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黑龙江教师资格心理学.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8135322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教师资格心理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黑龙江教师资格心理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黑龙江教师资格心理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黑龙江教师资格心理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黑龙江教师资格心理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章 绪论1,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基本形式。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2,学校教育过程是师生双方的活动。3,教育心理学是以学生的学习心理位中心。4,中等学校心理学与一般的教育心理学有两点明显的不同,一是研究中等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不涉及小学;二是包括中学生发展心理的内容。中等学校心理学的性质:一,中等学校心理学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性质,以社会科学特征为主。二,中等学校心理学注重理论性而以应用型为主。中等学校心理学的意义:答:一,有助于认识学与教的心理活动规律、科学育人。包括 1,测量与描述。2,理解和解释。3,预测与控制。二,中等学校心理学

2、有助于科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1,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认知活动系统。2,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情意活动系统、人格协调系统。3,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系统。三,中等学校心理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水平,不仅要提高教师所教学课的知识水平,还要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四,中等学校心理学有助于开展科学研究,搞现代化要靠科学,育人也要靠科学。中等学校心理学的研究策略和方法单选:唯物辩证法是科学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多选:研究中学心理学遵循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中等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层次:1,基础理论研究;2,外推的基础科学研究;3,应

3、用水平的研究;心理学选题的标准:1,价值性;2,科学性;3,准确性;4,可行性;心理学研究的一般阶段。1,提出研究的问题;2,制定研究计划;3,进行研究准备;4,研究付诸设施;5,整理研究资料;6,分析研究结果并加以推论;7,撰写研究报告;8,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打算。如何搞好实验设计。 (中等学校教育心理学实验研究的设计应注意什么?)答:一,选择与确定课题,建立理论假设顺序如下:1,选择与确定课题;2,确立研究该问题的课题。二,制定实验研究计划。1,确定研究对象。常用的方式有:1)随机抽样;2)分层随机抽样;3)有意抽样。2,设计实验研究的因素控制。首先,要设计实验室中的自变量;其次要注意实

4、验研究中的无关变量;其三,确定实验的技术手段;其四,设立对照组;其五,确立实验效果的检测和评估手段;其六,确定研究阶段与步骤。三,做好研究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1,收集有关研究资料;2,实验研究的物质条件方面的准备;3,参加实验研究的人员培训;4,如果需要,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验,以取得经验、纠正差错。四,实验研究的实施阶段。五,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结果。六,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中等学校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答:1、观察法:是研究者在教育活动中的自然情境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的行为变化,从而了解其心理的方法。2、调查法:主要不是直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表现,二是通过(问卷) , (访谈)等多种方式

5、,获取有关材料,从而了解被试者的心理。调查法的特点和种类。特点:适用性广,自然真实,简便易行,形式灵活多样。问卷法:注意:1,问题要明确,没有难懂与含糊的地方;2,问题不宜过多;3,问卷题目应该生动有趣,回答要简单,以便于流计处理;4,一套问卷应有一定的测验被试问答是否真实的问题;5,调查范围较大,应通过预测进行效度和进度的检验。3、教育心理实验法包括:实验室试验法与自然实验法。教育心理实验法是中等学校教改实验最常用的方法。特征包括:1,它可以在正常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和活动中进行,不打乱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2,实验控制的特殊性。 “控制”是实验的精髓。4、个案研究法: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

6、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方法。对象的选择要有典型性,资料收集要全面要及时记录情况,资料的分析要科学。5、教育经验总结法。第二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认知过程:既是认识过程,是个体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具有一系列的认知操作程序。认知过程包括注意,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它是人类其他心里活动的基础。注意:是心理活动时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那就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是注意的基本功能,它可以使大脑在复杂的刺激源中选择那些重要的信息进行加工,同事陪出无关信息的干扰。2,维持功能就是将心理活动维持在一定的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强度和紧张度。这是人脑

7、进行信息加工的必要条件。3,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注重心理活动有利于心理和行为活动准确和精确的进行,也有利于对活动进行及时的调节和矫正。这是注意最重要的功能。注意的种类:1 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它的特点是,一是刺激物的强度。二是自己唔得对比度。三是刺激物的动感。四是刺激物的新异性。2 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地的,需要付出意志力的注意。有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的条件:一是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的依从;二是对活动的简介兴趣的依从;三是过去的经验的依从;四是对人格的依从;五是对活动的组织方法的依从。3 有以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

