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社会学与民族学:“西学中国化”的历史与问题(概要)日期:09 年 08月 30日来源:中国文化论坛 作者:王铭铭(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 字体:大 中 小 某些西方学者将西方自身视为一个“宗教宇宙论整体”,且将这个整体视作为近代社会科学观念背景,我同意这种做法;但与此同时,在理解近代西方社会科学时,我却又不同意将“西方”视作铁板一块,而主张注重研究近代西方学术的国别、地区差异及学派差异。就人类学这门学科的国别差异而言,欧洲就曾于 19-20世纪之交在德国的文化与英法的文明之间“竞争”的背景下,产生了德国式的历史、法国式的社会学及英国式的功能人类学之别。若往历史的深处追究,这些不同的人类学类
2、型亦有共通的“西方宗教宇宙论”渊源。但这不是我此处要论述的主题。在本论文中,我将在以上“西学”背景下展开“西学在中国”的某种诠释,我的焦点,将放在“中国人类学”上,尤其是这门学科在 1920年代至 1940年代在中国境内出现的分化。论述的要点如下:1.第一二代学科建设者,多数是从不同的西方国家学到他们致力于在中国运用与推广的学科的。他们从不同的西方国家学到不同的学科风范。2.回国之后,他们不少在留学国的教会在华设立的现代大学里工作,也有不少在 1920年代末设立的中央研究院及“国立大学”工作,但留学国的学术传统对他们的影响是持续的。3.因以上原因,对于今日定义的人类学而言,当时,不同学者有着具
3、有深刻差异的认识。在 1920年代末到 1940年代中期,诸如燕京大学的“社会学派”,与诸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民族学-民族史学派”,基于各自的留学国背景,及对于“国家建设需要”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两个具有对垒性质的学术阵营。4.更细致的研究能证明,对垒中的学术阵营,各自都有其“中国化”的诉求,燕京学派主张的“社会学中国化”,历史语言研究所主张的“科学的东方学在中国”,就是例证。5.然而,“国别化”却未使中国的社会科学学科,与其“西方原型”拉开距离,兴许正相反,“国别化”是在与后者中的国别传统趋近过程中实现的,燕京大学的“英美派”,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德美派,就是例证。6.可见,“西学在中国”中,“西学”不是单一的,“中国”也不是单一的,“英美”的综合产生“社会学的中国学派”,“德美”的综合产生“民族学-民族史学派”。 7.学术不同阵营中的“西学”,因分化超过对话,对垒超过综合,且各自费力地引用“西方原型”来论证自身相比于对方的“更高的正当性”(而未能2意识到学科定义的正当性,在“西方”也是多元的),故未真正追求通过综合与“改造”实现“中国化”。阅读:6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