔简介,戴维奥苏贝尔(1918),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对传统的学习理论持批评态度。主要关注学校学习理论的研究,他在他最有影响的著作、1978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认知观一书的扉页上写道:“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

23、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条原理是奥苏贝尔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同化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奥苏伯尔认为,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网络中可以利用的适当观念可以构成三种关系: 原有观念是上位的,新的知识是下位的; 原有观念是下位的,新知识是上位的; 原有观念和新知识是并列的。 由此导致了三种形式的学习,即下位学习(类属同化)、上位学习(总括同化)和并列结合学习(并列同化)。,同化学习理论的核心及指导意义,同化学习理论的核心: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

24、学习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同化学习理论的指导意义: 教会学生经常举一反三。 引导学生归纳与总结。 指导学生善于比较。,三、语文接受学习,(二)接受学习的优势和特点1、高效率 (主要优势) 2、方向性3、系统性 4、示范性5、感染性,三、语文接受学习,(三)接受学习的实施原则 1、意义原则接受学习的根本条件在于,学习必须是有意义的。 2、分化原则教学时应当先传授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概念,然后在学习中对它逐渐加以分化。 3、整合原则对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的要素重新加以组合。,问题:,在中学语文学科中有否可能实现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两者的优势

25、互补,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何为内化?何为同化?何为机械学习?何为意义学习? 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的关系?,第六章 自学与创造,在所有的能力中,最主要的是获得知识的能力,也就是学会学习。 刘佛年中国教育的未来 如果一个国家以丧失人的个性、丧失人的创造力来换取现代化。这种现代化究竟有多少意义? 钱理群重新确立教育终极目标,一、语文自学,(一)语文自学能力 1、语文自学能力的特点:基础性和独立性。 2、语文自学能力的意义: 1)体现语文教学的目标(自能读书,自能作文) 2)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促进创造能力的发展,一、语文自学,(二)语文自学的心理学问题 1、重在自求自得 2

26、、学、思、用结合 3、贵在平时积累 4、掌握学习方法 5、养成自学习惯 6、开展自学辅导,二、语文创造学习,(一)语文创造能力的意义 1、创造能力的特征: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 2、创造能力与相关因素:知识、智力、非智力因素。 3、创造的个性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独立的个性特征、坚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好奇心、不竭的进取精神。,二、语文创造学习,(二)语文创造能力的培养 1、更新语文教育观念 2、创造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 3、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4、学习创造技法 5、注意发展求异思维 6、经常开展创造活动 7、积极鼓励创造精神 8、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问题:,1、语文自学能力的基本结构及意义?

27、2、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哪些心理问题? 3、创造能力与知识、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4、联系实习谈谈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第七章 动机与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一、语文学习动机,(一)语文学习动机的概念及其意义 1、概念:语文学习动机就是在某种需要的基础上,指向语文的一种学习意向。 2、意义:1)把语文学习变成学生自觉的行动,使之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提高学习效率;2)丰富个性、涵养品德。,一、语文学习动机,(二)语文学习动机的培养 1、明确语文学习的目的; 2、认清语文学习的

28、意义,强化学习学习需要; 3、利用已有的其他动机实现动机的迁移; 4、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成绩,正确地对待批评和奖励。,二、语文学习兴趣,(一)概念及意义 1、概念: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向语文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积极的心理倾向,是推动语文学习的强大动力。 2、意义:1)可使学生专心致志学习语文;2)可使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取得好的成绩; 3)可把艰苦的学习变成快乐的享受,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二、语文学习兴趣,(二)语文学习兴趣的特点 1、由狭窄走向广泛; 2、由肤浅逐渐转向深刻; 3、由同一变为分化; 4、由无意识转向有意识;,二、语文学习兴趣,(三)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1、引导学生明确学习