8、一种特殊形式,形成条件有两个:一是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二是活动的自动化。注意的品质:1 注意的广度。2 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 注意的转移。感知觉:实质上是感觉与知觉统称。认知心理学认为,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根据刺激物的性质和发生感觉的飞信器的不同,可以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是个人对外部刺激的察觉,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等。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擦觉,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觉的特殊现象(规律):1,感觉适应,

9、感受器再刺激的联系作用下,感觉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发上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在视觉,肤觉和嗅觉中最为明显,但作为保护感觉的痛觉几乎没有时应现象。2,感觉的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感觉之间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3 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作用时,其感觉会发生变化的现象。4 联觉,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知觉的基本特征:1 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力图富裕知觉对象以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意义性(又称理解性) 。2,知觉的整体性。3 只觉得选择性。4 只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是觉得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他的稳定

10、性,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表象及特征,表象是指人脑中出现的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有三个特征:1 形象性,2 概括性,3可操作性。记忆及其基本过程,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他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可以分为四种,即形象记忆,动作记忆,抽象记忆和情绪记忆,记忆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记忆系统;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活动是由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互相联系的记忆系统组成的。遗忘的基本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1850-1909)开创了对遗忘的实验研究。一般的规律为;1,时间因素,这就是有名的“先快后慢”规律。2,识记材料

11、的性质和数量。3 学习的程度,4,材料的顺序,5 识记者的态度。思维与想象:1,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他是人脑借助于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和间接的反应。人的思维过程是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两个基本特征。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形象的过程,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的两个特征。思维的分类;根据思维活动所凭借的工具不同,我们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按照思维探索为题的方向不同,我们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根据思维活动及其结果的新颖性不同,我们把思维分为习惯思维和创造思维。想象的分类;根据想象的目的性,可以将想象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无意想象又称为

12、不数随意想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是有目的的自觉的想像,有意想象有两种形式,即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是再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他的两个特点是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再有就是指向未来。思维的认知加工过程;一般表现为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具体化。想象的认知加工过程。主要表现为 1 黏合,2 夸张,3 典型化,4 想象联想。问题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1,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一般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四个阶段组成。2,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很多,有

13、情境因素也有个人因素,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各个因素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主要有以下几种。1)动机水平,2)问题情境,3)定势,4)原型启发,5)个性因素。第二节行为动力,人的行为,特别是那些有目的的行为一定是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的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和调整功能。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他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它的特性:一是动力性,二是对象性,三是社会性。需要的种类,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按照需要所指对象的性质不同,可以将需

14、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最低层次是生理需要,中间是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上面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动机与需要,行为;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获得马祖时,就会推动人们寻求满足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动机。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十分复杂。首先同一种行为可能会有不同的动机,不同的行位可能会有一种或相似的动机。其次,在同一个人身上,行为的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主导动机,有的则是从属动机。第三,生活中,动机与活动的效果往往不一致。动机的种类,跟据动机对行为作用的大小和地位,可已将动机分为主导动机和非主导动机。主导动机是对个体行为影响最大的动机,非主导动机处

15、于相对较弱的动机地位。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将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根据动机引起的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可以将动机分为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根据动机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审理性动机和社会动机,严格来说人的生理动机带有一定的社会色彩,人没有纯粹的生理性动机。意志行动,意志是有明确的目的的,以随意运动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比动机更有坚持性。受意志支配的行动也叫意志行动。意志行动的基本过程,意志行动的发生,发展和完成的历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意志行动的心理冲突,从形式上看,心理冲突大致可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16、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和情感的分类,1,情绪和状态的分类;是指在某种事件和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的时间所保持的某种情绪,较为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是指人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强烈,短暂,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应激;是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2,情感的分类;情感是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心理体验,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具有社会历史性,是人特有的心理现象之一。人类较高级的社会情感有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第三节,心理特征理论,心理特征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是多种心理品质的独特组合,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

17、渐次发展养成的,能力,气质和性格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能力;能力是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里特征。它通过活动表现出来,与其他心理特征不同,能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规定活动的质量。能力的种类;按照倾向性不用可以将能力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类别的活动中共同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我们习惯把他们综合一起称为智力。特殊能力: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绘画中的色彩辨别力,形象记忆力,音乐学习中的曲调感,节奏感等。能力发展的制约因素(影响人能力发展的因素)遗传是环境的基础,环境表现遗传。1、遗传;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没有这个前提

