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教学的过程设计,本章内容,第一节 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加涅教学过程设计理论 第三节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第一节 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原理,一 教学过程设计定义 二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矛盾 三 教学过程的本质 四 教学过程的功能,一 教学过程设计定义,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是对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比较系统化的结构性安排,最终形成的设计结果就是“教学计划”或“教学方案”。最优化是教学设计追求的目标。,二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矛盾,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 教学过程的本质,(一)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二)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
2、的统一 (三)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四 教学过程的功能,(一)教学功能 (二)发展功能 (三)教育功能,教学过程的定义,所谓教学过程,就是以师生相互交往的形式进行的,以教材内容为主要认识对象,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认识和实践活动动过程。 在这过程中,学生掌握特定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使身心获得良好健康的发展。,第二节 加涅教学过程设计理论,一 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模型 二 加涅的教学过程理论,加涅罗伯特 (agne,Robert M,1916)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 (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作者:(美)加涅 华东师范
3、大学出版社 1999,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 (学习心理学与教学设计名著译丛),作者:(美)RM加涅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一 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模型,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模型把学习看成是三个系统相互协作的过程。 (一)加工系统:负责对信息直接加工。由感受器、感觉登记器、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反应发生器和效应器构成。信息在这里被接受、加工、贮存、提取和应用。 (二)执行控制系统:负责对整个信息加工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控制和协调。 (三)预期系统:动力系统,对加工过程起到定向和动力作用。,环 境,效应器,反应发生器,感受器,感觉添加器,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加涅 ,1
4、974),执行监控,预期,1 从感受器到感觉登记器,在注意或警觉的状态下,学习者能够从环境中通过多种感觉器官(如看、听、闻、尝和触等)接受刺激,激活(启动)感受器,并将其转换成神经信息,接着进入感觉登记器,保留0.252秒,2 从感觉登记器到短时记忆,如果学习者需要对感觉登记器的信息进一步加工,则通过“选择性知觉”进入短时记忆。 选择性知觉依赖于学习者关注已登记内容的某些特征,而忽视其他一些特征的能力。,3 短时记忆储存,经选择性知觉被转换的信息接着进入短时记忆,一般保持2.520秒,接受的项目数是72。输入项目一旦超过短时记忆本身的能力限度,则进行吐故纳新。 附属特征:如果学习者对短时记忆的
5、内容做了“复述”(心中默念某些信息、口中念念有词,持续地看、听、闻和触摸),则能扩展短时记忆的储存时间(最多不超过1分钟)和有助于对信息进行适当的编码并将之转移到长时记忆中储存,以便日后回忆。,4 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重要的信息通过编码从短时记忆进入到长时记忆。 编码:将信息从短时记忆转换到长时记忆的控制过程,也是学习者在新信息和旧信息之间建立起意义联系的一种思维过程。 长时记忆的容量巨大,而且是长久性的。,5 提取到工作记忆,从短时记忆进入到长时记忆的的信息被重新检索回到短时记忆,这种记忆被称为“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和短时记忆在性质、结构上是一样的,但是功能不一样,是同一结构起作用的两种
6、不同方式。,6 反应发生,从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检索出来的信息通过反应发生器。 反应发生器发生的反应保证引出一个经过组织的动作:首先,确定人类的基本反应方式,比如是口头表达还是肌肉行动;其次,确定行为的表现形式,包括活动顺序和时间。,7 行为表现,反应发生器使效应器(肌肉)运动起来,产生一个影响学习者环境的操作行为。这种操作使外部观察者了解原先的刺激发生的作用,信息得到加工,从而确证学习者学到了什么。,说明,在信息加工模型图中,没有将“执行监控”和“预期”同其他结构体相连接,其原因是:第一,这两个结构体对信息流程的各个阶段都产生影响;第二,两个结构之间的联系究竟如何还尚未被充分揭示。,8 执行监
7、控,执行监控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认知策略,对信息加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控制和协调的过程。 包括: 感觉系统的调节,如选择适当的信息加以注意; 工作记忆中信息加工方式的选择,如利用复述策略延长信息的保持; 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中信息表征方式的选择 长时记忆中信息提取线索以及对解决任务计划予以执行等。,例,一个来自心理实验室的简单例子也许可以说明执行控制过程的实质及其在学习中的作用。罗韦尔和林奇(Rohwer, W.D. & Lynch, S.,1996)给儿童20对如狮子-马、棍子-牛之类的配对词学习任务,要求被试学习所有项目。之后给他们呈现是第一项,要他们对第二项做出反应。,一半儿童所采用的编码
