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 第三节 转向架基本作用原理一、电动客车方程式:1.受力分析(见教材 P55 表 2-3-1):垂向、横向、纵向2.运动方程式: FKBKW(G/g)(dV/dt)注:FK:BK:W:FKBKW G:g:(G/g):(dV/dt):所以:此运动方程式即 定律。二、垂向载荷(一)垂向静载荷:(静载荷: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力)1.设一节电动客车的垂向静载荷为 G1则:G1自重+载重2.设轴重为 G0则 G0G1/K1每根车轴的平均载重。(K1每节电动客车的轴数)3.G1在转向架上的传递顺序为:见教材 P57:DK20(BD2)DKZ4:中心销牵引梁牵引橡胶堆横梁侧梁一系圆锥橡胶簧轴箱向心
2、轴承车轴车轮钢轨。(二)垂向动载荷:(动载荷: )1.垂向动载荷的产生原因:见教材 P5758,9 条2.垂向动载荷的缓冲:DK20:一系圆柱螺旋压缩钢弹簧、二系空气弹簧;DKZ4:一系圆锥橡胶簧、二系空气弹簧、叠层橡胶簧。3.垂向动载荷计算:Ka+(0.01/fCT)v 注:三、横向载荷(一)横向动载荷: 1. 横向动载荷的产生原因轨道道岔和轨道不平顺:见教材 P58。2. 横向动载荷的缓冲限制车体侧摆:DK20: 一系圆柱螺旋压缩钢弹簧、二系空气弹簧、轮对、旁承、牵引拉杆;DKZ4: 、 、 、 ; (二)横向静载荷:1.向心力的产生和计算:向心力即外侧钢轨对轮缘侧面的推力,又称钢轨侧压力
3、。一节电动客车所受的向心力即钢轨侧压力为:P60C01G1V 2/3.62gR注: G1:V:G:R:3.62:2.向心力在转向架上的传递顺序:DK20 型见教材 P60;DKZ4 型为:钢轨车轮车轴轴承轴箱车体。3.外轨超高定义:轨道的弯道区段上外轨的高度比内轨高出 一个 h 值。目的:使车身倾斜,利用重力在横轴上的分力平衡部分离心力。超高高度 h 的计算:h11.8(V 2/R) ( )注:V: R: 11.8: 外轨超高后钢轨侧压力的计算:C02 G1(V 2/3.62gR-h/2b1 ) 注: G1(V 2/3.62gR): G1(h/2b1): 比较 C01、C02 的大小:三、纵向
4、载荷(一)纵向动载荷:1.纵向动载荷的产生原因:见教材 P602.纵向动载荷的缓冲:DK20:连接缓冲装置、二系空气弹簧;DKZ4: 、 、 。(二)纵向静载荷:1.牵引力 轮周牵引力的产生和计算:一个轮对所受的轮周牵引力:FKO2iMd/DK一列列车所受的轮周牵引力:FK2KiMd/DK(K- 一列列车的车轴数) 轮周牵引力在转向架上的传递顺序:DK20 型见教材 P62;DKZ4 型为: 粘着力与粘着系数:F2FKOG0 空转的产生与防止:产生:轮轨接触点的作用力(F1 和 F2)不平衡。危害:见教材 P63,5 个方面:对正点的影响、对电机的损害、对轮轨的损害、对运行平稳性的影响、对寿命
5、的影响;预防:见教材 P63,4 个措施:a.使车辆具有较高的粘着重量利用率;b.保持轨面清洁,防止粘着系数下降;c.在必要时撒砂;d.启动平稳。2.制动力 闸瓦制动制动力的产生和计算:制动原力为 P:P(D 2/4) p一个轮对上的闸瓦压力:NZP轮瓦摩擦力:BK NK ZP轮对所受制动力:BK0BK NK ZP列车所受制动力:BKK2BK0 (K2列车制动轴数) 动力制动制动力的产生和计算:BKd (2mi/DK CD)Md (m电机数)制动力在转向架上的传递顺序: 闸瓦摩擦系数 K:K 随闸瓦硬度、闸瓦压强、列车运行速度、气候、车轮踏面状况等情况的改变而改变。滑行的产生与防止:产生:轮轨
6、接触点的作用力不平衡。危害:教材 P66,4 个方面:对正点的影响、对轮轨的损害、对运行平稳性的影响、对寿命的影响;预防:a.使车辆具有较高的粘着重量利用率;b.保持轨面清洁,防止粘着系数下降;c.在必要时撒砂;d.制动平稳,根据具体情况对闸瓦压力进行限制:NjG1/K3.列车运行阻力:按铁道部标准:列车运行总阻力 W机车运行阻力 W车列运行阻力 W地铁列车运行总阻力应动车运行阻力拖车运行阻力动车运行阻力动车基本运行阻力动车附加运行阻力拖车运行阻力 WT拖车基本运行阻力拖车基本运行阻力 WTf 基本阻力的产生和计算:5 个产生原因,见教材 P6870,计算查表 2-3-3 和大铁机车计算公式。 单位附加阻力的产生和计算(教材 P71-73):单位坡道附加阻力重力沿坡道的分力:wi1000sini (N/KN)单位曲线附加阻力摩擦增加:wr 700/R (N/KN)单位隧道附加空气阻力空气摩擦、压差、涡流加剧:经验公式,了解单位启动阻力摩擦加坡道:电力机车 wq 取 5 N/KN单位其它附加阻力气候(大风、严寒):(注上述各 w 均为小写 w)