18、,就没有相应能力的发展,素质本身不是能力,也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能力,它仅仅给能力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人只有通过后天的教育实践活动才能把可能转变为现实。2、环境和教育;重视青少年的早期教育经验,改善他们的早期生活环境,对其智力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3、实践活动;人的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最终形成的,离开了社会实践,即使有良好的素质,环境,教育,能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能力的个别差异;1,能力类型结构差异,2,能力发展水平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差异。人格的概念和特征;人格是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而外在行为模式为生活风格,生活方式等。内在动力组织,包括态度,动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还

19、有就是内外结合的统一体,如自信心,独立性,倾向性。人格的特征;人格是内涵丰富的概念,它具有整体性,独特性和稳定性等特征。人格的结构;包括性格,气质,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结构。气质;1,气质的概念,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度和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与生俱来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或秉性就是气质。气质不是推动人们活动的心理动因,而是人的心理活动具有的某种稳定的动力特征。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行为的方方面面,气质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动力色彩,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典型特点。性格的概念;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极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具有核心意义的

20、心理特征。 (性格主要表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反映了个提到的品质的好坏,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性格结构及其特征;性格的静态结构:一是性格的人之特征,二是性格的情绪特征,三是性格的意志特征,四是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动态结构: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性格特征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在不同的情境下会表现出性格不同的侧面,性格的可塑性气质与性格的关系;第一,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具有生物性,而性格是后天的,与个体的社会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第二,从可塑性上看,气质变化较慢,可塑性小,二性格的可塑性相对较大。第三气质所指的典型行为时它的动力特征,

21、与行为内容无关,因而气质不具备社会评价意义。性格主要反应行为的内容,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所以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人格的成因: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环境因素,4,自然环境因素。第三章心理的发展心理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是指随着年龄的增个体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有次序的变化过程。人的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或特点:1、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前后发展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先前的发展为后来的发展打下基础,是后来发展的前提,这就是心理发展的连续性,由于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矛盾运动过程,质变是在量变的基础上产生的,因而不能把这个发

22、展阶段看成是绝对的、突发的,心理发展即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每一个阶段开始时总有上一个阶段的特点和痕迹,在每一个阶段的后期,下一阶段的特点又开始萌芽。2、心理发展的定向性和顺序性。人的心理总是遵循一定的方向,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尽管心理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或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逾越的。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达到某种程度或水平的时间以及最高程度的水平的不同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此外,心理发展的不平衡还表现心理发展在总体上的速度也有不同,存在着心理发展的加速期与相对的平缓期。4、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尽管个体的心理发展要遵循一定的顺序,有比较一致的发展

23、模式,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具体表现在个体身上,每个人的发展与他人的发展还存在着某些不同之处,这就体现出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主要特征(一)心理发展阶段一般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 至 1 岁)婴儿期(13 岁)幼儿期(36、7 岁)童年期(6、7 岁十四五岁)少年期(十一二岁十四五岁)青年期(十四五岁二十五岁)成年期(二十五岁至六十五岁)老年期(六十五岁以后)(二)童年期、少年期和青春期的主要心理特征1、童年期 2、少年期 少年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交织的时期,这个时期矛盾交织错综,有人称之为疾风暴雨时期。3、青年初期 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

24、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1、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基础 生理成熟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生理成熟对心理发展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孕妇的身体健康状况对胎儿发育的影响(一)孕妇的身体条件对胎儿的影响母亲的年龄对胎儿的影响:超龄和低龄。 (二)孕妇的疾病对胎儿的影响(三)药物、烟、酒对胎儿的影响 1、药物的影响 2、酒精的影响 3、吸烟的影响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首先,人类通过遗传把特有的技能结构传给下一代以外,还要通过语言、文字等方式将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中积累的精神财富传递给下一代。其次,不同的儿童生活

25、在不同的社会、家庭、学校或某些场所,所受到的社会条件的影响是不同的。第三,许多关于早期母爱被剥夺的研究证明,儿童早期发展中的社会因素对儿童智力、情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四,个体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的互相作用。遗传和环境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第五,遗传和环境、成熟和学生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的作用也不是恒定的,他们的影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心理机能方面是不同的。第六,总的来说,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是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个体的生物遗传因素规定了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范围,个体的社会生活,教育决定了他在这个范围内的实现水平。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

26、知发展阶段理论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发展理论,皮亚杰主要研究人类的认知活动。 (一)够建主义的发展观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1、同化2、顺应(二)认知发展的阶段划分第一,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第二,各个阶段都有它的独特特征,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第三,各个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且有一定交叉。第四,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第五,在心理发展中,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第六,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组件组成整体。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 2、前运算阶段(1