8、策略是在句子中有意识地使用这些词,如“棍子刺痛牛”。对随机选择的另外一般儿童,使用的编码策略则不同:学习项目中的词是出现在像“棍子和牛”这样的短语中。 经过两遍复习,使用第一种策略组比第二种策略组记住的词多得多。当然,在这一例子中这些儿童没有选择策略。但这些方法是策略的例子,而且易于习得并可作为这种具体学习任务的执行控制过程来运用。,9 预期,预期是执行监控的一种亚类别。它表示学习者达到目的时所具有的特定动机。 预期是导向学习目标的一种持续的心理定势。学习者想达到什么目标,能影响它的注意指向、编码方式和如何组织反应。,例,以通过考试为目的的学生会采用上课时偷懒、考试前突击的机械学习方式 以获取
9、知识为目的的学生则注重在日常学习中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果学习者的预期是求电路中的电阻,他们就可以有选择地忽略电阻器的形状或一件设备中线路的位置。他们可以就线路中与其电阻相关的一些特征进行编码而对其他特征忽略不计。他们将选择一种反应组织,即报告或识别欧姆的数值而非其他一些物理特征。 换句话讲,所有这些内部过程都是对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目标的应答,这便是预期。,信息加工模型对教学设计的启示,一个学习行为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都包括以上九个阶段。学习开始于来自感受器的刺激摄入,结束于对学习者的行为做出反馈。从起始到结束之间有一系列的内部加工阶段。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作为帮助学习者学习
10、的教学也不应该仅仅是简单地提供最初的刺激,相反,所谓教学,意味着精心合理地安排一系列外部事件(活动)以支持学习的内部过程。,在一堂课中,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作用于学生,使他们能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由此达彼,从一种心理状态到另一种心理状态,从现有基础进入到用其学习成就证明的目标水准。 各种外部活动组合在一起,就是“教学”。加涅的教学过程理论:九大教学事件(活动),二 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加涅对学习过程的描述,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引起注意(保持注意)变化刺激、吸引兴趣改变体态、语调、音量 告知目标(建立预期)激起期望 刺激回忆(提取工作记忆)明确同化新知识的经验范围 呈示材料(选择性知觉)注意考
11、虑年龄、基础、学习类型等因素,安排顺序和份量 提供指导(编码)注意掌握指导的程度 引发行为(反应)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作出反应 及时强化(强化)给学生行为及时反馈 检查评价(再强化)独立测试、单元测试等方法 促进迁移(提取提示)系统复习、及时布置新任务,1 引起学习注意,引起注意:用以唤起和控制学习者注意的活动。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特点,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方法。 改变呈现的刺激:教师突然提高音量 引起学习者兴趣:提出学习者感兴趣的问题 用体态语(手势、表情等)引起学生注意 指令性语言:“请仔细听”“下面,我们介绍”,2 告知学习者目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习者具体了解课堂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12、,以及达到目标后,他们将会学会做什么,从而使学习者形成对学习的期望,控制自己的学习活动。 目标的呈现应用学习者熟悉的语言 教师应明确告知而不是让学习者去猜教学目标,例,学习目标:给定两个名词,学生能够将将这两个名词组成句子 教师明确告知学习目标:假设有两个词:男孩和狗,你们的任务就是造一个句子,并包含这两个词。,3 激活相关的原有知识,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指出学习新技能所需具备的先决技能,以刺激学习者回忆已学过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让学习者看到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与将要学习到的目标的联系。 这使学习者有可能充分利用他的认知结构已有的合适观念来同化新知识,有助于避免机械学习。,例,学习“
1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先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平行四边形的特点。,4 呈现刺激材料,教师呈现的新知识材料应具有鲜明的特征,以促进选择性知觉的内部过程。 例: 学习概念和规则时就使用各种各样的事例作为刺激材料 要求学习者掌握规则的使用时,就安排各种例题,让学习者看到这些规则的应用,5 提供学习指导,这项活动旨在促进学习者的知识理解、记忆和技能形成的内部过程。,例:质数的学习,假定某个教师想让学生学会一条关于质数特征的规则, 首先,呈现一列连续的数字,比如说从1到25;然后让学生回忆,这些数字能够用各个因素的积来表示,如82422281等等 其次,可以让学生写出1到25这个数集
14、中所有的因数。现在期望得到的一种学习结果是:学生发现这样一条规则,某一类数除了自身外只有1这个因数。,结果一:学生立刻发现这个规则 结果二:学生没有发现规则。需要通过暗示和或提问形式的一系列信息传输引导他发现这个规则。可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你在这些数中发现了一些规律吗?” “这些数与它们的因数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3、5、7和4、8、10的区别在哪里?” “数7和23的相似之处在哪里?” “你能指出与7和23相类似的所有数字吗?”,6 引发学习行为,这是学习者知识获得和技能形成的必经阶段,也是教师判断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呈现的信息以各种方式做出积极反应。