29、目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引导学生切实认清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 3、努力使教学有新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4、注意感情的培养,以情激趣; 5、培养学生广泛的好奇心; 6、通过美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7、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8、课内语文学习要与课外学习相结合。,问题:,有人说,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培养是首位的,对此你如何理解? 培养语文学习动机的途径?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中编:语文教育心理,第八章 心理差异与语文教育,参考书:申继亮 谷生华 严敏著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一、宏观心理差异与语文教育,(一)概念:宏

30、观心理差异指特定群体之间的心理差异,对学生而言,主要是纵向的年龄心理差异和横向的性别心理差异。 (二)年龄心理差异与语文教育二者关系:语文教育既要适应学生现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又要促进年龄心理特征的发展。,一、宏观心理差异与语文教育,(二)年龄心理差异与语文教育(续)1、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差异(初高中生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特征各异)2、中学生年龄心理差异对语文教育的要求:1)抓好过渡衔接;2)把握关键年龄;3)注意闭锁特点。,一、宏观心理差异与语文教育,(三)性别心理差异与语文教育1、智力的性别差异2、女生的心理特点与语文教育,二、微观心理差异与语文教育,(一)概念:微观心理差异指的是个体之间

31、的心理差异,即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 (二)个性心理差异与语文教育1、兴趣差异与语文教育2、能力差异与语文教育,二、微观心理差异与语文教育,(三)语文教育中的因材施教 1、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1)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区别教学; 2)正确对待差异,端正对因材施教原则的理解; 3)注重全面发展,把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结合起来; 4)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2、区别对待语文先进生和后进生,问题:,宏观心理差异、微观心理差异的概念 中学生年龄/性别/个性心理差异对语文教育的要求? 在语文教育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九章 语文智育心理,一、语文技能培

32、养 二、语文智能发展,一、 语文技能培养,(一)语文技能 语文技能:指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经过练习而获得的有关语文的活动方式。 语文能力:是顺利完成语文学习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一、 语文技能培养,(二)语文动作技能的形成及培养 (三)语文智力技能的形成及培养 (四)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五)技能的迁移与干扰,二、语文智能发展,(一)学生智力的发展 1、概念:智力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各种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有机综合。 2、智力的结构 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遗传素质、环境与教育、主观能动因素) 4、智力的差异及学生智力的发展,二、语文智能发展,(二)学生能力的培养 1、概念:能力是人完

33、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2、能力与知识、技能、智力的区别与联系 3、语文能力的测量 4、语文能力的培养:确立新的教学思想,精心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参与和活动。,问题:,能力与技能、知识,与智力的关系。 语文技能的形成一般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如何避免“高原”现象的出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促进技能的正迁移? 语文教学中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智力差异? 结合实习谈谈学生某一项能力(如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第十章 阅读教育心理,参考书: 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一、几个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俗称背景

34、知识,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 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应和平衡。,概念(续):,同化(assimilation)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由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顺应(accommodation)是指学习者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当学习者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平衡(equilibra

35、tion)是指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二、阅读的认知过程:,阅读乃是从课文中提取意义的过程。 吉布森、利文 国内语文教育家对阅读的认识。 国外阅读理解的三种理论模式: 1、古德曼自上而下的模式 2、高夫自下而上的模式 3、鲁姆哈特相互作用的模式阅读理解是在文本的各部分之间、在文本与个人经验之间积极构造意义的过程。,三、阅读心理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识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机制是主体内在认知结构与外在客体实现顺应和同化。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把新知识纳入或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重建新的认知结构,才能达成对外界客体新知识的顺应。阅读最

36、重要的价值就是能在最大程度上激活他们认识发展过程的内部机制。 阅读心理过程四阶段:感知、理解、表述、鉴赏评价。,四、相关链接,1、江熙怎样的阅读更有价值2、刘华从结果到过程阅读课教学目标的价值回归3、刘和程目标的灵动与有序4、赵克明关于教学目标的思考5、程凡生成性新理念下语文教学设计的新视点(以上见语文建设2004.4)6、李明阅读期待与阅读思维(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4.10)7、“钱理群教授给中学生讲鲁迅”(语文学习2004.6),问题:,1、研究阅读及阅读过程对我们语文阅读教学有何积极意义? 2、简述“同化”与“顺应”在阅读中的关系。 3、了解阅读心理过程对我们阅读教学的意义?

