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主要内容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掌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主要特征;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了解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理解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教 学 目 的,重 点 难 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2、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关系; 两个基本点之间的辩证关系。,参 考 资 料,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邓小平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徐崇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及其思想渊源和经验依据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思 考 题,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主要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经典作家的认识 1、马克思的认识。 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把未来社会区分为共产主义第一
3、阶段和高级阶段。但对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将会经历哪些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作出进一步的判断。,2、列宁的认识,在国家与革命中,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低级阶段,第二阶段称为高级阶段。 列宁认为,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只能建成“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而不能立即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这里包含着社会主义社会也要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备到比较完备的发展过程的思想。,3、斯大林的认识,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一个短暂的阶段,认为社会主义建成之日就是向共产主义过渡之时,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基础上急于求成,脱离实际地提出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过渡的任务。 在1936年苏联确立了社
4、会主义制度后不久,就提出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设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重建,1952年又宣布党的主要任务是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4、斯大林之后的认识,1961年,赫鲁晓夫在苏共22大上明确提出要在1980年把苏联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 1953年9月7日至1964年10月14日,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勃列日涅夫(1906.12.19-1982.12.10),认识到20年内苏联根本不可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1967年11月勃列日涅夫宣称苏联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虽然这在理论上比前者有所后退,但仍然把苏联社会发展的
5、程度夸大了,存在超越发展阶段,急于过渡的特点。,安德罗波夫(1914.6.15-1984.2.9),批评苏共纲领的一些内容脱离现实,超越了时代的发展。认为“苏联正处在发达社会主义漫长历史阶段的起点”,而且“这个阶段有自己发展的各个时期和阶段。”认为“盲目冒进,意味着提出实现不了的任务”。这无疑是对勃列日涅夫关于建成发达社会主义论断的重要修正或否定,“有助于人们更清醒地认识苏联所处的社会发展的性质,为调整各种政策,推进经济、政治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契尔年科 (1911.9.24-1985.3.10),关于苏联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问题,他继承了安德罗波夫的“起点论”,说:“苏联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
6、建设新阶段完善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开端。”,戈尔巴乔夫(1931.3.2),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上,以“有计划和全面地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取代了建设“发达社会主义”、“成熟社会主义”的等提法。这种改变表明了他对过去那种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不切实际的理论的否定。,5、毛泽东的认识,在1956年1月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尚未完成的思想。 后又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只是“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建立起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基础,生产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后,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才算获得了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社会才算从根本
7、上建成了。,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产生了“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的盲目乐观情绪。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60年代把对社会主义理解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中断了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正确之路。,(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1979年,叶剑英在国庆30周年讲话中初步表露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 2、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
8、问题的决议,首次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3、十二大再次提出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把物质文明不发达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 4、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上更进了一步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结构和精神文明的特点。 5、十三大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6、十五大指出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作了科学的概括。 7、十七大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9、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一)初级阶段的特定性 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1、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这句话阐明了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 是社会主义社会历史发展中的
10、一个阶段,而不是过渡时期或别的什么社会发展阶段。 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这句话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程度。,(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1、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2、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3、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4、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5、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
11、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6、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7、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8、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9、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为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制定路线
12、、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根本依据; 有助于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是我们党反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的强大思想武器。,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 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一)由近代中国特殊历史条件决定(历史前提) 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经
13、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任务,去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新中国成立时的基本国情,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民收入低,(仅142元)。综合国力居世界第13位,人口5亿多,农民占总人口的90%,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全国固定资产总值200亿美元。GDP200亿美元左右,人均年产值仅40美元。 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仍处于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状态。而且,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70%在沿海,仅有30%在内地。既有现代化的工业,也有手工操作的工业和原始的农业。 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基本集中在上海,什么都不能造。连火柴、元钉都不能造,什么都是洋的。民族工业没有发展起来。汽车业
14、,最大的一家工厂是长春的汽车大修厂,几百人(1947年东北解放之前只有100多人)。许多工业品的人均产量,不仅与欧美发达国家不能比,也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钢人均产量:中国为237公斤,印度为4公斤,美国为5388公斤;发电人均量:中国为276度,印度为109度,美国为2949度。,农业生产落后。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只有2亿多吨。没有任何水利设施。亩产只有几十斤,许多地区连种子都收不回来。许多地区刀耕火种。农业生产力相当落后。 人民生活十分困难。解放前,人民生活水深火热,饥寒交迫。5亿多农民一无所有,再加上连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灾荒四起,流民遍地,饿殍遍野,人相食。小孩不敢走亲戚,怕被