15、通过参与,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并保持所呈现的信息。 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愈主动愈积极,学习效率愈高。,例,已经学习了英语26个字母的顺序,教师给出26个字母卡片,让学生进行排序。 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出示4个图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习了古诗悯农,让学生当堂背诵。,7 提供反馈,在学习者做出反应、表现出学习行为后,应及时让学习者知道学习结果。 反馈的作用:一方面,学习者能够肯定自己的理解和行为是否正确,以便及时改正。(反馈者:学生自己判断,教师的点头、微笑等行为,教材在适当的地方出现答案另一方面,反馈活动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度与积极性。通过反馈,学习者的成功学习得到肯定
16、,受到鼓励,技能建立信息。,例,当一个人学习投飞镖时,他几乎能立即看到飞镖偏离靶心有多远,8 评估学习行为,评定学习行为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进一步回忆并巩固学习结果,这也是教师获得教学效果的手段 测试是评估行为的主要方式,既可检查结果,又能起到强化作用。 与评定相关的测试一般可分为三种: (1)教学过程中类似练习的小测试 (2)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回答问题和进行各种练习 (3)完成一个单元后的单元测试,9 促进记忆和迁移,这种活动旨在促使学习者进一步牢固掌握所学内容,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的迁移能力。 最好的学习迁移方法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新任务,这些新任务要求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17、。 一般出现在“课后作业”或“提高和拓展”的环节。P91、95,加涅对教学事件的描述,一堂以计算机辅助为基础的课的教学事件系列,教学内容:学习宾语,第三节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法方面,(苏)巴班斯基 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巴班斯基(1927-1987),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副院长,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教育学博士。“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创立者。,一 教学最优化的定义,教学最优化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耗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1 最优化有特定的内涵。它不等同于“理想的”,也不同于“最好的
18、”。“最优化”是指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在具体条件制约下所能取得的最大成果。 辩证法思想: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2 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不仅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师的劳动,还要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劳动。,3 教学最优化不是具体的方法,而是教师工作的一项特殊原则,是解决任何教学教育任务的一定的工作方法,专门用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在较少的时间内)以较小的精力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的最大的效果。把效率和效果结合起来考虑,要求在一定具体条件下,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消耗获得最大的效果。,最少 的时间,最大的效果,教学最优化,二 评价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标准,效果标准,时间标准,1 效果标准,每个学生都在教学(学习成绩)
19、、教育(品德发展)、发展(智力发展)上达到符合他最近发展区内实际学习可能性的水平,但不不低于所规定的评定标准的及格水平。,2 时间标准,教师和学生均遵守规定的用于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避免师生负担过重),三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是指相互联系,导致教学最优化的方法的总和。 包括: 教师的最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最优学习方式 教学系统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外部条件 教学过程的5个基本成分: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准备、进行、分析结果,本章作业,一 概念解释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二 简答题 1 简述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 2 简述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 3 简述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三 研读题 研读p87109的教学过程设计实例,四 小组题,研读讨论p87109的教学过程设计实例,并选择其中一例(各小组不重复),运用加涅的教学过程设计原理和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进行分析。 作业要求: 作好小组活动纪录一份 就本组汇报内容写好文稿,并做ppt 下节课每组派代表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