27、)单位思维(2)思维的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4)静止性 3、具体运算阶段主要特点:(1)多位思维(2)思维的可逆性(3)去自我中心(4)反映事物的转化过程(5)具体逻辑推理 4、形式运算阶段主要特点:(1)假设一演绎思维(2)抽象思维(3)系统思维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教学中的意义 1、按儿童思维方式实施教学2、按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设计课程 3、根据个别差异进行个别教学 4、促进儿童心智发展的教育过程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论主张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制约。文化历史发展阶段人的心理机能有两种:一类是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类是高级心理机能。特征:1、他们是随意的主动的 2、他们

28、的反应水平是概括的、抽象的 3、他们实现的过程结构是间接的 4、他们的起源是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5、他们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一)心里发展观主要特征:1、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2、抽象一概括机能的提高 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二)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他人的帮助达到较高的水平。 (三)维果斯基的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1、教学的最佳效果产生于“最近发展区”2、适时辅导学生是教学的必由之路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论 (一)关于人格的发展主要功能:1、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 2、调节本我的需要

29、 3、管理不为超我所接受的冲动 4、调节本我和超我的冲突主要表现:1、管制社会所不容的原始冲动 2、诱导自我使其能以合乎社会规范的目标代替较低的现实目标 3、使人格向理想人格发展(二)人的心理阶段的划分 1、口腔期 2、肛门期3、性器期 4、潜伏期 5、生殖期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1、信任与不信任阶段2、自主与怀疑和羞涩阶段 3、主动感与内疚感阶段 4、勤奋与自卑阶段5、自我同一性与同一性的混乱阶段 6、亲密感与孤独感阶段 7、繁殖感与停歇感阶段 8、自我完美感与悲观失望感阶段 6、试说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在教育上的意义(68)7、结合实际说明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

30、影响?首先,人类除了通过遗传把特有的技能结构传递给下一代之外,还要通过语言、文字等方式将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中积累的精神财富传递给下一代。其次,不同的儿童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家庭、学校或某场所,所受到的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是不同的。此外,遗传和环境、成熟和学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的作用也不是恒定的,他们的影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心理机能方面是不同的。总体来说,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是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第四章中等学校学生的年龄特征1、我国初中生的年龄大都在(11、12-13、14)岁,大体与(少年期)相当。2、 (少年)期是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

31、渡)时期,是一个人由(不成熟)的(童年)走向(成熟人)生转折期的开始,无论在(生理或在心理)上都发生着(急剧变化) 。3、少年期或过渡期的主要特征:(半幼稚) 、 (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 、 (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4、初中学生生理发育的主要特点:A 身体发育牌第二次“生长高峰”期;B 神经系统的发育;C 性开始。5、少年期生理迅速发展最明显的表征是(性成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6、认识活动发展的特点: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注意发展的特点;记忆发展特点;思维的想象发展的特点。7、 (初中二年级) ,是中学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少年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

32、理论型)转化。8、情感发展特点:初中阶段正处于(情绪) 、 (情感)发展的(转折期)9、情感的(易感性) 、(冲动性)和(两极性)明显。10、心理学家都认为(12-14 岁)是情感发展(最困难、最令人操心)的(年龄阶段) 。11、进入(少年期) ,学生个性结构的主要变化在于(自我意识)有了(质)的飞跃。12、 (成人感)的产生标志着(少年与周围人群的关系的重要变化。 )13、初中生的(成人感 )(独立感) (性意识) (自尊心) (自我评价能力)均呈现出随着年级升高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的发展趋势。14、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 (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 。1、少年期的心理特

33、点是什么?答:少年期或过渡期的主要特征在于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初中阶段是人生极为重要的关键年龄期。2、初中学生生理发育的主要特点?答:身体发育处于第二次生长高峰期。进入青春期的学生,身体迅速成长,平均每年身高增长 7-10 厘米,体重每年增长 3-3.5 千克。女生进入这一生长高峰阶段的时间早于男生两年左右,从 9 岁开始到 11-12岁达到增长的高峰,男生从 11 岁开始到 14-15 岁身高体重才赶上并超过女生的发育。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别是脑的结构和机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春期学生脑的发育主要转向机能方面。性成熟开始。少年期的生理结

34、构迅速发展,最明显的表征是性成熟开始。第二性征开始出现。3、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一)认识活动发展的特点: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注意发展的特点;记忆发展的特点;思维和想象发展的特点;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但很大程度上属经验型;从少年开始已有可能初步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初中二年级是中学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到高中二年级,这种转化初步完成。 (二)情感发展的特点:情感发展特点,初中阶段正处于情绪。情感发展的转折期。情感的易感性、冲动性和两极性明显,12-14 岁是情感最困难,最令人操心的年龄阶段。情感内容日益丰富,深刻。对异性感兴趣,形成表面疏