37、4、学习语文新课标,你觉得什么样的阅读教学才是最有价值的?,第十一章 作文教育心理,一、作文心理与作文能力 二、作文指导心理 三、问题,一、作文心理与作文能力:,1、作文过程的心理分析: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2、言语表达的心理分析3、心理积累是作文能力的基础4、作文能力的心理结构:感受能力、构思能力、言语操作能力,二、作文指导心理,1、丰富作文积累 2、砥砺思想方法 3、创设写作情境 4、指导阅读、感悟、模仿、创造 5、改进命题和评改,问题:,1、作文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克服“语言痛苦”? 2、怎样才能把作文题目出到学生的“心坎”上? 3、作文讲评中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第十二章 听说

38、教育心理,一、听说心理概述 二、听说教学心理 (一)听话教学心理 (二)说话教学心理,一、听说心理概述:,(一)听说活动的心理过程(传递反馈,“语言运动区”、“言语听区”) (二)听说活动的心理作用1、促进智力的发展2、优化非智力因素,二、听说教学心理:,(一)听话教学心理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2、注意听力发展的年龄阶段 3、要培养学生对听话教学的兴趣 4、培养良好的训练习惯,二、听说教学心理:,(二)说话教学心理 1、要打破旧的传统观念,予说话教学以应有的地位; 2、为说话活动创造良好的语境; 3、消除说话活动中的胆怯心理; 4、从自言自语开始基本训练; 5、培养说话的兴趣,问题:,如何

39、有效提高语文教学中听话教学的质量? 中学说话教学须注意哪些问题? 听说教育与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之间有何关系? 听说教育可促进学生哪些方面能力的发展?,第十三章 语文德育心理,一、语文德育的心理概述 二、语文德育的心理实践,一、 语文德育的心理概述,(一)语文德育的心理结构1、品德的隐层和显层结构的关系系统,即品德动机和行为系统;2、品德的心理特征系统,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系统;核心3、品德的定向、操作和反馈系统。,一、 语文德育的心理概述,(二)语文德育的心理价值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3、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4、培养创造性的心理品质和现代意识,一、 语文德育的心理概述,

40、(三)语文德育的心理误区1、对语文德育内容的功利化取舍,忽视人的因素;2、语文德育缺乏学科个性;3、语文德育严重脱离实际;4、语文德育的形式化倾向。,二、 语文德育的心理实践,(一)双向认知,虚实相依 1、语文德育应是一个包括“以文悟道”、“因道学文”两阶段的双向认知过程; 2、语文德育具有寓虚于实、虚实相依的隐形特征。 1)语文德育应是语文教育实体固有的深层内容; 2)语文德育的实施必须依附于语文教育的实体; 3)要求语文教师具有很强的自觉性。,二、 语文德育的心理实践,(二)以情感人,情理交融个性的核心不是知识,而是情感。扎波罗热茨 1、移情入境; 2、披文入情; 3、寓情于理。,二、 语

41、文德育的心理实践,(三)针对实际,讲求实效 语文德育要联系社会实际和中学生的心理实际。 1、突破思维定势,激活学生思维; 2、引入时代活水,挖掘教材思想内涵; 3、创设民主氛围,热情鼓励和积极疏导相结合; 4、将现代意识渗透于语文教学,促进学生思想的现代化。 5、对于学生敏感而好奇的内容,不应采取回避态度。,二、 语文德育的心理实践,(四)发扬民主,自我教育 1、语文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功能; 2、语文自我教育的心理构成; 3、语文教育中实施自我教育的途径。,问题:,语文德育较之一般德育有何不同? 学校语文德育长期低效的原因及对策? 如何发挥情感在语文德育中的作用? 如何促进学生在语文德育中的自我