15、亲戚煮吃了。人均寿命只有35岁。(只见娘生孩儿,不见孩儿叫娘。) 即使到了50年代,不少地区的人民,特别是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二)由我国目前状况决定(现实国情),经过6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不是短时期能够解决的。,目前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人口众多。其中有9亿农村人口,劳动力资源丰富。 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可
16、耕地只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0左右,人均大约14亩,而世界人均5.5亩,是世界人均水平的25。按人均每人只占有森林面积约17亩,而全世界人均占有面积12亩,仅为世界的17。 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环境基础脆弱,易于失衡恶化,自然灾害频繁。 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在农村,基本上还是手工劳作,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面广量大的小农经济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观。 典型的二元结构。现代化工业与大量落后的工业并存;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与广大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并存;具有工业化、现代化因素的城市与幅原辽阔的以传统方式生产和生活的农村并存。,中国国情的突出特点,人口多,大部分是农民,人均资源占有水平低,人均国民产值居世界后列。
17、2003年底,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讲演时说:“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2009年5月1日,江苏连云港白虎山10万人逛庙会的情景,CCTV经济半小时2009年5月17日报道,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指出:“目前,中国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下滑的格局已基本结束,中国经济已进入了一个增长速度上升的通道,经济已经走出了低谷。预计今年年底,中国GDP的规模就会超过日本。” GDP总量与GDP人均完全是两码事。2008年日本的人均GDP是42480美元,中国为3260美元,是
18、中国人的13倍多,要缩短这个距离,真不知道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此外,我们的生活水准,包括住房、医疗、教育等等在内,能在世界排行老二么?,(三)由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艰巨性决定(国际环境),现代化是动态过程,其水平和标准不断提高。 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是机器大工业,列宁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要建立在全国电气化的基础之上,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对生产力水平的要求则更高。 当今世界生产力迅猛发展,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肩负着更为艰巨、复杂的任务。 一方面,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继续完成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还要为此付出很大的努力; 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面
19、临着综合国力竞争中所处不利地位的压力。(邓小平的日本之行),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教学内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一)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认识的曲折历程 1、八大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资产阶级已被消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的主要矛盾。“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0、” 2、1957年以后,越来越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进一步提升为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视频:中国近代史一(下)整风反右31分) 3、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人民”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 “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 落后的社会生产包括生产力的落后,没有实现工业
21、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落后。,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主要内容,基本路线和总路线、总政策、总任务都是一个意思,指党在一定历史阶段为解决整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而制定的政治路线,是关系全局、指导全局、决定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 党的基本路线规定党在一个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基本手段和基本途径,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依靠的社会力量。 在这个阶段,基本路线是党一切活动的依据,是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基础,是党领导人民前进的行动纲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过程,1、建国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三条总路线。 1952年提
22、出的“一化三改”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的总路线。 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 1969年的党的九大正式把这段话确定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这是政治路线的拨乱反
23、正。 (2)1982年召开的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 。 (3)1987年召开的十三大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2007年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这条基本路线明确规定了我们党在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中心任务以及为了实现这个中心任务
24、必须坚持的政治原则、基本方针、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1、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富强”是经济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民主”是政治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文明”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目标和要求,“和谐”是社会领域的目标和要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奋斗目标在现实中表现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统一。,(2)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5、,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 “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有了这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必定能够胜利。,(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
26、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2、正确认识基本路线新的丰富内涵,(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表明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党对奋斗目标的认识逐渐深化,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 (2)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 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这是以科学分析当前国际形势为依据的。 (3)必须坚持“两个基本点”。,3、“两个基本点”之间的辩证关系,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
27、和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 离开四项基本原则谈改革开放,改革必然会失去正确的方向,走到背离社会主义的邪路上去; 离开改革开放谈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就不能与时俱进,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 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
28、和发展成果。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
29、好人民最关系、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五)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关系,1、党的纲领。就是一个政党根据它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而提出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个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路线。 政党的纲领,是一个政党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它体现着政党的指导思想、价值体系,规定着政党的根本任务、奋斗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等等,是政党政治主张的集中反映,是昭示社会的政治宣言,也是外界据以判断政党阶级属性、政治倾向、进步水准的主要标志。它标志着一个党是否成熟及其成熟程度。,2、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即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而党的最低纲领是为实现最高纲领服务的。 由于我们党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任务不同,其最低纲领的具体内容也就不同。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党的最低纲领是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明确了党在现阶段的基本奋斗目标。 党的十四大继续坚持了党的十三大确定的基本路线,这也是我们党在现阶段的纲领。,3、坚持党的基本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坚持党的基本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是对共产主义认识的深化; 坚持党的基本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才能处理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