35、远而内心又很“爱慕”的矛盾心理行为,应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并争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意志发展的特点: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和难度增大,加上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发展。 (三)个性发展的主要新成分。1、个性结构的主要变化。进入少年期,学生个性结构的主要变化在于自我意识有了质的飞跃。2、社会性的发展。成人感的产生标志着少年与周围人群的关系的重要变化。 (四)自我意识的发展。初中生的成人感,独立感、性意识。自尊心,自我评价能力均呈出随年级升高由低水平到高水平的发展趋势。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各个特征发展有其各自的特点。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简述初中阶段在个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6、少年期是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时期,是一个人由不成熟的童年走向成熟人生转折期的开始,无论在生理或心理上,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少年期或过渡期的主要特征在于: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初中阶段是人生极为重要的关键年龄期,在个体心理发展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2、简述初中学生生理发育的主要特点 1 身体发育处于第二次“生长高峰”期 2 神经系统的发育 3 性成熟开始3、简述高中学校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一认识发展的特点 1 思维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理论性,并开始形成辨证思维2 发散思维很活跃 3 思维的品质有很大发展二情感意志发展的特点 1情感的

37、倾向基本定型 2 强烈、爆发的情绪和温和、细腻的情感交织并存 3 情绪不够稳定,但有时又很执拗 4 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5 情感的丰富性和高级情感的发展4、简述初中学生认识活动发展的特点?1)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2)注意发展的特点 3)记忆发展的特点 4)思维和想象发展的特点5、初中生想象发展的特点?随着少年兴趣的扩展,知识的增长,技能的形成与掌握,以及能力的提高,初中学生的想象变得十分丰富、生动而复杂,其主要表现为: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强,初中学生的想象多为有意识、有目的的;2)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3)想象的现实性不断发展5、简述初中学生情感意志发展的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情绪情感

38、发展的转折期,主要特点为情感的易感性、冲动性和两极性明显;情感内容日益丰富、深刻;对异性感兴趣。初中生的意志力比小学时期有了明显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依赖性逐渐减少,根据目的做出意志决定的水平不断提高,克服困难的毅力不断增强等方面6、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有哪些?独立自主性与依附性的矛盾;活动能量与认识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性的成熟与道德、法制观念的矛盾。7、简述高中学生生理发育的主要特点?青年初期学生的身体发育已臻成熟。身高、体重、胸围已接近成人水平。骨髓骨化已基本完成,韧带和肌肉力量加强,从而提高了身体活动能力。神经系统发育基本完成。性机能发育已基本成熟,生殖器官逐步完备。8、简述高中学生心

39、理发展的主要特点?(一)认识发展的特点(二)情感意志发展的特点(三)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9、简述高中生认识发展的特点?一是思维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理论性,并开始形成辩证思维,表现在两个方面:1)抽象与具体得到了较高的统一。2)辩证思维得到了明显发展;二是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很活跃;三是思维的品质有很大发展。10、简述高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情感的倾向基本定型;强烈、爆发的情绪和温和、细腻的情感交织并存;情绪不够稳定,但有时又很执拗;内向型和表现性共存;社会性情感更丰富、更深刻。11、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有哪些?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价值观与道德观的矛盾;升学与就业的矛盾。第五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40、学习的概念及分类?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练习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情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以积累个体经验的过程。广义的学习可以从几方面加以理解?学习的发生是由于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学习的结果是使个体的行为发生了持久的变化。不简单的认为凡是行为的变化都意味着学习的发生。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人类普遍具有学习行为,而且动物也能够学习。(判断)凡是行为的变化都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错误)(论述简答)学生学习的特点哪些?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学生学习具有自己

41、独特的特点:第一,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第二,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第三,学生学习以掌握系统的间接经验为主。第四,学生的学习是在班集体这种特有的社会群体中进行的。试说明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是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倾向。二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三是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是,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就获得了实际意义。4、简述奥苏泊尔提出的教学原则和策略?奥苏泊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

42、泊尔也是认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有意义学习。奥苏泊尔提出,有意义学习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奥苏泊尔任务,学校中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而他更强调前者。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这正是教学的目的。此外,奥苏泊尔还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策略。5、斯金纳提出的编制程序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程序的学习或教学的关键是编制出好的程序。斯金纳提出了五条编制程序的基本原则:1 小的步子:把学习内容分成许多小的单元,是学习者尽可能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2 积极反应:要求学生对每个问题都进行积