42、教育?,第十四章 语文美育心理,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之 “课程基本理念”,一、语文美育的心理价值,(一)语文美育的特质: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 (二)语文美育与智力因素的发展拓展认识力、开发想象力、发展思维力(三)语文美育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情感教育、意志培养、气质养成,二、语文美育心理实践,(一)语文美育的内容语文教材内容美、教育过程和方法的形式美、语文教育现实美的创造。 (二)语文美育的过程感知美、

43、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三)语文美育的原则坚持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的统一、坚持共鸣和观赏的统一、坚持审美个性和审美共性的统一。,问题:,语文美育与(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关系? 语文美育的原则? 语文美育的特点和作用?,下编:语文教师心理,未来人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职业性的;一本是学术性的;一本是证明人的事业心、进取精神、创新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的。 柯林博尔(世界经济和合作组织),第十五章 语文教师心理,参考书:高明书教师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一、语文教师的心理素质,(一)语文教师的智力因素观察的敏锐性、记忆的持久性、思维的创造性、想象的丰富性 (二)语文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广泛而专一的兴趣、

44、美好而丰富的情感、自觉而坚强的意志。 (三)语文教师的表达能力 信息的表达=7%的言语+38%的声音+55%的表情 言语:准确、清晰、针对性、启发性、情感性、表现力。,二、语文教师的心理影响,(一)语文教师的人格影响 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苏乌申斯基 (二)语文教师的情感影响 (三)语文教师的威信影响,补充一:语文教师的角色意识,角色是由人们的社会地位所决定,并为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教师的角色意识是指教师对相应的社会角色规范的认知和体验,其心理结构通常包括角色认知、角色体验、角色期待。,语文教师的角色意识(续),教师的角色认知是指教师通过学习、职业训练

45、、社会交往等,了解社会对其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教师的角色体验是指教师由于受到各方面的评价与期待而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 教师的角色期待是教师和他人对其行为的期望,包括自我形象和公众形象两方面。,语文教师的角色构成:,1、家长代理人 2、学生的楷模 3、知识传授者 4、严格的管理者 5、心理医生 6、朋友和知己者,补充二: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状态下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H.B. English 参考标准:1、对现实的良好适应;2、了解自己,有比较明确的自我意识;3、善与人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情绪乐观、自尊自制;

46、5、统一协调的行为;6、乐于学习与工作。,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续):,1、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有利于教书育人;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身体健康。 2、教师的不适应行为与心理: 1)常见的教师不适应行为(12种) 2)教师的心理异常现象:狭隘、抑郁、怯懦、自卑、敌对、嫉妒、暴躁、孤僻等。,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续):,3、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1)正确理解身心关系,塑造健康的体魄;2)合理作息,科学用脑;3)乐于合群,善于交往,不断补充心理营养;4)学会调适情绪;5)正确对待挫折,乐观对待现实生活。,补充三:语文教师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其心理结

47、构主要包含:人际认知、人际情感、人际行为。 教师的人际关系:与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同事、与学校领导、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系。 教师人际交往的功能:获得信息的功能;自知、知人的功能;自我表现的功能;社会化功能;身心保健功能。,语文教师的人际关系(续),师生人际关系的特点: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双向性的人际关系;是一种互动性的人际关系。 师生人际关系的类型:民主型、慈爱型、管理型、专制型、放任型 罗杰斯的情感型师生关系理论:“促进有意义的学习,依赖于教师和学习者彼此关系之中的某些态度。”教学人际关系三要素:真诚、接受(无条件)、理解。,问题:,结合实习谈谈,你觉得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哪些心理素质? 你认为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简述语文教师人格/情感/威信影响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 钱理群我的教师梦(语文学习 200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