43、极主动的回答3 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提供答案 4 自调步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速度 5 低错误率:所提问题尽可能使学生每次都能做出正确反映,使错误率降至最低 6、试分析观察学习的过程7、试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原理?布鲁纳是认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观点如下;1)关于学习的本质。他认为,学习在于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在认知发展过程中,人们通过动作、表象和符号三种表征将新知识纳入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中。对于人类的学习来说,最重要的是符号表征。2)关于学习过程。他认为,学习就是一个把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3)关于学习的内容。布鲁纳把对学习的看法与学习内容

44、结构起来,强调应该让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4)关于学习方式发现学习。布鲁纳认为,学习一般的原理原则固然重要,但有为重要的是发展一种态度,即探索新情境的态度,做出假设,推测关系,应用自己的能力解决新问题或发现新事物的态度,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学习理论分为?行为派的学习论和认知派的学习论。 (论述简答)行为派的学习理论有以下三种:第一,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桑代克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桑代克的心理学思想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联想主意心理学,他的学习理论被称为“学习的联结说” 。桑代克根据对动物学习的研究,提出三条学习的基本规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

45、果律。(选择)第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是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创始人。斯金纳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任何的刺激-反应都应该看成是反射。心理实验者的任务就在于给予已知的刺激并观察学习者的行为,从而探索学习的规律。斯金纳提出,有机体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选择)与此相对应,条件反射也有两类:一类是刺激性型条件反射或称应答性条件反射;另一类是反应型条件反射或称操作性条件反射。 (选择)斯金纳提了程序学习与教学的思想。程序学习是一种自动学习方式,是根据程序编制者对学习过程的设想,把教材分解为许多小的项目,然后按一定

46、顺序排列起来,每一项目都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做出反应,然后给予正确答案以便核对。第三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在一系列观察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班杜拉形成了他的观察学习理论。他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类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其核心就是替代性学习和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学习就是指观察学习或称模仿学习,人类个体可以通过观察对示范榜样的强化所引起的行为变化。学习者如果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奖励,就会增加这种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惩罚,则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3.观察榜样的行为表现进而加以模仿的过程受几种因素的影响?(3 种)榜样的刺激特征及其行为后果的影响。受观察者动机的影响。受观察者认知水

47、平的影响。1、选择。观察学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动机过程。认知派学习理论有以下几种:第一,古典的格式塔派学习理论。格式塔派于1912 年发端于德国,其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等人。他们的工作是从研究似动现象的知觉实验开始的,在对知觉的实验研究中,逐渐形成了关于学习的理论。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认为:一,学习即是完形。学习的本质就在于组织一种完形。二,学习即顿悟。没有“盲目的学习”学习是一种突然的领悟和理解。第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是认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观点如下:关于学习的本质。他认为,学习在于学习和发展的认知结构,在认知发展过程中,人们通过动作、表

48、象和符号三种表征将新知识纳入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中。对于人类的学习来说,最重要的是符号表征。关于学过程。他认为,学习就是一个把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发展认识结构的过程。关于学习的内容。布鲁纳把对学习的看法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强调应该让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关于学习方式发现学习。布鲁纳认为,学习一般的原理原则固然重要,但尤为重要的是发展一种态度,即探索新情景的态度,做出假设,推测关系,应用自己的能力解决新问题或发现新事物的态度,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第三,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伯尔也是认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提出,有意义学习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

49、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奥苏伯尔认为,学校中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而他更强调前者。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这正是教学的目的。此外,奥苏伯尔还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策略。第四,加涅的学习理论。他的理论受信息加工理论的影响,把人类学习过程看成是信息加工过程,并提出了信息加工过程模型。把学习过程分为三个系统:学习的第一个系统是加工系统或操作系统、学习模型的第二个系统是执行控制系统;学习模型的第三个系统是预期系统,它是动机系统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选择)1、教学原则包括?逐步 分化原则;综合贯通原则。2、发现学习的特点:一,不是由教师将现成的结论性知识讲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事物现象去进行探索,获得知识;二,不强调获得知识的结果,而是注重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尝试科学发现原理原则所经历的过程,学会发现的方法。第六章 学习动机、学习迁移与学习策略 1、学习动机的感念是指直接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里力量。2、学习动机也可以称为学业成就动机。3、学习动机的内驱力成分包括三方面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4、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 年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